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星際穿越》上映時,該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不止一次提到了託妮·梅耶斯(Toni Myers)這個名字。
「我在拍攝《星際穿越》之前,看了許多部IMAX太空電影紀錄片,託妮的名字一直出現在這些影片裡。我要來她的電話號碼,打給她,告訴她,我是多麼欣賞她的作品,她讓我們獲益匪淺。」諾蘭說,當他看完多部IMAX科教片之後,就明白了接下來該如何拍攝了,「將IMAX攝影機送上太空本身就是一大成就,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
《美麗星球》劇照,從太空上看地球夜景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為了紀念這位於今年2月18日去世的女導演,「SIFF新視野」單元專門挑選了三部由託妮·梅耶斯執導,在外太空拍攝的IMAX經典科教電影——《國際空間站》(2002)、《哈勃望遠鏡》(2010)和《美麗星球》(2016),以及深受梅耶斯的太空題材IMAX科教片影響的兩部科幻大片——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和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星際穿越》。
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電影生涯中,梅耶斯曾執導或參與製作過多部重要的IMAX電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國際空間站》《哈勃望遠鏡》《美麗星球》。
這三部IMAX科教電影由於都是在外太空拍攝,攝影師只能是太空人本人,因此梅耶斯除了導演之外更重要的工作,是教會太空人相關電影知識並熟練使用IMAX攝影機。幾十年來,梅耶斯訓練過的太空人超過120位,其中還有當年看了梅耶斯執導的IMAX科教電影而立志從事航天事業的。在2010年的一次採訪中,梅耶斯曾說,她會給太空人詳細列出他們上太空後所要拍攝的清單,「就像是我提前給他們寫好一個購物單,他們到了超市照單購買一樣。基本上我會列得非常詳細,比如什麼畫面需要拍攝幾分鐘之類。但我也會對他們說,『不在清單上的不要自由發揮』(註:由於採用的是膠片攝影機,所能帶上太空的膠片有限),『如果你們看到了外星人,別拍,因為這次的單子上沒有寫』,我曾這麼開玩笑。」
《哈勃望遠鏡》工作照,梅耶斯與執行修復哈勃望遠鏡的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船太空人組合影
在《哈勃望遠鏡》一片中,有一段十分有意思的對話,兩位身處太空飛船裡的太空人互道問候,一位太空人問:「你在幹嘛?」另一位答道:「我剛用IMAX攝影機拍了一段,現在鍛鍊一會兒(畫面裡他正在做著踩單車動作),等下還要接著拍。」顯然,在修理哈勃望遠鏡的間隙拍攝IMAX,既是NASA布置的任務,也是太空人們在太空裡的一項娛樂活動。
《哈勃望遠鏡》工作照,如何將體積龐大的IMAX攝影機帶上太空是個技術活
梅耶斯在世時曾回憶過如何在太空拍攝的技巧,她說:「太空梭裡的飛行甲板空間都極其狹小,可放置IMAX攝影機的空間有限,我們不得不加建窗座,並用尼龍帶把機器固定在上面,以便進行太空拍攝。這種方法創新也取巧,能夠精確呈現狹小空間的感受。」
6月20日,在「IMAX託妮·梅耶斯專場影展暨女性對話:執著的夢想」上,IMAX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周美慧在看完《哈勃望遠鏡》後說:「再一次觀看《哈勃望遠鏡》,還是感動、震撼,有很多感觸。我在2006年加入IMAX,那時候我們主要的業務還是努力把這些寓教於樂的科教片,儘量多的能在世界各地的科教場館IMAX影廳做放映。託妮·梅耶斯把浩瀚的星辰、宇宙、太空帶給觀眾,我覺得她也是在激發大家勇敢的精神,我們也要不斷去探索。」
「IMAX託妮·梅耶斯專場影展暨女性對話:執著的夢想」與會嘉賓合影
早在20世紀80年,IMAX公司就開始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1982年,IMAX拍攝了太空紀錄片《你好!哥倫比亞》,之後又製作了《執著的夢想》等片。諾蘭特別提到過這部1985年上映的37分鐘科教片,因為那是IMAX首次和NASA合作,將IMAX攝影機送上太空,拍攝真正的太空影像,而梅耶斯正是這部科教片的編劇,她用女性細膩地筆觸寫就的旁白,告訴所有的觀者:「嘿,怎麼樣,太空漫遊很酷吧?」
太空真的很酷,在梅耶斯執導的首部IMAX科教電影《國際空間站》裡,觀眾身臨其境般感受這個太空科研基地零重力下的生活,以及令人飄飄然的太空漫步。影片由湯姆·克魯斯擔任英語旁白解說,於2002年在IMAX影院上映之後創下1.2億美元的票房紀錄。
《哈勃望遠鏡》工作照,梅耶斯與迪卡普裡奧
《哈勃望遠鏡》則是梅耶斯執導的第二部IMAX科教電影,影片除了展現太空人五次太空行走並對哈勃望遠鏡進行維修的緊張時刻之外,還將哈勃望遠鏡拍攝到的宇宙深處的照片,通過美國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處理後獲得電腦圖像,讓觀眾得以體驗仙女座星系、蝴蝶星雲、獵戶座大星雲等宇宙奇觀。影片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擔任英語旁白解說,曾於2010年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中國大陸地區首映,也曾入選2014年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IMAX視野」單元展映。
《哈勃望遠鏡》劇照
2013年上映的《地心引力》大量細節參考了《哈勃望遠鏡》,導演阿方索·卡隆甚至稱後者為《地心引力》的「製作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