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阿方索·卡隆:討好中國?還沒那麼瘋狂
電影中,太空艙內的物品包裝上都印有中文。
五年前,中國「天宮一號」還沒上天,導演就確定將它納入故事背景中。
阿方索·卡隆昨日亮相北京。
1969年8月,8歲的卡隆在墨西哥目睹人類登月的電視直播,從此夢想成為太空人,多年後他卻成了一名電影導演。
就像《阿凡達》那樣,想拍神片必須得投入大把時間。2006年結束《人類之子》的拍攝後,阿方索·卡隆便開始忙活《地心引力》,調試設備、修改劇本,一直到2013年上映,七年磨一劍。
採訪臨近結束時,阿方索·卡隆開起了玩笑:「希望下次有太空飛行,中國政府能帶我上去一次。」他最想做的只是「看看地球母親,看所有的土地連接在一起,不像在地圖上是用顏色分開的。」
【演員表現】 布洛克的表演像個奇蹟
記者:拋開當太空人的夢想,拍攝太空電影對你來說有什麼魅力?
卡隆:讓人脫離地球的想法頗具神話和浪漫色彩。另一方面,人必須走出去看看才知道生命的意義。我的兒子霍納斯給了我拍攝的動力,他構想的概念很有意思,通過一個在太空面對生死困境的太空人的視角,來講述整個故事。太空中太空人遇到了飛船碎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的困境。
記者:你對桑德拉·布洛克和喬治·克魯尼兩人表現滿意嗎?
卡隆:這部影片雖然有很多CG特效,最重要的還是兩位的表演,他們為之做出的貢獻和準備讓人稱道。桑德拉·布洛克的表演像個奇蹟——讓一個演員單獨表演拍起來很難,她如同真的進入黑暗角落,並通過表演準確傳遞出來。與其說我被她的表演驚嚇到,不如說我被她的表演徵服了。
我們把瑞恩(桑德拉扮演)設置成菜鳥太空人,為讓劇情更有說服力,我們也要設置馬特(克魯尼扮演)這樣一個導師角色,指導瑞恩克服困難最終逃脫險境。某種程度上,馬特是瑞恩的對立面,他是享受太空,喜歡一個人工作並且享受安靜的人。但瑞恩進入太空時,她最留戀的還是在地球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當她離開地球和她的朋友,在太空裡她腦子裡總是閃過「行,工作結束後,讓我趕緊離開這兒。」
【中國元素】 我還加了一雙中國網球鞋
記者:電影中出現的天宮太空站和神舟飛船成了關鍵因素。這樣設置是討好中國觀眾嗎?
卡隆:不是這樣的。拍攝前我和很多太空人、太空專家有過討論,當時我們也為影片畫好了地圖。這個設置可是五年前,那時候中國票房還沒爆發,好萊塢對中國也沒這麼瘋狂。更為重要的是,和美國、俄羅斯一樣,中國的航天科技一直是比較先進的。
記者:電影裡甚至出現了水稻和桌球,你們當時的設計理念是?
卡隆:我們希望描述的是,人們曾經生活在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上。也有中國的顧問幫助我們進行設計。我個人還加了個小細節,當時有款中國的網球鞋很流行,我也訂了一雙,把它放在天宮一號裡。可能畫面掃過去太快了,觀眾沒看到吧(笑)。
【拍攝技術】 卡梅隆鼓勵我發明自己的器材
記者:大家知道你是喜歡用長鏡頭的導演,這一次《地心引力》在技術上有什麼進步?
卡隆:長鏡頭創作的前提是一樣的,《地心引力》是太空題材,我和攝影師和特效導演商量,用長鏡頭和手持鏡頭來展現畫面,像是另外一個太空員跟隨、旁觀到這一切。我和兒子創作劇本時,理念就是讓觀眾完全臣服於視覺和畫面,讓他們和演員一起感受這個求生歷程。
記者:有人拿《地心引力》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對比,同樣表現個人對抗逆境,同樣3D效果出色,你如何看待這種比較?
卡隆:《地心引力》和《少年派》是完全不同的電影,運用不同的拍攝手法,相同的是我們都對3D技術進行了發展。但如果沒有《阿凡達》和詹姆斯·卡梅隆,這樣的技術也沒有發展機遇。沒有他開啟這技術大門,我也無法完成這部電影。
記者:詹姆斯·卡梅隆可是稱讚《地心引力》是有史以來最佳太空片,你對此什麼感覺?
卡隆:有點奉承我了(笑)。一開始很多人覺得我的電影無法拍成,卡梅隆給了我一些鼓勵,他說我必須發明自己的器材,才能完成這部電影。
【科幻設定】 做當下的東西,但不死摳現實
記者:我們知道你為了拍攝《地心引力》請教過太空科學家。按照現在的科技,類似的情況下太空人有辦法生存下來嗎?
卡隆:首先強調的是,這是虛構的故事。如果真的發生的話,太空人就活不了了。《地心引力》講述的是倖存的故事,而這部電影用了較為極端的方式講太空人漂浮在太空外求生。
記者:這部電影和現實之間的關係是?
卡隆:《地心引力》是在儘量貼近現實,但是並沒有死摳現實。比如現實中,太空人從太空站出去要花50分鐘,但電影裡無法這麼拍。我們運用的是當下的科技,沒有發明什麼新東西,只有中國人的太空站「天宮一號」是提前創作出來的,(電影拍攝時天宮號還沒正式發射升空)。我們要做當下的東西,包括太空船、NASA的太空服。NASA下一代太空服馬上就要推出,但我們還是用的老款,如果用新款電影看起來就太科幻了(笑)。
記者:也有觀眾覺得故事太短,結尾太光明,不夠有深度。
卡隆:故事設置簡單是故意的,簡單化可以讓觀眾把自身經歷放在其中。女主角重新站在地球上,她的求生使命完成了。我不想為了深刻而讓她死,而且誰知道她站在荒野上之後發生了什麼呢?我不想為調和其他人的口味而改變,而且這種改變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