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拍攝技術解刨,試用

2021-01-15 影視工業網

此文由認證機構:太倉中科信息技術研究院 分享,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機器使用視頻!

本期主要講解的是《地心引力》所使用的拍攝器材,以及劇組是如何利用的

Othka運動控制系統是由機器人、機器人主機、攝像機雲臺、計算機、othka軟體5大塊組成。Othka軟體通過計算機的tcp/ip協議實現與機器人主機之間的通訊,對機器人的電機進行精確控制,並將此運動過程記錄、存儲在計算機內,形成一條直觀的、可供編輯的、可以重複運行的軌跡,在重複過程機器人的定位誤差小於0.15mm。

Othka的神奇作用?
OTHKA攝像機運動控制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由計算機通過電控馬達對攝像機的運動進行精確控制,在一個由計算機控制攝像機移動的環境裡,位於攝影棚內或任意拍攝場地的攝像機運動,能夠被一遍遍地重複進行,並且相機軌跡可以導入虛擬軟體中使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攝像機運動軌跡完全統一。通過該設備,攝影師可以精確並重複地控制攝像機的運動軌跡,從而拍攝出多種特殊效果。
整個系統具有多種特技拍攝功能,例如鏡頭變速拍攝、人物複製,背景(前景)更換,淡入淡出、比例縮放、動物編隊、危險拍攝、模型拍攝以及CG合成等等。這些特技拍攝功能已廣泛應用於西方國家,尤其是好萊塢電影、廣告等的製作當中。


為什麼othka軟體能如此精確的定位?
1、大量的原始數據,othka計算機將每隔6ms接收一次機器人各個軸的數據儲存在計算機中。
2、優秀的算法,othka軟體將接收到的軸數據通過乘以總變換矩陣得到末端(即攝像機圖像處理器)在othka定義的世界坐標系中的數據,當然這些數據通過簡單的處理後可以生成特定格式的文件能導入maya、nuke等軟體。
舉一個簡單明了的例子:如果有必要,othka軟體可以把一個6秒鐘的攝像機軌跡拆分成1000個點,而且每個點之間的過度採用平滑過度而非直線過度。
運動控制的作用有什麼?
攝像機鏡頭軌跡非常複雜,常用的搖臂,軌道車等無法滿足導演卻要求。運動控制系統它有7到9個自由度,在工作範圍內幾乎可以完成導演想得到的任何動作,下面以《地心引力》電影作品為例做簡單介紹。

《地心引力》所呈現的是一個絕大多數地球人類觀眾非常陌生的環境——這裡是太空,沒有水,沒有空氣,沒有方向,因此也別想真的把攝像機架上國際空間站。而電影一開篇,就是一個長達18分鐘的超長鏡頭,在這十多分鐘的時間裡,在一個完全不可能完成實景拍攝的環境裡,導演使用大量的CG特效再現廣袤無垠的宇宙空間。然而在虛擬場景中要如何實現複雜的虛擬攝像機運動與真實相機的匹配呢?以前基本上會採用反求軌跡的方式,但這種方式存在它的缺點,無法精確求出軌跡,容易出現穿幫鏡頭。
但是運動控制系統它可以精確的將真實相機的運動數據(即機器人軸數據)導出轉換成三維軟體所需要的數據,這樣就不存在無法精確匹配的問題。
同樣是《地心引力》,雖然演員實拍的只有臉部,為將真空中的失重狀態表現的完美無瑕,演員需記下長串精準複雜的動作,並要和支撐身體的運動支架相配合,難上加難,雖然有各種設備及方法的輔助,但是仍需要大量的預演,這時運動控制就能發揮它的作用,它能精確控制攝像機運動軌跡,理論上能重複運動無數次,便於預演。

【影視工業網:每天為你推送最值得關注的電影人與電影的幕後故事,解析最有趣的的視頻,歡迎大家多多推薦關注,感謝:)】

微信關注點擊大標題下的「影視工業網「進入關注,或搜索:Ilove107cine 或826304610,每日都有新驚喜!

相關焦點

  • 《地心引力》19日上映 拍攝幕後曝光(圖)
    他盛讚此片「將電影拍攝科技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在視效和3D科技方面也開創了先河」。  目前《地心引力》全球票房已逼近5億美元,電影故事簡單,但被評「只憑特效就能讓人飆淚」。導演阿方索·卡隆覺得,很多影片對待太空和科技元素的態度極不嚴肅,他堅持讓《地心引力》的細節在現實中要能站得住,憑此一點,確實足以讓《地心引力》和其他大多數同類電影區別開來。
  • 科學網—《地心引力》玩的是技術
    這是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在2006年拍攝的《人類之子》中講述的故事。影片上映後,卡隆開始用心籌備《地心引力》的拍攝。《地心引力》在2011年拍攝,2013年上映,並在2014年斬獲了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等七個獎項。
  • 《地心引力》再曝幕後製作特輯 3D技術精妙絕倫
    《地心引力》再曝幕後製作特輯 3D技術精妙絕倫 時間:2013.12.2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薴節
  • 新萬元全幅單反 尼康D750人像拍攝試用
    這款新型傳統數碼單眼相機,集合了目前業內眾多的新設計技術以及發展思路,而且豐富了目前尼康在FX格式數碼單眼相機產品線,獲得了眾多業內人士與尼康用戶的關注。而在尼康(中國)有限公司的組織下,我們派出了編輯參與這次試用活動,下面就讓我們與讀者們一起分享這次活動的試用心得體會。
  • 《地心引力》這部片子的拍攝手法,讓人有強烈的身臨其境的錯覺
    看了電影《地心引力》,也看了各個評論,基本上給的評分太高,不值得8+的成績。故事講的平淡,沒有出彩點,也沒有經典電影裡對人性的闡釋,酷炫3d技術是該片觀影的唯一重要元素。bgm也不錯。五星的話嚴格給3星半。看到豆瓣上有提到再好的技術也拯救不了故事本身,的確如此。
  • 導演談《地心引力》:是關注人物內心世界的電影
    阿方索把太空紀錄片《哈勃望遠鏡》視為自己的「聖經」,正是這部影片啟發他拍攝了《地心引力》。創作這部新片時,他特意從太空人的視角來觀察宇宙,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  視效 失重效果是亮點  《地心引力》得以呈現太空奇觀,跟影片逼真的視覺特效分不開。
  • 《地心引力》被卡梅隆譽為史上最佳太空電影
    準確地說,《地心引力》中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克魯尼「掉向」或「砸向」鏡頭的效果,演員基本上是不動的,其實只有攝影機在動。值得注意的是,攝影機和打光設備是在同時運動,不然演員臉部的光線會出現問題。  拍攝時演員並不需要穿好整套太空衣,大概穿上演出服,只有臉部表情比較真實,包括透明頭盔、太空衣、手臂,以及當時所處的環境,都是CG特效做出來的。
  • 《地心引力》導演:中國導演也拍得出科幻大片
    「中國導演完全可以拍出像《地心引力》一樣的科幻大片。『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等中國元素的出現源於中國強大的航天航空科技實力。」17日,正在參加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太空科幻大片《地心引力》導演阿方索·卡隆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應邀出席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曾因在2004年執導《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而聲名鵲起。
  • 神舟天宮成"地心引力"驚喜 91分鐘來把太空歷險
    阿方索把太空紀錄片《哈勃望遠鏡》視為自己的「聖經」,正是這部影片啟發他拍攝了《地心引力》。創作這部新片時,他特意從太空人的視角來觀察宇宙,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   視效 失重效果是亮點   《地心引力》得以呈現太空奇觀,跟影片逼真的視覺特效分不開。
  • 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我驚呆了被打倒了(圖)
    為了在地球引力正常的情況下拍出太空失重狀態,卡隆嘗試了所有的傳統拍攝方式,包括在深水中拍攝、用威亞懸吊、用「嘔吐彗星」(一個忽起忽落導致瞬間失重的飛機艙樣的設備)……但一個個都失敗了。「我不得不承認當時的我有一點天真,因為我認為製作電影會比想像中容易得多。直到我們開始嘗試利用傳統技術後,我才發現,為了達到我需要的效果,我們需要創造一些全新的東西。」
  • 《地心引力》將映 導演偷師IMAX哈勃望遠鏡
    搜狐娛樂訊 (駱俊澎/圖文)由華納兄弟出品, 被詹姆斯-卡梅隆稱為「有史以來最好的太空片」的IMAX3D版《地心引力》將於11月19日在中國IMAX影院上映。本片經由IMAX專利的IMAX DMR® (數字原底翻版技術)轉製成IMAX 格式並以3D形式呈現。
  • 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 影史最好的太空電影
    《地心引力》海報   時光網訊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太空科幻片《地心引力》雖然還有一個月才會登陸北美,但作為威尼斯的開幕片,收穫了幾乎一邊倒的好評,這讓人們對這部電影非常期待。他表示:「這是所拍攝過的最好的太空題材影片。」      看完該片卡梅隆十分興奮:「我驚呆了,被打倒了。我覺得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太空題材的影片。這種電影,我很久沒有看到了。阿方索和布洛克聯手送上了一部講述在零重力空間內一個女人為自己的生命而抗爭的故事。這個故事毫無做作的痕跡。」
  • "地心引力"現天宮神舟 導演:不是討好中國觀眾
    2006年結束《人類之子》的拍攝後,阿方索·卡隆便開始忙活《地心引力》,調試設備、修改劇本,一直到2013年上映,七年磨一劍。   採訪臨近結束時,阿方索·卡隆開起了玩笑:「希望下次有太空飛行,中國政府能帶我上去一次。」他最想做的只是「看看地球母親,看所有的土地連接在一起,不像在地圖上是用顏色分開的。」
  • 《地心引力》現天宮神舟 導演:不是討好中國觀眾
    2006年結束《人類之子》的拍攝後,阿方索·卡隆便開始忙活《地心引力》,調試設備、修改劇本,一直到2013年上映,七年磨一劍。   採訪臨近結束時,阿方索·卡隆開起了玩笑:「希望下次有太空飛行,中國政府能帶我上去一次。」他最想做的只是「看看地球母親,看所有的土地連接在一起,不像在地圖上是用顏色分開的。」
  • 天宮一號驚豔亮相《地心引力》全景海報
    據時光網報導,被《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盛讚為「影史最佳太空片」的《地心引力》日前首次公布了一張橫幅「全景版」海報,而中國的首個空間站「天宮一號」也正式亮相。細看整幅海報內容,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處於海報中心,陷入空前的迷茫和深深的太空孤寂,唯一的救命繩索也斷裂半空,絕境求生的無力感充斥整個畫面。
  • 《地心引力》全景海報 中國「天宮一號」亮相
    《地心引力》女主角背後的便是中國的「天宮一號」空間站  被《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盛讚為「影史最佳太空片」的《地心引力》日前首次公布了一張橫幅「全景版」海報,而中國的首個空間站  據悉,《地心引力》的製作團隊想要將該影片打造成為一部頂級太空電影,因此整個拍攝製作過程異常困難。為了製造真實的太空漂浮效果,技術團隊設計了一個獨特的12線設備,桑德拉·布洛克要像木偶一樣被12跟鋼索操作,表現出太空漫遊和漂流感,而且還要經常配合拍攝做出翻滾、倒吊等違反地心引力的動作。
  • 《地心引力》獨家影評:勇氣的產物
    19日,本片將正式登陸內地一展真容,而在這之前我們聽到關於它最多的讚譽都集中在其對電影拍攝技術的革新以及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精湛的表演。這究竟是一部怎樣「好看」的電影呢?《地心引力》正是對這一現實階段的真實寫照。從這個意義上說,它跟《阿波羅13號》一樣,不能算是一部科學「幻想」片。在由當今最尖端科技製造出的驚人畫面背後,本片探討的,其實是很古老而經典的人類、科學與自然(宇宙)的關係。
  • 《地心引力》情節簡單 全片只有兩個演員
    「爛番茄」98%、Metacritic96的罕見高分,近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再加上卡梅隆導演「史上最強太空科幻電影」的評價,讓《地心引力》被冠上了「年度神片」的封號。所謂「年度神片」究竟神在何處?如果用一句話簡單來解釋,應該說它將電影拍攝科技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
  • 《地心引力》:偉大的美國電影
    一部電影若帶有目的地去拍攝就會顯得面可憎,若不功利心又難免陷入孤芳自賞的窠臼。《地心引力》算是兩者兼具的電影,在視效大片的表皮底下,是對人類永恆的孤獨感的關懷。這部災難電影實際上已經擺脫了類型片的束縛,它是對生命本身的讚頌。一位太空女英雄的誕生背後是不言自明的美國價值觀。
  • 海綿寶寶中角色被解刨,章魚哥和派大星還好,海綿寶寶好嚇人!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烏龜動漫社,海綿寶寶相信大家都有看過,在裡面的海綿寶寶會以各種的形式出場,搞怪的、難過的、開心的甚至是嚇人的等等,那麼海綿寶寶如果被解刨那會是什麼樣呢?讓我們來看看吧!最近有人在網上發布了解刨海綿寶寶的手辦,一半是屬於正常的而另外那半卻是裡面的構造,乍看起來很像人類的結構,還有大腸小腸和肋骨等等,但是唯一令人害怕的是那雙眼睛是向外凸的直勾勾的看著你很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