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部電影上映後都與《地心引力》做比較,能否超越地心引力?

2020-11-29 得意按電影

今天想說的電影就是最近上映的電影《太空救援》,電影上映之後很多人拿這部電影跟《地心引力》做比較。評論也是褒貶不一,不過這部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7.7分,這種類型的電影7.7分其實很高了,地心引力的評分才7.8分,所以說這部電影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太空救援》豆瓣評分

《地心引力》豆瓣評分

地球已經限制不了人類了,前有《火星救援》,這一次是《太空救援》,人類的足跡早已經踏上了太空,同時也開始了各個國家間的太空爭奪戰。這部電影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1985年處於冷戰時期蘇聯禮炮7號空間站與地面失聯,美國又即將發射挑戰者號,而挑戰者號的尺碼剛好裝下禮炮7號,且同時前往的太空人是一位曾經前往過禮炮7號對它無比熟悉的太空人,於是蘇聯官方猜測美國會對禮炮7號動手,於是緊急派遣太空人及工程師前往空間站對禮炮7號進行維修。

維修過程中遇到了幾重挑戰。首先是多次派去與空間站對接的太空人都沒有實現成功對接,最後不得不找來當初因為聲稱看見「天使」而退役的太空人——男主出場。當然第一次對接嘗試失敗了(電影都具有戲劇性,第一次肯定不會成功),於是場外指揮他們休息進行近距離檢查。同時場外專家們經過一番計算得出結論他們要以35釐米每秒的速度與同在運行的空間站進行對接才有成功的可能,而這個速度對接不成功,無法制動會造成碰撞,直接會撞毀飛船……就在場外領導打開通訊想要遺憾的通知他們時,男主匯報到「我們對接成功了」。

這種太空災難片,很難不和《地心引力》比較。我個人覺得春花秋月,都不錯。但因為真實的太空人們都是有家室的人,可愛的妻子或妻女都深愛著他們。所以,他們並不孤單。比起《地心引力》裡,兩個孤獨和滿是傷痕的心靈要讓人欣慰得多。《地心引力》裡,喬治克魯尼詼諧幽默充滿樂觀主義,但明白的人,有過人生慘痛經歷的人都應該明白,其內心深處的傷痕和寂寞如宇宙般浩瀚。女主也是如此,壓抑著過往的傷痕一路麻木著自己,直面慘澹的人生……從這種意義上講,《地心引力》更勝一籌。畢竟他們不是舉國公認的英雄,沒有任何殊榮,只是太空計劃裡普普通通的太空人。但《太空救援》讓人動容之處,是復原前蘇聯時代的那種氛圍,那種空氣,那種人人臉上洋溢的特殊時代的氣質,包括官僚們的氣質。

獨特的題材為整個電影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場景一一太空飛行器與太空。這使得整個電影充滿了科幻色彩而不科幻,有著熟悉而陌生的感覺。太空飛行器我們都熟悉,但其內部我們不甚了解,我們都知道有宇宙,但以藍色的星球、刺眼的陽光、無盡的黑暗構成的奇妙圖景為後臺所發生的事情,恐怕我們並沒看過多少。

《太空救援》「講蘇聯(俄羅斯)故事」講的好,第二就好在有他它的感人之處。

在飛船氧氣不足,地面指揮決定讓弗拉基米爾留下(等死),維克託返回地面時,那是生與死的選擇。最難面對的不是死亡,而是一個人知道自己將要死亡,卻對阻止死亡的來臨無能為力。男人的告白、女人的淚水、小孩的天真,此時都給觀眾以心靈的衝擊。之後兩名太空人在氧氣不足,地面指揮都已經放棄修復空間站的情況下,絕境逢生,更是電影的高潮部分。

這部電影好,第三就好在整個電影情節強烈地體現著俄羅斯民族的性格:太空人敢於冒險操作、多次不聽地面命令擅自行動、甚至是把酒偷偷帶上飛船,這勇敢、豪邁、不拘小節,但也有著魯莽與狂野之處的太空人們,把整個俄羅斯民族的形象與特點躍然於銀幕之上。如果說得更大些,失控了滾轉著的禮炮七號像極了解體後的蘇聯,要用二十年「拯救」空間站的太空人如今則尚未徹底修復這艘失控的空間站。

《太空救援》對歷史真實事件做到了高度還原:一方面是故事情節的還原,包括「禮炮七號」的突然失聯,到「蘇美冷戰」的背景,再到兩位航天員在檢修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都有所展現;另一方面則是服化道的還原——注意那些太空衣、地面控制中心、飛船、空間站等呈現出來的質感,跟從博物館拿出來的真實樣品似的,極其真實。

「禮炮七號」為前蘇聯的太空探索事業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也為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通過《太空救援》這樣的影片讓觀眾去了解這個歷史真實事件的細節,去體會人類文明探索太空所付出的各種努力,去感知那些為科學事業做出巨大奉獻的航天員的英勇無畏,是一件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事情。

最後向所有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員們致敬!

相關焦點

  • 《地心引力》什麼時候上映?《地心引力》中國上映時間
    上映時間:2013年11月19日  讓無數內地影迷翹首期待已久的年度太空神片《地心引力》,在此之前,該片已經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壓倒性讚譽,口碑好到「逆天」,10月4日起該片又在北美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火熱上映,刷新北美十月開畫紀錄,並連續三周蟬聯北美票房冠軍寶座。截至上周末,該片全球票房已逼近5億美元。  《地心引力》以外太空為背景,神乎其神的3D特效,讓浩渺宇宙空間躍然眼前,逼真的失重感、波瀾壯闊的太空場景,讓人驚嘆之餘,不禁感嘆藝術視覺的魅力。
  • 導演談《地心引力》:是關注人物內心世界的電影
    該片導演阿方索·卡隆從小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太空人,當上導演後,他一直想拍一部太空片圓夢。阿方索把太空紀錄片《哈勃望遠鏡》視為自己的「聖經」,正是這部影片啟發他拍攝了《地心引力》。創作這部新片時,他特意從太空人的視角來觀察宇宙,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
  • 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 影史最好的太空電影
    《地心引力》海報   時光網訊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太空科幻片《地心引力》雖然還有一個月才會登陸北美,但作為威尼斯的開幕片,收穫了幾乎一邊倒的好評,這讓人們對這部電影非常期待。這種電影,我很久沒有看到了。阿方索和布洛克聯手送上了一部講述在零重力空間內一個女人為自己的生命而抗爭的故事。這個故事毫無做作的痕跡。」
  • 《地心引力》:偉大的美國電影
    一部電影若帶有目的地去拍攝就會顯得面可憎,若不功利心又難免陷入孤芳自賞的窠臼。《地心引力》算是兩者兼具的電影,在視效大片的表皮底下,是對人類永恆的孤獨感的關懷。這部災難電影實際上已經擺脫了類型片的束縛,它是對生命本身的讚頌。一位太空女英雄的誕生背後是不言自明的美國價值觀。
  • 中國觀眾對太空科幻電影《地心引力》持續關注
    原標題:中國觀眾對太空科幻電影《地心引力》持續關注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陶一萍 劉陸)好萊塢科幻大片《地心引力》自11月19日在中國上映以來,中國觀眾觀影熱度持續升溫。截至目前,這部太空題材的科幻片在華累計入帳約3.7億元人民幣。  該片由阿方索·卡隆執導,好萊塢影星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主演。
  • 耗資一億美金,票房超過七億,《地心引力》這部太空片絕了
    隨著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技術越來越進步,隨著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欲望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多的電影製作者想要挑戰太空片,想要向人們傳遞太空的信息,最近這幾年來,太空片可以說是十分火熱,每一個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都在努力拍攝太空片.不得不說,太空片的火熱對於人類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這表明著人類的各項技術更加發達
  • 《地心引力》破兩億 太空片成票房保證
    這部被《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盛讚為「影史最佳太空片」電影於上周二上映,不到一周時間票房已達到2.2億,而其全球累積票房更高達5.77億美元。  據《法制晚報》記者統計發現,近年來,太空題材的好萊塢電影越來越多地被引進國內市場,今年已上映的就多達5部。而太空題材影片無論質量好壞都能獲得喜人的票房。
  • 電影《地心引力》中的科學
    近日,阿方索·卡隆執導的《地心引力》在中國上映。這部影片不僅在國際上獲得了票房上的勝利,同時也獲得評論界的一致好評。《地心引力》憑藉驚險刺激的場面和逼真的特技效果給觀眾帶來視覺和心靈的雙重震撼。以下內容介紹了電影中涉及到的部分科學知識。
  • 《地心引力》被卡梅隆譽為史上最佳太空電影
    《地心引力》被詹姆斯·卡梅隆譽為有史以來最佳太空電影,影片上映後也取得了票房和口碑雙豐收,但攝製組全部在地球上完成這部影片,幾乎一秒鐘太空也沒去。很多國外觀眾看完後,最多的疑問是「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這一切都是靠電影科技的幫助,導演阿方索·卡隆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透露,詹姆斯·卡梅隆給了他建議和鼓勵,譬如發明一些方法讓觀眾如同置身於真實太空。
  • 《地心引力》導演:電影可能是向劉洋致敬
    19日,《地心引力》在中國上映。  這部由他親自執導並由他和兒子霍納森·卡隆共同編劇的《地心引力》使用了極簡的演員陣容,在有限的數個場景中製造出了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氛。由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女航天員引發了最多的爭論,在之前的太空題材電影中鮮有女性英雄的角色。談及這種人物設定是否是向《異形》女主角致敬時,這位墨西哥導演反問:為什麼不能是向劉洋致敬?為什麼英雄的角色不能由女性來擔當?
  • 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史上最好的太空電影
    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史上最好的太空電影 時間:2013.09.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小甜甜 分享到:
  • 《地心引力》:「天宮」真是太空拯救者嗎?
    因為這是中國的空間站「天宮」,裡面還有著名的「神舟」救生艙——這是最近熱映的電影《地心引力》中的情節。  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影院中,當好萊塢老牌美女桑德拉·布洛克用洋腔洋調發出類似「天宮」、「神舟」的聲音時,手拿可樂和爆米花的觀眾總會會心地笑出聲來。對於他們,這是電影中的「中國彩蛋」。  埋下「中國彩蛋」的好萊塢電影,並不在少數。
  • 電影解說師:地心引力,面對太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從那時候開始,太空梭每次執行任務,都要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並翻轉,由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拍照檢查隔熱瓦的完整性。十年後,以國際空間站和航天為背景的太空電影《地心引力》上映,此時,距太空梭全部退役並告別國際空間站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
  • 《地心引力》熱映 3D太空景觀給力(圖)
    故事一條筋  90%都是一個演員在獨白  《地心引力》是一部科幻片,如果沒有看過很多關於該片的介紹,肯定會認為它一定是個科幻冒險大戲。但事實上,《地心引力》並非大家「以為」的那樣:沒有外星人、沒有超越常識的高科技、沒有雷射武器,更沒有複雜的劇情。
  • 卡梅隆盛讚《地心引力》:我驚呆了被打倒了(圖)
    現在,讓我們跟著卡梅隆這位「超級專家」,去瞧瞧這部自北美上映以來,無論業內還是普通觀眾,均贊為「驚天神作」的《地心引力》(中國內地上映時間為11月19日),到底有哪些讓人拍案叫絕之處。  為了在地球引力正常的情況下拍出太空失重狀態,卡隆嘗試了所有的傳統拍攝方式,包括在深水中拍攝、用威亞懸吊、用「嘔吐彗星」(一個忽起忽落導致瞬間失重的飛機艙樣的設備)……但一個個都失敗了。「我不得不承認當時的我有一點天真,因為我認為製作電影會比想像中容易得多。直到我們開始嘗試利用傳統技術後,我才發現,為了達到我需要的效果,我們需要創造一些全新的東西。」
  • 神舟天宮成"地心引力"驚喜 91分鐘來把太空歷險
    該片導演阿方索·卡隆從小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太空人,當上導演後,他一直想拍一部太空片圓夢。阿方索把太空紀錄片《哈勃望遠鏡》視為自己的「聖經」,正是這部影片啟發他拍攝了《地心引力》。創作這部新片時,他特意從太空人的視角來觀察宇宙,讓觀眾更加身臨其境。
  • 《地心引力》上映 被指故事太簡單
    Part1  特效如何  A失重太逼真:觀眾可能會頭暈  在看片之前鄭重提醒大家:如果您平時就容易暈車,看這部電影很可能會產生窒息、頭暈等不適感覺,因為再關上這部影片的時候,觀眾就好像自己也在太空艙裡一樣,感受不到引力,飄飄浮浮茫然無依。
  • 真正太空人趣談"地心引力" "這是娛樂不是紀錄片"
    其實,自從這部電影上映以來,我就不停地被問到對它有何看法。就上周在SpaceX(我工作的地方),我每天都要被問上十幾遍這個問題。我打趣說,「你覺得《地心引力》怎麼樣」正在超越「你在太空裡是怎麼上大號的」,成為每個太空人最討厭的問題。
  • 《地心引力》上映 中國「天宮一號」成救命稻草
    《地心引力》上映 中國「天宮一號」成救命稻草   看:斷線的風箏如何落地  區別於《阿凡達》等軟科幻電影,《地心引力》是一部扎紮實實的硬科幻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在地球空間站工作的男太空人和一個女太空人出艙進行太空行走時,空間站遭遇其他爆炸衛星碎片攻擊,突然解體散架,其他同行全部喪生。
  • 《地心引力》19日上映 拍攝幕後曝光(圖)
    (記者 陳爽) 將於19日起以3D、IMAX 3D等格式上映的《地心引力》,是本月最受矚目的影片之一。影片講述兩位太空人在太空中遭遇意外,失去與地球的聯繫,只能憑自己想法求生的故事,自8月底在威尼斯電影節亮相以來就獲得媒體好評,連《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看過後也表示「驚呆了」,稱其為「有史以來最好的太空題材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