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方索·卡隆介紹「天壇獎」入圍影片。
「中國導演完全可以拍出像《地心引力》一樣的科幻大片。『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等中國元素的出現源於中國強大的航天航空科技實力。」17日,正在參加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太空科幻大片《地心引力》導演阿方索·卡隆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應邀出席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曾因在2004年執導《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而聲名鵲起。今年,他憑藉《地心引力》獲得了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影片中關於「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的情節讓中國觀眾驚喜不已,也讓人們記住了這位擅長拍攝科幻影片的導演。
「《地心引力》的前期準備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卡隆說,「電影裡那些飄浮在空中的鏡頭,還有在太空中的其他運動鏡頭,都依賴技術條件成熟,也需要一定的拍攝時間。我們要拍的是一部看上去真實的科幻電影。」
「在我看來,關於太空的想像是多元的。一方面,它很有魅力,很吸引人;另一方面,它也會讓你直面孤獨。太空讓人類意識到了生命的有限以及生命的孤獨。如果打分的話,我給《地心引力》打8分。」卡隆說。
「影片中的中國元素來自於劇本和客觀現實。」對於片中出現的有關中國航天航空技術的情節,卡隆表示,「這部影片是關於太空的,當前航天航空領域,除了少部分來自歐洲的技術,當屬美國、俄羅斯、中國的技術。『神舟飛船』的情節自然會從現實走進劇本,再從劇本走上銀幕。」
當談到中國導演時,卡隆表示:「中國導演完全可以拍出精彩的電影,我是一名墨西哥的導演,國籍不是問題。一個好的導演需要有足夠的好奇心才有把這個故事講出來並搬上銀幕的動力。我的好奇心催生了《地心引力》這部電影。中國導演中有很多充滿好奇心的人。關鍵的問題是,必須具備相應的技術以及必要的媒介製作出好的電影。」
「中國影片和導演具有獲得奧斯卡獎的潛質。」卡隆說,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對任何一個導演來說,唯一能證明他們的就是作品。如果一名導演在拍片時一直想著奧斯卡獎,實際上是進入了被誤導的方向。衡量一個電影作品的優劣,不僅僅是票房、口碑,還要是忠於導演內心世界的故事。
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卡隆表示,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容量,有足夠多的電影受眾,有許多投資者、觀影的場所。這些因素都是非常棒的。但最重要的是,電影製作者要拍攝出讓觀眾產生共鳴的電影。
「如今的電影行業已經如此多元,任何國家和地區都能發展出自己的模式,而不是跟隨既有的模式。當前,中國可以和好萊塢等成熟的電影模式多合作,儘快走向國際化。」卡隆說。(記者 趙琬微 施洋 孔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