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農作物產量創新高

2021-01-08 人民網

巴西地理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最新預測報告顯示,2019年巴西迎來農作物豐收,總產量較2018年增長6.6%,達到創紀錄的2.415億噸。巴西地理統計局預計,2020年巴西農作物產量將延續增長勢頭,達到2.432億噸。

從產量來看,此次豐收主要受玉米增產驅動。大豆、玉米和水稻是巴西的主要農作物,三者產量之和佔總產量的九成以上;從區域來看,2019年巴西各地區農作物產量普遍增長。

巴西近年來農作物產量屢創新高,除了該國作為農業大國,在農業生產領域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基礎外,離不開農業科研技術的發展和對信貸領域的有力扶持。

巴西農業諮詢公司「MB農業」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巴西的農作物產量為1.35億噸,種植面積為4279萬公頃。2019年,在種植面積增加16.3%的情況下,產量躍升至2.4億噸以上,增幅高達78%。該公司合伙人若澤·卡洛斯表示,遺傳改良和控制害蟲等新技術有力地推動農業生產率不斷提高。

巴西農作物產量數據亮眼,還得益於農業領域融資的良好表現。巴西農業部農業政策司副司長威爾遜·阿勞若認為,2019年7月,巴西政府推出總金額高達2255.9億雷亞爾(1美元約合4.07雷亞爾)的補助計劃,用於農村信貸和保險,通過相對較低的利率支持大中小農戶在生產、銷售、投資和保險等各環節的開支。「對農村信貸資源的需求仍然很旺盛,這也體現了農戶、金融機構等各方的信心。」阿勞若表示。

中國和巴西同為農產品大國,優勢互補,具有巨大合作潛力。近年來,中巴農業合作不斷深化。中國是巴西農產品最大的進口國,巴西出口到中國的大豆約佔該國大豆出口總量的近八成。根據巴西肉類出口商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巴西出口至中國的牛肉達49.4萬噸,出口總額達26.7億美元,同比分別大增53.2%和80%。巴西肉類出口商協會主席安東尼奧·卡馬爾代利表示,得益於中國需求的大幅增長,巴西牛肉出口2019年再創新高,未來中國作為巴西最大牛肉出口目的國的地位將會更加鞏固。

中糧國際巴西公司代表告訴本報記者,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貿易國,中巴貿易合作互利共贏。「中國的市場需求促進了巴西農業的發展,同時,巴西的優質農產品滿足了中國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本報裡約熱內盧1月12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13日 16 版)

相關焦點

  • 巴西2019—2020年度農作物產量達2.58億噸
    巴西農業供應公司網站9月10日報導,巴西農業供應公司(Conab)10日發布2019—2020年度第12期農作物生產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9—2020年度農作物收穫即將結束,最新的產量估測為2.578億噸,與上年度相比增長1100萬噸(4.5%);種植面積6591.14公頃,同比增長4.2%;平均單產3912公斤/公頃,同比增長0.3%。   報告顯示,2019—2020年度大豆、玉米和棉花產量均創歷史最高紀,其中,大豆產量1.248億噸,同比增長4.3%。
  • 巴西農業機構預測2020—2021年度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和產量
    巴西農業供應公司網站11月10日報導,11月10日,巴西農業供應公司發布2020—2021年度第二次農作物生產預測報告。報告顯示,巴西2020—2021年度農作物產量預計2.689億噸,與2019—2020年度相比增長1190萬噸(4.6%),較上月預測上調26.9萬噸,將創歷史新紀錄。
  • 為什麼氣象衛星能預報農作物產量
    為什麼氣象衛星能預報農作物產量2017-10-14 14:56 來源: 十萬個為什麼,包括農作物病蟲害及凍害監測、農作物播種面積測算、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的預報等。這就是利用氣象衛星預報農作物產量的物理基礎。農業氣象工作人員根據衛星傳感器收集到的地面資料,可以判識耕地上農作物的生長狀況,計算出反映農作物生長狀況的指數,利用數學統計模型,進而就可以預報出農作物單位面積的產量了。影響農作物生長和產量高低的因子很多,地形地貌、土壤的溼度和溫度、病蟲害、氣候異常(如發生旱澇災害)等都是很重要的決定因子。這些環境因子也可以通過氣象衛星進行實時監測。
  • 研究:全球變暖對農作物產量影響複雜
    一些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及其造成的極端天氣和水資源短缺會使農作物減產;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有助於增加農作物產量。  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試圖釐清上述問題。該研究認為,儘管整體性變暖會使部分農作物減產,但在全球某些地區,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減輕這一影響,此外可能有更複雜的因素同時發揮作用。
  • 研究說全球變暖對農作物產量影響複雜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記者張瑩)全球變暖對主要農作物產量影響的討論由來已久。一些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及其造成的極端天氣和水資源短缺會使農作物減產;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有助於增加農作物產量。
  • 這種「巴西櫻桃」,樹形好產量又高,很適合城裡盆栽,網友:羨慕
    這種「巴西櫻桃」,樹形好產量又高,很適合城裡盆栽,網友:羨慕!現在很多城裡人家裡都會種植一些盆栽,以前種植的盆栽一般都是一些花花草草,不過現在大家種植,更講究它的實用性,比如種植一些蔬菜或者是果樹,不但看起來好看,而且還能夠吃。
  • 科研人員發現土壤微生物與農作物產量關係密切
    新華社南京10月22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獲悉,中國、西班牙學者近期發現,土壤中的關鍵菌群與農作物產量關係密切。保護土壤中的關鍵菌群,或能達到減肥增產的效果。  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員褚海燕介紹,以往觀念裡,影響農作物產量的因素主要是旱澇、霜凍等氣候災害,以及化肥施用和病害等。但其實,土壤中種類最多、生物量最大的微生物群體,也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卻常常被人們忽略。  此次,研究團隊基於安徽蒙城小麥試驗田的數據,系統研究了土壤微生物與農作物產量的關係。
  • 安納達:金紅石鈦白粉產量「三級跳」創新高
    摘要 【安納達:金紅石鈦白粉產量「三級跳」創新高】來自安納達官微的消息:11月份,安納達公司金紅石鈦白粉取得了產量8555.5噸、一級品率98.53%的好成績,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 拉尼娜陰影下 2021年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玉米產量預測
    2020年下半年拉尼娜現象的發展,引發了關於巴西和阿根廷兩種作物產量可能受到影響的大量討論。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分析巴西和阿根廷玉米和大豆在前幾年的拉尼娜事件的產量,以確定趨勢產量預期是否應該因當前的拉尼娜事件而改變。分析關於目前的拉尼娜現象對南美作物生長季節天氣的潛在影響以及由此對作物產量的影響,有相當多的討論。問題是:是否應該對潛在的趨勢產量偏差進行調整?
  • 巴西人:這種有毒的農作物我們不敢吃,沒想到傳到中國後這麼搶手
    但是,主要的來源還是農作物,在這些農作物當中,有的可以直接使用,而有的則需要通過再加工才行。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會引進一些農作物,我們國家也不例外,比如西紅柿,辣椒等等。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食用各種農作物和農作物產品,就好像這些東西原本就是我們國家的一樣,其實,有好多的農作物是從外國引進而來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種農作物,它就是木薯。
  • 暖冬少雨致臺灣農作物不開花 蜂蜜產量或70年來最差
    中新網5月24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等威脅,對農作物產生極大影響,尤其對蜜蜂的傷害更大。據臺當局「農委會農糧署」統計,全臺2015年蜂蜜年產量仍有1.17萬噸,之後逐年遞減。2019年1、2月適逢暖冬與旱季,荔枝、龍眼等作物的花蕊未開,導致蜂蜜產量僅剩過去的1、2成,為近60、70年來收穫最差的一年。蜜蜂對全球環境的貢獻不可抹滅,也對農作物的授粉產生巨大作用。2017年12月聯合國特別將5月20日訂為「世界蜜蜂日」,呼籲人們重視蜜蜂生態。臺灣蜂農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山區,歷年來氣候變遷,使得他們的日子不好過。
  • 大豆成巴西農產品出口主力軍
    作為世界農業大國,巴西大豆、柑橘、咖啡等經濟作物產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大宗農產品成為國家主要的出口創匯來源。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更令巴西經濟墜入低谷。面對困境,巴西政府充分利用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等優越自然條件,強調增加糧食產量,大力推動農產品出口,其中更以大力發展大豆產業為突破口,大豆成為巴西農產品出口的主力軍。
  • 阿根廷考慮增加對巴西的天然氣出口以促進產量增長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化工網1月6日消息:阿根廷能源部長馬丁內斯表示,阿根廷計劃將對巴西的天然氣出口提高至每天2000萬立方米。    此舉被視為推動Vaca Muerta頁巖油氣產量增長的關鍵。馬丁內斯在一份聲明中補充說,出口重點將集中到南部的巴拉那州,聖卡塔琳娜州和南裡奧格蘭德州。
  • 巴西亞馬孫森林砍伐面積創新高,環保組織:「逆勢」增加排放
    巴西政府當地時間11月30日發布的官方數據稱,巴西亞馬孫森林的砍伐面積在過去一年激增,達到了12年以來最高水平,這使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受到了多方譴責。據法國24小時電視臺(France24)11月30日報導,巴西航天局的一個監測項目通過分析衛星圖像來跟蹤森林被破壞的狀況,而該機構當日發表的監測報告稱,在截至今年8月的過去12個月裡,亞馬孫地區約1.11萬平方公裡的森林被破壞,相當於牙買加的面積。報告指出,儘管前一年的砍伐面積也達到了1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但本次報告顯示的砍伐面積再創新高。
  • 拉尼娜現象衝擊農作物供應 機構:大宗商品通脹至少於2021年中期緩解
    與厄爾尼諾現象相比,拉尼娜現象持續時間更長,對農作物的生長更具破壞性。   由於拉尼娜現象帶來的負面影響,美洲多國近日下調了今年糧食收成預期,其中阿根廷下調幅度最大。   布宜諾斯艾利斯穀物交易所的最新預測顯示,阿根廷今年農作物收成與去年相比將下降,預計大豆產量為4650萬噸,低於去年的4960萬噸。玉米產量為4700萬噸,低於去年的5000萬噸。
  • 中國人吃大豆真的是巴西雨林消亡的最大成因嗎?西瓜視頻破謊言
    以2016年作為數據分析案例,美國全年大豆產量為1.16億噸,其中對華出口量高達3600萬噸,佔比高達38%;巴西全年大豆產量為1.14億噸,其中對華出口量高達4900萬噸,佔比高達52%。再來看看2018年的情況,因為各種原因,中國進口巴西大豆數量激增至6608萬噸,佔巴西全年出口量的81%(PS:巴西2018年全球大豆出口總量為7400萬噸)。
  • 財報前瞻|巴西石油(PBR.US)Q4預期每股收益同比增長翻倍,石油產量...
    智通財經獲悉,巴西石油(PBR.US)預期將於2月19日美股盤後公布2019年四季度業績報告。巴西石油公司是巴西最大的綜合能源公司,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該公司的業務包括從儲層井、頁巖和其他巖石中勘探、開採和生產石油以及石油產品、天然氣等。
  • 「行業專題」高光譜遙感技術助力農作物精細分類
    遙感技術告訴你》,我們探討了如何利用高光譜遙感影像數據估算農作物面積。文中提到,高光譜遙感技術可以客觀、準確、及時地提供農作物生態環境和作物生長的各種信息,它是精確農業獲得田間數據的重要來源。本期案例,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利用高光譜遙感影像數據進行農作物精細分類。
  • 全球變暖嚴重威脅農作物產量 水稻基因庫為全球糧食安全帶來曙光
    全球科學界的共識是,除非採取緊急行動,否則地球目前的氣溫將比前工業化時代至少高出1.5攝氏度。2016年,各國政府同意採取措施減少碳排放,防止氣溫進一步超過這一水平,但進展緩慢。目前的預測顯示,如果不採取重大行動,世界氣溫可能會超出目標。氣溫若照這樣的速度上升可能對全球主要農作物產生嚴重影響,它們的脆弱性部分源於它們的同質性。
  • 颱風對黑龍江農作物的影響,避免農作物減產,災後要做好田間管理
    颱風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很大的風,所以颱風出現時一定是伴隨有大風的情況,而黑龍江地區的農作物,如玉米、大豆、馬鈴薯等等,此時正處於成熟階段,當颱風過境施出現的大風天氣,一定會造成黑龍江地區農作物出現倒伏的情況,影響農作物對養分的吸收以及運輸,造成果實膨大營養不良,出現弱小果極大地降低了黑龍江地區農作物的產量以及果實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