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年度大片
《地心引力》自公映以來,口碑、票房雙雙爆棚,截止目前,該片已在全球收穫超過5億美金的票房,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8%,在網絡上被譽為「零差評」神片。
雖然主流媒體和觀眾紛紛讚嘆影片精美的特效製作,但作為普通人,我們無從了解真實宇宙和片中是否相同,各個太空飛行器的內部結構又是否真的是銀幕上呈現的模樣。幸好,
《地心引力》同樣吸引了很多航天員和天文物理學家觀看,對於這些研究宇宙多年的科學家和身經百戰的太空漫步者們來說,本片雖然畫面精緻,但卻有很多不合常理的細節以及違反物理原理的問題。[電影網]也採訪了密西根大學物理專業的Chrisy,並根據美國航天員和著名天體學家的推特回應,為您揭秘《地心引力》的六大科學硬傷。
碎片來襲時能用肉眼預見?很多普通觀眾在讚賞《地心引力》特效技術時都表示:「太真實了,特別是那些碎片從宇宙深處迎面撞過來的時候,整個人都仿佛身臨其境了一般。」雖然凸顯了技術的水準,刺激了觀眾的心臟,但在專業人士眼中,這個畫面漏洞百出。
密西根大學物理專業的學生Chrisy說,男女主角是不可能用肉眼看到遠處飛來的碎片的:「撞擊空間站的畫面還有可能實現,但碎片是不可能被直接看到的,因為他們有非常快的速度,大概要超過10000km每小時,肉眼根本無法分辨。」除了速度不對,美國著名天體學家泰森也在他推特中提出,片中碎片的撞擊方向有誤:「電影裡所有的碎片都從西邊飛來撞向了太空飛行器,但事實上,他們都應該是自東向西運轉的。」
航空器之間可以隨意飛來飛去?儘管《地心引力》在拍攝前期做足了功課,但在NASA的太空人們看來,整個故事在邏輯和技術層面上依然存在很多不科學的地方。洛佩茲首先批評了
喬治·克魯尼在影片一開始用小噴氣設備「譁眾取寵」的行為:「背著小噴氣機竄來竄去的確很酷炫,但在真正的太空行走中這絕對不行,在宇宙中每走一步都充滿了挑戰和危險,所以NASA都會為航天員提前安排好每一步。」
航天員
麥可·馬西米諾和加勒特•賴斯曼則一致否定了喬治·克魯尼飾演的指揮官隻身一人帶著斯通醫生從太空梭飛往國際空間站的可能性。「在現實中,你不可能像他們倆這樣輕易地就從一個太空飛船或空間站飛去另一個上面。改變既定的運行軌道需要經過精心的策劃。哥倫比亞號的悲劇就是最好的證據——即使搭載了計算機、滿載著推進劑,地面上還有數百工作人員的支持,當年哥倫比亞號仍然沒能安全抵達國際空間站。而在《地心引力》中,他們看到一艘太空飛船,憑著一個軟著陸噴射器或是滅火器向著大致的方向飛就能抵達?這絕對不可能。」加勒特·賴思曼這樣回答。
下一頁:哈勃望遠鏡、國際空間站、天宮一號排排坐?文/張雨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