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同時公布引力波新發現 科學意義有多大?

2020-12-05 環球軍事

這張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索諾瑪州立大學和A. Simonnet提供的效果圖顯示的是兩個合併中的中子星。新華社發

【環球網軍事10月17日報導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 重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就在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頒給現實中捕獲引力波的三位美國物理學家還餘波未息之時,引力波再次引發強烈關注——包括中國紫金山天文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歐洲南方天文臺等全球數十家著名天文機構紛紛在北京時間16日晚10時發布重大消息:人類首次發現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同時探測到其電磁對應體。

重大消息?發現外星人了嗎

到底這一吊足全世界胃口的重大消息是什麼呢?據報導,北京時間10月16日晚10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Virgo)於2017年8月17日首次發現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事件,國際引力波電磁對應體觀測聯盟發現該引力波事件的電磁對應體。我國第一顆空間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慧眼」在引力波事件發生時成功監測了引力波源所在的天區,對其伽馬射線電磁對應體(簡稱引力波閃)在高能區的輻射性質給出了嚴格的限制,為全面理解該引力波事件和引力波閃的物理機製做出了重要貢獻,相關探測結果發表在報告此次歷史性發現的研究論文中。

中國南極天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力帆介紹稱,自北京時間2017年8月18日21時10分起,即距離引力波事件發生24小時後,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合作團隊利用正在中國南極崑崙站運行的第2臺望遠鏡AST3-2,對引力波事件開展了有效觀測,此次觀測持續到8月28日,獲得大量重要數據,並探測到此次引力波事件的光學信號。

什麼是引力波

「德國之聲」的文章說,在廣義相對論中,引力可以用時空彎曲來解釋。假設時空就是一張蹦床:一個網球放在蹦床上,它只會靜靜地停在那裡;而如果此時在蹦床上坐著一個人,蹦床就會向下凹陷,網球則會滾向凹陷處,而且越是離得近,滾得越快。網球被這處凹陷「吸引」了。坐在蹦床上的人體重越大,凹陷就越明顯,網球就越容易滾向凹陷。

同理,在時空中,引起改變的那個物體質量越大,時空彎曲程度就越明顯,產生的「引力」也更大。而在那個人坐上蹦床的那一瞬,蹦床的彎曲會從凹陷中心處向外擴散;此時,如果用高速攝影機觀測、並回放慢鏡頭,會發現這一擴散過程是以波動的形式進行。就好像平靜的水面上投一枚石子,會產生一圈圈的漣漪。這就是引力波。引力波產生在物體加速過程中,比如恆星爆炸、黑洞碰撞,都會產生引力波。引力波會引起時空的伸縮、影響時空的結構。

為什麼這次的發現要全球一起發布呢?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LIGO成立了一個聯盟,這個聯盟所探測到的事件,會把相關信息發給加入聯盟的其他機構。這些機構利用自己的望遠鏡,在探測到一次引力波事件後,希望用這些望遠鏡去看看能否找到對應的光波。16日晚參加發布的這些機構,它們的望遠鏡探測到了一些相應的東西。

科學意義有多大

陳學雷表示,因為中子星的質量要比黑洞小很多,要探測中子星產生的事件,在同樣距離上需要更高的靈敏度。總而言之,這是一次和上幾次引力波事件不完全相同的發現,因此它提供了一種新的天文現象的觀測手段。另外,兩個黑洞併合的時候,肯定會發出引力波,但並不清楚會不會發出光波,但中子星併合時是比較容易產生光波的,所以這個發現給我們提供了更多信息。關於引力波的觀測,目前可用的只有LIGO和Virgo兩個探測器,而且也只有很少的一點觀測數據,能獲得的信息有限。而光波或電磁波的觀測一直以來都是天文學家傳統的觀測手段,放到一起觀測給出了很多信息和細節,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觀測引力波。

中科院高能所「百人計劃」項目研究員熊少林說,「這是人類第一次同時探測到引力波及其電磁對應體,是引力波天文學極為重要的裡程碑,在天文學以及物理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正式開啟了多信使引力波天文學時代。」

研究引力波有什麼用

陳學雷認為,引力波從目前來說,作用主要體現在提供了一種供我們深入研究天體物理過程的重要信息來源,無論是兩個黑洞並存還是兩個中子星並存,到最後階段,其現象是非常複雜的。一方面有引力場的複雜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最後也是高度非線性的,時空都可能會發生很劇烈的變化。另一方面,從物理角度講,除了時空,還有物質,對中子星來說,它裡面的物質也是密度非常高的物質,按照一般的模型來說,中子星是由很多高密度的原子核混成一體的,這些原子核大部分都是中子,這樣的一些物態在兩個中子星碰撞的時候會產生怎樣的複雜現象,我們也非常希望了解,通過這些了解甚至也可以深刻地追究宇宙的基本物理規律。現在我們既有了引力波的觀測,又有了光學的觀測,這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信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有很大的發展。星際穿越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真實情況不一定像小說中那麼戲劇化,但可能這裡頭也有很密切的聯繫,對這些東西的探求可能會有非常有意思的物理規律。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表示,引力波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人類從過去到現在所有對自然界的觀測,包括天文觀測,主要依賴於電磁波,也就是雷達或者光學波段的電磁波對未知世界進行探測。而有了引力波以後我們就對自然界多了一種探測手段,這是一個質的差異。引力波的探測有可能使我們了解到更豐富的有關於黑洞、中子星等等這些天體在發生一些現象和劇烈變化時的時空變化,所以說它對於了解物質世界是非常有用的。

相關焦點

  •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_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引力波對人類的意義)
    引力波發現的時間   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Virgo合作團隊宣布他們已經利用高級LIGO探測器,已經首次探測到了來自於雙黑洞合併的引力波信號。雖然共振棒探測器沒能最後找到引力波,但是韋伯開創了引力波實驗科學的先河,在他之後,很多年輕且富有才華的物理學家投身於引力波實驗科學中。   在韋伯設計建造共振棒的同時期,有部分物理學家認識到了共振棒的局限性,有一種基於麥可遜幹涉儀原理的引力波探測方案在那個時代被提出。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預測:發現引力波
    這項重大發現在諾貝爾獎頒發前宣布意義非同一般。不過由於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更加複雜,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在這次的引力波發布會上,官方沒有公布消息。引力波最早是在100多年前由愛因斯坦預測提出,是時空(Spacetime)中的一種波形,產生於宇宙中最奇怪的地方——比如時間最初起源的時候黑洞的邊緣。
  • 《科學》公布2017年度十大突破: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摘下桂冠
    《科學》公布2017年度十大突破:人類首次「看見」引力波摘下桂冠  Evelyn Zhang • 2017-12-25 14
  • 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有一個重要預言,如果大質量天體發生碰撞、超新星爆發等極端宇宙事件會產生強大的引力波。這是一種時空漣漪,就像波一樣傳遞開來,數十年內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引力波,但都沒有發現。2015年9月,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有了新的發現,科學家勞倫斯 克勞斯指出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發現了引力波,如果這個發現屬實,那麼將是一次轟動性的科學事件。
  • 從發現引力波到公布,這群科學家憋了6個月
    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但同時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下面我們選登第13章《科學的本質》中的一段文字《欺騙的哲學》,作者在此談論了引力波研究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爭議以及自己的看法,讀者可以由此對引力波探測中各種紛繁複雜的頭緒有所體會。
  • 引力波觀測的意義:為認識宇宙打開一扇新窗口
    不過可惜的是,引力波探測的先驅、Ligo創始人之一的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德雷福(Ronald W.P. Drever)今年3月在愛丁堡辭世,享年85歲,未能等到這一科學界的最高獎項。德雷福設計並實現的Ligo幹涉儀對於探測引力波所需的極度靈敏條件至關重要。「在宇宙誕生之初,還沒有光的時候,就已經有引力波了,所以發現引力波,就可以研究宇宙最初期的物質形態。」
  • 新引力波發現 都由哪些國家發現的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雙中子星引力波和你啥關係呢?坦白說……  四次發現雙黑洞引發的引力波之後, 人類現在第一次發現了雙中子星碰撞引發的引力波 ,而且首次實現了國際合作、多國利用引力波天文臺、電磁波望遠鏡同時詳細觀測了這一事件。
  • 發現新的引力波有什麼意義? 中國慧眼衛星做出重要貢獻
    核心提示:北京時間2017年10月16日22點,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Virgo)於2017年8月17日首次發現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事件,國際引力波電磁對應體觀測聯盟發現該引力波事件的電磁對應體。
  • 探測到引力波的意義
    【科學家發現引力波 霍金:是科學史上重要一刻】  霍金(Stephen Hawking)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時表示:「引力波提供看待宇宙的嶄新方式,發現它們的能力,有可能使天文學起革命性的變化。這項發現是首度發現黑洞的二元系統,是首度觀察到黑洞融合。」
  • 新引力波發現中國又一次拯救了世界!
    近日中科院宣布新引力波發現,一時成為了大眾的焦點。這次新引力波發現,無論是對相對論,還是對世界天文學,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鑑於中國在此作出的貢獻,網友更是笑稱,中國又一次拯救了世界!新引力波發現北京時間10月16日22點,據中科院南極天文中心通報,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合作組織和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合作組織聯合召開發布會,宣布新引力波發現。新引力波發現引力波也被稱為「時空的漣漪」。1916年,愛因斯坦基於廣義相對論預言,劇烈的天體活動會帶動周圍時空一起波動,這就是引力波的由來。
  • 為何又是美國人發現了引力波
    發現引力波是人類的驕傲,但需要指出的是美國人收穫了果實作為公眾最感興趣的科學領域之一,天文學上的重大發現,往往是媒體上科學類新聞的「流量擔當」。去年就有好幾個天文學重大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人們的興趣,包括發現1400光年外的「另一個地球」、「新視野號」抵達冥王星、以及NASA確認火星上有液態水等等。不過這些發現都及不上這次「探測到引力波」來得讓業界震撼,不僅證實了偉人愛因斯坦百年前關於引力波的預言,確認了雙黑洞碰撞這一模型,還為天文觀測帶來了新方法,開啟了新紀元。
  • LIGO發現新的引力波 中國慧眼衛星做出重要貢獻
    原標題:LIGO發現新的引力波 中國慧眼衛星做出重要貢獻 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Virgo)於2017年8月17日首次發現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事件,國際引力波電磁對應體觀測聯盟發現該引力波事件的電磁對應體。
  • 2017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三人因引力波獲獎
    10月3日消息,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在今天正式公布,他們分別是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巴裡·巴裡什(Barry Clark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通過Ligo(雷射幹涉儀)首次探測到引力波,初始的LIGO設備僅僅是在麻省理工的一個課堂練習,由Rainer
  • 「天眼」FAST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 引力波探測又添新可能
    新發現的脈衝星J0318+0253自轉周期5.19毫秒,根據色散估算距離地球約4000光年,由FAST使用超寬帶接收機進行一小時跟蹤觀測發現,是至今發現的射電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脈衝星之一。據科研人員介紹,通過跟蹤伽馬射線點源3FGL J0318.1+0252,FAST於2月27日首次發現這顆毫秒脈衝星,並通過FAST與費米伽馬射線衛星大視場望遠鏡(Fermi-LAT)的國際合作認證了此次新發現。記者了解到,從射電波段對Fermi-LAT未認證點源進行高靈敏度後隨觀測,確認高能源屬性,是發現新脈衝星的有效途徑之一。
  • 科學家發現引力波,圓滿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它的意義非凡
    引力波看上去簡單,其實它放在宇宙中是非常複雜的存在,想要探測到引力波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愛因斯坦雖然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卻沒有享受到發現引力波的激動。直到進入了現代,科技有了快速的發展,有了更先進的探測儀器,科學家才在宇宙中發現了引力波。
  • 「引力波新發現」彰顯中國科技創新實力
    這次「引力波大新聞」的一個亮點,是中國的紫金山天文臺南極天文中心跟美國宇航局聯合發布。據報導,中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HXMT望遠鏡不僅成功監測到此次引力波事件,並且以合作組形式加入報告本次歷史性發現的論文。該論文已於10月16日正式發表。
  • 引力波刷屏意義何在?中國科學家呼籲大眾參與
    【證實引力波有何科學意義?】 LIGO科學合作組織成員之一、德國馬普引力物理所、清華大學博士後胡一鳴意味深長地表示,「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引力波信號的那一年,恰恰是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的一百周年整;而宣布這一探測的年份,又恰恰是愛因斯坦根據廣義相對論推導得出引力波的一百周年。」 引力波的概念源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其中最重要的預言就是引力波的存在。
  • 為什麼要研究引力波?新一代「捕手」將出現,它將發現更多引力波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生前提出了許多科學理論推動了人類科學向前發展,其中有許多理論至今依然在發揮巨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愛因斯坦還頗有前瞻性,他根據廣義相對論先後提出了宇宙存在黑洞、引力波和蟲洞的預言。現在黑洞和引力波已經被證實了,就差蟲洞了。
  • 物理學家張冰:引力波探測意義非凡,但引力波通訊仍遙不可及
    11月17-18日,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F 科學峰會在北京盛大舉行,80餘位世界頂級科學家蒞臨現場,分享前沿學術成果。騰訊科學有幸邀請到張冰教授進行了獨家專訪,就引力波與多信使天文學等熱點前沿話題進行了解讀。
  • LIGO發現最大黑洞 是怎麼回事什麼是黑洞有多大
    LIGO發現最大黑洞是怎麼回事?新黑洞具體有多大?發現黑洞對人類有何意義?一起來看看。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近日,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分析LIGO探測器觀測的數據,發現了迄今最大的黑洞合併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