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精美的航海圖,是人類俯瞰世界的嘗試

2021-02-23 美學圖書館

西方近代的地圖學起源於15世紀以後,也就是那個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這些地圖讓人們提起揚帆起航的勇氣,對海上未知的世界充滿期望和想像。

在15世紀以前,西方宗教勢力強大,地圖成為宗教宣傳的工具。大多數的地圖被繪製成「T-O」型,即世界為圓盤,以T型線條分之為亞洲、歐洲和非洲三部分,中間為聖城耶路撒冷。

▲ Psalter World Map, post-1262(點擊看大圖)

© The British Library Board

1262年後在倫敦出版的這幅世界地圖就是「T-O」型的,以聖城耶路撒冷為中心,世界分為歐洲、亞洲和非洲。而圖上還畫著上帝,表示「上帝的視角」。

= 大航海時代 =

15世紀中後期至17世紀末葉的大航海時代,又叫地理大發現時代。其間,歐洲人突破地中海的地域限制,藉助遠洋探險與擴張,開闢了許多重要的航路和通道,與包括非洲、亞洲、美洲、大洋洲在內的外部世界建立起直接的交往關係,由此開闊了眼界,獲得了歐洲以外的財富和經驗,推動了國內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現代化由此起步。

隨著各國殖民貿易和航海的興起,地理知識不斷豐富,又需要更加精確的地圖。隨後的製圖學即藉助於羅盤、望遠鏡、氣壓計等儀器和文藝復興時期不斷發展的數學知識不斷更新,逐步形成了按照數學法則繪製、通過地圖符號並經過取捨和概括而繪製地圖的新地圖學。

▲ World Map by Battista Agnese, 1554(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義大利地圖製圖師Battista Agnese於1554年繪製的這幅世界地圖中描繪出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的航行軌跡。

▲ World Map by Joan Martines, 1572(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義大利製圖師和宇宙學家Joan Martines在1572年繪製了這幅世界地圖,圖中畫出了他的猜想與假設——地球的南端有一片巨大的大陸。

Battista Agnese和Joan Martines不約而同地畫出了「風」,但吹風的「小天使」卻分別是12個和8個。在那個時候繪製地圖除了需要科學知識以外,似乎還需要一點點想像力……

在那個沒有衛星的大航海時代,航海圖就是每位船員的生命線。很難想像那時不少人就拿著這樣「不靠譜」的地圖出海了……

▲ Chart of the English Channel by Lucas Jansz Wagenaer, 1584(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1584年,荷蘭製圖師Lucas Jansz Wagenaer發表並印製了這種新的航海圖,旨在囊括航海家所需要的一切,包括海圖、航路指南、沿岸景觀和航運表。他的這套海圖集包括了西歐從西班牙到挪威的所有海岸。

▲ Fool's Cap World Map by Lucas Jansz Wagenaer, post-1587(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一幅「傻瓜的世界地圖」,出版於1587年之後。地圖被畫在小丑的帽子裡面,內容基於早期Jean de Gourmant的木刻地圖,畫面卻帶有一種諷刺的意味。在整個宇宙中,地球不是別的,是我們榮耀的實質。這時候的世界地圖已經較為接近於現代世界地圖了。

▲ "A New and Accurate Map of the World' by John Speed, 1626(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及地圖繪圖師John Speed在1626年繪製了一份「新的準確的世界地圖」,該地圖匯集了基督教、現代宇宙學和地理學。

▲ by Jan Jansson, 1650(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荷蘭地圖繪製師Jan Jansson在1650年繪製的南極地圖,角落畫著民主志作為裝飾。封底還印著荷蘭文,意思是「南極及其周圍的土地」。

▲ Chart of the Americas by Nikolaus Visscher, 1671(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在Nikolaus Visscher繪製的這一版美洲地圖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河流地名被畫得更為詳盡。

▲ World map by John Seller, 1675(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與50年前(1626年)John Speed繪製的世界地圖相比,此時的地圖不僅更為細緻準確,還多了天體運動圖。

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時代裡湧現出了一批像麥哲倫、哥倫布、達伽馬、迪亞士這樣富有傳奇色彩的水手,他們不畏艱險、勇於超越自我、探尋未知世界,充分彰顯了人類勇於進取的精神品質。

以下兩幅圖是一支純科學目的的探險隊伍的項目結果,這也是英國第一支國家支持的遠徵隊。地圖繪製已日漸成熟。

▲ "A new and correct sea chart of the whole world" showing the variations of the compass, by Edmond Halley, 1700(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由於地球的磁場分布不均,航海士的羅盤總是隨著船隻位置的移動在指向北方的時候偏移到不同方向。

▲ "A new and correct sea chart of the whole world" showing the variations of the compass, by Edmond Halley, 1700(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為了使航行更加安全,Edmond Halley利用天文觀測,對羅盤的讀數和北方方位的確定進行了一系列廣泛對比,從而繪製了等磁偏線。

大航海時代結束於17世紀末。15世紀中葉,在人類的知識總合中,已知的陸地面積只佔全體陸地的2/5,航海區域亦只有全部海域的1/10;但到了17世紀末,人類知識總合中已知的陸地和海域都已達到全體的9/10。

⚓️

17世紀之後,遠洋探索依然繼續著。

▲ by Thomas Kitchin, 1777(點擊看大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到了1777年,這時候的世界地圖上已經很少看到宗教元素了,而南極地區依然處於空白。直到19世紀,歐洲人才開始探索北冰洋和南冰洋。

文明原本誕生於陸地之上,航海圖的出現,是人類俯瞰世界的嘗試。在大航海時代的這些航海探險與掠奪貿易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美洲,完成了環球航行,一個個陌生的角落接連被發現,世界逐漸被連在一起。人類的交往關係與活動範圍的得到了拓展,人類文明發展的全球化過程加快了步伐,真正意義上世界歷史由此開始。

圖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 The British Library Board

文 · 館長甲

--- ---

@草帽  沒有任何科學設備,光拿著這麼些圖就出海了,擱現在誰敢?

@灰色幽默  那個小天使吹氣的笑死我了

@木棉  在大航海時代,拿著這種「坑爹」的地圖出海,能活下來簡直靠人品……

@耶加雪菲  想了想那時候的中國人都在幹嘛

@月半禾火  已經忘記地球的真正模樣……

🌎

相關焦點

  • 《航海圖的世界史》
    ,意思是沒有航海圖的航海,即在沒有道路的地方行走。在幾乎沒有可靠航海圖的哥倫布時代,在大洋中航行就像在黑暗中摸黑前行一樣,充滿了危險。但是,即便最初是漫無目的的航海,一旦描繪出航海圖之後,未知的神秘海域就會變成普通的航海線路。航海圖實在是一個有趣的存在。 本書通過對這些冒險的回顧,講述從「航海圖」到「世界地圖」的變遷。繪製航海圖是俯瞰世界的嘗試。陸地與海洋的組合將世界區分成三塊,舞臺與時代同步。
  • 盛世的開啟:蘇萊曼大帝的航海圖
    西非海岸上頭戴纏頭帽的摩洛哥馬拉喀什君王、幾內亞的黑人君主還有一些航海家的故事都被圖像化地描述了出來。(上圖)如果把目光移向美洲大陸,可以看到皮裡·雷伊斯也想將他想像中的生活著各類異國動物的新世界展現出來。就像皮裡·雷伊斯所闡述的一樣,他在參考了三十餘種源自東西方地理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個人經驗繪製出了世界地圖,以及展現愛琴海、地中海沿海港口、島嶼的《航海之書》。
  • 從古代航海圖扒一扒傳說中的海怪
    最近幾年,人們開始注意到公元10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些奇怪航海圖,這些航海圖中不僅描繪了當時的地理情況,而且還記錄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海洋怪物。儘管這些海怪在今天看來完全就是天方夜譚,但畢竟人類只探索了不到20%的海洋,所以深海世界究竟是怎樣的,我們也不能用常識來定論——或許真如古代航海圖所描述的那樣充滿著許多海怪,又或許這一切只是杜撰的神話故事而已,總之無論怎樣,下面神秘學君就來從這些航海圖扒一扒傳說中的海怪。
  • 大航海時期發現的這些植物,改變了世界
    幾百年前的大航海時期,開啟了那個地理大發現時代,可以說,是永遠的改變了人類的歷史。如果沒有地理大發現時期的那些探索,就沒有後來發現的那些植物,沒有今天這個美好的世界!順帶說一句,今天咱吃的餅乾,也是大航海時期發明的!這個是無意中發明的,就是大航海時期那些水手們隨身帶的麵粉,被海水弄溼了,弄溼了,怎麼辦呢?他就把這個麵粉,拿到岸上曬乾之後,發現嚼碎後,味道還挺好吃,於是慢慢的通過這種方法來製作餅乾,就發明出了現代化的餅乾。
  • 《哥倫布與大航海時代》:開啟航海旅程前的他,為什麼拋棄葡萄牙
    《哥倫布與大航海時代》這本書以哥倫布的航行為線索,描繪了大航海時代各國的眾生相,以及海上時代的種種傳奇。它告訴我們大航海時代是怎樣緩緩拉開世界序幕,人類文明中心又是怎樣從地中海地區轉移到大西洋區域的,更讓我們知道西方的海洋文明時代是如何崛起。
  • 哥倫布的發現,大航海時代的「世界地圖」,加勒比海航起點
    因此,"託勒密的世界地圖"從俯瞰的視角對於把握未知海域的陸地輪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擁有一定真實性的"託勒密的世界地圖"成為人們了解世界的關鍵。     就是在這些幾乎可以被稱為愚蠢的航海行動不斷重複的過程中,"海上航線"逐漸建立起來。這段時期的每一次航海,其動機都是為了攫取亞洲的財富,而在他們的身後,航海王子恩裡克的探險事業卻在獲取著實實在在的財富。
  • 2020帆都青島|航海家——新世界的探索者
    如果不接觸海洋,我們只能看見世界的30%;但另外70%的世界,卻以深寒黑暗及不可捉摸的情緒而令人恐懼。有勇氣走向這70%未知世界的探索者,是人類的英雄,他們的無盡探索,成就了我們的新世界。玻里尼西亞人的航海,維京人的航海,中國鄭和的航海……15世紀開始的航海時代,航海家輩出。
  • 倫敦塔橋,精美的城堡式橋墩,是世界上最大最高最繁瑣的橋墩
    倫敦塔橋,世界最出名的橋之一,到倫敦不打卡。它在大家心目中一直像個「玩具」樂高。真實的塔橋也很童話,感覺像是迪士尼裡的城堡,裡面應該住著公主,每天俯瞰泰晤士河。懸空人行道的出入口,設立在北岸通往南岸方向的右手邊人行道上。
  • 致敬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寫在中國航海日之際
    從公元4世紀的希臘航海家皮忒阿斯駕駛小船進行最早的海上遠航算起,人類在一次次打破先輩的紀錄。從最初的涉水過河,漂流湖泊,到近海航行,再發展到遠洋航行,一次次創造了新的奇蹟。航海技術也從經驗航行,到以山形水勢和地物為導航標誌的地文航海,再到以星辰日月為引航標誌的天文航海;從燈塔到浮標,從指南針到衛星導航,從航海圖到自動標繪雷達等,人類一次次實現著跨越式進步。
  • 裡斯本 | 大航海時代從這裡開始
    國際航海史認為最早國家出面組織的大規模全球化跨洋航海活動嘗試的是明朝鄭和船隊,但開創整個大航海時代的,卻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大航海時代是人類歷史上,一段特別風起雲湧的時代。在未有大航海之前,所有人目力所及的只是一個小小的舊世界。也沒有世界地圖,所有的一切都是拼湊。
  • 衛星拍下的俯瞰圖不敢直視!
    衛星拍下的俯瞰圖不敢直視!自人類有機會走出地球,探索外太空後,便不斷朝宇宙中發射飛船或者探測器,以便對宇宙有更深的了解,從而揭曉那些未解之謎。地球於宇宙而言,渺小的如一粒沙子,人類更不值一提,人類對宇宙的一切充滿疑慮,試圖揭曉它的面紗。可了解越多,越彰顯自己的無知。蘇聯是發射人造衛星的第一人,開啟外太空的探索旅程。
  • 「古航海圖」證明當地曾無冰雪
    在古代時期,建造出雄偉的建築是人類文明的特徵,而在世界各地都不約同的出現金字塔建築,這顯示了人類對於這種金字塔造型的共同幾何崇拜。但考慮到南極的氣候冰天雪地,根本不可能住人,這個「古文明說」絕對是有漏洞。
  • 遊覽荷蘭著名博物館,了解荷蘭航海時代的知識
    這裡藏有大量世界知名的藝術珍品,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作品更是幾乎全部匯集於此繪畫部門在國立博物館中所佔的比例最大,是該館的核心部門。這些繪畫以17世紀荷蘭畫派作品為主,有倫勃朗的《夜巡》《母親像》弗美爾的《看信的女人》《小巷》以及弗朗斯·哈爾斯和揚·斯滕的傑作等。此外,這裡還有世界各地的珍貴雕塑、陶器金銀及玻璃製品。
  • 泉州海洋職業學院擬建偉大航海家鄭和主題航海文化園
    經過校董事會研究決定,泉州海洋職業學院近期將計劃充分利用校園主大門後側35畝自然山體(觀海嶺),建設以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為主題的航海文化園,文化園廣場直徑為45m的圓形廣場,圓形廣場中央豎立一尊25m高的鄭和石雕像,可俯瞰泉州灣出海口,石雕像底座雕刻以記載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輝煌歷史,周邊配套海洋文化石雕景觀,與現有建成的主大門兩側總長2公裡、189幅的海絲主題石雕文化長廊相互映襯,展現泉州海上交通的歷史輝煌和未來希望
  • 美國太空人曬太空俯瞰地球夜景圖 北京超顯眼
    形成於非洲大陸的沙塵暴橫掃過紅海 圖為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的裡德 空間站 如何俯瞰一座城市的夜景世界上有極少幾個人,他們可以有幸在太空軌道上巡天俯瞰地球上的每一座城市和山川湖海。國際空間站美國太空人裡德-懷斯曼經常在twitter上分享攝影。8月12日他上傳了太空中看到的北京夜景,他說,「中國北京是一座特大城市,夜空下很容易辨認出來。」 來源:新浪網
  • 地圖作為世界的圖像——歐洲人繪製的世界地圖的千年之旅
    但是,早期世界地圖上已經描繪出的信息要比事實層面的地理信息多得多。世界地圖上應該呈現什麼樣的內容?這方面的觀點也隨著時間和文化的不同而改變。早期世界地圖引發的問題開啟了一段迷人的旅程,穿越時光直達我們的文化中心。這些正是這部作品想要嘗試回答的問題。早期世界地圖如何告訴我們關於我們自己的信息?它們如何講述我們的歷史、文化、態度和價值觀?
  • 大航海時代,世界上被人類滅絕的八種著名動物
    地球是浩瀚無垠的,有海量的生命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生命的輪迴,然而,這其中有些生命種族卻走向了滅絕,它們不是被自然選擇淘汰,不是被自然災害滅絕,不是因為走向了進化的末端而消失,而是在進化的巔峰期戛然而止,究其原因,均是人類的影響。
  • 人類社會演進圖——《槍炮、病菌與鋼鐵》
    04  病菌的關鍵作用然而,人類其實並不是農業社會的最大的獲益者。農業的發展,使得人們定居下來,而且大量的人口聚集在一起,給了人類看不見的敵人——病菌更大的生存和傳播空間。對人類有致病性的病菌幾乎都是來源於動物,這些原來寄宿在動物身上的微生物,在動物被馴化後,發現了動物旁邊的人類是更適於寄宿的宿主。
  • 航海傳奇:80歲航海家駕電動帆船再次開啟環球航行之旅
    後移居到英國,他在30歲時開始航海,直至今天他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已航行了20多萬英裡,包括三次環球航行以及兩次南北極航行和西北航道航行。他不止是航海家,演說家外,他還是國際最佳暢銷書《世界巡航路線》(WorldCruising Routes)的作者,已售出25萬多冊。
  • 《森林俯瞰》一枝花-協助拍攝
    而從高空俯瞰的森林,更加神秘,更加美麗。>森林俯瞰【第4幅圖】此作品由威海攝影愛好者陽先生在著名的柳州地區拍攝森林俯瞰【第5幅圖】此作品由石家莊攝影愛好者廖先生在著名的濟寧地區拍攝>森林俯瞰【第9幅圖】此作品由無錫攝影愛好者冷先生在著名的東莞地區拍攝森林俯瞰【第10幅圖】此作品由浙江攝影愛好者曲先生在著名的濰坊地區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