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來解剖「扯淡」的《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讓影迷愛上外太空。
@華西都市報:李先生在看完《地心引力》之後,竟然開始認真地研究起太空了,還買了一套《愛因斯坦的宇宙》;同事的女兒竟然開始看《時間簡史》就為去理解電影裡所傳遞的太空知識……很難相信一部電影能引起這麼巨大連鎖反應,而上一部還要數《阿凡達》,如果說那時是全民討論3D的年代,而如今就是全民研究宇宙的年代。
玉兔登月
嫦娥三號攜「玉兔」,12月上旬擇機登月。一時間,玉兔,探月以及太空成了熱門話題。而正熱映的,被卡梅隆視為「年度神作」的好萊塢太空電影《地心引力》也徵服著中國影迷,特別是片中女主角最後乘坐了神舟飛船回到地球的場景讓中國影迷為之一震,也許好萊塢的太空電影就要開啟「玉兔」故事了。
但這部影片中也有很多科學的「硬傷」,其實太空探索遠不是那麼輕而易舉。
6億票房 科學家是顧問
就連《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被折服,盛讚其為「影史上最好的太空電影」。如今該片在中國上映已拿下2億票房,而全球票房高達6億美元。
在拍攝過程中,全片並無借用無重力室,全靠機械與CG完成驚人的視覺效果,包括國際太空站的長廊和氣密艙都是虛擬場景。還請來了在美國航空航天局供職15年的科學家凱文·格雷澤擔當顧問。
硬傷多 網友集體當「松鼠」
但網友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好比這幾年著名的「科學松鼠會」,最常幹的一件事就是以科學的角度對大片橋段進行揭秘。於是,一場關於揭秘「太空」的真相的辯論賽上演了。就連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德古拉斯·泰森也在他的臉書上列舉了影片中的幾個明顯錯誤。而加拿大太空人克裡斯·哈德菲爾德更是指責說:「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在太空時,應該穿上成人尿布。」
A
科學知識硬傷
在電影中,美國派出太空梭前往太空修理哈勃望遠鏡。但就在資深航天員馬特和女同事、新手瑞安博士在艙外搶修望遠鏡時,俄羅斯摧毀衛星所形成的碎片向他們襲來。碎片瞬間摧毀太空梭,艙內夥伴不幸全部遇難,哈勃望遠鏡也被撞毀。
現實中:通信衛星通常使用靜止軌道,其軌道高度接近3.6萬公裡。顯然,在如此低的軌道上出現通信衛星,並不可能。
在電影裡,太空人從國際空間站直接飛向哈勃望遠鏡。
現實中:兩者的軌道高度是不一樣的。現實中,如果要在國際空間站、哈勃望遠鏡以及「天宮一號」之間建立聯繫,需要軌道飛船進行數次變軌。
電影裡,衛星爆炸後,產生的碎片是自東向西運動。
現實中:碎片應該自西向東運動,因為發射衛星時都是自西向東發射,利用地球自轉的借力,減少發射衛星的燃料消耗。這也是為什麼航天發射場修建在緯度低的地方更好,因為低緯度的地方地球自轉線速度大,這樣火箭可以更多借力。
B
太空人常識硬傷
在電影裡,桑德拉·布洛克堪稱「一個人的表演」。特別是她在進入太空艙內脫掉太空衣,大秀完美身材。
現實中:儘管是進入了太空艙,太空人也不能裸露,身體上還要裹一層液態衣物,那是一種牽引型的尿布,並不像日常內衣。不僅如此,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如果留長頭髮而且沒有紮起來的話,應該是四處飄散的。不僅如此,布洛克在太空中失控翻轉嚇得大叫,也被直接批評為:「真正受過訓練的人不會這麼做,因為喘氣只會快速消耗氧氣。」
電影裡,喬治·克魯尼為救桑德拉,自己解開了系帶而墜入太空,且越飄越遠。
現實中:在太空中物體呈失重狀態,即便克魯尼是個大胖子,布洛克也只要輕輕一帶就能把他拉回身邊,根本不會有持續的引力把他拖走。即便放手,他也只會飄在原地不動而已。假設真的飄走,藉助動量守恆向飄走方向擲出東西也是可以使自己往回飄的,擲出的東西可以具體為任何可拆卸的東西除了太空衣,比如沒有氣的推進器。「男主這麼想掛掉,可能那天盒飯比較好吃吧。以上內容都是高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