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地心引力》玩的是技術

2020-11-23 科學網

 

■伊翁

 

2027年,人類喪失了生育能力,多年來一直沒有新的嬰兒誕生。隨著地球上最後一名18歲青年的意外死亡,全球陷入了恐慌狀態,第三世界的非法移民紛紛湧向英國和其他西方富裕的民主國家。思想激進的英國移民局警察西奧受人之託幫助一名黑人女孩搞到合法身份離開英國,不想這名女孩竟然身懷六甲,在逃亡途中生下了一名女嬰。最終,西奧成功掩護母女倆逃離,自己卻身中流彈而亡。

 

這是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在2006年拍攝的《人類之子》中講述的故事。影片上映後,卡隆開始用心籌備《地心引力》的拍攝。《地心引力》在2011年拍攝,2013年上映,並在2014年斬獲了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等七個獎項。

 

評論界往往把《地心引力》用3D和電腦動畫特技展現出來的絢麗的太空場景與英國導演庫布裡克在1968年執導的經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相提並論,同時又指責影片的情節過於單薄,講述的基本上就是由桑德拉·布洛克扮演的太空人瑞安在太空站爆炸後如何返回地球的歷程,欠缺《2001:天空漫遊》的思想深度。可是卡隆這次在《地心引力》中「玩」的是技術,不是思想。說到「深刻」,卡隆絲毫不遜於哲學家。

 

《人類之子》一般被當作「科幻片」,而卡隆卻說,自己對科幻題材一向不感興趣,「我不想拍攝一部關於未來的電影,我只關乎當前,我們的今天正在改變未來,這不是部科幻片,不過是被設定在2027年罷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全球化」「地球村」諸如此類的說法甚囂塵上,仿佛我們的社會正在走向「世界大同」,而真實的情況卻是西方國家的移民法規越來越嚴格、非法移民的日漸猖獗以及恐怖活動的激增,這些正是《人類之子》所展示的。影片中頒發難民特殊通行證的上流社會的官員如同冷漠的動物一般耽於個人享樂,成了尼採所說的「末人」(the Last Man),而最終擁有生育能力的卻是那位非法移民的黑人女孩,她最終在難民營生下了地球上唯一的嬰孩。卡隆曾經說,「很多以未來為題材的故事涉及諸如『老大哥』這樣的主題,但我認為那是20世紀的暴君形象。今天的暴政採取新的偽裝——21世紀的暴政名為『民主』。」斯洛維尼亞哲學家齊澤克在《暴力:六個側面的反思》中指出,《人類之子》中的「享樂主義縱容(hedonist permissiveness)加上新式社會隔離和建基於恐懼感的控制,難道不是我們今天社會的寫照嗎?」

 

《人類之子》用手提攝影機拍攝,貫穿著卡隆偏愛的長鏡頭,以紀實的風格隱喻了當代社會。影片的攝影指導艾曼布爾·盧貝茲基同樣來自墨西哥。在談到《人類之子》的攝影時,他說,「攝影機已經變成了場景中的另一個人,一個好奇的追隨者,跟隨我們的主人公,讓觀眾感到身臨其境。」盧貝茲基也是《地心引力》的掌鏡者,《地心引力》也體現了他的這一攝影風格,這對影片的成功功不可沒。

 

儘管《人類之子》和《地心引力》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影片,但在結構和內涵上還是頗有相似之處。在《人類之子》中,人類患上了不育症,如何延續種族,這是整個人類的救贖,而在《地心引力》中,太空人瑞安要設法從太空回到地球,這是一個人的救贖;在《人類之子》中,克裡夫·歐文扮演的西奧為了拯救黑人女孩而喪生,而在《地心引力》中,喬治·克魯尼扮演的太空人麥特也為了瑞安能活下來而作出了自我犧牲;《人類之子》的結尾,黑人女孩帶著嬰兒成功逃出了隔離區,而在《地心引力》中,瑞安乘坐「天宮號」的返回艙落入大海中之後,從狀如子宮的返回艙中艱難地爬上岸,如嬰兒般蹣跚學步,走向遠方。這些情節的設計顯得有些「矯情」,相比整部影片來說像是「人道主義的尾巴」,但正像卡隆說的那樣:「我拍攝電影一向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而我是一個懷有希望的人。人性具有驚愕的破壞力,也同樣具備團結和克服困難的能力。」

 

《中國科學報》 (2014-03-07 第20版 雅趣)

相關焦點

  • App今日免費:看"地心引力"必玩浴火銀河
    太空3D冒險新作《地心引力》又一次讓我們領略了外太空的震撼之美,徵服太空對於人類目前而言還遙不可及,不過在遊戲之中已經由無數次空戰已經展開,近日德國開發商Fishlabs魔魚的多人在線科幻新作Galaxy on Fire – Alliances(浴火銀河-聯盟)在App Store十三個區展開測試發行,讓我們再一次體驗空戰的魅力
  • 《地心引力》再曝幕後製作特輯 3D技術精妙絕倫
    《地心引力》再曝幕後製作特輯 3D技術精妙絕倫 時間:2013.12.2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薴節
  • 《地心引力》拍攝技術解刨,試用
    此文由認證機構:太倉中科信息技術研究院 分享,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機器使用視頻!
  • 《地心引力》被評劇情簡單特效豪華(圖)
    均為《地心引力》劇照  本報訊(記者 石月)被「阿凡達之父」卡梅隆加持為「史上最好太空片」的電影《地心引力》IMAX3D版昨日在長沙萬達影城上映。  60%的內容以CGI技術製作  在沒有任何背景交代的前提下,影片開始講述作為「電路修理專家」的賴安·斯通(桑德拉·布洛克飾)和「超級強大版巴斯光年」馬特·科沃斯基(喬治·克魯尼飾)的太空驚魂之旅。
  • 眾所周知,貓在地心引力的研究上永無止境
    #可愛小貓咪#貓咪有多沉迷於「研究」地心引力貓咪似乎非常喜歡把桌子上的東西往地上推,難道是在研究地心引力嗎??那麼背後的真像到底是什麼呢?雖然有專家研究過此類行為,但是也沒有得出準確的定論,所以只能從貓咪的行為心理判斷貓咪這麼做的原因。
  • 《地心引力》導演:加入中國元素不是刻意的
    已經近半年沒有一部電影像《地心引力》這樣一票難求了。這部電影在美國上映時票房口碑皆佳,已經被默認是奧斯卡大熱門。大概因為這部電影不僅用尖端技術展現了神秘壯闊的太空美景,還讓人重溫了人類共同的主題:孤獨地在絕境裡重生。《地心引力》給了人一個機會看地球,這個人類一直試圖離開卻最終渴望回歸的「母親」。
  • 電影《地心引力》:讚揚了人性的光明面,以及自然與生命的偉大
    在看《地心引力》之前,我已經看艾方索科朗的電影差不多看了十年左右,他在臺灣最早受到注意,是來自於2002年的墨西哥電影《你他媽的也是》,接下來幾年陸續導了《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人類之子》等電影,我一部也沒有錯過,說實在話,他的每一部作品我都很喜歡,我喜歡他在《你他媽的也是
  • 《地心引力》什麼時候上映?《地心引力》中國上映時間
    上映時間:2013年11月19日  讓無數內地影迷翹首期待已久的年度太空神片《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以外太空為背景,神乎其神的3D特效,讓浩渺宇宙空間躍然眼前,逼真的失重感、波瀾壯闊的太空場景,讓人驚嘆之餘,不禁感嘆藝術視覺的魅力。  隨著上映臨近,導演阿方索·卡隆「七年磨一劍」的《地心引力》,業已成為影迷心目中最不容錯過的年度太空神片。影片中,奧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在太空服內的驚慌表情和兩大主角在太空凌空翻轉的瞬間,都將成為影史經典。
  • 《地心引力》觀後感
    《地心引力》用出色的電影手法,逼真的電影效果像我們展示了這種孤獨,讓你在欣賞電影之時,也因其中擇人而噬的孤獨涼透了脊背。電影的存在就是為了引起觀眾的共鳴,在這點上《地心引力》已經成功了,它勾起的那種孤獨,讓從未涉足太空的人們也深有體會。
  • 地心引力豆瓣影評精選 好評好看推薦觀看(圖)
    兩部影片同樣用最頂尖的技術和出色的3D效果讓觀眾在電影院裡面感受酣暢淋漓的觀影體驗,但兩部影片也同樣在劇情上備受指責,然而兩部片卻是根本上的不同。《地心引力》講述的是兩個太空人在太空站被毀後,漂浮於浩瀚無盡的外太空努力求生嘗試回到地球的故事。
  • 奧斯卡特效提名出爐 《地心引力》成大熱門
    隨著CG特效和3D技術等銀幕高科技的發展,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影迷關注。第86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上周末公布提名名單,《地心引力》、《環太平洋》、《鋼鐵俠3》、《霍比特人:2史矛革荒漠》 、《獨行俠》、《雷神2:黑暗世界》、《殭屍世界大戰》、《極樂空間》、《星際迷航2》和《遺落戰境》十部影片入圍提名。
  • 《地心引力》發行中文藍光 超海量製作花絮曝光
    《地心引力》發行中文藍光 超海量製作花絮曝光 《地心引力》發行3D藍光碟     由阿方索·卡隆執導,桑德拉·布洛克、喬治·克魯尼聯袂主演的年度太空3D科幻大片《地心引力》國版高清藍光將於2
  • 《地心引力》導演:中國導演也拍得出科幻大片
    《地心引力》導演:中國導演也拍得出科幻大片   「中國導演完全可以拍出像《地心引力》一樣的科幻大片。『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等中國元素的出現源於中國強大的航天航空科技實力。」17日,正在參加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太空科幻大片《地心引力》導演阿方索·卡隆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應邀出席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曾因在2004年執導《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而聲名鵲起。
  • 《地心引力》:「天宮」真是太空拯救者嗎?
    因為這是中國的空間站「天宮」,裡面還有著名的「神舟」救生艙——這是最近熱映的電影《地心引力》中的情節。  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影院中,當好萊塢老牌美女桑德拉·布洛克用洋腔洋調發出類似「天宮」、「神舟」的聲音時,手拿可樂和爆米花的觀眾總會會心地笑出聲來。對於他們,這是電影中的「中國彩蛋」。  埋下「中國彩蛋」的好萊塢電影,並不在少數。
  • 《地心引力》獨家影評:勇氣的產物
    19日,本片將正式登陸內地一展真容,而在這之前我們聽到關於它最多的讚譽都集中在其對電影拍攝技術的革新以及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精湛的表演。這究竟是一部怎樣「好看」的電影呢?《地心引力》正是對這一現實階段的真實寫照。從這個意義上說,它跟《阿波羅13號》一樣,不能算是一部科學「幻想」片。在由當今最尖端科技製造出的驚人畫面背後,本片探討的,其實是很古老而經典的人類、科學與自然(宇宙)的關係。
  • 科學家揭《地心引力》硬傷:男主角死得匪夷所思
    》在網絡上被譽為「零差評」神片    電影網訊 年度大片《地心引力》自公映以來,口碑、票房雙雙爆棚,截止目前,該片已在全球收穫超過5億美金的票房,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8%,在網絡上被譽為「零差評」神片。幸好,《地心引力》同樣吸引了很多航天員和天文物理學家觀看,對於這些研究宇宙多年的科學家和身經百戰的太空漫步者們來說,本片雖然畫面精緻,但卻有很多不合常理的細節以及違反物理原理的問題。[電影網]也採訪了密西根大學物理專業的Chrisy,並根據美國航天員和著名天體學家的推特回應,為您揭秘《地心引力》的六大科學硬傷。碎片來襲時能用肉眼預見?
  • 導演談《地心引力》:是關注人物內心世界的電影
    阿方索透露,在拍攝過程中,桑德拉·布洛克要像木偶一樣被12根鋼索操作,還要經常配合拍攝做出翻滾、倒吊等違反地心引力的動作。「要在有重力的地方,拍出無重力的感覺」,正是這部影片的最大技術亮點。  需要提醒影迷的是,這部電影更適合在IMAX巨幕上觀看。在巨幕的宏闊視角下,觀眾仿佛親臨其境,伴隨太空人一起在太空超速旋轉,體驗強烈的失重感。
  • 《地心引力》不科學? 「天宮」真沒「彌勒佛」
    接下來的時間,就讓他們來告訴大家,《地心引力》的「科學度」到底靠譜不靠譜吧!  Part.1 太空人的太空生活,究竟長啥樣?  Q:太空人們的太空生活是什麼樣的?能聽音樂、打牌,甚至是像《地心引力》裡那樣,帶著伏特加去喝兩口麼?
  • 宏碁Aspire R7體驗外太空失重的《地心引力》
    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地心引力》一舉囊括了七項大獎,特別是最佳音響效果和最佳視覺效果兩個大獎,讓觀眾為之振臂高呼。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到外太空去親自體驗失重的感覺,但是,即便在陸地上也可以深度體驗《地心引力》——擁有宏碁Aspire R7筆記本。  宏碁Aspire R7筆記本中的國際空間站  還記得《地心引力》中的國際空間站嗎?
  • 《地心引力》:科學「硬傷」有幾多?
    原標題:《地心引力》:科學「硬傷」有幾多?   打破砂鍋   近日,科幻大片《地心引力》上映,其視覺效果十分逼真震撼。那麼,《地心引力》中展現的驚險一刻在現實中真會發生嗎?請關注——   最近,阿方索·卡隆執導的科幻大片《地心引力》成為電影院裡最熱的電影之一,電影講述了在浩淼的宇宙中,男女太空人遇險後,克服重重險情,想方設法回到地球的經歷。   影片視覺效果極其震撼,不管是太空人失重下的狀態動作表現,還是空間站爆炸後飛濺的碎片都顯得精確可信。但從科學的角度看,藝術上接近完美的《地心引力》卻有很多「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