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節丨梅耶斯:她影響了《地心引力》《星際穿越》

2020-11-29 澎湃新聞

2014年,《星際穿越》上映時,該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不止一次提到了託妮·梅耶斯(Toni Myers)這個名字。

「我在拍攝《星際穿越》之前,看了許多部IMAX太空電影紀錄片,託妮的名字一直出現在這些影片裡。我要來她的電話號碼,打給她,告訴她,我是多麼欣賞她的作品,她讓我們獲益匪淺。」諾蘭說,當他看完多部IMAX科教片之後,就明白了接下來該如何拍攝了,「將IMAX攝影機送上太空本身就是一大成就,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

《美麗星球》劇照,從太空上看地球夜景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為了紀念這位於今年2月18日去世的女導演,「SIFF新視野」單元專門挑選了三部由託妮·梅耶斯執導,在外太空拍攝的IMAX經典科教電影——《國際空間站》(2002)、《哈勃望遠鏡》(2010)和《美麗星球》(2016),以及深受梅耶斯的太空題材IMAX科教片影響的兩部科幻大片——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和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星際穿越》。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電影生涯中,梅耶斯曾執導或參與製作過多部重要的IMAX電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國際空間站》《哈勃望遠鏡》《美麗星球》。

這三部IMAX科教電影由於都是在外太空拍攝,攝影師只能是太空人本人,因此梅耶斯除了導演之外更重要的工作,是教會太空人相關電影知識並熟練使用IMAX攝影機。幾十年來,梅耶斯訓練過的太空人超過120位,其中還有當年看了梅耶斯執導的IMAX科教電影而立志從事航天事業的。在2010年的一次採訪中,梅耶斯曾說,她會給太空人詳細列出他們上太空後所要拍攝的清單,「就像是我提前給他們寫好一個購物單,他們到了超市照單購買一樣。基本上我會列得非常詳細,比如什麼畫面需要拍攝幾分鐘之類。但我也會對他們說,『不在清單上的不要自由發揮』(註:由於採用的是膠片攝影機,所能帶上太空的膠片有限),『如果你們看到了外星人,別拍,因為這次的單子上沒有寫』,我曾這麼開玩笑。」

《哈勃望遠鏡》工作照,梅耶斯與執行修復哈勃望遠鏡的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船太空人組合影

在《哈勃望遠鏡》一片中,有一段十分有意思的對話,兩位身處太空飛船裡的太空人互道問候,一位太空人問:「你在幹嘛?」另一位答道:「我剛用IMAX攝影機拍了一段,現在鍛鍊一會兒(畫面裡他正在做著踩單車動作),等下還要接著拍。」顯然,在修理哈勃望遠鏡的間隙拍攝IMAX,既是NASA布置的任務,也是太空人們在太空裡的一項娛樂活動。

《哈勃望遠鏡》工作照,如何將體積龐大的IMAX攝影機帶上太空是個技術活

梅耶斯在世時曾回憶過如何在太空拍攝的技巧,她說:「太空梭裡的飛行甲板空間都極其狹小,可放置IMAX攝影機的空間有限,我們不得不加建窗座,並用尼龍帶把機器固定在上面,以便進行太空拍攝。這種方法創新也取巧,能夠精確呈現狹小空間的感受。」

6月20日,在「IMAX託妮·梅耶斯專場影展暨女性對話:執著的夢想」上,IMAX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周美慧在看完《哈勃望遠鏡》後說:「再一次觀看《哈勃望遠鏡》,還是感動、震撼,有很多感觸。我在2006年加入IMAX,那時候我們主要的業務還是努力把這些寓教於樂的科教片,儘量多的能在世界各地的科教場館IMAX影廳做放映。託妮·梅耶斯把浩瀚的星辰、宇宙、太空帶給觀眾,我覺得她也是在激發大家勇敢的精神,我們也要不斷去探索。」

「IMAX託妮·梅耶斯專場影展暨女性對話:執著的夢想」與會嘉賓合影

早在20世紀80年,IMAX公司就開始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1982年,IMAX拍攝了太空紀錄片《你好!哥倫比亞》,之後又製作了《執著的夢想》等片。諾蘭特別提到過這部1985年上映的37分鐘科教片,因為那是IMAX首次和NASA合作,將IMAX攝影機送上太空,拍攝真正的太空影像,而梅耶斯正是這部科教片的編劇,她用女性細膩地筆觸寫就的旁白,告訴所有的觀者:「嘿,怎麼樣,太空漫遊很酷吧?」

太空真的很酷,在梅耶斯執導的首部IMAX科教電影《國際空間站》裡,觀眾身臨其境般感受這個太空科研基地零重力下的生活,以及令人飄飄然的太空漫步。影片由湯姆·克魯斯擔任英語旁白解說,於2002年在IMAX影院上映之後創下1.2億美元的票房紀錄。

《哈勃望遠鏡》工作照,梅耶斯與迪卡普裡奧

《哈勃望遠鏡》則是梅耶斯執導的第二部IMAX科教電影,影片除了展現太空人五次太空行走並對哈勃望遠鏡進行維修的緊張時刻之外,還將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宇宙深處的照片,通過美國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處理後獲得電腦圖像,讓觀眾得以體驗仙女座星系、蝴蝶星雲、獵戶座大星雲等宇宙奇觀。影片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擔任英語旁白解說,曾於2010年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中國大陸地區首映,也曾入選2014年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IMAX視野」單元展映。

《哈勃望遠鏡》劇照

2013年上映的《地心引力》大量細節參考了《哈勃望遠鏡》,導演阿方索·卡隆甚至稱後者為《地心引力》的「製作聖經」。

相關焦點

  • 如果沒有它,《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可能不會誕生!
    又比如《星際穿越》中,導演諾蘭和諾貝爾物理學家基恩·索普共同打造了宇宙黑洞的奇觀影像。男主角庫珀在黑洞中五維空間與女兒墨菲實現穿越時空的聯絡,從而拯救了世界與人類文明。《黑衣人》中的多元宇宙、《星際穿越》裡的黑洞理論,都離不開現實科學的基礎。
  • 《火星救援》真的完爆《星際穿越》嗎?
    近年來太空片掀起熱潮,《地心引力》和《星際穿越》都令觀眾印象深刻。那麼,這部傳聞中「2015年底最值得一看的科幻大片」,跟那兩部已經聲名卓著的作品相比,有什麼不同?其實從數據看,它真沒有那麼牛。毫無疑問,這個劇情會令人聯想到《地心引力》,同樣是獨角戲,只不過獨自在太空流浪的主角從桑德拉-布洛克變成了馬特-達蒙。不同的是,《火星救援》沒有那麼沉重和煽情,裡面加入了不少討好觀眾的笑料。而相比涉及時間與空間穿越的《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的劇情無疑簡單了一些,不過優點是它也不乏大量的科普知識,而且觀眾看得懂。
  • 電影賞析:《星際穿越》扣人心弦的宇宙探險之旅
    《星際穿越》開篇就建立出一個龐大科幻背景,仿佛「世界末日」即將來臨。而從開頭書架、第五維空間設計、還有那個「天地都草坪」的太空站等場景概念設計,我們都能聯想起諾蘭導演前作《盜夢空間》的各種影子,但諾蘭善於製造機關來迷惑觀眾,麥可·凱恩念叨大量物理科學乍似很高深,卻都是表面上的故弄玄虛。相對《絕世天劫》《迷失太空》《地心引力》等佳作,《星際穿越》並沒顛覆性的巨大突破。
  • 《星際穿越》:剝開科幻外衣 被親情的內核感動
    告別了純虛構的「蝙蝠俠」系列之後,《星際穿越》讓諾蘭來到一個更真實的科幻世界。影片邀請到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擔任顧問,尤其針對劇本中一些專業的天體物理學理論提供建議。在此基礎上,片中提到的理論部分都非常紮實,使得這雖然是一部科幻片,卻讓大多數劇情都有真實的理論作為支撐。《星際穿越》立足專業的物理理論,在此基礎上,適度發揮想像,展望未來。
  • 月球、降臨、星際穿越、地心引力
    2017年度金雞電影節即將在下個月的13號正式開幕了。中國電影金雞獎2017有什麼電影?中國電影金雞獎及好看的電影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未來世界生態惡化,環境北京化,農作物也不斷死亡,為了人類的生存,前NASA太空人庫伯決定和幾名太空人一起,尋找其它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 "星際穿越"導演諾蘭:如果影片有反派 頭號是時間
    新京報:這樣類型的電影多數人會選擇拍成3D格式,可《星際穿越》是最後一部75毫米膠片電影,請問你為什麼沒有選擇3D呈現方式?   諾蘭:我覺得3D的效果更多的是把這個屏幕給縮小,讓觀影者感覺自己一個人在電影院裡面,在一個非常緊湊的小型的空間裡面,感覺所有事情都撲面而來。
  • 星際穿越好看嗎 所有導演都在解決時間問題
    然而,藉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學,《》完全改變了這些,時間被扭曲,時空被錯開,一邊是地球時間,一邊是星際旅行。所以,當女兒到了父親的年紀,她發現,父親可能再也不會回到地球,信守的諾言變成了最終的遺言,她出現在雪花的視屏上,抱怨起來。電影院裡的觀眾,卻見證了時間的荒謬與無情,紛紛哭泣。
  • 大魚推薦丨《星際穿越》全面解析
    全面解析——《星際穿越》目前關於外太空的電影層出不窮,但是《星際穿越》可稱得上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影片帶給人的除科幻享受以外,更多的是啟發我們思考:在浩瀚的宇宙之內,人類何其渺小,又何其偉大。看完影片,有的人說簡直燒腦,即便再看50遍也未必能看明白。我本人也是反覆觀看琢磨才敢下筆。其中多有參考,也摻雜個人觀點,如有不妥盡請指正。
  • 觀影《星際穿越》帶動了科學熱
    人們在驚嘆《星際穿越》史詩般的恢弘與震撼的同時,也在感嘆影片主創的無盡想像力,而這股「星際熱」也讓人看到了科幻題材巨大的市場潛力,同時又引發了一個老話題:中國電影何時才能「星際穿越」到未來題材呢?在著名的「知乎」網站,專門成立了《星際穿越》討論區,「《星際穿越》裡的劇情如何理解?」「《星際穿越》有哪些錯誤?」「五維空間裡的生物是什麼樣的?」,這些主題帖一經發布便引發幾百甚至數千條回復,許多帖子甚至引用大量數學公式予以證明。
  • 【地心引力】【科幻/驚悚】百度雲資源,1080P高清中字在線觀看
    博覽影視電影分享每天分享電影資源,我們在這裡等你【地心引力霍納斯·卡隆主演: 桑德拉·布洛克 / 喬治·克魯尼 / 艾德·哈裡斯 / 奧託·伊格內修森 / 法爾杜特·夏爾馬 / 艾米·沃倫 / 巴舍爾·薩維奇類型: 科幻 / 驚悚 / 災難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美國 / 墨西哥語言: 英語 / 格陵蘭語上映日期: 2013-11-19(中國大陸) / 2013-08-28(威尼斯電影節
  • 諾蘭親解《星際穿越》的秘密 「時間是影片的頭號反派」 – Mtime...
    第一天抵達上海即刻接連出席發布會與媒體圓桌訪問,諾蘭的狀態如大家想像得一般冷靜沉著。可是,在當晚首映式紅毯得到影迷「英雄般」的歡迎後,諾蘭與兩位主演在第二天接受專訪時的情緒都很不錯。  諾蘭身上集合了英國人的老派與美國人的探索精神。這一點從與他的交談中不難得出。《星際穿越》凝聚了他自己兒時的太空夢,也是對太空精神的一次致敬。
  • 同樣是拯救人類,《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哪個更靠譜?
    》等電影就是專門講述大型災難故事的科幻片,《地心引力》、《太陽》等電影則是著重講述太空冒險的科幻片。也有不少電影將兩者結合起來,例如《星際穿越》、《天地大衝撞》等片。>一樣,關於這一點我們也在思考:《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兩者之間哪一個拯救方式最靠譜?
  • 《星際穿越》:在我的IMAX觀影榜上,它永遠排NO.1!
    即便如此,也是一種難得的回憶與感傷……就像我固執的認為2012年最棒的電影是《普羅米修斯》、2013年是《地心引力》一樣,我會把2014年心目中的NO.1留給《星際穿越》。不為別的,只為那童年的夢想能以一種影像化的方式得以實現所帶來的深深感動。
  • 電影推薦丨《星際穿越》
    毫不誇張地說,《星際穿越》能封神,有三分之一是漢斯·季默的功勞。漢斯·季默提出配樂的浪漫極簡主義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他對施帕音(shepard tone)的運用也十分嫻熟,《星際穿越》中漢斯·季默音樂的情緒滿溢到超越語言表達,讓觀眾僅僅用耳朵就感受到了宏偉宇宙和渺小自己,甚至有人這樣評價漢斯·季默:他的音樂不像是為了服務電影,而像是以影片做舞臺,大肆表演
  • 《星際穿越》首輪影評出爐 外媒評價頗具爭議
    《星際穿越》中國版海報  (來源:時光網) 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昨日在好萊塢舉行了首映活動。影片的首輪影評業已出爐,歐美主流媒體在首映之後給予了褒貶不一的評價。目前,《星際穿越》在爛番茄上有73%的好評,MetaCritic評分為77分,低於迪士尼最新動畫片《超能陸戰隊》的評分,兩部影片都將於11月7日北美開畫。  《星際穿越》一直備受影迷期待。影片被電影製作人Noah Cowan比肩庫布裡克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埃德加-賴特也不吝讚美,稱其「好的不可思議」。
  • 2014終極大片《星際穿越》觀影須知
    親,你去看過《星際穿越》了嗎?小編準備周末去,但是據小編的文科生朋友原話說,「深深覺得被鄙視了」。還有人評論說,「看星際穿越的時候千萬不要買爆米花,因為根本沒工夫吃。」今年最重磅的電影莫屬於諾蘭的《星際穿越》,我們還沒有分析透《盜夢空間》又要再一次被大神的新片洗腦。
  • 《地心引力》19日上映 拍攝幕後曝光(圖)
    (記者 陳爽) 將於19日起以3D、IMAX 3D等格式上映的《地心引力》,是本月最受矚目的影片之一。影片講述兩位太空人在太空中遭遇意外,失去與地球的聯繫,只能憑自己想法求生的故事,自8月底在威尼斯電影節亮相以來就獲得媒體好評,連《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看過後也表示「驚呆了」,稱其為「有史以來最好的太空題材影片」。
  • 星際穿越:穿越蟲洞的未來
    《星際穿越》是克裡斯多福諾蘭在2014年執導的科幻電影,劇中穿越蟲洞、穿越時空的設定,十分有未來感。故事即從人類尋找新的居住地發想,當沙塵暴四起,植物病毒蔓延,全球糧食危機,地球的人類該如何生存?放棄地球,到外太空在找一個適合生存的基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