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地心引力》:亦小亦輕的好萊塢商業片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評《地心引力》:亦小亦輕的好萊塢商業片

  導演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為「影史上最好的太空影片」,此番評價被中國內地宣發斷章取義地演繹成「史上最強太空科幻電影——《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這樣頗具誤導性的宣傳語。不過,最好、最強的評價確有它的道理,從運鏡、特技、視聽體驗上講,《地心引力》堪稱優秀。不過,撲面而來的Bug、平淡的敘事、缺乏深邃主題也讓輿論和觀眾指摘它名過其實。其實,若以好萊塢的敘事模式以及電影類型來衡量,《地心引力》更趨向於一部亦小亦輕的好萊塢商業影片,過分的誇飾和貶損顯然都為它帶來了過多的背負。

  有些死忠粉說在《2001漫遊太空》之後,太空電影已死。如果與庫布裡克的傑作相比,那麼《地心引力》格局顯然小了很多。同為太空與人,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將視角外向於宇宙,並以漫遊的姿態、形而上的方式和史詩般的氣質求溯宇宙奧秘、生命密碼,而後者則是好萊塢體系下誕生的以太空、歷險為主要元素的標準商業片,它並沒有承載過多的宏大和深邃。所以部分鏡頭,如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返回空間站後身體蜷縮,在失重懸浮中,畫面構圖如同母體子宮,便略顯得刻意造作。

  從類型的角度來看,《地心引力》可以歸於太空驚悚影片,只是它對於驚悚的營造並非像《異形》系列那樣,依靠幽閉的空間、黑色的影調和凌厲的造型感來強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放眼於宇宙之浩瀚之壯闊,在長鏡頭、大遠景中展現空間無限,同時在特寫鏡頭的逼近下注目一個小小的個體生命,她的遇難、漂泊、蜷縮、放棄、振作。這樣一個由外太空回歸地球的過程,則複述著常規的敘事模式,那個如同魯濱遜般從荒蠻孤寂中逃離的故事。作為對人類極限的考驗,將個體置於絕望境地以展現其反應的故事模式遠至《奧賽德》,中間又有通俗小說中的《魯濱遜漂流記》,電影中則有《荒島餘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只是當逃離的空間變成太空時,巨大的未知感超離了大多數人類的想像。它不像是魯濱遜的荒島那樣,無論如何雙腳還踏在土地,仍有根基。失重的太空下, 個體的恐懼被巨大的未知感放大延長,隨之帶來的是影片奇觀性的增強,驚悚感的增強,以致於這種強化的效果更容易引發觀眾的代入感。

  不過,當勾連起世界航空航天的發展過程時,就會發現強化的驚悚感並沒有遮蓋影片平和的態度,沒有了冷戰時代「星球大戰」式的競爭狀態,沒有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太空堡壘」,雖處處危機,卻仍留有希望。喬治·克魯尼一句「恆河的日出」,道出了的此岸地球的壯美和價值,也含著對彼岸地球的期待和憧憬。

  最後,不得不提到影片所引發的一個十分契合當下語境的話題,即中國航天。影片中女主角藉助中國天宮號內的返回艙安全抵達地球。自災難片《2012》開始,好萊塢大片中的中國形象成為了特別令人矚目的電影現象。這些反映了好萊塢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尤其當如《鋼鐵俠3》等影片推出「中國內地版」之後,建立在商業原則上的考量更加明顯。  ○文/王騰飛

相關焦點

  • 評電影《地心引力》:亦小亦輕的好萊塢商業片,很贊!
    導演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為「影史上最好的太空影片」,此番評價被中國內地宣發斷章取義地演繹成「史上最強太空科幻電影——《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這樣頗具誤導性的宣傳語。不過,最好、最強的評價確有它的道理,從運鏡、特技、視聽體驗上講,《地心引力》堪稱優秀。
  • 《地心引力》被評劇情簡單特效豪華(圖)
    《地心引力》被評劇情簡單特效豪華(圖)   均為《地心引力》劇照  本報訊(記者 石月)被「阿凡達之父」卡梅隆加持為「史上最好太空片」的電影《地心引力》IMAX3D版昨日在長沙萬達影城上映。
  • 評"地心引力":除了故事 其他無可挑剔
    評"地心引力":除了故事 其他無可挑剔 《地心引力》是一部故事十分簡單的現實科幻影片。影片60%都採用CGI 技術進行製作,使用電腦特效的程度堪比《阿凡達》。基於CGI技術的特效視覺效果呈現,影片從開始直至結束,無論是無邊宇宙、地球全貌還是區域近景,都美得令人嚮往。如果有旅行社搞「太空暢遊」,相信沒有人不會想去感受它的「淡妝濃抹總相宜」。  然而,導演的目的顯然不是讓觀眾去感受這份美麗,而是某些思考。
  • 評《地心引力》:瑰麗的太空場景,讓你身臨其境
    這個設置可是五年前,那時候中國票房還沒爆發,好萊塢對中國也沒這麼瘋狂。更為重要的是,和美國、俄羅斯一樣,中國的航天科技一直是比較先進的。」  阿方索說,他希望描述的是,人們曾經生活在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上。「我想展現的是當今世界的『三足鼎立』。看看新聞就知道,外太空的主角長期是美俄,而現在有一股令人頗有些意外的力量進入航天領域——中國,畢竟現在更多的航天成就來自於中國。
  • 俄羅斯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萊塢的《地心引力》
    2013年一部《地心引力》驚豔四座,一面展現太空的美麗,一面則是孤立無緣的絕地逃生。雖然《地心引力》和《太空救援》都是以太空求生為背景的故事,建立在一個空間和時間的限定之中。但是後者主動性不同於前者,也就是說《地心引力》的重點是「逃」,而《太空救援》的重點是「救」。
  • 《地心引力》女主布洛克成好萊塢收入最高女星
    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導 據路透社8月4日報導,《福布斯》雜誌當日稱,奧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是好萊塢收入最高的女演員,12個月裡預計收入達5100萬美元;詹妮弗·勞倫斯和詹妮弗·安妮斯頓名列第二和第三。
  • 《木乃伊3》回應質疑 中國最缺「簡單商業片」
    在與好萊塢談的過程中,一大內容就是避免影片故事裡的「雷區」。在《木乃伊3》中,「秋王」李連杰變成了一個三頭怪,被評論批為「莫名其妙」。  「外國人覺得"秋王"應該變成龍,我們立即就說不行,龍在中國是圖騰,要是變成龍,那是要傷害中國人感情的,結果就變成了"三頭怪"。」黃建新說,「變成什麼對他們來說真的不重要,這本來就是個簡單的商業片。」  質疑3 故事太簡單?
  • 《地心引力》獨家影評:勇氣的產物
    編者按:由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地心引力《地心引力》正是對這一現實階段的真實寫照。從這個意義上說,它跟《阿波羅13號》一樣,不能算是一部科學「幻想」片。在由當今最尖端科技製造出的驚人畫面背後,本片探討的,其實是很古老而經典的人類、科學與自然(宇宙)的關係。
  • 《地心引力》熱映 3D太空景觀給力(圖)
    故事一條筋  90%都是一個演員在獨白  《地心引力》是一部科幻片,如果沒有看過很多關於該片的介紹,肯定會認為它一定是個科幻冒險大戲。但事實上,《地心引力》並非大家「以為」的那樣:沒有外星人、沒有超越常識的高科技、沒有雷射武器,更沒有複雜的劇情。
  • 評《地心引力》:後半段太過平淡
    評《地心引力》:後半段太過平淡   《地心引力》的故事特別像一篇短篇小說,兩個太空人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被拋入黑暗的太空,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重新返回地球。只有兩個人物,或者說只有一個女主角,但是導演活生生將這部短篇小說拉成一部表現心靈史的長篇小說。  導演阿方索·卡隆可能是最會將科幻電影拍出沉悶效果的導演。
  • 好萊塢大作《地心引力》被指有違科學常識
    《地心引力》劇照  被譽為「年度逆天神片」的好萊塢科幻大作《地心引力》,自19日上映以來口碑與票房都在節節高升之中。不過,該片一些表現太空環境的細節引起了網友吐槽,他們認為其中存在著違反物理定律的硬傷,「足以氣死物理老師!」
  • 《地心引力》再曝幕後製作特輯 3D技術精妙絕倫
    》熱度不減曝幕後特輯     電影網訊 在美國聖誕節放假休息之際,華納公司又曝光了太空科幻電影《地心引力》的一支幕後製作特輯,似乎意在強調《地心引力》是一部上乘之作,助力《地心引力》繼續衝擊好萊塢的頒獎季。
  • 地心引力豆瓣影評精選 好評好看推薦觀看(圖)
    亦或只是高潮般的觀影體驗蒙蔽了觀眾的雙眼?  要想分析《地心引力》是否是「偽神作」,那麼首先就要從它的負面評論著手。我大致看了下幾個外國影評網站以及前幾天法國媒體首映式結束後的推特反響,負面評論雖然佔極少數,但幾乎都是炮轟《地心引力》簡單通俗的劇情。這讓我回想起前幾年《阿凡達》上映後的情況,受到的不少批評同樣也是「視效無與倫比,但是劇情太爛俗」。
  • 電影「地心引力」:好萊塢無意中對瑜伽的讚頌
    「吃,祈禱,愛」可能為瑜伽提供了快餐外賣,但「地心引力」自始至終散發出一頓豐盛的美餐,巧妙地充滿了我們在瑜伽之路上尋找的口味和質地。布洛克扮演瑞恩·斯通博士,這是她的第一次穿梭機任務,克魯尼是他作為資深指揮官馬特·科瓦爾斯基的常年魅力所在。一次常規的太空行走發生了可怕的錯誤,使他們陷入了危險的境地,並在這個過程中探索了瑜伽的基本原理。
  • 媲美《地心引力》的《太空救援》給人什麼啟示?
    《地心引力》,但那是科幻片。繼《地心引力》之後,《太空救援》再一次成功地將我們的視野帶到了神奇的外太空,而且這一次科普了更多,既有絕境求存的緊張與宏達敘事,亦不乏支莫細節的獵奇,兩位偉大的太空人不僅完成了一系列不可能的任務,還一步步為我們打開了航天科學的密鑰。 同樣是對深空題材的挖掘,俄羅斯人的《太空救援》和美國人的《地心引力》多有異曲同工之處。
  • 《地心引力》內地吸金逾2億元
    原標題:《地心引力》內地吸金逾2億元  《地心引力》《飢餓遊戲2》兩部好萊塢大片上周接連在內地上映,引發了一場票房混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地心引力》首映6天累計票房已達2.2億元,《飢餓遊戲2》首映4天也累積8000萬元票房,和在北美市場的成績相比,兩部影片都顯得有些火力不足。
  • 《地心引力》:「天宮」真是太空拯救者嗎?
    因為這是中國的空間站「天宮」,裡面還有著名的「神舟」救生艙——這是最近熱映的電影《地心引力》中的情節。  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影院中,當好萊塢老牌美女桑德拉·布洛克用洋腔洋調發出類似「天宮」、「神舟」的聲音時,手拿可樂和爆米花的觀眾總會會心地笑出聲來。對於他們,這是電影中的「中國彩蛋」。  埋下「中國彩蛋」的好萊塢電影,並不在少數。
  • 影評:《地心引力》除了故事都無可挑剔
    由好萊塢大導阿方索·卡隆執導,奧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和金球獎影帝喬治·克魯尼主演,被譽為「年度逆天神片」的好萊塢年度科幻大作《地心引力》昨天登陸奧斯卡院線,引發影迷狂歡。  昨天下午,東方今報電影評審團聯手奧斯卡大上海影城,邀請10名讀者觀看了3D杜比全景聲版的《地心引力》。
  • 《地心引力》什麼時候上映?《地心引力》中國上映時間
    上映時間:2013年11月19日  讓無數內地影迷翹首期待已久的年度太空神片《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以外太空為背景,神乎其神的3D特效,讓浩渺宇宙空間躍然眼前,逼真的失重感、波瀾壯闊的太空場景,讓人驚嘆之餘,不禁感嘆藝術視覺的魅力。  隨著上映臨近,導演阿方索·卡隆「七年磨一劍」的《地心引力》,業已成為影迷心目中最不容錯過的年度太空神片。影片中,奧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在太空服內的驚慌表情和兩大主角在太空凌空翻轉的瞬間,都將成為影史經典。
  • 導演談《地心引力》:是關注人物內心世界的電影
    阿方索把太空紀錄片《哈勃望遠鏡》視為自己的「聖經」,正是這部影片啟發他拍攝了《地心引力》。創作這部新片時,他特意從太空人的視角來觀察宇宙,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  視效 失重效果是亮點  《地心引力》得以呈現太空奇觀,跟影片逼真的視覺特效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