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12月23日電 (記者肖亞卓、張薇、劉暘)
3月24日,國際奧委會和日本方面做出了將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舉辦的決定。現代奧運會120餘年歷史上,首次因非戰爭原因未能如期舉行。
4月末,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以《奧林匹克與新冠》為題致信「奧林匹克運動」,他寫道:「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此時此刻,這種不確定性還遠未消退,我們才剛剛開始認識到這次疫情給全球帶來的深遠影響。」
圖為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不確定性」是關鍵詞。由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成為奧林匹克運動乃至世界體壇在這一年裡遭遇的最大挑戰之一。
不斷變化的疫情 誰也無法預知未來
疫情仍舊肆虐,任何體育組織都需要充分考慮當下形勢、參考衛生部門的建議才能做出決策。
這一年,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掌門人」,巴赫在各種場合被媒體問得最多的問題都和東京奧運會的前景有關。「東京奧運會究竟還辦不辦?」「東京奧運會應該怎麼辦?」
圖為行人經過日本東京都廳前的東京奧運會會徽。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前一個問題已經有了明確答案。從10月開始,巴赫多次表態,無論明年世界面臨何種狀況,都會舉辦一屆「安全的奧運會」。11月中旬,在對東京進行訪問期間,巴赫針對奧運會反覆強調三條原則:第一,奧運會一定按期開幕;第二,不會空場舉行;第三,鼓勵運動員接種疫苗,但不強制。
但很顯然,以上三點只是指明了大的原則,至於具體到操作層面——該制定怎樣的防疫政策實現所謂的「安全」?國際奧委會與東京奧組委依然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且很多問題也需要視疫情的發展情況而定。
「現在還沒有辦法決定太多的細節,因為你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更不用說幾個月後的事情了。」這也是過去一年巴赫反覆說的話。
本月初,東京奧運會防疫委員會發布了一份50多頁的防疫措施草案,可以想見,這個版本絕不會是最終版本。
從協會到個人 奧林匹克運動遭受嚴峻考驗
3月以來,德國奧委會主席霍曼所做的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向德國聯邦議會遊說爭取更多的經濟支持。5月,德國奧委會向德國聯邦議院體育委員會提交的一份報告稱,新冠疫情重創德國奧林匹克事業,預計損失超過10億歐元。
東京的巨型五環標誌
同樣的故事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上演。奧運會固然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但除此以外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奧委會以及每一位參與奧林匹克的運動員,更是撐起奧林匹克運動不斷向前發展的基石。而這樣一塊塊基石,在疫情的衝擊下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困境。
對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來說,旗下賽事或被推遲或被取消,沒有了門票收入,商業贊助也銳減,更重要的是,由於奧運會推遲舉辦導致無法如期獲得「奧運分紅」,不少單項聯合會都陷入了現金流危機。
而對於那些原本商業化、職業化程度就不高的項目的運動員來說,由於缺少經費或者訓練場所被強制關閉,他們連基本訓練都難以保障。
此前,英格蘭七人制橄欖球隊在推特上發布的一條帖文引起英國國內的廣泛關注。該項目原本由英格蘭橄欖球聯盟出資支持,但是該聯盟今年面臨少則7000萬、多則上億英鎊的損失,因此聯盟8月做出了取消資助七人制項目的決定。為了奧運夢想,球員們想出了眾籌的辦法。
「去年夏天我們還在為男、女隊雙雙獲得奧運資格而欣喜,上個月我們的合同卻因為資金大幅削減而被終止,這意味著英格蘭七人制橄欖球項目的結束。現在怎樣?作為球員,我們希望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重啟我們的項目。」
改革、抗疫 各相關方積極應對
面對如此困境,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領導者國際奧委會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3月末,國際奧委會宣布東京奧運周期的奧林匹克團結基金將延期至2021年,這使得185個國家(地區)奧委會的超過1600名運動員繼續獲得資助。11月,國際奧委會又宣布將下一個奧運周期的團結基金預算增加16%,總額達到5.9億美元,其中直接資助運動員的部分增幅達25%。截至7月,國際奧委會對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國家和地區奧委會提供的經濟援助也已經達到1億美元。
圖為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新華社發(國際奧委會供圖)
然而,經濟上的援助解的只是燃眉之急。奧林匹克運動如何適應疫情後的世界,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改革仍然是唯一出路。
從2014年底通過改革路線圖《奧林匹克2020議程》,到平昌冬奧會開幕之際頒布《新規範》,國際奧委會力爭更靈活、更節儉、更可持續,努力對未來辦奧模式進行根本性重塑,讓奧運會適應城市,而不是讓城市適應奧運會。疫情的暴發則給改革按下了加速鍵。
12月7日,國際奧委會正式同意巴黎奧運會增設霹靂舞、滑板、攀巖和衝浪四個大項。精簡辦賽、性別平等、擁抱年輕人成為設項的主要參考依據。4天之後,國際奧委會正式宣布,關於《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改革已經完成了85%。
作為第一屆從申辦、籌辦到舉辦全過程踐行《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奧運會,北京冬奧會也堅持疫情防控和冬奧籌辦兩手抓,創新工作方式,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做到了工作不斷、力度不減,為奧林匹克運動注入了「強心劑」。
「改變或被改變」,這句話被寫在國際奧委會位於瑞士洛桑的總部「奧林匹克之家」的牆上。當下,這句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意義。
11月17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左前)參觀新國立競技場。新華社/POOL/貝赫魯茲·邁赫裡
儘管不確定性仍將是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裡,國際奧林匹克運動需要面對的突出問題之一,但正如巴赫所說:「疫情已經全方位地深刻影響了我們這個世界,包括體育,而這種影響在未來仍將持續……這種新情況需要我們的團結、創新、決心和靈活……每一次危機都會帶來機遇,讓我們團結起來以創造性的方式走出這場危機。」
中文編輯:丁文嫻
新媒體編輯:趙建通
籤發:江紅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