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個心理學效應 影響著大多數的人在生活中的行為

2021-01-10 集集屋

你有沒有想過,那些對你來說很有吸引力的人,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的風趣和聰明?又比如說在商場購物的時候,你被商場裡提供的第三種選擇而誘導?類似這樣的影響還有很多,它被認為是認知偏見。它甚至會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控制你的生活。今天,安迪將帶來在生活中,不斷影響著大多數人行為的7個心理學效應。

1、麥斯·貝澤曼現象

你覺得從一個MBA學生那裡拿到20美元有多難?實際上,麥斯·貝澤曼證明了這其實非常簡單。2010年,他首先在他的班級上做了一個實驗,在實驗中,貝澤曼組織了一次簡單的拍賣活動:他將向付錢最多的學生支付20美元。而競標的起價是1美元,而且規則規定,每次出價只能向上加1美元。而出價第二名高的人將支付競價的全部金額。你可以這麼理解,比如出價最高的人為18美元,那麼20美元減去18美元,他將得到2美元;而出價第二高的人為17美元,那麼他就得支付這17美元,而且什麼都得不到。剛開始拍賣還按照計劃進行著,但競標的價格飆升得很快,很快就達到了20美元。隨後雖然停頓了一會兒,但有人開始出價21美元,並繼續走高,拍賣會就此變成了一個鬧劇,拍賣價格一直到達學生不能接受的範圍才停止。最終,20美元鈔票以204美元價格售出。而教授最終的獲得是387美元。

正如麥斯·貝澤曼博士在試驗後所表明的那樣,這是商務人士的典型形象。他也對許多大公司的總裁們進行了同樣的實驗,結果依舊以高出面額的價格出售了鈔票。這個現象表明,沒有任何人想要成為第二名,並且也沒有人願意在沒有贏得任何東西的情況下賠錢。所以,拍賣會一直的進行下去,一直到有人發現其中的謬論為止。

2、誘餌效應

假設一下,你在一家商店裡購買內存卡,在你面前有兩種選擇,一種容量64GB,售價90元,而另一種容量128GB,售價180元。它們被選中的機率基本上都為50%。但是,如果出現了第三種選擇,一個96GB容量,售價195元。很明顯,96GB要比64GB大,但又比128GB小,然而它的售價卻要比128GB還更貴。這樣的話,你就很容易的忽略掉64GB的產品,轉而考慮128GB,因為看起來它要更加划算得多,不僅容量更大,還更便宜。事實上,第三種選擇出現在市場上的唯一原因便是製造一個誘餌,引誘你購買較貴的產品。

3、光環效應

你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電視電影裡的男女主角總是被刻畫得相當美麗,而反派則往往擁有一些邪惡或令人反感的特徵?這些就是我們對好人和壞人的認知形成。

你可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但當你看到一個對有吸引力的人時,你往往會誇大他們優良的品格特徵。而這便是光環效應的要點。不僅如此,如果一個人讓你取得了好感,我們往往會將其優點延伸至方方面面。在思維方面,你就會開始將其刻畫為聰明、有趣。

4、框架效應

想像一下,一個人生病的時候,有兩種藥物出現在了他的面前,其中一種說明書上介紹其對病症的有效性為80%,另一種則是有20%的失敗機率。如果你仔細思考一下,你會發現,它們幾乎是一樣的意思。但是絕大多數的人會選擇第一種,這就是所謂的「框架效應」。我們傾向於以積極方式做描述的選項。即使另一選擇完全相同,人們也可能因為它的負面性描述而忽視它。

5、控制的錯覺

這或許很適合用來描述人性。哈佛大學的艾倫·蘭格教授對感知控制進行了一些研究實驗,其中一項涉及到了彩券,受試者被提供了兩種選擇,要麼隨機選擇彩券,要麼自己做出選擇。沒有人知道最終哪項結果會獲得更大的收益,在這個研究當中,受試者還被允許可以進行彩券交換。結果艾倫·蘭格注意到,那些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的人更不願意交換彩券。另外,帶有熟悉符號的彩券比那些帶有陌生符號的彩券更不常被交換。此外,哪怕贏得機率更大,大多數的人也不願意交換,因為儘管是在隨機的情況下,人們更傾向於相信他們的選擇對結果會產生影響。我們其實都更喜歡控制一切。

6、福克斯博士效應

這個效應是在1970年的實驗中出現的,兩位演講者對向受過訓練的精神病學專家和心理學家做演講,其中一名演講者是真正的科學家,而另外一名則是名為邁克·福克斯的演員,他扮演了一位畢業於愛因斯坦醫學院的邁倫·福克斯博士。當他們以非常單調的行為進行演講的時候,這些「學生們」給了真正的科學家更高的評價;而當他們被要求以同樣生動的方式進行授課,並與「學生們」互動和開玩笑的時候,演員福克斯的評分與真正科學家相同,而且,福克斯在演講的過程當中,有很多重複、矛盾,以及完完全全的廢話。但這卻沒有影響到,專家學生們對於福克斯專業度的肯定和讚賞。

積極的態度和生動的表現全然愚弄了那些受到過高等教育的專家。如果你曾經聽過勵志演說家的演講並且受到過他們想法的啟發,那麼你也很有可能也經歷了福克斯效應。

7、焦點效應

如果當你在穿著兩種色彩的襪子離開房間時感到極為的不安,擔心所有人都會嘲笑你並對你指指點點,那麼你就成了焦點效應的受害者。這是一個心理學偏見,會讓你過多地考慮自己。但是你要明白,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非常關心自己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反過來,其他人也是如此,他們更關心和關注的是自己,而不是你。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超限效應,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這裡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6篇——超限效應。前幾天被「520」刷屏了,面對鋪天蓋地的「520」秀恩愛攻勢,有不少的人表現出了極強的不耐煩,和厭惡感。
  • 在生活中,一直影響著人們的6個心理學現象
    其實,在現實世界當中,人們最不了解的那個人就是自己,有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搞明白,為什麼我們會做出某些決定,我們為什麼會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夢。種種的一切都讓人捉摸不透,但通過一些心理學現象卻是可以來解釋它們的。而今天,傑瑞就帶來了:在生活中,一直影響著人們的6個心理學現象。
  • 在生活中,影響了很多人的6種心理學現象
    你是否有想像過,甚至研究過我們在生活中的一些行為的原因來自於哪裡?或者你會好奇有些行為為什麼會出現在人們的身上?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有諸多行為都可以用心理學知識在解釋。而今天,安迪就將帶來在生活中,影響了很多人的6種心理學現象。
  •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經歷過的7個心理現象
    這類現象其實都可以通過心理現象來進行解釋。而今天,傑瑞就將為你介紹,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經歷過的7個心理現象。1、幻覺記憶:突然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經歷過這種類型的感覺:當剛剛經歷了某些事情,或者是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可是怎麼思考也想不到到底是什麼。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幻覺記憶。
  • 影響每個人的十個心理學效應
    掌握心理學效應,能夠剖析自己平時不易察覺的非理性行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社會;能讓我們採取更合理的方式對待他人,處理事務,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日常生活背後的典型心理學效應,讓我們以此為鏡,光照自己。
  • 可以解釋人們在生活中不斷重複的事情的7個心理學現象
    如今的人們每天都過著常規化的生活,幾乎每天都要重複著一些行為和對話。但事實上,有那麼一些我們所熟悉,所經歷和常見的事情是可以用一些心理現象解釋的,而且有那麼一些事情並不是那麼的良好。而今天,么哥將要為你介紹,可以解釋人們在生活中不斷做的事情的7個心理學現象。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責任分散效應,你推脫的是機會和幸福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5篇——責任分散效應。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媒體報導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受害者被一大群路人圍成一圈「看熱鬧」。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原理:登門檻效應,想要就能得到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1篇,我將隆重介紹登門檻效應。對方在不知不覺、迷迷糊糊、悄無聲息中已經被你影響和引導了。如何利用登門檻效應得到我們想要的,讓我們生活得更好呢?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其實,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 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你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他 周圍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為他們受暗示性不強。 一個人開懷大笑,旁邊的人受到感染,也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 三個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你有遇到過嗎?
    世界很大,人卻很渺小。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問題,也遇到各種有趣的事情。2、暗示效應所謂「暗示效應」,即是用多意義、間接的方式對他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斷積累從而產生質變。被暗示者往往沒有發覺,但是大腦卻會按照這種暗示進行活動。是一種很微妙的行為。
  • 從心理學實驗到網際網路產品設計02:利用從眾效應,引導用戶行為
    本文介紹社會心理學的從眾效應,描述實驗設計並分析結果,展示從眾效應在產品設計中如何應用。一、前言前文中,筆者介紹了行為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定義和研究方向,追本溯源,我們再來看看心理學的定義和研究目的。心理學是關於個體行為及精神過程的科學研究,既是理論學科,也是應用學科。
  • 8個愛情中的心理學效應
    今天跟大家分享8個與愛情相關的有趣的心理學知識,相信這些你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聽說過。只是你不知道他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名字罷了。今天就給大家列出來,看看是否感同身受。1、 戀愛中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在戀愛中的表現為: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當你願意為自己多付出,不斷完善自己,你的個人魅力得到提升,從而提高個人吸引力;而當你一味討好對方,則會讓對方恃寵而驕,你在投入過程中不斷「貶值」,對方卻在投入過程中不斷「增值」。
  • 心理學的6個經典實用心理效應,讓你的生活事半功倍
    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六條著名的心理學效應歡迎關注點點訂閱一起長知識第一個暈輪效應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在生活中>第二個歸因偏差兩種常見的歸因偏差你是否犯過歸因指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及行為結果進行因果判斷的過程基本歸因錯誤人們在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歸因時常常更關注人格的或態度等內在的特質
  • 7個有趣的心理學冷知識 或許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
    7個有趣的心理學冷知識 或許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根據一些心理學家的推論,人在生活中,無論是洗澡還是走路,或者使用手機的等等習慣,其實就能夠判斷出一個人的性格,而這些不同的性格產生的問題也是不一樣的,那麼今天小編就來聊聊7個有趣的心理學冷知識,或許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
  • 心理學研究發現:能讓你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的5個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家們的第一大任務就是研究人類的行為及行為背後的原因。所以,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我們查閱了相關的心理學文獻,總結出了「討人愛」的原因,希望通過理解並學習5個心理學效應,能幫助我們在社交中獲得好人緣。這種策略在心理學中被稱為「鏡像效應」,是指對他人非語言信號的潛意識複製,通常發生在社交場合中,一個人無意識地模仿了另一個人的手勢、說話方式或者是態度,這樣的模仿行為通常會影響被模仿者對模仿者的印象,被模仿者會因為鏡像效應產生對模仿者的親切感,從而使關係變得融洽[1]。
  • 【戰「疫」心理健康】生活中的心理學現象——羊群效應
    【戰「疫」心理健康】生活中的心理學現象——羊群效應 2020-03-25 1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破窗效應
    每天學點心理學,讓你過上「安全」的生活。生活中,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晚上睡覺前,心裡想:好睏呀,不過還是再玩幾分鐘手機吧。結果一個小時之後,你仍然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樣。再比如,在酒席上朋友勸酒,你說,我不會喝酒,我只能喝一杯。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原理:冷熱水效應,通往幸福的陽關大道
    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原理》第2篇——冷熱水效應。還記得第1篇中的登門檻效應嗎?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 心理學: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是什麼影響我們給他人的印象?
    為什麼在生活中,工作中,我們總是強調要穿著得體,舉止自然大方,要給人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呢?為什麼我們對陌生人的初次見面總是會留意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呢?為什麼老同學或是之前熟悉的同事最近和你的聯繫會一下子讓你改變之前所有對他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