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的地圖學起源於15世紀以後,也就是那個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這些地圖讓人們提起揚帆起航的勇氣,對海上未知的世界充滿期望和想像。
在15世紀以前,西方宗教勢力強大,地圖成為宗教宣傳的工具。大多數的地圖被繪製成「T-O」型,即世界為圓盤,以T型線條分之為亞洲、歐洲和非洲三部分,中間為聖城耶路撒冷。
▲ Psalter World Map, post-1262(點擊看大圖)
© The British Library Board
1262年後在倫敦出版的這幅世界地圖就是「T-O」型的,以聖城耶路撒冷為中心,世界分為歐洲、亞洲和非洲。而圖上還畫著上帝,表示「上帝的視角」。
= 大航海時代 =
15世紀中後期至17世紀末葉的大航海時代,又叫地理大發現時代。其間,歐洲人突破地中海的地域限制,藉助遠洋探險與擴張,開闢了許多重要的航路和通道,與包括非洲、亞洲、美洲、大洋洲在內的外部世界建立起直接的交往關係,由此開闊了眼界,獲得了歐洲以外的財富和經驗,推動了國內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現代化由此起步。
隨著各國殖民貿易和航海的興起,地理知識不斷豐富,又需要更加精確的地圖。隨後的製圖學即藉助於羅盤、望遠鏡、氣壓計等儀器和文藝復興時期不斷發展的數學知識不斷更新,逐步形成了按照數學法則繪製、通過地圖符號並經過取捨和概括而繪製地圖的新地圖學。
▲ World Map by Battista Agnese, 1554(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義大利地圖製圖師Battista Agnese於1554年繪製的這幅世界地圖中描繪出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的航行軌跡。
▲ World Map by Joan Martines, 1572(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義大利製圖師和宇宙學家Joan Martines在1572年繪製了這幅世界地圖,圖中畫出了他的猜想與假設——地球的南端有一片巨大的大陸。
Battista Agnese和Joan Martines不約而同地畫出了「風」,但吹風的「小天使」卻分別是12個和8個。在那個時候繪製地圖除了需要科學知識以外,似乎還需要一點點想像力……
在那個沒有衛星的大航海時代,航海圖就是每位船員的生命線。很難想像那時不少人就拿著這樣「不靠譜」的地圖出海了……
▲ Chart of the English Channel by Lucas Jansz Wagenaer, 1584(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1584年,荷蘭製圖師Lucas Jansz Wagenaer發表並印製了這種新的航海圖,旨在囊括航海家所需要的一切,包括海圖、航路指南、沿岸景觀和航運表。他的這套海圖集包括了西歐從西班牙到挪威的所有海岸。
▲ Fool's Cap World Map by Lucas Jansz Wagenaer, post-1587(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一幅「傻瓜的世界地圖」,出版於1587年之後。地圖被畫在小丑的帽子裡面,內容基於早期Jean de Gourmant的木刻地圖,畫面卻帶有一種諷刺的意味。在整個宇宙中,地球不是別的,是我們榮耀的實質。這時候的世界地圖已經較為接近於現代世界地圖了。
▲ "A New and Accurate Map of the World' by John Speed, 1626(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及地圖繪圖師John Speed在1626年繪製了一份「新的準確的世界地圖」,該地圖匯集了基督教、現代宇宙學和地理學。
▲ by Jan Jansson, 1650(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荷蘭地圖繪製師Jan Jansson在1650年繪製的南極地圖,角落畫著民主志作為裝飾。封底還印著荷蘭文,意思是「南極及其周圍的土地」。
▲ Chart of the Americas by Nikolaus Visscher, 1671(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在Nikolaus Visscher繪製的這一版美洲地圖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河流地名被畫得更為詳盡。
▲ World map by John Seller, 1675(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與50年前(1626年)John Speed繪製的世界地圖相比,此時的地圖不僅更為細緻準確,還多了天體運動圖。
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時代裡湧現出了一批像麥哲倫、哥倫布、達伽馬、迪亞士這樣富有傳奇色彩的水手,他們不畏艱險、勇於超越自我、探尋未知世界,充分彰顯了人類勇於進取的精神品質。
以下兩幅圖是一支純科學目的的探險隊伍的項目結果,這也是英國第一支國家支持的遠徵隊。地圖繪製已日漸成熟。
▲ "A new and correct sea chart of the whole world" showing the variations of the compass, by Edmond Halley, 1700(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由於地球的磁場分布不均,航海士的羅盤總是隨著船隻位置的移動在指向北方的時候偏移到不同方向。
▲ "A new and correct sea chart of the whole world" showing the variations of the compass, by Edmond Halley, 1700(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為了使航行更加安全,Edmond Halley利用天文觀測,對羅盤的讀數和北方方位的確定進行了一系列廣泛對比,從而繪製了等磁偏線。
大航海時代結束於17世紀末。15世紀中葉,在人類的知識總合中,已知的陸地面積只佔全體陸地的2/5,航海區域亦只有全部海域的1/10;但到了17世紀末,人類知識總合中已知的陸地和海域都已達到全體的9/10。
⚓️
17世紀之後,遠洋探索依然繼續著。
▲ by Thomas Kitchin, 1777(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到了1777年,這時候的世界地圖上已經很少看到宗教元素了,而南極地區依然處於空白。直到19世紀,歐洲人才開始探索北冰洋和南冰洋。
文明原本誕生於陸地之上,航海圖的出現,是人類俯瞰世界的嘗試。在大航海時代的這些航海探險與掠奪貿易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美洲,完成了環球航行,一個個陌生的角落接連被發現,世界逐漸被連在一起。人類的交往關係與活動範圍的得到了拓展,人類文明發展的全球化過程加快了步伐,真正意義上世界歷史由此開始。
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 The British Library Board
文 · 館長甲
--- ---
@草帽 沒有任何科學設備,光拿著這麼些圖就出海了,擱現在誰敢?
@灰色幽默 那個小天使吹氣的笑死我了
@木棉 在大航海時代,拿著這種「坑爹」的地圖出海,能活下來簡直靠人品……
@耶加雪菲 想了想那時候的中國人都在幹嘛
@月半禾火 已經忘記地球的真正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