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地心引力》高潮部分是否有悖於物理定律?

2020-11-23 騰訊網

靜止的物體保持靜止,運動的物體恆定運動,是什麼讓太空人飄向生命的終點?

圖片編輯:Warner Bros 拍攝:Alfonso Cuarón,出自電影《地心引力》

該電影在點燃我們對人類本質種種可能的好奇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電影也使那些無處不在的想像比在太空遨遊顯得更加明顯。在過去的數年內,電影就像興趣觀察員,《火星救援》和《地心引力》幫助我們想像未來,然而它們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關於它們到底有多準確的疑問。我收到了由此激發了想像的Troy Stuart,他想知道:

這是我和妻子今晚在看《地心引力》時想到的。【見下圖】我的疑惑是,當極限被拉伸到接近極致,而且漂浮在太空中,為什麼喬治放鬆時卻漸漸飄走?重力在那時是相同的所以應當不成問題。我妻子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在太空中是以不同的速度漂浮。我認為只有當試圖改變方向時質量才會成為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喬治在松在鉤子時就飄走了?

這是一張關於這個問題的圖片。

照片編輯:Warner Bros 照片出自Alfonso Cuarón,來自電影《地心引力》的海報

此時的場景是兩位太空人正經過國際空間站,極力想要接近它。其中一個索尤茲模塊還在那裡,降落傘已經部署好了。Ryan Stone (Sandra Bullock) 和 Matt Kowalski (George Clooney)試圖抓住空間站,但是都失敗了。Stone的腿纏在了降落傘的索線上面然後抓住了kowalski。但他們逐漸發現索線無法承受兩個人的重量,於是kowalski解開了自己的繩索飄入了太空,逐漸遠離stone和空間站。

但是在電影鏡頭中還有一個問題,正如Troy指出。而且這個問題也非常簡單:它與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相悖。

照片編輯:Warner Bros 照片出自Alfonso Cuarón,來自電影《地心引力》的海報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或許是最古老的人類已知物理運動定律,靜止的物體保持靜止,運動的物體保持恆定運動,除非有外力作用。一旦stone和kowalski被固定在降落傘繩索上,一旦繩索緊繃,不再拉伸或者是移動,他們應該都以相同的速度朝相同的方向移動。從表面上看,如果他們都保持著恆定運動,在沒有加速也沒有外力的情況下,在降落傘繩索上不應該有任何拉力。然而,當kowalski解開繩子時,他仍然飄走了。

照片編輯:Warner Bros 照片出自Alfonso Cuarón,來自電影《地心引力》中的海報

問題在於,外部也有外力作用。比如來自地球的《地心引力》。有一種很小卻不可忽略的從海拔高處的稀薄大氣的阻力。(這就是為什麼在低地球軌道上的衛星需要「偶爾提升」,或者它們在大氣中脫軌和燃燒。)國際空間站遠比stone或kowalski要大得多,因此它也會受到更大的重力影響。但這些都不重要,因為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就是告訴我們F=ma的那條,告訴我們,國際空間站的加速運動,和stone以及kowalski都應該是相同的,即使他們的重量不一樣。

阻力很有趣,它是由物體的密度、表層區域以及物理大小決定的,。這就是如果伽利略真的在比薩斜塔上進行了他的鐵球實驗(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從相同位置落下),他就會發現重的那個球會先落地:與10磅相比,1磅鉛的重量只有其10%的重力,但22%的阻力!一個更輕更小的高密度物體比如人,會承受比國際空間站更大的阻力,也因此在軌道上會更容易減緩速度。

照片編輯:Warner Bros 照片出自Alfonso Cuarón,來自電影《地心引力》中的海報

但是不足以引起他們在《地心引力》中表現出來的效果!國際空間站高度的空氣密度是很稀薄的,因此kowalski要飄走需要數月時間。事實上,一個簡單的掙扎都可能把他推向太空飛行器,使整個繫繩場景失去意義。

但是還有一些別的問題,如果你把電影海報當做真理,我們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如果把繫繩場景看做是一個純線性系統,我們注意到角度因素呢?

照片編輯:Warner Bros 照片出自Alfonso Cuarón,來自電影《地心引力》中的海報

我們來看一看,kowalski距離stone是有明顯的角度的,也同樣是距離空間站的角度。是什麼使它在太空中發生呢?除非空間站是在旋轉的!即使它只是在輕微的旋轉,如果一次踏足或者碰撞優先在空間站的重力中心發生(正如電影裡那樣),會發生什麼呢?如果你在一根繩索上面旋轉一個球,然後啪的一聲彈一下繩子,你會發現球是直線式飛走的。

圖片編輯:public domain 由WJ百科用戶Brews ohare拍攝

在太空中,這種旋轉可與很慢很慢以至於它在相機鏡頭裡很難不被察覺。但是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夠了:

1.把繩子繫緊。

2.預設置重量更大最後掙斷繫繩的風險。

3.如果重量即將脫離(比如像kowalski一樣放開),它將擺脫自己的慣性,遠離被束縛著的重量。

因此,Troy,你是對的,為了把繩子繫緊,我們確實需要加速,因為人們的重量有掙斷降落傘繫繩的風險,而且kowalski也可以在解掉繩子後真正向前移動。這種加速可以是受外力影響也就是改變你速度的因素,也可以是旋轉運動,也就是可以改變方向的運動。基於我們在電影裡所見,接下來是方向的改變,小小的改變但是足以使電影繼續下去。

照片編輯:Warner Bros 照片出自Alfonso Cuarón,來自電影《地心引力》中的海報

或許我看電影的方式不是大多數科學家那樣的,我不會去尋找缺陷或漏洞或方法來宣稱,「那是不可能的!」我試著在我的腦海中尋找一種在物理法則內讓它變得可能的方法,並且我認為我已經找到了一種,因此我會繼續下去。在《火星救援》中旋轉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事實上當Matt Damon在他的太空服的手上掏了一個洞朝著救援飛去時,我幾乎想要朝著他喊出來。我不能理解他為什麼不把手靠近他的質心以更好的掌控自己!

總之,一位像kowalski一樣老道的太空人應該知道要最後做一下掙扎以將自己帶入空間站,除非空間站的旋轉比相機角度展示的還要強烈,使掙紮成為不可能。但是除非存在某種加速,導致旋轉成為唯一一個選擇,他就沒有原因飄向死亡。因此這就是解釋。或者,有人重視情節、故事和收益高於科學,他們只需要一位沒有判斷能力的天體物理學家跟隨,並給他們一個準確的解釋!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Ethan Siegel- forbes- X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電影中的科學:《地心引力》
    電影中的科學:《地心引力》   在太空裡,沒人聽得見你尖叫、打鼾,也沒人有辦法扭曲物理定律。這對英勇的航天員來說是件好事,不過對太空驚悚片《地心引力》(Gravity)來說可就不是如此了。儘管本片的攝影美得令人屏息,演員演技出神入化,劇情又十分引人入勝,你幾乎願意為此原諒喬治‧克隆尼在電視播個沒完的咖啡廣告,然而這部3D巨作的科學原理卻不是全無失誤。
  • 最近這部電影上映後都與《地心引力》做比較,能否超越地心引力?
    今天想說的電影就是最近上映的電影《太空救援》,電影上映之後很多人拿這部電影跟《地心引力》做比較。評論也是褒貶不一,不過這部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7.7分,這種類型的電影7.7分其實很高了,地心引力的評分才7.8分,所以說這部電影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 「氣死」物理老師的《地心引力》
    最近熱門電影《地心引力》和它所展示的一場驚心動魄的太空逃難引發了許多太空物理迷的吐槽,一科學神劇被認為能「氣死物理老師」,比如女主角太空行走竟然不穿成人紙尿褲,太空行走時邊聽鄉村音樂邊侃大山。許多前太空人都紛紛出聲,表示真實的太空人生活並非如此優雅。電影終歸是藝術的再創造,現實中的太空人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 《地心引力》遭理科生挑刺:男主角之死有違常識
    但也有理工科觀眾看完影片吐槽不斷,認為存在不少違反物理定律的硬傷,足以氣死物理老師。最讓中國觀眾感興趣的是片中美太空人靠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和神州飛船才重返地球,被稱為好萊塢影史上「最牛的中國元素」。導演阿方索·卡隆從《哈勃望遠鏡》中研究學習太空船和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太空人在宇宙中移動的方式等,又將這些成果在《地心引力》中體現。  影片在3D視效方面的成就被認為會跟《阿凡達》一樣載入電影史冊,它完美地將CG特效和真人拍攝相結合,毫無瑕疵,3D鼻祖卡梅隆都盛讚該片:「我驚呆了,被打倒了。我覺得這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太空電影。」
  • 違反物理定律的動漫神操作,牛頓:原來我的地心引力對它不管用?
    所以小潭今天就盤點一下動漫中那些連牛頓都管不了的奇葩定律。首先讓小潭印象最深刻的是柯南劇場版《零之執行人》,該劇一開場就是刺激的打鬥追逐場面。安室透不僅在高速上逆著車流暢通無阻,還能漂移起飛,最後還能安全穩定落地。飆車飈得飛天遁地,連牛頓都管不了。
  • 電影解說師:地心引力,面對太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十年後,以國際空間站和航天為背景的太空電影《地心引力》上映,此時,距太空梭全部退役並告別國際空間站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在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的歷史上,《地心引力》是首次被選為開幕片的3D電影,這部電影在中國大陸上映之前,已經被國外媒體捧上了神壇,但是與此同時,也遭受了不少的質疑。
  • 電影《地心引力》中的科學
    近日,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地心引力》在中國上映。這部影片不僅在國際上獲得了票房上的勝利,同時也獲得評論界的一致好評。《地心引力》憑藉驚險刺激的場面和逼真的特技效果給觀眾帶來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震撼。以下內容介紹了電影中涉及到的部分科學知識。
  • 《地心引力》19日上映 拍攝幕後曝光(圖)
    他盛讚此片「將電影拍攝科技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在視效和3D科技方面也開創了先河」。  目前《地心引力》全球票房已逼近5億美元,電影故事簡單,但被評「只憑特效就能讓人飆淚」。導演阿方索·卡隆覺得,很多影片對待太空和科技元素的態度極不嚴肅,他堅持讓《地心引力》的細節在現實中要能站得住,憑此一點,確實足以讓《地心引力》和其他大多數同類電影區別開來。
  • 《地心引力》:偉大的美國電影
    一部電影若帶有目的地去拍攝就會顯得面可憎,若不功利心又難免陷入孤芳自賞的窠臼。《地心引力》算是兩者兼具的電影,在視效大片的表皮底下,是對人類永恆的孤獨感的關懷。這部災難電影實際上已經擺脫了類型片的束縛,它是對生命本身的讚頌。一位太空女英雄的誕生背後是不言自明的美國價值觀。
  • 物理學定律的謊言——質疑物理定律的普適性
    物理定律是普遍的嗎?也就是說,物理定律是否適用於整個宇宙?如果物理定律不是普遍的,那麼它不僅會對物理本身產生深遠的影響,還會對人們對物理的追求產生深遠的影響嗎?這是最近許多(理論)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的擔憂。現在人們可以問,物理學家是否需要他們的定律具有普適性。有些人可能會說,為了讓物理定律存在;另一些人可能會說,為了使事情更簡單,需要普遍規律。
  • 地心引力豆瓣影評精選 好評好看推薦觀看(圖)
    地心引力》能帶來如此觀影體驗,而它是否真是傳說中的「年度神作」,是否真配的上Metacritic的96分,爛番茄的97%以及IMDB的8.6?亦或只是高潮般的觀影體驗蒙蔽了觀眾的雙眼?  要想分析《地心引力》是否是「偽神作」,那麼首先就要從它的負面評論著手。我大致看了下幾個外國影評網站以及前幾天法國媒體首映式結束後的推特反響,負面評論雖然佔極少數,但幾乎都是炮轟《地心引力》簡單通俗的劇情。這讓我回想起前幾年《阿凡達》上映後的情況,受到的不少批評同樣也是「視效無與倫比,但是劇情太爛俗」。
  • 《地心引力》: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再到未來--中國數字科技館
    > 《地心引力》上映後,好評如潮。卡梅隆沒有說它是最好的科幻電影,因為《地心引力》更像是現有技術條件下的一次太空逃生。電影最後,當女主角歷盡千辛萬苦返回地球,從漂浮無依到腳踏實地,充分感受到萬有引力的存在時,觀眾們都感慨萬分。那麼,什麼是萬有引力?它又是怎麼產生的?關於它,你以前了解的一些知識,到底是真是假呢?
  • 《地心引力》導演:電影可能是向劉洋致敬
    《地心引力》導演:電影可能是向劉洋致敬   19日,《地心引力》在中國上映。
  • 當牛頓穿越到二次元的世界,他可能會被氣炸,物理定律完全失效了
    可是二次元世界裡卻存在著條件性萬有引力,此時物體間的引力大於地心引力,所以裙子不會往下掉,而是會往上豎起來,這就是著名的反重力裙子。如此一來,牛頓的物理定律就被打破了,而且面對二次元的這些奇怪的定律牛頓還無能為力,因為他是改變不了的。
  • 《地心引力》被卡梅隆譽為史上最佳太空電影
    《地心引力》被詹姆斯·卡梅隆譽為有史以來最佳太空電影,影片上映後也取得了票房和口碑雙豐收,但攝製組全部在地球上完成這部影片,幾乎一秒鐘太空也沒去。很多國外觀眾看完後,最多的疑問是「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這一切都是靠電影科技的幫助,導演阿方索·卡隆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透露,詹姆斯·卡梅隆給了他建議和鼓勵,譬如發明一些方法讓觀眾如同置身於真實太空。
  • 地心引力:一部超寫實的、最優雅、最有力量的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有軟硬之分,這部電影就是硬科幻電影的佼佼者。那麼什麼是硬科幻電影那,網上有評論說有大製作、大場面,憑電影特技技術取勝的科幻電影就叫硬科幻電影,我感覺這完全是扯淡。軟硬科幻電影之分主要是從技術、科幻構思上來說的,比如根據天文、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學理論與創意為核心的科幻構思拍攝的科幻電影都叫做硬科幻電影。
  • 網友影評:《地心引力》口碑逆天 故事有瑕疵視效來彌補
    網友影評:《地心引力》從9月威尼斯電影節上映至今,吸引了各方盛讚。一向對電影苛刻的影評人和媒體也齊刷刷地給予好評。而在滾滾而來的盛讚中,包括《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被解救的姜戈》導演昆汀·塔倫蒂諾、《環太平洋》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以及《世界盡頭》導演埃德加·賴特,使得《地心引力》的口碑好到「逆天」。它是否真是傳說中的「年度神作」,是否真配得上Metacritic的96分、爛番茄的97%以及IMDB的8.6?抑或只是視覺效果的觀影體驗蒙蔽了觀眾的雙眼呢?
  • 評電影《地心引力》:亦小亦輕的好萊塢商業片,很贊!
    導演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為「影史上最好的太空影片」,此番評價被中國內地宣發斷章取義地演繹成「史上最強太空科幻電影——《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這樣頗具誤導性的宣傳語。不過,最好、最強的評價確有它的道理,從運鏡、特技、視聽體驗上講,《地心引力》堪稱優秀。
  • 科學家揭《地心引力》硬傷:男主角死得匪夷所思
    》在網絡上被譽為「零差評」神片    電影網訊 年度大片《地心引力》自公映以來,口碑、票房雙雙爆棚,截止目前,該片已在全球收穫超過5億美金的票房,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8%,在網絡上被譽為「零差評」神片。    雖然主流媒體和觀眾紛紛讚嘆影片精美的特效製作,但作為普通人,我們無從了解真實宇宙和片中是否相同,各個太空飛行器的內部結構又是否真的是銀幕上呈現的模樣。幸好,《地心引力》同樣吸引了很多航天員和天文物理學家觀看,對於這些研究宇宙多年的科學家和身經百戰的太空漫步者們來說,本片雖然畫面精緻,但卻有很多不合常理的細節以及違反物理原理的問題。
  • 電影《地心引力》:讚揚了人性的光明面,以及自然與生命的偉大
    在看《地心引力》之前,我已經看艾方索科朗的電影差不多看了十年左右,他在臺灣最早受到注意,是來自於2002年的墨西哥電影《你他媽的也是》,接下來幾年陸續導了《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人類之子》等電影,我一部也沒有錯過,說實在話,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很喜歡,我喜歡他在《你他媽的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