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大作《地心引力》被指有違科學常識

2020-11-23 浙江在線

  《地心引力》劇照

  被譽為「年度逆天神片」的好萊塢科幻大作《地心引力》,自19日上映以來口碑與票房都在節節高升之中。不過,該片一些表現太空環境的細節引起了網友吐槽,他們認為其中存在著違反物理定律的硬傷,「足以氣死物理老師!」事實上,該片請了在美國航空航天局供職15年的科學家凱文·格雷澤擔當顧問,但格雷澤的一些同行也不斷指出,電影裡有不少違背天體物理學和太空人常識的錯誤。

  挑刺一:桑德拉·布洛克美過頭了

  《地心引力》講述了醫學工程師(桑德拉·布洛克飾)和太空人(喬治·克魯尼飾)的太空逃生故事。桑德拉·布洛克在片中的演技獲得了媒體與觀眾的廣泛認可,但在科學家們看來,她實在有些美過頭了。美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奈爾·德葛拉司·泰森就表示,且不說為何要讓一名醫學工程師去維修哈勃望遠鏡,「最簡單的一點,在無重力的情況下,她的頭髮竟然不會漂浮,好看但太不實際。」

  此外,布洛克穿著背心底褲從臃腫的太空衣中掙脫出來的畫面十分性感,但科幻小說《與月球失之交臂》的作者傑弗瑞·克魯傑卻對這個養眼畫面並不「感冒」:「真正的太空人從太空回來會渾身是汗,他們的衣服會被穿成『尿布』。」

  挑刺二:用滅火器冒險沒必要

  因為返回艙失去動力漂浮在太空中,走投無路的桑德拉·布洛克依靠一個滅火器的動力,登上了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整個過程令人無比揪心。

  而在傑弗瑞·克魯傑看來,這完全沒有必要。「太空人的太空服上通常會有一個被稱作『SAFER』的小背包,這個背包可以使他們回到空間站,布洛克的角色沒有裝備這個小背包很令人吃驚,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配備。」

  此外,他還指出,布洛克在逃生的過程中頻繁使用太空手套,事實上,太空人極少會使用太空手套,因為「手套的握力非常有限,在使用後,即便過了一天,手臂仍會十分疼痛,不可能像布洛克這樣完全沒事。」

  挑刺三:從哈勃飛不到空間站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任務組負責人瑞伯·思科威爾指出了影片最大的硬傷———喬治·克魯尼利用身上的噴氣背包,帶著同伴從太空望遠鏡飛向國際空間站,根本不可能發生。「事實上,哈勃望遠鏡與空間站各自所處的軌道相距甚遠。從這點到另一點,所需的能量即便是宇宙飛船載滿燃料都無法做到。」瑞伯還說,克魯尼所用的噴氣背包看起來像是MMU(載人機動裝置),早已經過時了。

  曾多次參與哈勃望遠鏡維修行動的太空人麥可·馬西莫也指出了這個問題:「讓兩人從哈勃飛向空間站,就好比在加勒比海上把某個海盜扔下船,讓他自己遊去倫敦一樣荒謬。」

  挑刺四:喬治·克魯尼可以不犧牲

  男主角喬治·克魯尼出場時間不多,影片開始半小時不到就犧牲了。克魯尼告訴布洛克,說她腳下的繩子拉不動兩個人,為此解開系帶墜入了太空,把生的機會留給了同伴。其實,這位英雄太空人可以不用死。眾所周知,在太空中物體呈失重狀態,即便克魯尼是個大胖子,布洛克也只要輕輕一帶就能把他拉回身邊,根本不會有持續的引力把他拖走。即便放手,他也只會飄在原地不動而已。美國天文學家菲爾·普雷特在自己的網站上對影片出現這個常識性錯誤表示「極為遺憾」。

  對於這些「挑刺」,本片科學顧問凱文·格雷澤認為,如果拍電影要做到科學層面上的完全精準,結果往往會糟蹋了故事本身,在電影人看來,「真實」遠沒有「好看」重要,他們的目的只是讓這個故事整體看上去儘量可信即可。據《法制晚報》

相關焦點

  • 《地心引力》遭理科生挑刺:男主角之死有違常識
    《地心引力》遭理科生挑刺:男主角之死有違常識 最讓中國觀眾感興趣的是片中美太空人靠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和神州飛船才重返地球,被稱為好萊塢影史上「最牛的中國元素」。
  • 《自然》影評:《地心引力》確是大作
    世界上最權威的科學雜誌之一《自然》也發影評了,這確實很少見,足以證明《地心引力》確實是大作。 國際空間站前指令長克裡斯·哈特菲爾德在他的著作《太空人的地球生命指南》一書中,把靶子對準了各種勵志書的空洞樂觀主義。他說,在太空中飛行,別理什麼「往好處想」之類的話,真正管用且必要的哲學是為最壞情況打算。
  • 科學家指《地心引力》違反科學常理(圖)
    科學家指《地心引力》違反科學常理(圖) 而這近一分鐘的無重力下墜除了讓女博士驚叫連連,逼真的3D效果令坐在座位上的觀眾也大有身臨其境之感。伴隨著女主角太空服裡儲存氧氣的耗盡,她喘著粗氣的呼吸聲,使缺氧感同時轉移到觀眾身上。而每一次仿佛要陷入無底深淵的突然跌落、每一次看上去相隔僅0.01mm躲閃後的化險為夷,都死死揪住觀眾的心。就像影迷們感知的那樣,雖為科幻片,卻從未有任何一部科幻片像《地心引力》這般真實。
  • 評《地心引力》:亦小亦輕的好萊塢商業片
    評《地心引力》:亦小亦輕的好萊塢商業片 不過,最好、最強的評價確有它的道理,從運鏡、特技、視聽體驗上講,《地心引力》堪稱優秀。不過,撲面而來的Bug、平淡的敘事、缺乏深邃主題也讓輿論和觀眾指摘它名過其實。其實,若以好萊塢的敘事模式以及電影類型來衡量,《地心引力》更趨向於一部亦小亦輕的好萊塢商業影片,過分的誇飾和貶損顯然都為它帶來了過多的背負。  有些死忠粉說在《2001漫遊太空》之後,太空電影已死。
  • 評電影《地心引力》:亦小亦輕的好萊塢商業片,很贊!
    導演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為「影史上最好的太空影片」,此番評價被中國內地宣發斷章取義地演繹成「史上最強太空科幻電影——《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這樣頗具誤導性的宣傳語。不過,最好、最強的評價確有它的道理,從運鏡、特技、視聽體驗上講,《地心引力》堪稱優秀。
  • 影評:《地心引力》除了故事都無可挑剔
    由好萊塢大導阿方索·卡隆執導,奧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和金球獎影帝喬治·克魯尼主演,被譽為「年度逆天神片」的好萊塢年度科幻大作《地心引力》昨天登陸奧斯卡院線,引發影迷狂歡。  昨天下午,東方今報電影評審團聯手奧斯卡大上海影城,邀請10名讀者觀看了3D杜比全景聲版的《地心引力》。
  • 俄羅斯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萊塢的《地心引力》
    這種真實感得益於俄羅斯太空總署的幫助,全片有40多分鐘的零重力拍攝,還有20多分鐘真實的太空影像素材。雖然《地心引力》和《太空救援》都是以太空求生為背景的故事,建立在一個空間和時間的限定之中。但是後者主動性不同於前者,也就是說《地心引力》的重點是「逃」,而《太空救援》的重點是「救」。
  • 《地心引力》女主布洛克成好萊塢收入最高女星
    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導 據路透社8月4日報導,《福布斯》雜誌當日稱,奧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是好萊塢收入最高的女演員,12個月裡預計收入達5100萬美元;詹妮弗·勞倫斯和詹妮弗·安妮斯頓名列第二和第三。
  • 「天宮」植入《地心引力》 4DX版暈眩失重感強烈
    桑德拉·布洛克的演技獲肯定    華龍網11月19日16時27分訊(娛樂頻道記者 李嫋)被譽為「年度神片」的好萊塢科幻大作《地心引力》今日登陸內地院線。今日下午,記者在UME影城解放碑店觀看了該片,4DX版的《地心引力》讓不少觀眾表示身臨其境般地感受了一場太空災難。
  • 《地心引力》上映 被指故事太簡單
    昨日,在全球拿下5億美元票房的好萊塢年度神片《地心引力》正式以2D/3D、IMAX版登陸全國院線。此片被《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贊為「有史最佳太空片」,並且被各大網站評為史上最佳的0部科幻片之一。再加上中國「天宮一號」、「神舟」承擔了拯救女主重返地球的使命,導演阿方索·卡隆親自到中國宣傳,讓中國影迷有巨大的理由去期待這部片子。
  • 《地心引力》熱映 3D太空景觀給力(圖)
    3D太空景觀  讓你「一生不可磨滅」  首先確認的是,這部電影如果你指望能在家裡的設備上達到同樣的觀感體驗,絕對是天方夜譚,《地心引力》的3D立體效果,給力到爆,如果你又選擇了IMAX的話,那種感覺可能在你的一生中都會有不可磨滅的印象。
  • 好萊塢翻拍《進擊的巨人》真人版,你希望那些歐美影星主演?
    剛剛《進擊的巨人》官方在推特上公布了要由好萊塢翻拍真人版的消息,這也是繼早前日本拍攝的真人版電影《進擊的巨人 ATTACK ON TITAN》之後,《進擊的巨人》這部作品第二次被搬上熒幕,而且還是好萊塢操刀,可見其熱度在歐美也是相當高的。
  • 專家指"地心引力"偽真實:克魯尼可以不用死
    11月19日,備受矚目的太空逃生電影《地心引力》在國內上映,截至今晨,該片的國內票房已接近6000萬元。儘管今日迎來了強大對手《飢餓遊戲2》,但從排片情況來看,《地心引力》本周內破億元並非難事。  《地心引力》講述了醫學工程師(桑德拉·布洛克飾)和太空人(喬治·克魯尼飾)的太空逃生故事。
  • 《地心引力》有哪些不科學的地方?
    科幻大作《地心引力》在國內上映一周多了。這部電影還是很好看的,特別是那優良的IMAX視覺效果非常給力,精緻的特效和那開場長達 17 分鐘的長鏡頭,也是非常亮的亮點。但是——我要說但是——作為一部航天電影,關於航天的錯誤未免也太多了一點了吧!這導致其中很多情節瞬間變成了無腦情節,都嚴重影響觀影體驗了!
  • 電影「地心引力」:好萊塢無意中對瑜伽的讚頌
    很少有電影比關於太空探索的瘋狂故事更能喚起瑜伽精神,重力。在影片90分鐘的白節懸念中,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和喬治·克魯尼(GeorgeClooney)(很可能是無意中)超越了眼前的科學困境,向瑜伽表達了一種真正的敬意。
  • 《地心引力》硬傷多網友挑刺 女主角應穿尿不溼
    原標題:來解剖「扯淡」的《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   @華西都市報:李先生在看完《地心引力》之後,竟然開始認真地研究起太空了,還買了一套《愛因斯坦的宇宙》;同事的女兒竟然開始看《時間簡史》就為去理解電影裡所傳遞的太空知識……很難相信一部電影能引起這麼巨大連鎖反應,而上一部還要數《阿凡達》,如果說那時是全民討論3D的年代,而如今就是全民研究宇宙的年代。
  • 《地心引力》內地吸金逾2億元
    原標題:《地心引力》內地吸金逾2億元  《地心引力》《飢餓遊戲2》兩部好萊塢大片上周接連在內地上映,引發了一場票房混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地心引力》首映6天累計票房已達2.2億元,《飢餓遊戲2》首映4天也累積8000萬元票房,和在北美市場的成績相比,兩部影片都顯得有些火力不足。
  • ...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所謂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陳芳、張泉)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27日發表聲明,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所謂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所謂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新華網
  • 《地心引力》再曝幕後製作特輯 3D技術精妙絕倫
    》熱度不減曝幕後特輯     電影網訊 在美國聖誕節放假休息之際,華納公司又曝光了太空科幻電影《地心引力》的一支幕後製作特輯,似乎意在強調《地心引力》是一部上乘之作,助力《地心引力》繼續衝擊好萊塢的頒獎季。
  • 《地心引力》:「天宮」真是太空拯救者嗎?
    因為這是中國的空間站「天宮」,裡面還有著名的「神舟」救生艙——這是最近熱映的電影《地心引力》中的情節。  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影院中,當好萊塢老牌美女桑德拉·布洛克用洋腔洋調發出類似「天宮」、「神舟」的聲音時,手拿可樂和爆米花的觀眾總會會心地笑出聲來。對於他們,這是電影中的「中國彩蛋」。  埋下「中國彩蛋」的好萊塢電影,並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