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談《地心引力》:是關注人物內心世界的電影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在電影《地心引力》中,來自中國的天宮一號以華麗的姿態現身,令中國影迷感到驚喜。 

  被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盛讚為「影史最佳太空片」的《地心引力》,昨天登陸內地各大院線,並一舉奪得排片冠軍。這部影片由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克魯尼兩大影星主演,截至目前全球票房已達5億美元,口碑更是爆棚。雖然該片片長僅為91分鐘,卻被視為爭奪明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種子選手,中國影評人也紛紛褒獎,稱這部影片是「科技和藝術的完美融合」。

  劇情 太空很美很危險

  《地心引力》的劇情並不複雜,電影圈內人士形象地將其稱為「太空版《荒島餘生》」。影片中,在地球空間站工作的資深太空人馬特(喬治·克魯尼飾)和第一次執行航天任務的新手瑞恩博士(桑德拉·布洛克飾)出艙作業,沒想到遭遇爆炸事件,大量太空碎片向他們襲來,兩人陷入災難之境。

  作為一部太空科幻片,《地心引力》呈現了令人窒息的太空美景。神奇壯觀的地球在深邃的天幕上發出藍色光輝,日出日落之際,地球邊緣仿佛鑲嵌了一道美麗的金邊。兩個太空人漫遊在廣袤的太空中,俯瞰深邃地球,身後是滿天星辰,畫面極為壯美。隨之而來的災難同樣震撼人心,無數碎片如高速子彈射來,看得人驚心動魄。

  該片導演阿方索·卡隆從小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太空人,當上導演後,他一直想拍一部太空片圓夢。阿方索把太空紀錄片《哈勃望遠鏡》視為自己的「聖經」,正是這部影片啟發他拍攝了《地心引力》。創作這部新片時,他特意從太空人的視角來觀察宇宙,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

  視效 失重效果是亮點

  《地心引力》得以呈現太空奇觀,跟影片逼真的視覺特效分不開。影片開場,太空人遇險脫離飛船,在太空中360度旋轉的影像令人暈眩,無懈可擊的失重視效讓人大開眼界,航天飛行器在太空中爆炸的場面也格外具有視覺衝擊力。卡梅隆高度評價該片,「將電影拍攝科技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在視效和3D科技方面也開創了先河,它完美地利用了電腦特效和真人拍攝,毫無瑕疵。」

  影片中演員在太空漂浮的鏡頭,看上去格外逼真。但是,這些鏡頭既不是在太空中拍攝,也沒有藉助無重力室等設施,而是依靠機械和電腦特效合成的視覺效果。阿方索透露,在拍攝過程中,桑德拉·布洛克要像木偶一樣被12根鋼索操作,還要經常配合拍攝做出翻滾、倒吊等違反地心引力的動作。「要在有重力的地方,拍出無重力的感覺」,正是這部影片的最大技術亮點。

  需要提醒影迷的是,這部電影更適合在IMAX巨幕上觀看。在巨幕的宏闊視角下,觀眾仿佛親臨其境,伴隨太空人一起在太空超速旋轉,體驗強烈的失重感。IMAX的音響系統還可以識別電影中微小的聲音,觀眾甚至可以清晰感覺到瑞恩心臟緊張跳動的聲音。

  境界 深刻思想抓人心

  《地心引力》的故事結構極為樸素,人物關係更是簡單到極致,但卻感人肺腑,具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

  克魯尼飾演的太空人馬特非常樂觀積極,在太空漫遊執行任務、遇險的過程中,馬特總是語出幽默,給影片增加了溫暖的色彩。而他選擇自我犧牲、消失在宇宙深處的情節,更是深深打動觀眾的心。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太空人瑞恩則是內心有著一段創傷的母親,在馬特的激勵之下,她才重新領悟到生命的意義。值得一提的是,桑德拉·布洛克此次的表演極富層次感,非常精彩。

  有意思的是,這部影片中除了兩位主角,其他角色幾乎都很少露臉。有影評人認為,該片跟去年這時上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帶給觀眾的是一種善惡選擇,而這部影片的主題則是犧牲和自我救贖。對此,阿方索也透露,自己拍攝的其實是一部關注人物內心世界的電影,影片中外在的宇宙也可視為主人公內心宇宙的隱喻。

  驚喜 神舟飛船很搶鏡

  對於中國影迷來說,《地心引力》中藏著的中國元素,無疑是最大的驚喜。片中主人公在危急時刻,尋找到了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成功登上神舟飛船,並在激昂的音樂聲中順利返回地面。可以說,主人公能夠死裡逃生,中國航天技術成了至關重要的「救命稻草」,難怪有影迷激動地說,神舟飛船成了植入好萊塢大片的「史上最牛中國元素」。

  有中國影評人笑言,這一次好萊塢終於拋棄了「美國拯救世界」的老套路,取而代之的是「中國的航天科技成果拯救了美國太空人」。中國科技館前館長王渝生在觀影后欣喜地表示:「中國航天近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能出現在這種好萊塢大片當中,讓全世界的人關注中國航天,是一件好事情。」

  雖然阿方索曾表示,影片中出現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並非為了討好中國市場,但從效果來看,中國元素的加入無疑為其在中國賺取票房起到了加碼的作用。對此,有院線人士將《地心引力》與幾年前上映的《2012》相類比,認為好萊塢大片這次植入中國元素,會產生更為強大的號召力。業內人士預測,《地心引力》有望在賀歲檔前夕掀起觀影熱潮,票房可能會達到5億元,實現口碑和票房雙贏。(記者 陳濤)

  審片室·微評

  從兩個角度看,《地心引力》未能超越《2001太空漫遊》,一是思想內涵,二是技術的前瞻性。但它無疑是最棒的太空片之一,而論運鏡它很可能是史上之最。故事貌似簡單,但宗教、倫理、情感等均暗藏潛流,文本極為紮實,撇開視覺奇觀,依然可作為一部優秀雙人話劇存在。

  ——周黎明(影評人)

  難能可貴而讓我們自嘆不如的是,影片以極簡方式處理好萊塢式主旋律,卻取得了一般好萊塢主旋律想要而不可得的效果。如果故事複雜一些,浩瀚太空成為故事背景板,電影被娛樂填充,意蘊也許會削弱很多,甚至為零。極簡敘事,使浩瀚的美與壯觀的孤獨成為主體,電影因此生出無比豐富的意義。

  ——逆規則(影評人)

  我們之前已經看過太多的太空電影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一部影片可以像該片一樣讓人如臨其境。自1968年的影片《2001太空漫遊》之後,還沒有一部影片可以如此生動地再現失重場景。而且也沒有一部影片如此巧妙地將3D技術融合在一起。

  ——《紐約時報》

  言語無從表達《地心引力》的動人之處,本片讓人確信3D和IMAX技術是完全必要的電影技術進步。桑德拉·布洛克的表演會讓你在數年內都回味無窮。

  ——《洛杉磯時報》

相關焦點

  • 《地心引力》導演:電影可能是向劉洋致敬
    《地心引力》導演:電影可能是向劉洋致敬   對中國頗有興趣的導演阿方索·卡隆在片中表現出了濃厚的中國情結,中國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不僅出鏡,還擔起了轉折性的重要任務。  這部由他親自執導並由他和兒子霍納森·卡隆共同編劇的《地心引力》使用了極簡的演員陣容,在有限的數個場景中製造出了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氛。由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女航天員引發了最多的爭論,在之前的太空題材電影中鮮有女性英雄的角色。
  • 《地心引力》導演:中國導演也拍得出科幻大片
    《地心引力》導演:中國導演也拍得出科幻大片   「中國導演完全可以拍出像《地心引力》一樣的科幻大片。『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等中國元素的出現源於中國強大的航天航空科技實力。」17日,正在參加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太空科幻大片《地心引力》導演阿方索·卡隆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應邀出席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曾因在2004年執導《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而聲名鵲起。
  • 電影《地心引力》觀後感以及影評!
    前兩天小編看了一部老片子,當然說老片子也不準確,因為這部影片是由著名導演阿方索·卡隆在2013年執導喬治·克魯尼、桑德拉·布洛克等主演的科幻類型的一部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做《地心引力》。
  • 評《地心引力》:後半段太過平淡
    《地心引力》的故事特別像一篇短篇小說,兩個太空人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被拋入黑暗的太空,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重新返回地球。只有兩個人物,或者說只有一個女主角,但是導演活生生將這部短篇小說拉成一部表現心靈史的長篇小說。  導演阿方索·卡隆可能是最會將科幻電影拍出沉悶效果的導演。
  • 《地心引力》:偉大的美國電影
    一部電影若帶有目的地去拍攝就會顯得面可憎,若不功利心又難免陷入孤芳自賞的窠臼。《地心引力》算是兩者兼具的電影,在視效大片的表皮底下,是對人類永恆的孤獨感的關懷。這部災難電影實際上已經擺脫了類型片的束縛,它是對生命本身的讚頌。一位太空女英雄的誕生背後是不言自明的美國價值觀。
  • 神舟天宮成"地心引力"驚喜 91分鐘來把太空歷險
    被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盛讚為「影史最佳太空片」的《地心引力》,昨天登陸內地各大院線,並一舉奪得排片冠軍。這部影片由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克魯尼兩大影星主演,截至目前全球票房已達5億美元,口碑更是爆棚。雖然該片片長僅為91分鐘,卻被視為爭奪明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種子選手,中國影評人也紛紛褒獎,稱這部影片是「科技和藝術的完美融合」。
  • 經典電影回顧《地心引力》一場孤獨的宇宙中逃生
    2013年阿方索·卡隆憑《地心引力》獲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攝影等七項大獎。《地心引力》海報這部分類為科幻和劇情為分類的的電影通過導演鏡頭的切換和磅礴的配樂相結合,體現太空的浩渺和宇宙的無垠,整個電影只有兩個正式演員,憑藉兩個人的精彩的演繹當人在巨大的空間體系了面對無依無靠的宇宙,人的求生欲望和對活著的渴望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 《地心引力》中文版海報引爭議 卡梅隆"被導演"
    《地心引力》中文版海報引爭議 卡梅隆"被導演"   (記者何婭)發布電影的中文版預告片和中文版海報,已經是時下不少進口大片的常規宣傳模式。
  • 5年前拿下奧斯卡7項大獎,《地心引力》不愧最佳太空電影之一
    如果單就獲得獎項而言,那麼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地心引力》無疑是最大贏家。該片在2014年斬獲包括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視覺效果在內的7項大獎,小金人拿到手軟。《地心引力》剛剛上映之初,就被譽為「年度神片」。無論是影評人還是普通觀眾出奇一致的一邊倒的驚嘆和盛讚。國內上映日期比北美晚了一個月,棍哥當時看完也是回味無窮。
  • 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史上最好的太空電影
    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史上最好的太空電影 時間:2013.09.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小甜甜 分享到:
  • 中國觀眾對太空科幻電影《地心引力》持續關注
    原標題:中國觀眾對太空科幻電影《地心引力》持續關注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陶一萍 劉陸)好萊塢科幻大片《地心引力》自11月19日在中國上映以來,中國觀眾觀影熱度持續升溫。截至目前,這部太空題材的科幻片在華累計入帳約3.7億元人民幣。  該片由阿方索·卡隆執導,好萊塢影星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主演。
  • 《地心引力》將映 導演偷師IMAX哈勃望遠鏡
    由阿方索-卡隆擔任導演,好萊塢頂級明星桑德拉-布洛克及喬治-布魯尼主演的《地心引力》在中國上映前早已在全球多個國家積累了逆天口碑,被稱為又一部非看IMAX 3D版本不可的視效神作。  《地心引力》是一部強調視覺和聽覺體驗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在地球空間站工作的資深太空人馬特(喬治-克魯尼 飾)和第一次執行航天任務的新手賴安博士(桑德拉-布洛克 飾)出艙作業時,衛星突然發生爆炸,突如其來的災難讓兩人陷入無以復加的絕望之境。導演卡隆希望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坐在電影院裡,就能有漂浮在太空中的感覺。
  • 《地心引力》奧斯卡最佳導演匠心打造 成就影史經典長鏡頭
    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以《人類之子》、《地心引力》等片聞名影壇,被譽為好萊塢「墨西哥三傑」之一。他驚人的場面調度能力,以及到位的鏡頭語言,皆是不可多得的大師手筆。然而,若要談論卡隆的多項成就,就不能不提到他的長期搭檔──攝影指導艾曼努爾·盧貝茲基。「他不僅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偶像。」卡隆如是稱讚盧貝茲基。
  • 《地心引力》拍攝技術解刨,試用
    整個系統具有多種特技拍攝功能,例如鏡頭變速拍攝、人物複製,背景(前景)更換,淡入淡出、比例縮放、動物編隊、危險拍攝、模型拍攝以及CG合成等等。這些特技拍攝功能已廣泛應用於西方國家,尤其是好萊塢電影、廣告等的製作當中。為什麼othka軟體能如此精確的定位?1、大量的原始數據,othka計算機將每隔6ms接收一次機器人各個軸的數據儲存在計算機中。
  • 法國著名作家導演馮金諾斯:寫作應忠於自己內心
    法國著名作家導演馮金諾斯:寫作應忠於自己內心    11月15日,法國作家、導演大衛·馮金諾斯受法國領事館邀請來穗,在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與讀者談寫作和電影。
  • 《地心引力》一周吸金2.7億元 本土科幻片蹤跡難覓
    好萊塢太空科幻片《地心引力》最近在國內熱映,贏得一片叫好聲,目前票房也已達到2.7億元,市場勢頭依然強勁。《地心引力》令人震撼之餘,也讓人發現,中國電影今年數量雖多,卻看不到一部科幻片,這塊市場全部被好萊塢佔領。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迅猛,在科幻類型片領域卻為何集體缺位?
  • "地心引力"提檔19日發IMAX特輯 導演將來華宣傳
    Trailer Time稿件直供時光網 轉載請註明出處       時光網訊 由《人類之子》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執導,奧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聯袂喬治·克魯尼主演的科幻巨製《地心引力》今日發布了中文版IMAX製作特輯,據最新消息,華納官方宣布本片臨時提檔一天
  • 23年老IP改編電影,首日票房媲美海王,兩天趕超地心引力導演新作
    以寶可夢中的皮卡丘為主角的真人版《大偵探皮卡丘》上映兩天,國內票房輕鬆過億,把同期上映的印度口碑大作《一個母親的復仇》,《地心引力》導演阿方索·卡隆新作《羅馬》甩開了兩條街。影片在北美人氣也不俗,首映票房570萬美元這成績和DC《雷霆沙贊》的首映票房差不多。
  • "地心引力"現天宮神舟 導演:不是討好中國觀眾
    1969年8月,8歲的卡隆在墨西哥目睹人類登月的電視直播,從此夢想成為太空人,多年後他卻成了一名電影導演。   就像《阿凡達》那樣,想拍神片必須得投入大把時間。2006年結束《人類之子》的拍攝後,阿方索·卡隆便開始忙活《地心引力》,調試設備、修改劇本,一直到2013年上映,七年磨一劍。
  • 《地心引力》現天宮神舟 導演:不是討好中國觀眾
    1969年8月,8歲的卡隆在墨西哥目睹人類登月的電視直播,從此夢想成為太空人,多年後他卻成了一名電影導演。   就像《阿凡達》那樣,想拍神片必須得投入大把時間。2006年結束《人類之子》的拍攝後,阿方索·卡隆便開始忙活《地心引力》,調試設備、修改劇本,一直到2013年上映,七年磨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