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一水流殤
日前,印度鐵道部長高耶爾在接受採訪時,有記者問道:「按照印度當前的經濟增速,何時才能成為5萬億美元經濟體?」但是高耶爾卻答非所問,脫口而出:別盯著數字看,愛因斯坦不是靠數字發現地心引力的。堂堂一個印度政府部長級官員,卻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發現地心引力的是牛頓,而並非愛因斯坦。近日,印度國防部長在接受採訪時同樣語出驚人,辛格認為,如果沒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印度經濟的衝擊,經過7到8年的發展,印度會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可惜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假如,隨著世界的發展,印度具備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實力嗎?
眾所周知,印度已經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並且印度並不限制生育,所以未來人口還會成倍增長。縱觀印度與其他經濟大國,就印度來說,除了人口紅利,並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印度無論是在基礎設施方面,還是經濟建設都遠遠不如前兩名的中美兩國。但是,人口紅利是有時間限制的,隨著這一輩的勞動力逐漸老去,雖然有下一代接力建設,但人口基數太大,老了的人根本沒有生存之地,特別是在印度這個貧富差距巨大的國家,普通民眾養育過多的子女也會是非常重的負擔。
而印度現在科技實力和自主研發能力都捉襟見肘,只能依靠為其他國家做經濟代加工廠而獲取微薄的利潤,這與付出並不成正比。如果其他國家一旦撤資,印度經濟隨時面臨崩潰的局面,而印度政府也無計可施。這麼脆弱的經濟發展,哪怕強盛一時,也是一個軀殼,很容易被日本這樣的老牌經濟強國所擊垮。所以印度想要謀求更大的經濟發展,必然要學會「斷奶」,拋開其他國家的有償支持,忽視經濟興起的沾沾自喜,腳踏實地向前走,未來也會取得很好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由時代之聲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