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標準分數制度

2021-01-08 華禹教育網
高考標準分數制度 http://www.huaue.com  2018年6月25日  來源:海南省考試局   1.實行標準分數制度的優點是什麼?

  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最主要的目的是為高校選拔優秀新生。這就要求考試分數能夠準確清晰地反映考生之間的水平差異,作為錄取考生的依據。建立標準分數制度優點在於:

  (1)有利於提高考試質量,促進高考標準化、科學化進程。

  高考標準化的全過程包括:命題標準化、考務管理標準化、試卷評閱標準化、分數的解釋和使用標準化。考試的最終目的就是獲得能標定考生水平的分數。命題工作、考務管理工作、教師和考生的辛苦勞動,都是為了獲得能反映考生真實水平的分數,社會各界也都是通過考試分數認可高考,評價考生的水平。因此,只有建立含義明確、具有穩定、可比的、能量化考生水平的標準分數制度,才能真正實現高考標準化,這項工作做好了,必將推動整個考試的發展。

  (2)更加有利於準確地選拔人才,確保高校新生錄取質量。

  建立標準分數制度使考試更加準確地反映考生的實際水平,從而更進一步保證錄取的準確性。使用常模量表分數進行錄取,考生接到分數通知單後,就能通過標準分與百分位對照表和考生總數,了解到自己在全體考生中所處的位置,從而估計自己能否被錄取,可能錄取到哪一類學校。對於錄取院校來說,可以根據考生的總分和相關學科的分數,準確地選拔真正優秀的新生。使用等值量表分數進行錄取,由於當年的分數與各年分數進行了等值,統一到同一「量尺」上了,這樣使錄取質量更加提高一步。這種分數反映的考生總體水平穩定不變,便於高等學校了解錄取的新生情況以及進行逐年之間的比較。等值量表分數使用幾年以後,高等學校或長年固定招生的專業就能形成自己穩定的錄取標準(即總分和相關學科的標準),同時也便於考試機構宏觀監督指導和調配工作的進行。

  (3)有利於充分發揮考試的作用。

  高考是一種選拔性考試,其卷面成績高低以及某科高考平均分高低,既與考生能力有關,也與試卷難易有關。而且,不同科目之間的原始分數可比性較差,因此不能直接利用高考原始分數進行中學教學評價。標準分數是參照常模的一種評分方法,其分數較明__確、單位相同並有共同的參照點(常模為500分),具有穩定性和可比性。因此,使用標準分數制度對考試對象的評價工作,就一個市縣或中學來說,可以把本市縣或本學校各科標準分數的平均分和綜合分平均值與省常模或全國常模進行比較,了解自己的位置;同時也可對當年本單位各科成績進行比較,從而找出學科間的差距。

  2.原始分數有哪些局限性?

  原始分是未經過任何處理或轉換的分數,在考試中是考生在一份試卷中所得的卷面分數,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

  (1)原始分數未能反映考試分數相對於團體的位置信息。

  例如:某次考試有一個考生得了80分,如果我們不考慮全體考生,很難明確地說明他考的成績怎麼樣以及他在全體考生中處於什麼位置。

  (2)不同科目或同一科目不同次考試之間分數可比性較差。

  我們知道,原始分數往往受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的大小的影響。題目難了原始分就偏低,題目易了原始分就偏高。例如,一考生高考的政治和數學都是65分,如果該考生是1985年高考理工類考生,那麼,該考生的政治科得65分比全國的平均分低3.1分,而數學也是65分,此成績卻比全國的平均分高出5分。由於各學科每次考試難度不同,導致分數分布不同,原始分數的「1分」不等值,則出現反映同一水平的分數在兩個考試中可能不同。換句話說,兩次考試的相同分數可能反映不同的考試水平。由於原始分數的不穩定性直接導致原始分數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使用原始分數難以對考生水平進行科學的比較。

  (3)原始分數不宜直接相加。

  在高考錄取中人們習慣於利用考生各科成績相加得到的總分來評定考生水平進行錄取。這種把原始分直接相加來合成總分的方法,就好像100元人民幣加上100港元再加上100美元得到的300元一樣,是不能準確反映其價值高低的。原始分的合成不能反映各科分數的分值高低,原始分不具備可加性。要進行各科考試分數的合成和比較,就必須把原始分轉化為同一「量具」中的值—標準分,使各科標準差之間以及平均數之間恆定且各科分值相同,這樣才能使各科成績的總分趨於科學、合理。

  (4)在高考中不便於控制各科目的權重。

  (5)在教育評價時,常提供不客觀、不準確的信息。

  3.標準分數制度的內容是什麼?

  高考標準分數制度由常模量表分數(包括全國常模和省常模)、等值量表分數組成。具體講:常模量表分數反映一次考試考生成績在考生總體中的位置,分數值與這一位置有關。由於高考是全國統一考試,分省進行錄取,所以標準分數轉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把全國考生作為一個總體進行分數轉換,另一種是把每個省的考生作為一個總體進行分數轉換。這樣建立的常模量表分數能夠準確地刻畫考生成績在總體中的位置,使不同學科的成績能夠進行比較,但還不能以此進行逐年的比較。為了彌補這種不足,就需要等值量表分數(這裡不做表述)來完善。

  4.常模量表分數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我們知道,不同考試的原始分數不能進行比較,這是因為它們分布的形態不同,譬如一個是正態分布,一個是偏態分布,那麼相同的考試分數的百分等級就不同。為了使來源於不同分布的分數能進行比較,可使用非線性變換,將非正態分布的原始分數轉換為百分等級,然後從累積正態曲線面積表找到百分等級對應的標準分數。這個標準分數叫正態化的標準分數,這種轉換過程叫正態化轉換。當我們得到這種正態化的標準分數之後,就可以較準確地進行比較了。這種正態化轉換可以用圖直觀地表示。

 
  圖中,原始分X0左邊曲線下的面積與轉換的正態化標準分Z0左邊曲線下的面積是相等的。這樣的轉換關係是一一對應的,當X2>X1時,對應地一定有Z2>Z1,即正態化的標準分轉換不改變原始分數的前後次序,原始分數相同轉換後的正態化標準分數仍然相同。

  但是正態化的標準分數直接使用也有不便,它仍有負數和小數,這是不易被人們所接受的。所以,轉換為正態化的標準分數之後,為了使用方便,還要進行一次線性變換,也就是把正態化的標準分乘100,再加上500,即選擇標準差為100,平均分為500的量表分,從而得到常模量表分數。

  常模量表分數是根據高考的目的,按照非線性的正態化的轉換方法和線性導出分數的轉換方法由原始分數轉換而得的量表分數。

  由於高等學校是根據高考各科總分和相關學科的分數,擇優錄取新生,因此就需要建立單科常模量表分數和各科總分常模量表分數。

  5.學科常模量表分數轉換的步驟是什麼?

  (1)將全體考生的學科原始分數從大到小進行排序。

  (2)計算每一個分數Xi以下的考生佔考生總數的百分比Pi或百分等級Ri。

  (3)由每個分數的百分比Pi或百分等級Ri查正態分布表,找出所對應的正態分數Zi,從而得到每一個原始分數所對應的正態化標準分Zi。

  (4)進行線性變換,我們確定的量表平均分為500,標準差為100,那麼線性變換公式為:Ti=500+100×Zi從而得到了學科的常模量表分數。

  6.綜合分常模量表分數轉換的步驟是什麼?

  (1)按照學科常模量表分數轉換的步驟,得各學科常模量表分數。

  (2)計算出每個考生的總分。

  高考分數的合成公式:

  t理=WywTyw+WsxTsx+WyyTyy+WwlTwl+WhxThx+WswWsw

  t文=WywTyw+WsxTsx+WyyTyy+WzzTzz+WlsTls+WdlTdl

  式中:Wyw、Wsx、Wyy、Wwl、Whx、Wsw、Wzz、Wls、Wdl分別是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的權重;

  Tyw、Tsx、Tyy、Twl、Thx、Tsw、Tzz、Tls、Tdl分別是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的常模量表分數。

  語文、數學、外語各科的權重為1.5,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的權重為1,則合成公式為:

  t理=1.5Tyw+1.5Tsx+1.5Tyy+Twl+Thx+Tsw

  t文=1.5Tyw+1.5Tsx+1.5Tyy+Tzz+Tls+Tdl

  (3)按照學科常模量表分數的步驟,分別將文、理考生的合成總分轉換為綜合分常模量表分數,其具體步驟如下:

  將合成總分t從大到小進行排序。

  計算每一合成總分ti以下的考生佔考生總數的百分比,從而求出每個合成總分的百分等級Ri。

  由每個合成總分的百分等級Ri查正態分布表,得出每個合成總分所對應的正態化標準正分Zi。

  進行線性變換,教育部規定各省的總分常模量表分數的平均分為500,標準差為100,那麼線性變換公式為:Ti=500+100Zi

  由此得到考生各科及總分的常模量表分數。從以上的轉換過程可以看出,常模量表分數Ti只與其對應的原始分數Xi以下的考生佔考生總數的比例(或說是Pi)有關,而與Xi本身的含義無關,分數的大小隻反映考生在總體中的相對位置。對於兩次考試,相同的常模量表分數代表考生處於相同的位置,而他們的水平可能不同。

  綜合分轉換成常模量表分數的方法和學科分數轉換成常模量表分數的方法相同,線性轉換公式一樣。考生各科分數和綜合分的取值範圍均為100~900,常模為500,這樣轉換的目的是使各科的分數和綜合分具有相同的常模量表,便於高考分數的解釋和使用。

  在建立標準分數制度的過程和實際應用中,常常會遇到原始分數制度下的各科總分和標準分數制度下的各科總分。為了區分開來,便於表述,我們把原始分制度下的各科總分簡稱為總分,把標準分數制度下的各科標準分合成轉換後的總分簡稱為綜合分。

  7.如何理解和使用標準分數?

  常模轉換分數是根據高考的目的,按照正態分布的原理,把原始分數轉換成標準分數。這種標準分數的平均分為500,標準差為100,每一常模轉換分數都與該分數以下的考生數與考生總數的比例有確定的對應關係,見高考標準分與百分等級對照表。

  如某考生數學高考成績為690分,我們就可以查高考標準分與百分等級對照表,得出該考生以下的考生佔考生總數的比例。查表690分對應的比例為0.97127998(即97.127998%),若該生為1998我省理工類考生,1998理工類考生數為9724人,則他超過9445人,比他分數高的考生約有279人〔算法:9724×(1-0.97127998)〕,這樣我們很容易看出考生在全體考生中的位置,較精確地刻畫了考生在團體中的水平。另外,再次強調考生的各科成績和綜合分都是用常模量表分數來表示的,各科成績相加不等於綜合分。

  綜合分是根據各科標準分進行合成,然後按常模量表分數轉換方法得到的。請大家不要與原始總分混淆,也不要誤認為綜合分是各科標準分的平均分。

  8.考生如何使用常模量表分數?

  考生得知自己的各科分數和總分後,就要用各類學校錄取分數線來衡量自己的成績是上何類分數線,進而估計自己大概能上哪一類學校。但在估計中由於不能知道自己在全體考生中的位置,所以往往盲目性很大。使用常模量表分數以後,考生很容易得知自己的總成績和各科成績所處的位置,然後根據各類學校錄取分數線在常模量表分數的位置,進而可以比較準確地估計和預測自己能上哪一類學校,把握性有多大。考生在接到自己的高考成績通知單後,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綜合分及各科分在全省同類考生中所處的位置,比較各個學科在全省的排名,分析自己的競爭力。然後根據自己填報的志願、綜合分和相關學科成績的名次以及院校招生數,估計自己能被何類院校錄取。

  例如,某理工類考生綜合分為695分,對應的百分等級為97.4,當年理工類考生總數為110285人,在該生以上大約有2822人,而當年理工類本科錄取分數線為633分,對應的百分等級為90.8,則上線人數約為10120人,重點大學錄取分數線為658分,對應的百分等級為94.3,則上線人數的為6288人,除掉多投檔的人數實際能錄5240人(即6288÷1.2=5240)。

  從以上情況分析,該生估計可能被重點大學錄取。但是,我們也應知道錄取新生既要看綜合分的高低,還要考查相關學科的成績,另外重要的一點要看考生所報志願學校的生源情況,考生在所報學校考生中的位置以及思想表現、身體狀況、高中畢業會考成績等情況。錄取是綜合考生各方面情況的工作,但不管如何綜合考查,高考分數是一項重要指標,使用常模量表分數則會幫助考生估計和預測自己的錄取情況。

  9.原始分轉換為標準分後分數順序有無變動?變動是否合理?

  從常模量表分數的轉換步驟可知:各科原始分轉換為標準分,每科成績的排列順序不發生變化,即原始分高的標準分也高,原始分低的標準分也低,原始分相同的轉換後標準分也相同。但在綜合分的前後順序與原始總分的前後順序相比有一些變化。從總體上說原始總分與綜合分一致性程度很高,雖然變動的範圍不大,但由於高校是「按總分劃線錄取的」,人們自然會問:綜合分這種前後次序的變動是否合理?我們的回答是標準分對原始總分的先後順序的變動是合理的。

  前面我們介紹了,在原始分總分合成中,各科在總分中的權重是一種自然形成的結果。各科在總分中的權重取決於各科分數分布的標準差的大小,標準差大(即考生分數分布比較分散,分數距離拉得比較大),在總分中的權重就大,反之標準差小,在總分中的權重就小。也就是說在原始分中標準差大的,在總分累計中作用大,而標準差小的在總分中起作用小,這就使各科在錄取中應有的權重就不能體現出來。顯然,這種原始分累加計算總分是不合理的。使用標準分後,各科原始分轉換為平均分為500分,標準差為100分的標準分,各科分數就有共同的參照點,也有相同的單位,統一到同一「量尺」上的分數。這樣的各科標準分合成轉換為綜合分,保證了各科在總分中的權重,因此是合理的。

  10.兩考生若原始總分相同轉換後綜合分是否相同?

  兩考生原始總分相同或相近,轉換後綜合分不一定相同。由於標準分是根據考生原始分在其團體中的位置高低來決定的,因此,在各科考試成績總體分布不相同的情況下,即使考生的原始總分相同,轉換標準分後的綜合分也不一定相同。

  11.標準分有無及格分數線?

  由於標準分數的最高分是900分,人們就說540分是及格分,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因為標準分是一把尺子,是刻畫考生在團體中的位置分數,無所謂及格線,而人們誤把540分看作及格線,是受原始分滿分100分時,60分是及格線的影響。

  12.《高考標準分與百分等級對照表》的有關說明

  (1)《高考標準分與百分等級對照表》列出了500~900分,各分數與該分數以下考生佔考生總數比例的對應關係。表中T欄表示常模量表分數十位以上分數值,橫向0、1…9欄表明對應於該行(即十位以上分數所在的行)分數的個位數值。表內的數值即

  對應的百分比。因此,凡500分以上的分數則可直接在表中查出該分數以下的考生佔考生總數的比例。如:某一考生的語文成績為726分,那麼先在表中T欄縱向查720,再向橫向查6,這兩數在表中交叉處的數0.98808998,說明在該語文學科考生中,低於726分的考生佔考生總數的98.808998%。

  (2)凡不足500分的分數,先用1000減去該分數再查表,用1減去查表所得的比例數,所得的差即為該分數以下的考生佔考生總數的比例。如:某一考生的數學成績為453分,那麼,1000-453=547分,查表得比例數為0.68080002,然後1-0.68080002=0.31919998,即該數學科考生中,低於453分的考生佔考生總數的31.919998%。


 關於海南高考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相關焦點

  • 中高考改革後,各科分數怎樣計算
    教育部消息:全國中高考改革在2018年已經開始了,以後小學、中學生都將受到較大的影響。中高考改革後,各地的中高考分數規則也將隨之改變,中、高考制度的改革讓很多的家長不安分了,因為中、高考的改革打破了孩子的原有的學習方式,對孩子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同時,家長對於改革新政策難以理解,甚至有很多家長都沒有見過改革政策,一頭霧水,還談什麼理解,難怪很多家長這麼不淡定,擔心、害怕的家長的不計其數。
  • 聚焦新高考!等級賦分制度下,學霸也會成炮灰?
    在新高考改革制度下,可分為兩種選考模式,3+3模式和3+1+2模式。 等級賦分不是為了看考生具體考了多少分,而是為了查看在全省考生中,處於什麼樣的水平,因所在省份不同每個省份的賦分制度也有所不同。
  • 為了公平,新高考實行賦分制度,但是結果卻不一定是公平的!
    實行新高考改革後,很多人一直對於「賦分制度」耿耿於懷,因為有了賦分,感覺自己的命運已經不掌握在自己手裡了,因為賦分,很多想學的科目,不敢選擇了,因為擔心成為「炮灰」。尤其是那些賦分後,發現自己的分數更少的學生和家長,大呼這種制度不公平,很多人慾廢之而後快!
  • 高考報志願:比分數更準確的依據!
    高考填報志願,家長們往往注重的分數,以孩子的高考分數對比目標院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給孩子填報志願,但由於當年與往年的考生不一樣、題的難易度不一樣,往往導致同一所高校在同一地區的錄取分數線也不一樣,有時候偏高,有時候偏低,雖然差距不會太大,但會給分數線周圍的考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偏高了,可能會讓抱有希望填報的考生落榜
  • 也談海南新高考的標準分轉換及計算方式
    4月8日,海南省考試局發布文件,進一步優化了今年第一次實施的新高考標準分轉換辦法。保留海南標準分轉換試驗自1988年以來,海南省一直使用標準分呈現高考成績。標準分轉換方法參照了現代教育測量理論和統計學原理,其本質是正態分布理論。將原始分數轉換為標準分數,反映了考生成績在考生總體中的位置。
  • 浙江高考英語分數異常,考試院回應因部分試題調整難度係數
    作為「新高考」第一批落地省份,浙江省高考英語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試,按照較高的成績計入學生高考總分。在11月24日正式公布成績後,今年秋季的英語考試引發了部分考生質疑。客觀題與作文題的扣分差異較大,成為考生質疑的焦點。
  • 2016年英語將退出高考 明年英語分數降至120分(圖)
    1、高考命題杜絕繁難偏舊,基本以2013年的試題難度為標準;  2、2016年,英語將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兩天將沒有英語考試),但是學生的會考成績計入高考總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學生可以多次報考會考,最終以最好成績為準;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語分值逐年降低
  • 高考改革之路應通向何方
    謝小慶:應給高中教師以發言權     本報記者 袁曉露     「我們現行的高考缺乏有效的證據,沒有達到科學性的要求」,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謝小慶說,以這種高考分數作為唯一標準錄取大學新生是不合理的。
  • 高考數學分數130的同學,怎麼學習數學的?
    很多同學都知道,老唐的學生中學霸不少,在今年的高考中,我的網班學生裡面140分以上的都有十幾個,包括老唐自己也勉勉強強算個學霸,08年高考數學146分。所以也有很多同學在問:老唐,你和這些高分學長是不是都是每天頭懸梁,錐刺股,通宵通宵的複習啊?NO,NO,NO。
  • 新高考背景下學校課程制度建設
    [1]又如杭師大附中專門針對學生成長導師的設置出臺了《杭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成長導師制」實施方案》,規定了成長導師的配備標準、工作內容和工作形式,比如跟蹤記錄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以及將面談與電話訪談相結合等。
  • 新高考下的賦分制,你知道多少?
    新高考政策發布已不是一兩天了,與新高考相關的種種政策也相繼出臺,在此之後「3+3」和「3+2+1」政策的發布,也是家長和學生們需要關注的話題,除了走班、排課、選課等話題,自然跟此相關的「賦分制」也就被提了出來,這才是核心。那麼什麼才是賦分制呢?
  • 高考百科:什麼是分數級差
    高考志願填報術語  所謂級差,是指高校在錄取第一志願和非第一志願考生時最低錄取控制線的分數差。一般情況下,錄取非第一志願考生的最低控制線要高出幾分至幾十分不等。如果再細分,還有「志願級差」和「專業級差」兩種,有的高校在錄取第一志願專業和非第一志願專業中,也採用不同的錄取分數線。
  • 2021年新高考分數究竟怎樣折算?
    2021年起,廣東將實行新高考改革方案。  考試科目按「3+1+2」設置  廣東新高考改革方案指出,本科高校考試招生主要安排在夏季高考進行,考試科目按「3+1+2」模式設置。
  • 解讀未來高考改革的七大動向
    針對高考改革最受關注的多個熱點及難點問題,本文從考試和測量的專業角度進行了回應,並從理論和實際操作的不同層面梳理出關於未來高考改革7個值得關注的動向。  國家陸續出臺了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系列文件,提出了多項高考改革的任務和措施,抓住了教育改革的關鍵,使之成為牽引教育發展的「火車頭」。
  • 在新高考制度下,沒有把物理當作關鍵學科,填報志願可能存在限制
    高考是普通人改變自身人生軌跡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畢竟普通人沒有人脈、經濟條件等優勢可言。由於大部分人都屬於普通人,所以,高考的關注度是比較高的。現如今,傳統高考模式逐漸轉變為新高考模式,而在新高考模式中,選科成為學子報考大學的關鍵因素,而物理是很多學子在選科中,會比較糾結的學科。因為在新高考制度下,沒有把物理當作關鍵學科,填報志願可能存在限制。早在2017年,浙江省有29萬左右的高考生,但選考物理的人只有8萬人。
  • 期末分數還要正態分布?中南大學老師揭露真相,分數隨便改
    等上了大學很多人的追求都變成了「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實際上大學的分數也非常重要,關係到學生是否能夠拿到獎學金、取得保研資格。可是你知道期末分數還要服從正態分布,如果不符合還可以改學生分數嗎?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講解。
  • 河北新高考方案「3+1+2」模式怎麼選考科目?錄取方案分數怎麼算
    4月23日,河北省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揭開面紗。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高考命題、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斷調整、優化,這一次,全新的改革將帶來哪些變化?如何實現在公平之路上科學選才?實施方案起草小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深入解讀。「3+1+2」凸顯哪些優勢?
  • 韓家勳等:論新高考改革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的設計轉向
    學考選擇性考試改革的成敗,與新高考制度整體改革的成敗息息相關。與全國統一高考的功能定位不同,學考選擇性考試具有多功能取向。我國在選拔性考試方面已有成熟經驗,而在基於標準的學業水平考試方面還沒有適合我國國情的理論與技術,亟需準確把握學考選擇性考試的功能定位,明晰改革路徑,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適時調整完善學考選擇性考試設計。
  • 香港理工大學2013年錄取平均高考分數統計表
    07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2013年錄取平均高考分數統計表
  • 分數級差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如何利用「分數極差」填報志願!
    高考成績目前已經有很多省份已經陸續公布了,這就意味考生要進入填報志願的時候了。俗話說考得好不如報得好,所以志願填報也是非常重要的,填報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如何利用極差填報志願呢?高考志願填報什麼是分數級差分數級差也叫專業級差,是指招生院校在安排進檔考生的專業時,按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一個或幾個分數值來確定選報不同專業志願考生的錄取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