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yndics of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
本報訊 一些高大的樹木如紅杉是如何戰勝地心引力並將水分運送到其葉子中的呢?根據2月2日發表於《自然—植物》雜誌網絡版上的一篇文章,「地心引力之父」艾薩克·牛頓曾經提出了一種和現代科學觀點相比並不會差太遠的解釋。
這種來自樹木的壯舉難倒了不少科學家;17世紀60年代,牛頓在一個從未公之於眾的筆記本中寫下了他關於植物學的沉思,而在此之後200多年,科學家才提出對這種現象的解釋(如圖)。
牛頓所寫的解釋是,光將植物充滿液體的毛細孔中的水質點「敲除」,「通過這種方式,汁不斷地從樹根往上升」。這和現代的解釋有著相似之處。如今,科學家認為,在表面張力和依附毛細孔壁的液體的幫助下,持續的液體鏈在植物從根延伸到葉子的毛細孔中形成。葉子中水分的蒸發將液體鏈向上拉至樹的頂部。儘管牛頓所解釋的細節並非完全正確,但有一件事情可以確定:牛頓絕對聰明。(來源:中國科學報 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