胡餘瀟,安徽安慶人,中共預備黨員,2015級臨床醫學專業四年級本科生。本科期間,他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學生」,更是成為專業內唯一一名連續三年同時榮獲國家獎學金及科學家獎學金的學生。他以優異的專業成績、出色的科創成果、豐富的社會實踐,不斷彰顯當代醫學生的風採,並獲得2017-2018學年「優秀學生標兵」榮譽稱號。
學業務必勤,修身尚且重,這句話是對胡餘瀟大學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懷著對醫學的一腔熱忱,他在專業領域積累探索,在求知的路途中從未懈怠。秉持著要成為出色醫者的初心,從各個方面提升拓展,為成為更高素質的人才不斷刷新對自我的要求。逐夢的腳步從未停駐,也正是這樣,讓胡餘瀟不斷前進,讓他一路走來的青春充滿精彩與不凡。
砥志研思,學無止境
作為一名醫學生,學業上的繁重在所難免,面對艱巨的學習任務,胡餘瀟卻樂在其中。在他眼裡,高標準的專業知識是成為優秀醫者必不可少的堅實基礎。向來在專業學習上勤奮而自律的他,連續三年都取得綜合成績排名專業第一的成績。在記錄著全部25門醫學核心專業課的成績單上,有半數成績超過95分,其餘成績也均保持在90分以上。在這份成績單的背後所付出的心血,既是對自我的要求,更是對成為更優秀醫者理想的堅持。
除了對專業課程精益求精,對不同科研領域的追求探索,也是胡餘瀟大學生活裡必不可少的部分。時代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在胡餘瀟看來,當代醫生不僅僅是看病的,更應是醫學科學家。為此,他長期致力於對專業以外學科的學習,尋找自己興趣所在,實驗室裡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醫工交叉領域,他主持省級大創研究「納米感知觸角」生物學效應,在前沿院探索研製可進行實時螢光無損監測的骨修復納米材料,以期提高臨床骨修復效率和安全性。在基礎醫學方面,他從硒元素出發深入研究地方病大骨節病軟骨發育異常的分子機制,研究成果投稿至領域頂級期刊Nature Commiunication(IF 12.353)。在臨床研究上,他發表論文闡述解決臨床專業型研究生臨床研究能力缺乏的措施。針對手術開始時間與肝癌肝切除遠期預後關係的研究,成果投稿至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IF 2.051)。通過對這些方面的學習,胡餘瀟開拓了視野,加深了對不同領域的理解。用他的堅持努力與刻苦鑽研,為學科探索貢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
開拓自我,實踐先行
專業學習上的優異和科研探索的成果,並未讓胡餘瀟停下開拓的腳步。為了培養和鍛鍊出更強的綜合能力,他選擇用科創競賽和社會活動來積累豐富實踐經驗。在競賽中,他不僅在省市級比賽中獲得認可,甚至還代表學校在國家級競賽中屢創佳績。在第二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裡,他和團隊的「手術語音圖文記錄系統」參獲銅獎,最終實現科研成果轉化。通過在骨性關節炎發病機制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胡餘瀟又以負責人身份,獲專業科創競賽最高獎項,即第五屆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屢獲榮譽的同時,多種多樣的校內活動也成為他的舞臺。在學生會學習部,他協助舉辦「新老生面對面」等活動,參與「考試直通車」編排。任職副班長期間,他組織「學習交流」班會,營造班級良好學習氛圍。多次受邀為2015級、2017級醫學院本科生分享學習、科創心得。因為出色的外語能力,他還作為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60周年院慶志願者,承擔了部分翻譯工作。充實的生活裡,他在不斷成為更好自己的同時,更成為更多人的楷模,為他人描繪著理想的模樣。
榮譽是汗水和堅持的結果,在校期間,胡餘瀟撰寫並發表學術論文、會議論文各一篇,在投論文兩篇,榮獲國家級獎勵6項,省、市級獎勵2項,校級4項。無論是勤奮自律、成績優異,還是投身科研、開拓創新;無論是主持課題、屢創佳績,還是分享經驗,答疑解惑;在成為優秀青年的道路上,胡餘瀟始終都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朝「大醫」之夢奮鬥。求知誠且勤,醫者思而行,他在求學的過程中堅守自我,亦在成為醫者的道路上勤思善行。青春易逝,唯有揚起信念的風帆日夜兼程,才會在現實的種種磨礪下到達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