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演進圖——《槍炮、病菌與鋼鐵》

2021-01-19 明遠的路

01  一本知識融通的書


之所以選擇讀《槍炮、病菌與鋼鐵》這本書,是因為高曉松一句很高的評價:「這本書是一種知識的融通,而知識融通是知識分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幸福的事情「。讓我忍不住想去看看到底什麼是知識的融通。


當作者紐幾內亞進行生物演化的研究時,被一位當地的土著居民問及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是白人發明了槍炮,並能遠渡重洋徵服紐幾內亞,而他們本地土著人卻什麼都沒有發明。


這是一個發人深省但卻難以回答的問題,我們其實稍微深入思考一下,自然就會產生很多疑問。為什麼是現代西方的文化風靡全球?為什麼歐洲人佔領了美洲和澳洲?在大航海之前,為什麼各個獨立地區的人類社會差異這麼大?為什麼美洲印第安人還在用石器的時候,歐洲人已經可以縱橫大洋來屠殺他們?


難道是因為生物學上的差異才使得白人帶著槍炮、病菌和鋼鐵來徵服印第安人的嗎?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更是疑惑,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了西方,而不是已有數千年文化積累的中國?


膚淺的種族主義者肯定會認為是種族生物上的差異導致的。然而現代生物上的研究並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種族在生物學存在的智力差距。


那麼是什麼導致這種差異呢?這本書系統性的解答了這個問題。本文就按我的理解,把這本書的脈絡串一下。


02  第一步差距的拉開


一言以蔽之,這種差異的根源是各個族群所處的地理環境,而不是種族本身的差異。而且這些差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過千年來的演化積累逐步拉開的。


拉開差距的第一步的,就是人類對動植物的馴化。對動植物的馴化,並不是人類的主觀選擇,是環境使然。野生動植物的生物特性決定了其是否可被馴化,而不是人類想馴化什麼就能馴化的。即使到科學知識如此豐富的現代,人們也沒有新馴化什麼重要的野生動植物,農業和畜牧業依然還是靠那些人類剛剛踏入農業社會時馴化的動植物。所以,周遭環境中生存的野生動植物決定了當地人是否能夠種植作物、馴化牲畜。歐亞大陸的原始居民較為幸運,周遭恰好有豐富的可被馴化的動植物。所以第一批農業文明就在新月沃地及中國的黃河流域誕生了。


農業讓人可以從自然界獲取更大的能量,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並產生了勞動剩餘。勞動剩餘養活了不需要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從而催生了分工,分工又讓更多有利於生產的工具得以發明。為了管理不斷增長的剩餘可支配資源,文字產生了。為了管理不斷的增長人口,人類社會的組織架構也由原來的平等、扁平的結構發展成金字塔似的等級社會,宗教和政治系統隨之誕生。宗教和政治體制能夠將更多人的力量整合到一起,農業社會的人類自然就擁有了碾壓狩獵採集社會。


而美洲和澳洲大陸上,大型哺乳動物在人類剛剛踏入後不久就幾乎滅絕殆盡了,選擇範圍極少。美洲只在安第斯山脈馴化了羊駝,然而卻沒有用來拉犁,所以即使在美洲也獨立馴化了一些作物,但由於不能藉助家畜的力量,農業的發展非常緩慢。而澳洲壓根就沒有馴化任何大型哺乳動物,更沒有發展出農業。


而非洲雖然野生動植物眾多,但其天性決定無法被馴化。想像一下,如果非洲人可以馴化犀牛作為坐騎的話,非洲人可能早就徵服了世界。因此非洲的農業最開始僅僅局限於跟歐亞大陸很接近的北非,而且由於地理特徵向南傳播速度極其緩慢。


03  抄作業的重要性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決定了社會發展的進程,那就是地理傳播的便利性的差別。這個也很好理解,我自己沒能發明,但是我可以抄別人的。歐亞大陸的主軸線是東西向的,在緯度,氣候上的相似性,動植物向東西方遷徙都很容易適應,便於馴化動植物的廣泛傳播。


有時候不僅是作物的直接傳播,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啟蒙,當我們知道他人有了一些新發明後,即使不知道具體的細節,也會嘗試著按照思想去重新創造細節。因此,農業文明很快就從兩河流域向西傳播到歐洲,向東傳入中亞和印度。


東西方後續的長期交流也給雙方社會的發展帶了促進作用。比如希臘文化傳入了阿拉伯世界,而在歐洲失傳,十字軍東徵時又將包括希臘文化在內的大量知識傳回了歐洲,給歐洲帶來了文藝復興。


而美洲和非洲主軸線是南北向的。南北傳播就意味著要跨緯度傳播,而維度不同,同一季節溫度、日照長度都不同,這對作物的傳播是致命性的,所以在墨西哥馴化的玉米是無法在加拿大生長的。非洲中部的2000英裡的熱帶環境,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阻止了北非的農業向南傳播。中美洲炎熱的低地阻擋了安第斯山脈馴化的野生動植物向墨西哥傳播。


這種不利於傳播的地理環境,進一步拉開了美洲、非洲和澳洲跟歐亞大陸的差距。當歐洲人來到美洲時,當地只有兩個沒有文字的國家,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雖然相隔並不遠,但雙方互相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而澳洲因為長時間的與世隔絕,在歐洲人發現澳洲時,澳洲的土著居民還處於石器時代。


04  病菌的關鍵作用


然而,人類其實並不是農業社會的最大的獲益者。農業的發展,使得人們定居下來,而且大量的人口聚集在一起,給了人類看不見的敵人——病菌更大的生存和傳播空間。對人類有致病性的病菌幾乎都是來源於動物,這些原來寄宿在動物身上的微生物,在動物被馴化後,發現了動物旁邊的人類是更適於寄宿的宿主。然後通過自身的變異,就寄宿到人身上了。並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迅速的人類社會中傳播。並可以隨著貿易路線,跨地域的傳播。


病菌剛剛寄宿到人身上上,往往會對人有致病性,甚至可以殺死數以千萬計的人。而那些沒有被殺死的人,就擁有了抵抗這些病菌能力,並逐漸開始的與這些微生物共生。然而,那些以前從未接觸這些病菌的人就沒有任何抵抗性。所以當病菌隨殖民者一起到達新大陸時,這些病菌開始大肆屠殺印第安人,甚至在西方人還沒有踏入的地區就已經開始滅絕印第安人了。


雖然西方人通過槍炮和鋼鐵屠殺了大量的印地安人,但是病菌在西方人佔領新大陸中發揮了遠遠大得多的作用。不僅直接殺死了大量的人口,消滅土著人的抵抗力。而且因為殺死其社會領袖,對其社會組織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印加帝國的皇帝瓦伊納和他的指定繼承人均被天花殺死,並由此導致印加帝國的皇位中空,從而引發了印加帝國內部的一場分裂戰爭。


05  一些思考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西方人帶著槍炮、病菌和鋼鐵徵服了新大陸,很多人會誤以為槍炮、病菌和鋼鐵是西方強大的原因,而實質上這隻基於地理環境的一種演化導致的結果而已。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環境對人的塑造是有多麼的強,所以我們看一種文化時,要結合著其所處的環境來看,就更容易找到方向。包括我們看一個人時,去了解其所處的環境以及其生長環境,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其行為,環境往往會給人帶來一種無法磨滅的印記。


論點往往一兩句就可以說清楚,高曉松老師之所以說這本書是知識的融通,因為作者用了大量的論據支撐其論點,涉及到植物學、動物學、語言學、遺傳學、社會學等等各個不同領域的知識貫穿於中,而且非常謙遜嚴謹。關於人類演進的路線圖以及時間表,何種植物可以被人類種植,何種動物可以被人類馴化,動植物傳播的路線圖,人類社會從平等的結構如何演進為集權的結構等一系列的問題,作者都進行了詳盡的論述。構架了一幅描述人類祖先從非洲一步一步走向當今世界的各個角落的演進圖。深度廣度兼備,在擴展視野的同時又引人思考。這種知識的貫通確實是知識分子最幸福的一種境界。


中國在秦始皇統一後就在這片土地上播下了統一的基因,也讓中國產生了統一的文化和統一的思想。統一就消滅了其他的選擇,雖然中國在明初就擁有了強大的船隊和先進的航海技術,但卻因為統治階級的偏好,就以驚人的速度開起了倒車。而歐洲又一直處於分裂狀態,使得各種嘗試成為可能,哥倫布可以幾易其主,去爭取不同統治者支持其航海計劃,從而發現了新大陸。以至於在全球交流開始時,面對西方,中國成了弱勢群體。雖然這一點只是拉開中西方差距的其中一個原因,但也足以促使我們去思考到底什麼樣的社會結構更能適用於人類社會發展的節奏。


現代人出生的時候,接觸到的是一個已經搭建好的社會框架,這會讓人會誤以為這種結構就是世界註定的樣子,其實這種結構的建立其實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演化方向而已。主觀構建的世界可以有很多個,但客觀存在的世界只有一個。因此,要儘量跳出別人為你搭建好的框架去思考,去探究事物的本源。在變化萬千的表象中抓住本質。


如果你對人類演進史有興趣的話,這本《槍炮、病菌與鋼鐵》是個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槍炮、病菌與鋼鐵》合集
    本書是理解人類社會發展史方面的一個重大進展,它記錄了現代世界及其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關於全世界各民族的歷史,是對人類生活的完整一貫的敘述,娓娓道來,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槍炮,細菌與鋼鐵》2-同樣都是人!為何歐洲領先那麼多?《槍炮,病菌與鋼鐵》3-農業使種族發展拉開了差距《槍炮,病菌與鋼鐵》4-人類是如何馴化動植物的!
  • 《槍炮、病菌與鋼鐵》讀書part 1
    第三章卡哈馬卡的衝突我說,印加帝國皇帝阿塔瓦爾帕沒有俘虜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第二部分糧食生產的出現和傳播第四章農民的力量槍炮、病菌與鋼鐵的根源、病菌與鋼鐵第十一章牲畜的致命禮物病菌的演化第十二章藍圖和借用字母文字的演變第十三章需要之母技術的演進第十四章從平等主義到盜賊統治
  • 從《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看病毒為什麼要殺死宿主?
    家裡有一本《槍炮、病菌與鋼鐵》,一直沒有看。近日防疫宅居,找了出來。全書實際上討論的是世界上各個文明為什麼發展如此有差異。在作者的書中,認為文明差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書中提到了農業文明對於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農業社會給予了人類更多的裹腹的可能,讓更多的閒人出現,去進而從事上層建築的工作。
  • 讀書筆記一篇,《槍炮病菌和鋼鐵》
    就是那本名聲很大的《槍炮,病菌與鋼鐵》。看完了 我卻覺得有點囉嗦,大概別人把它當學術寫,我卻拿來當故事看了。農業,畜牧業都起源於溫帶。據說是熱帶作物生長太容易,香蕉動不動掉嘴裡,大家乾乾採集就足夠吃了。而且熱帶寒帶氣候一成不變,不夠刺激,人就容易迷迷瞪瞪,想不出啥好點子。而溫帶就不一樣了,你看上海那地,熱麼熱死,冷麼冷死,要麼乾死,要麼潮死。
  • 《槍炮,病菌與鋼鐵》10:歐洲殖民者最怕的是什麼?
    各位書友大家好,歡迎繼續做客半畝塘讀書會,今天我們繼續來講這本書,槍炮,病菌與鋼鐵。昨天說到了澳大利亞,這個地方很特殊,基本上要啥沒啥,這裡的土著族群,在現代生活中,都沒有任何所謂的文明特徵,沒有農業,畜牧業,也沒有金屬,弓箭,甚至沒有固定的房屋。他們仍然在流動的狩獵。
  • 《盲眼鐘錶匠》譯者王道還大學開講人類演化史
    王道還大學演講現場  11月5日晚上19:00,臺灣著名生物人類學者王道還在對外經貿大學開講「人類如何創造文明」。介紹了人類智慧的演化過程和創造文明歷史,演進中,王道還別出心裁,指出,人類真正成為萬物之靈的標誌是不止擁有強大的能力,並開始能夠毀滅自己。  王道還為臺灣著名生物人類學者,臺灣大學人類學畢業,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被稱為「科普人類自然史的不二人選」。中國《環球科學》專欄作家,譯有《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醫學簡史》等多種作品。
  • 槍炮、病菌與鋼鐵-面對複雜問題,如何找到邊界去回答
    也就是說,白人為什麼在現代社會的生物鏈頂端,而黑人只能在底層呢? 這個問題引起了作者的思考,他決定去找尋答案。 鋼炮、病菌與鋼鐵 為什麼西班牙人會來到秘魯?
  • 鼠疫、流感、黑死病,病菌才是地球的主宰,人類只是過客
    以上列舉的這些只是人類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幾次大型瘟疫,而縱觀人類歷史,瘟疫似乎一直伴隨著我們,在過去醫療技術還不甚發達的時候對於這些赫赫有名的病菌,比如鼠疫、天花、霍亂、麻疹,人們心中只有深深的恐懼。 病菌與人類的關係 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作者將這些致命的病菌稱為牲畜的致命禮物。
  • 從宇宙高度看人類歷史,這本書真的不簡單!
    「這本書對我如何理解世界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尤其《槍炮、病菌與鋼鐵》這一本,還是很多老師布置給學生的必讀參考書!這本書,還讓比爾·蓋茨成為了賈裡德·戴蒙德的忠實粉絲,他的原話是——「這本書對我如何理解世界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超級病菌如何進入人類社會?還要從數萬年前說起
    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讓人們感到十分擔憂,在全世界努力防治的同時,也有一部分研究人員試圖從人類與超級病菌抗爭的歷史中尋找經驗。事實上,影響人類命運的超級病菌不僅僅是隱藏在野生動物身上。雖然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真正的宿主尚未明確,但是根據相關研究,家畜同樣是將超級病菌帶到人類社會的宿主之一。
  • 人類能徹底消滅病毒嗎?
    這是天花病毒,通過呼吸道感染,是人類記憶中最早的噩夢之一。它可能來自一種動物感染的痘病毒,在石器時代的人類捕獵或馴養動物的過程中,演化出對人的感染能力。大約8%的人類DNA是在遠古時代感染人類的逆轉錄病毒的殘餘。其中一些片段參與了人類胚胎幹細胞分化。還有一部分在更早的時代促進了四足動物的神經系統演進,從而影響到人類的神經傳遞、記憶形成和高階思維。沒有病毒,人類就不會是今天的遍布地球的物種。
  •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和未來
    賈雷德.戴蒙德在《病菌、槍炮及鋼鐵》一作中,突出展現了人類發展的宏大畫卷,更多側重在地理環境和生物地理分布決定了文明發展這一核心觀點。作者通過長期追蹤並親歷太平洋島上原始人類生活,進行長期比較研究,以及利用考古學、古生物學、語言學、現代科學技術的成果,對全球人類分布及其演化史、遷徙史進行了全景掃描。
  • 演進位度主義下的德國社會民主黨變遷
    (13)藉助這一系列的分析範疇,帕澤爾特得出以下幾種制度演進的模式。(14)圖1 演進位度主義中的代際更替來源:作者自製。a)在代際更替中的變遷。因制度新人在制度模因體系中加入個人歷史特徵而產生的變異(重組)所致;或在社會化過程中,因模因在複製時發生突變或重組所致(見圖1)。b)制度危機。
  • 瘟疫與人:關於疾病與社會治理的八本書
    在此期間美國社會克服種種積弊和弱點,成為世界強國。當時的美國如何走出發展瓶頸,踏上坦途,值得今日中國借鑑。《瘟疫與人》《病毒來襲》等作品則告訴我們,試圖徹底消滅病毒與疾病不現實,它們終將與人類社會共存。事實上,疾病早已成為人類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傳染病參與塑造了人類歷史,影響了各個民族與國家的命運,「槍炮與鋼鐵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遠不及傳播病菌的老鼠和蝨子」。
  • 傳染病,將永伴人類
    疾病,槍炮和鋼鐵摧毀了美洲文明。但為什麼,天花只奪走美洲人的生命,卻對歐洲人無動於衷?其實,歐洲人並不是不得天花,只是他們對天花的免疫力更強。沒能把人類擊敗的,終將令人類變得更強大,困難如是,病毒也如是。
  • 地圖看世界;地球上適合人類生存地區分布圖
    人類是一種相對很脆弱的生物,生存下來需要適宜的溫度、水、氧氣及足夠的能量供應。一,地球看起來很大,但是真正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不多。迄今為止上圖中藍色地區都適合人類生存,藍色越淺,越適宜人類生存;其他沒有顏色地區,以人類目前的科技能力,人類還未能在這些地區愉快的生活。二,適宜人類文明發展的地區。
  • 元至順三年銅火銃是現代槍炮祖先(圖)
    (國家博物館供圖)元至順銅火銃,這尊火銃長35.3釐米,口徑10.5釐米,尾部口徑7.7釐米,重6.94公斤,1935年發現於北京房山雲居寺。(國家博物館供圖)國博探寶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最初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發展到唐代,出現了以硫黃、硝石與木炭為原料的黑色火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認為自火藥發明以來,中國的熱兵器一直都沒有得到發展,才造成清軍力量薄弱。魯迅先生曾說:火藥發明之後,西方人用來裝子彈,中國人用來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