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執導、他和兒子喬納斯·卡隆聯合編劇的《地心引力》在國內上映,講述了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太空人太空遇險後如何逃生回地球的故事。該片在全球已經取得了5億美元的票房,被很多人稱為年度神片。影評人畢成功認為影片是成功融匯科技與藝術的大師手筆,任何角度、任何鏡頭都沒有缺陷。但也有理工科觀眾看完影片吐槽不斷,認為存在不少違反物理定律的硬傷,足以氣死物理老師。最讓中國觀眾感興趣的是片中美太空人靠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和神州飛船才重返地球,被稱為好萊塢影史上「最牛的中國元素」。
卡梅隆都驚了:3D特效打造超真實太空
從真實到虛擬,《地心引力》的很多拍攝靈感來自2010年出品的IMAX3D紀錄片《哈勃望遠鏡》,這部紀錄片講述了兩名太空人將IMAX 攝影機帶入太空,並且使用IMAX 3D攝影機拍攝了修復哈勃望遠鏡的全過程。導演阿方索·卡隆從《哈勃望遠鏡》中研究學習太空船和國際空間站的設計,太空人在宇宙中移動的方式等,又將這些成果在《地心引力》中體現。
影片在3D視效方面的成就被認為會跟《阿凡達》一樣載入電影史冊,它完美地將CG特效和真人拍攝相結合,毫無瑕疵,3D鼻祖卡梅隆都盛讚該片:「我驚呆了,被打倒了。我覺得這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太空電影。」影片讓觀眾最震撼的是用3D技術呈現出來的令人畏懼卻又絕美驚豔的浩瀚太空,無論是遙望中的蔚藍色地球還是太空中看到的日出,抑或是桑德拉·布洛克在黑暗無盡的太空中旋轉,都有震撼人心之感。
一個人的大片:劇情單薄還是化繁為簡
在地球上,地心引力讓人類的雙腳能夠立於大地之上,而在太空中,地心引力則隱喻著一種不斷帶人回家的力量。《地心引力》由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克魯尼主演,資深太空人馬特和第一次執行航天任務的新手瑞恩出艙作業時,一顆俄羅斯衛星的突然爆炸引發強烈的連鎖反應,讓二人所在的空間站被毀,與地球失去聯繫,兩人漂浮在茫茫太空中掙扎求生,最後只剩下瑞恩一個人,當一個女人失去所有的希望和指望後,她如何重新找到生的意義,並進行自救,是貫穿影片的主線。
作為一部特效出色的電影,對它的劇情,觀眾有兩種迥然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它的敘事太過於單薄、爛俗,喜愛者認為《地心引力》是一部極具探索性和實驗性的好萊塢大片,極簡敘事換來的是讓感官體驗和衝擊達到巔峰的極致技術,還能從中解讀出生命從胎兒到蹣跚學步的重生隱喻。
理科生來挑刺:男主角之死有違常識
《地心引力》不但在全球已取得了超過5億美元的票房,而且受到普遍好評,被認為是明年奧斯卡獎的大熱門。影評人畢成功認為,「任何角度、任何鏡頭都沒有缺陷,在我們有生之年,或至少這個世紀,是看不到如此成功地融匯科技與藝術的華語電影了。」
但也有理科生對這部影片的零差評表示不解:「我們看的是同一部影片嗎?」有網友指出影片存在一些不符合常識和物理定律的硬傷,比如片中馬特認為繩子支撐不了兩個人,為了保全瑞恩自己選擇了解開安全扣獨自漂浮在太空中喪命,而在太空的受力環境中,在瑞恩已經相對靜止的前提下,只需要一點非常小的力就可以把馬特拉回來了。
此外,電影中桑德拉·布洛克四散開的眼淚非常美麗動人,但其實已有太空人演示過,如果在太空中流淚,淚水會像鼻涕抑或果凍狀緊緊貼在臉上。
最牛中國元素:天宮一號拯救美太空人
對中國觀眾來說,特別親切是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神舟飛船也在電影中登場,並成了瑞恩重返地球的救命稻草和末班車,中國的航天科技成果拯救了美國的太空人,被網友稱為好萊塢電影中最牛的中國元素。
中國空間站中還出現了漂浮著的銅錢、桌球拍和擺放著的彌勒佛等,只是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上面全部使用中文面板進行操作,沒有英文設置,讓觀眾覺得這有點囧,但幸虧飛船操作簡單,有一鍵回家功能,才讓不懂中文的瑞恩順利返程。
日前來北京宣傳影片的導演卡隆在被問及加入中國元素是否為了討好中國市場時 ,他回應道「沒這麼瘋狂」,五年前他開始創作這部作品時中國市場還沒有現在這麼好,他只是尊重現實而已,「拍攝這部電影,我需要完整地體現太空中的元素,但現在太空中的元素真的很少,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有自己的空間站,所以必須體現中國空間站和神舟飛船。」 記者 王法豔 實習生 劉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