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部長言論再「翻車」,發現地心引力的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

2020-11-29 時代之聲V

編輯:一水流殤

日前,印度鐵道部長高耶爾在接受採訪時,有記者問道:「按照印度當前的經濟增速,何時才能成為5萬億美元經濟體?」但是高耶爾卻答非所問,脫口而出:別盯著數字看,愛因斯坦不是靠數字發現地心引力的。堂堂一個印度政府部長級官員,卻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發現地心引力的是牛頓,而並非愛因斯坦。近日,印度國防部長在接受採訪時同樣語出驚人,辛格認為,如果沒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印度經濟的衝擊,經過7到8年的發展,印度會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可惜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假如,隨著世界的發展,印度具備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實力嗎?

眾所周知,印度已經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並且印度並不限制生育,所以未來人口還會成倍增長。縱觀印度與其他經濟大國,就印度來說,除了人口紅利,並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印度無論是在基礎設施方面,還是經濟建設都遠遠不如前兩名的中美兩國。但是,人口紅利是有時間限制的,隨著這一輩的勞動力逐漸老去,雖然有下一代接力建設,但人口基數太大,老了的人根本沒有生存之地,特別是在印度這個貧富差距巨大的國家,普通民眾養育過多的子女也會是非常重的負擔。

而印度現在科技實力和自主研發能力都捉襟見肘,只能依靠為其他國家做經濟代加工廠而獲取微薄的利潤,這與付出並不成正比。如果其他國家一旦撤資,印度經濟隨時面臨崩潰的局面,而印度政府也無計可施。這麼脆弱的經濟發展,哪怕強盛一時,也是一個軀殼,很容易被日本這樣的老牌經濟強國所擊垮。所以印度想要謀求更大的經濟發展,必然要學會「斷奶」,拋開其他國家的有償支持,忽視經濟興起的沾沾自喜,腳踏實地向前走,未來也會取得很好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由時代之聲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中國青年網。)

相關焦點

  • 印度科學大會雷人言論:牛頓愛因斯坦是錯的 引力波應改名"莫迪波"
    【文/觀察者網 方書文】「牛頓不懂地心引力。「「愛因斯坦誤導了世界,引力波應該改名為『納倫德拉·莫迪波』。」「數千年前,印度是試管嬰兒的科學先驅。」以上這些出自印度科學家之口,而且還是在印度第106屆科學大會上的發言。1月3日,印度科學大會協會(ISCA)在印度拉夫裡科技大學(LPU)舉辦了第106屆印度科學大會,印度總理莫迪出席了大會開幕式,強調科學研究應該與推動社會發展相結合。
  • 牛頓不樂意了!印度工商部長稱愛因斯坦發現萬有引力 ...
    IT之家9月15日消息 據Liveminte-paperNew消息,9月12日,印度工商部長在會議上語出驚人,「不要研究數學,數學永遠不會幫助愛因斯坦發現萬有引力」,引發網友群嘲。之後他改口稱「數學幫助愛因斯坦發現了萬有引力」,網友再次被逗樂「這個部長沒有get到重點啊!」
  • 牛頓不懂地心引力?愛因斯坦誤導世界?印度科學大會畫風偏了
    有外媒驚呼,將神學和科學盲目結合簡直是無稽之談,愛因斯坦、牛頓的棺材板快要按不住了。 和拉奧出席同一場會議的還有印度科學家K J·克裡希南(K J Krishnan),他的一番言論更讓人大跌眼鏡。克裡希南宣稱牛頓和愛因斯坦對物理學知之甚少,「牛頓沒有理解引力斥力,愛因斯坦的理論是誤導性的」。而自己發明的引力現象理論在未來將被世人看作是一個更為正確的理論,引力波應該被命名為「納倫德拉·莫迪波」。
  • 《地心引力》: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再到未來--中國數字科技館
    《地心引力》: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再到未來□文/ 蕭星寒生命誕生之後也一直生活在引力裡,至於人類這種自詡的萬物之靈,不管還是猴子的時候,或者是後來褪了毛變成人,也是一直都生活在引力裡,可是在牛頓告訴我們之前,我們竟然一直都不知道引力的存在。說到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大家都會想起蘋果的故事。
  • 印度官員:不是牛頓最早發現萬有引力 是印度數學家
    2018年1月10日訊,[環球網綜合報導]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最早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實,但印度一位地方教育官員打算挑戰歷史。該官員稱,最早發現萬有引力的並不是牛頓,而是一名印度數學家,而且這位印度科學家發現萬有引力的時間要比牛頓早一千多年。
  • 印度教育部長:進化論不科學!誰看見猿變人了?
    近日,印度高等教育部部長又語出驚人。據衛報網站1月23日報導,印度主管高等教育的高等軍情部部長因要求將進化論從學校課程中移除而遭到科學家的譴責,因為沒有人「看到猿猴變成人類」。印度以前也許是見過「猴變人」的……不過可能是時間有點早得追溯到大唐時期2000多名印度科學家籤署了一份請願書,稱辛格的言論過於簡單化、誤導性,而且缺乏科學依據。聲明中說:「認為進化論被主流科學界所駁斥不是事實。相反,每一項新發現都支持達爾文的觀點。
  • 印度地方官員:最早發現萬有引力的不是牛頓,而是一名印度數學家
    【環球網綜合報導】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最早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實,但印度一位地方教育官員打算挑戰歷史。該官員稱,最早發現萬有引力的並不是牛頓,而是一名印度數學家,而且這位印度科學家發現萬有引力的時間要比牛頓早一千多年。
  • 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
    同時牛頓為了解引力方程,發現17世紀的數學不夠用,於是順便發明了數學的新分支——微積分。牛頓發現蘋果、月亮、行星全都遵循這個引力規律,在他眼中,宇宙就像一個永恆不變的精密鐘錶,當鐘錶師傅給它上好發條以後,它就會自己永遠不停地運行,一切可以通過計算來確定。
  • 「八卦」的背後:愛因斯坦是學霸!牛頓的發現和蘋果無關
    ,近日,針對愛因斯坦高中數學不好的傳言。諾貝爾獎官方公布了愛因斯坦在高中時的成績單。愛因斯坦的成績差,這個其實是愛因斯坦自己說的,而他的數學差是他的老師閔可夫斯基說的,不過愛因斯坦是一個自謙的人,他功成名就以一個頂級物理學家身份說自己學習差,只能說愛因斯坦的風格和「北大還行」撒老師的風格不一致,而閔可夫斯基是頂級數學家,所以這個數學差也是當不得真的這樣被民間炮製比較笨的人還有曾國藩,有故事說曾國藩背東西總背不下來,結果到他家偷東西的小偷聽他讀都背下了他還是沒背下來
  • 印度部長稱未發現中國分流雅魯藏布江
    環球網記者郭文靜報導,日前,有印度地方官員表示,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雅魯藏布江在印度境內的中下遊的流量驟減,立即引發印度輿論猜測造成這一變化與中國有關。但印度水資源部長帕萬·庫馬爾·班薩爾(Pawan Kumar Bansal)5月21日在印度聯邦上議院接受質詢時表示,未收到有關中國分流雅魯藏布江的正式報告,並稱印度一直對此保持著長期觀察和警惕。印度《每日新聞和分析》21日援引班薩爾的話說:「包括國家遙感中心等各個政府部門長期對中國方面的分流活動保持關注和警惕。
  • 愛因斯坦為什麼在黑板寫下6-3=6?他算錯了還是發現了秘密?
    就像一杯沙中放下一杯水,還是一杯的量一樣。所以,凡事見仁見智,不可以妄下結論。然後同樣的問題,竟然在物理界也出現過。關於物理界中,則是6-3=6的問題,而它竟然出自於愛因斯坦的言論中。想必大多數人其實都看到過一張圖片,就是愛因斯坦本人俏皮的睜大眼睛吐舌頭的照片。但這樣的畫面也僅僅是圖片的一半而已。
  • 秦昊還是「翻車」了,昔日言論引爭議,網絡是有記憶的
    其中觀眾關注度最高的應該還是要數飾演張東升的秦昊。其實秦昊的演技其實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於早期對劇本要求比較的高,所以接演的電影數量也是極少,再加上對藝術的追求,所以出演的大部分也都是文藝片,受眾比較的少,因此沒有引起關注。
  • 牛頓的地心引力
    牛頓,從第一定律到第三定律,生活中離不開他,能讓我們離開他的,除了《籃球火》裡的那一波騷操作以外,更多地是中國的武俠電影裡的閒庭信步
  • 6世紀印度學者著書提出地心引力
    提起「地心引力」這樣的概念,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是生於17世紀的英國人牛頓,就是生於16世紀的義大利人伽利略。而生於6世紀的印度人婆羅摩笈多,早已不知道被遺忘在了哪個角落。其實,早在7世紀,婆羅摩笈多已經意識到了「地心引力」的存在。只不過跟牛頓和伽利略不同,他忙著設計自己想像中的永動機了。在他的設計裡,輪子的輻條是中空的,然後每個輻條的空腔,有一半充滿水銀。
  • 牛頓解釋樹木戰勝地心引力
    圖片來源:Syndics of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 本報訊 一些高大的樹木如紅杉是如何戰勝地心引力並將水分運送到其葉子中的呢根據2月2日發表於《自然—植物》雜誌網絡版上的一篇文章,「地心引力之父」艾薩克·牛頓曾經提出了一種和現代科學觀點相比並不會差太遠的解釋。 這種來自樹木的壯舉難倒了不少科學家;17世紀60年代,牛頓在一個從未公之於眾的筆記本中寫下了他關於植物學的沉思,而在此之後200多年,科學家才提出對這種現象的解釋(如圖)。
  • 牛頓、愛因斯坦晚年為什麼投身於宗教?他們發現了什麼?
    我們先說說牛頓以及他所處的時代,再來說愛因斯坦。 關於「牛頓」的謠言 牛頓出身於17世紀初的英國。我們知道,英國屬於西歐,在西歐還有許多其他的國家,比如:法國,德國(當時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如果我們再往前去追溯,我們就會發現,這片土地是原來的西羅馬帝國。
  • 牛頓VS愛因斯坦,兒時是「學霸」還是「學渣」重要嗎?
    牛頓和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為什麼偏偏是他們取得了如此成就?有傳言說愛因斯坦小時候成績很差?是真的嗎?讓我們看看他們的人生軌跡,分析一下兒時是「學渣」還是「學霸」重不重要: 牛頓 牛頓於1643年1月4日出生在英格蘭林肯郡的一個小村莊,出生時父親就已病逝,母親在他3歲時改嫁,他不喜歡繼父。
  • 樹木戰勝地心引力 牛頓早有解釋
    原標題:樹木戰勝地心引力 牛頓早有解釋   >圖片來源:Syndics of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   本報訊 一些高大的樹木如紅杉是如何戰勝地心引力並將水分運送到其葉子中的呢?
  • 英國專家認為愛因斯坦和牛頓可能患有某種自閉症
    中新網5月1日電 一些專家在作出有關研究後得出結論說,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和牛頓可能患有其中某種類型的自閉症。  英國劍橋和牛津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相信,這兩位科學家都顯示出一種叫做艾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的症狀。  不少艾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都被認為行為怪異,而且缺乏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伎倆。
  • 不然牛頓、愛因斯坦在晚年時,為何都痴迷神學
    常人很難窺探到科學的大門,哪怕是世界上的很多位偉大的科學家,也不敢說自己懂科學,科學定論是值得後人一次又一次推敲的,一旦定論被打破,一切都 要推翻重新再來。似乎再未有人敢堂而皇之的說自己不相信科學了,因為那是對科學的藐視,是落後的,即便有人信奉神學,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也不敢說上帝站在科學的對立面上。那麼二者之間,是否非要一定分出個一和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