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太空人趣談"地心引力" "這是娛樂不是紀錄片"

2020-11-23 Mtime時光網

本文作者、太空人加勒特·賴斯曼

 

▌本文為NASA前太空人加勒特-賴斯曼(Garrett Reisman)在問答網站Quora上就電影《地心引力》發表的評論。

 

註:本文含劇透請謹慎閱讀


  《地心引力》是有史以來最貼近現實的太空電影。我指的是,那個叫喬治·克魯尼的傢伙長得也太像我了,哈哈。

 

  其實,自從這部電影上映以來,我就不停地被問到對它有何看法。就上周在SpaceX(我工作的地方),我每天都要被問上十幾遍這個問題。我打趣說,「你覺得《地心引力》怎麼樣」正在超越「你在太空裡是怎麼上大號的」,成為每個太空人最討厭的問題。

 

  因此,為了應對這種狂轟濫炸,我試著寫了一點比較正式的影評:

 

【細節】
「這部影片在捕捉太空行走的細節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首先,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太空呈現和故事本身都絕對引人入勝,而且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3D IMAX媒介的最佳運用。《地心引力》沒有將其作為一種噱頭,而是真正用來描繪出一個對大多數人而言都完全陌生的逼真環境。

 

  但很多人想要我回答的問題都是:它究竟有多逼真?而人們能對這個問題如此熱心,就已經證明了這部影片的逼真程度。如果是一部粗製濫造的科幻電影,沒人會特地跑來問我,它是否能讓我記起真正的太空。

 

  這部影片在捕捉太空行走的細節方面做得非常到位——遠遠勝過此前的任何科幻電影。作為一名有過三次太空行走經歷的太空人,我可以告訴你,電影中的表現非常靠譜。隔在你跟地球之間的只有你頭盔上的玻璃,這種視覺震撼也被恰到好處地捕獲到了(雖然影片裡的地球要比真正能看到的地球更加清晰生動。而且,片中總可以看到一塊趣味橫生的陸地,而實際上,你大多數時候看到的都是一片稍顯乏味的海洋)。另外,電影中太空行走時的運動和體態都呈現得非常準確。在真空環境中觸發某種運動極為容易,但要停止它非常之難,這些在很多場景中都得到了精準的體現。

 

  《地心引力》把很多細節都做對了,想想真不可思議。桑德拉·布洛克所飾演的角色在關閉通向聯盟號(Soyuz)的氧氣流時,她所關閉的兩個閥門是完全正確的。當她想指揮軌道機動發動機CKD時,她按下的按鈕也完全正確,而且按鈕上的標註也是對的。聯盟號和國際空間站的內部也非常貼近現實,雖然各個不同模塊的位置不太對。

 

  太空碎片的危險性是切實存在的。在我進行第一次太空行走期間,我的搭檔裡克(Rick)需要將空間站外的一個手柄取回。結果拿到裡面一看,上面有一個直徑約1mm的洞,一塊太空碎片穿透了這塊半英寸厚的實心鋁材料,看上去就像有人拿一根雞尾酒吸管給這塊金屬戳了個洞。他看著我說,「如果那東西擊中我們中的一個……」這個句子沒有必要說完,因為這種事情應該是當場致命的。但我還是指出,鑑於他高188而我高165,所以擊中他的概率要大一點。矛盾的是,正因為這部影片搞對了那麼多細節,才導致少數幾個毗漏顯得尤其讓人不自在。


【紕漏】
「克魯尼絕對沒有理由犧牲自己。」

 

  片中確實存在違反物理定律的大問題,以及一些不符合太空人一般行為操作的小問題。最大的毗漏是,在現實中,你根本無法如此輕易地從一個太空飛船或空間站跳到另一個上面。改變軌道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並經過精心的策劃。哥倫比亞號的悲劇就是明證。就算有機載計算機、滿艙的推進劑還有數百名地面人員的支持,哥倫比亞號的機組成員仍然沒能安全抵達國際空間站。你環顧四周,看到一艘太空飛船,然後用帶著一個軟著陸噴射器和滅火器向那個大致的方向飛去就能抵達?這是不可能的。

 

  另一個重大毗漏是——克魯尼絕對沒有理由犧牲自己!一旦被桑德拉抓住,他只會漂在那裡。輕輕一拉他的繫繩,就可以讓他回到空間站。拿我妻子的話來說就是,如果你抓住了喬治·克魯尼還放手,那你就是個傻瓜。

 

  再說,以克魯尼從她身邊摔過的速度,桑德拉根本就不可能抓住他。他本身就重幾百磅,還要加上太空服的幾百磅。設想你躺在冰面上,這時有一個500磅的重物從面前飛過,然後你試圖抓住這個重物上繫著的一根繩子,同時還戴著一副來自中世紀鎧甲上的手套——沒那麼容易的。

 

  另外,片中太空人的太空服底下似乎都沒穿紙尿褲或冷卻服,那克魯尼又怎能指望打破阿納託利·索洛維約夫(Anatoly Solovyev)的太空行走紀錄呢?他的太空服裡面肯定是一股騷臭味。但還是得承認,桑德拉·布洛克穿背心和短褲的樣子,比起我脫下太空服後的樣子要性感多了。

 

  我還可以繼續挑錯:假如你把我放進一艘中國的太空飛船,我是完全無法開著它回家的。一個身穿噴氣包在哈勃望遠鏡周圍飄蕩的太空人就不用想什麼回家的問題了。而在低地軌道的碎片場永遠都不可能撞上位於同步軌道的通信衛星。

 

【總結】
「管他呢,這是娛樂,不是紀錄片。」

 

  但是管他呢。所有這些有失精確的地方都是為了推進情節發展或增加電影的戲劇性,而這正是我們應該給予製片人的發揮空間。這是娛樂,不是紀錄片。

 

  在我最近參加的一個活動上,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的兒子談論了他父親的諸多優點以及一個缺點:很難跟他一起觀看科幻電影。哪怕只是控制面板上的一個儀表不太對勁,他都會抱怨一通。他還抗議從「太空堡壘卡拉狄加」(Battlestar Galactica)中向外彈射小型飛船的場景設置(電視劇《太空堡壘卡拉狄加》中的劇情)——仿佛它們還需要額外加速似的——直接丟出艙外不就行了。

 

  對於這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我並沒有半點不敬之意,但我想說,我不希望變成那樣。

 

  這只是一部電影而已,而且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相關焦點

  • 《地心引力》將映 導演偷師IMAX哈勃望遠鏡
    他希望3D和IMAX能服務於故事,讓觀眾真正體會到「是看一部電影,還是進入一部電影」的非凡體驗。  IMAX版的《哈勃望遠鏡》成拍攝聖經  作為一部宇宙探索的驚悚主題影片,「儘可能地做到準確無誤」,這是導演阿方索-卡隆對於影片定下的最基本也是最嚴謹的目標。而IMAX影片《哈勃望遠鏡》則成了卡隆最「靠譜」的老師。
  • 《地心引力》現最牛中國元素 天宮一號拯救女主角
    要說本月最令人矚目的影片,當然少不了已在海外收穫壓倒性好評的好萊塢科幻大片 《地心引力》,該片由阿方索·卡隆執導,桑德拉·布洛克、喬治·克魯尼聯袂主演。作為阿方索導演「七年磨一劍」的太空科幻力作,《地心引力》被贊是「年度神作」,《阿凡達》導演卡梅隆更親自背書「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太空片」。昨日,該片正式登陸中國。
  • 《地心引力》上映 被指故事太簡單
    《地心引力》是由奧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和金球獎影帝喬治·克魯尼主演,講述了一個驚險的太空故事:在地球空間站工作的資深太空人馬特和第一次執行航天任務的新手瑞安博士出艙作業時,衛星突然發生爆炸,突如其來的災難讓兩人陷入無以復加的絕望之境,此時二人的唯一願望就是返回地球,故事就這樣展開。
  • 上海電影節丨梅耶斯:她影響了《地心引力》《星際穿越》
    ——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和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星際穿越》。這三部IMAX科教電影由於都是在外太空拍攝,攝影師只能是太空人本人,因此梅耶斯除了導演之外更重要的工作,是教會太空人相關電影知識並熟練使用IMAX攝影機。幾十年來,梅耶斯訓練過的太空人超過120位,其中還有當年看了梅耶斯執導的IMAX科教電影而立志從事航天事業的。
  • 《地心引力》_網易娛樂
    ·片 名:地心引力 ·導 演:阿方索·卡隆 ·主 演:桑德拉·布洛克 / 喬治·克魯尼 ·簡 介:瑞安·斯通博士在第一次航天飛行任務中與經驗豐富的太空人麥特
  • 如果沒有它,《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可能不會誕生!
    哈勃望遠鏡也出現在阿方索·卡隆導演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科幻大作《地心引力》中。桑德拉·布洛克與喬治·克魯尼飾演的太空人,在太空中執行的就是維修升級哈勃望遠鏡的工作。《地心引力》雖然講述了一個虛構故事,但是影片中太空人在太空中面臨的危險,卻是真實的。導演阿方索·卡隆曾提到,這部電影的靈感源自哈勃望遠鏡。在拍攝之前,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準備。
  • <人工智慧><地心引力>合體版
    《傳世》圍繞著太空人Molly(哈莉飾演)與身為科學家的丈夫John(高蘭-維斯耶克Goran Visnjic飾演)這一家展開。Molly在太空中獨自執行任務13個月後,回到家中卻發現自己懷孕了這一極其詭異的事情。究竟自己的肚子裡是怎樣的一種生物,又該如何向自己的丈夫啟齒,是Molly在這一季前幾集要面對的一個重要難題。
  • 獨家評論《地心引力》:中國天宮一號拯救美國太空人
    《地心引力》很有可能成為比這屆威尼斯競賽片都要精彩的電影有趣的是,根據鳳凰娛樂義大利特約翻譯的描述,義大利普通影院中的3D場並不多,很難得見到如電影節發放的這種比較高級的紅色3D眼鏡。預測:開幕片不參與威尼斯競賽,但是有望衝擊明年的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等獎項。
  • "地心引力"提檔19日發IMAX特輯 導演將來華宣傳
    影片導演阿方索·卡隆與本片的太空人科學顧問一起揭秘了這部「影史最佳太空片」的誕生緣起和幕後故事。       《地心引力》是一部強調視覺和聽覺體驗的電影,影片講述了在地球空間站工作的資深太空人馬特(喬治·克魯尼 飾)和第一次執行航天任務的新手賴安博士(桑德拉·布洛克 飾)出艙作業時,衛星突然發生爆炸,突如其來的災難讓兩人陷入無以復加的絕望之境。
  • 《地心引力》遭太空人挑錯:女主角應穿尿布
    就2013年好萊塢大片《地心引力(Gravity)》,加拿大太空人克裡斯·哈德菲爾德(Chris Hadfield)日前找到一處「瑕疵」,他說,演員桑德拉·布洛克在太空時,應該穿上成人尿布。雖然挑了這部大片的「刺」,但是哈德菲爾德還是對《地心引力》大加讚賞,稱「其視覺效果就如同在太空中行走」。
  • 導演談《地心引力》:是關注人物內心世界的電影
    作為一部太空科幻片,《地心引力》呈現了令人窒息的太空美景。神奇壯觀的地球在深邃的天幕上發出藍色光輝,日出日落之際,地球邊緣仿佛鑲嵌了一道美麗的金邊。兩個太空人漫遊在廣袤的太空中,俯瞰深邃地球,身後是滿天星辰,畫面極為壯美。隨之而來的災難同樣震撼人心,無數碎片如高速子彈射來,看得人驚心動魄。
  • 神舟天宮成"地心引力"驚喜 91分鐘來把太空歷險
    作為一部太空科幻片,《地心引力》呈現了令人窒息的太空美景。神奇壯觀的地球在深邃的天幕上發出藍色光輝,日出日落之際,地球邊緣仿佛鑲嵌了一道美麗的金邊。兩個太空人漫遊在廣袤的太空中,俯瞰深邃地球,身後是滿天星辰,畫面極為壯美。隨之而來的災難同樣震撼人心,無數碎片如高速子彈射來,看得人驚心動魄。
  • 電影解說師:地心引力,面對太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在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的歷史上,《地心引力》是首次被選為開幕片的3D電影,這部電影在中國大陸上映之前,已經被國外媒體捧上了神壇,但是與此同時,也遭受了不少的質疑。一些理工男開始對科技細節進行吐槽,很多觀眾認為,電影的劇情只能用呵呵來形容,這都是無傷大雅的事情。
  • 《地心引力》主角為何是女太空人?太空中保護隱私原來是這樣
    它就是2013年上映的《地心引力》。阿方索·卡隆也因此成為首位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墨西哥導演。為何如此主流的好萊塢類型片,要選擇一名女性太空人作為主角?現實中女太空人在太空如何工作和保護隱私呢?今天就帶大家一同了解女太空人所不為人知的一面。
  • 美國預告片大獎揭曉 《地心引力》成最大贏家
    》GRAVITY  搜狐娛樂訊 搜狐娛樂訊(文/耷子)第15屆美國預告片大獎「金拖車獎」(Golden Trailer Awards)日前揭曉。去年橫掃全球票房的科幻巨片《地心引力》,橫掃最佳預告片、最佳劇情片海報以及年度榮譽大獎,成為大贏家,《哥斯拉》則獲得最佳暑期檔大片預告、最佳暑期檔大片海報、國際海報等三項大獎,引人矚目。根據出品方來判斷,今年華納電影公司的預告片獲獎最多。美國預告片大獎,是專門獎勵預告片製作、海報製作的專業獎項,按類型分為動作片、動畫片、紀錄片、劇情片等多個門類。
  • 《地心引力》遭理科生挑刺:男主角之死有違常識
    11月19日,由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執導、他和兒子喬納斯·卡隆聯合編劇的《地心引力》在國內上映,講述了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太空人太空遇險後如何逃生回地球的故事。  卡梅隆都驚了:3D特效打造超真實太空   從真實到虛擬,《地心引力》的很多拍攝靈感來自2010年出品的IMAX3D紀錄片《哈勃望遠鏡》,這部紀錄片講述了兩名太空人將IMAX 攝影機帶入太空,並且使用IMAX 3D攝影機拍攝了修復哈勃望遠鏡的全過程。
  • IMAX紀錄片《哈勃望遠鏡》:千裡之外的宇宙之眼
    IMAX紀錄片《哈勃望遠鏡》:千裡之外的宇宙之眼 時間:2013.11.1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李超
  • "地心引力"現天宮神舟 導演:不是討好中國觀眾
    1969年8月,8歲的卡隆在墨西哥目睹人類登月的電視直播,從此夢想成為太空人,多年後他卻成了一名電影導演。   就像《阿凡達》那樣,想拍神片必須得投入大把時間。2006年結束《人類之子》的拍攝後,阿方索·卡隆便開始忙活《地心引力》,調試設備、修改劇本,一直到2013年上映,七年磨一劍。
  • 《地心引力》現天宮神舟 導演:不是討好中國觀眾
    1969年8月,8歲的卡隆在墨西哥目睹人類登月的電視直播,從此夢想成為太空人,多年後他卻成了一名電影導演。   就像《阿凡達》那樣,想拍神片必須得投入大把時間。2006年結束《人類之子》的拍攝後,阿方索·卡隆便開始忙活《地心引力》,調試設備、修改劇本,一直到2013年上映,七年磨一劍。
  • 《地心引力》現中國空間站救美國太空人情節
    《地心引力》現中國空間站救美國太空人情節   被詹姆斯·卡梅隆盛讚為「影史最佳太空片」的《地心引力》於昨日以2D、3D、IMAX 3D、中國巨幕全格式登陸內地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