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上線7個野生動物知識彩蛋:蝙蝠是「毒王」 吃穿山甲等於啃指甲

2020-12-03 快科技

今日,百度官方宣布,聯合果殼上線7個野生動物知識彩蛋。

打開百度APP搜索「蝙蝠」「果子狸」「穿山甲」「豪豬」「狍子」「蛇」「野豬」等七種野生動物,即可了解食用野生動物的巨大危害。同時,進入百科聚合頁面(點此進入),可以了解更多。

蝙蝠:2019新冠病毒疑似源頭,SARS、MERS多種病毒的來源。傳播種子、花粉有益生態環境,不可食用。

果子狸:SARS中間宿主,可攜帶斯氏殖吸蟲,三有動物(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國家保護動物),野生果子狸不可食用。

穿山甲:被走私最多的哺乳動物(20噸/年),瀕危國家二級保護,沒有通乳活血等神奇功效,吃穿山甲=啃指甲,穿山甲鱗片成分約等於人類指甲,穿山甲不可食用。

豪豬:不是豬,是老鼠的親戚,國家保護的三有動物,「豪豬栆」沒有藥效,是未消化的食物團。野生豪豬不可食用。

狍子:袍子不「傻」,被追逐時停下是為了評估危險程度,被獵殺最多的中型獸類。國家保護的三有動物,野生袍子不可食用。

蛇:國家保護動物,蛇膽蛇酒,沒有神奇功效,寄生蟲、蛇毒風險大,野生蛇不可食用。

野豬:家豬的「前身」,攻擊力超強,可感染非洲豬瘟,國家保護三有動物。野生野豬不可食用。

百度表示,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將隱匿於陰影之中的野味問題公之於眾,這不是第一次全民探討野味隱患。

然而,非典曾經帶來的傷害隨著時間推移漸漸被淡忘,在過去十多年捲土重來的「野味」,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

面對又一次的傷痛,希望疫情過後,我們能痛定思痛,警鐘長鳴。

科學消除野味文化同時,也避免妖魔化野生動物。每一種野生動物,對維持全球生態系統平衡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拒絕野味應成為我們的基本常識。

相關焦點

  • 蝙蝠、果子狸、穿山甲……還有哪些野生動物帶有可傳人病毒?百度一...
    新冠肺炎疫情讓「保護野生動物、拒絕野味」這一話題再次成為熱點。2月12日,百度聯合果殼,上線了「拒絕野味」搜索頁特效彩蛋和百度百科詞條。用戶使用百度APP搜索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動物詞語時,搜索結果頁面會立即呈現相關的科普知識彩蛋和「拒絕野味」提示,從疫情發生的源頭為用戶科普,讓「拒絕野味」成為基本常識。
  • 蝙蝠、穿山甲和籠子:野生動物們的報復
    「昨天,我們把野生動物關進籠子,吃了它們;今天,十幾億人被隔離在家,好像野生動物把我們關進了籠子。」——網絡金句——圖自網際網路截至到2月11日,全國確診病例超過四萬,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疑似病例超過兩萬。這場疫情的影響,對武漢人民、湖北人民,甚至中國人民,不亞於一場戰爭的烈度。
  • 除了蝙蝠和穿山甲,這些常見的動物也是野生的,為了健康請管好嘴
    就比如蝙蝠,那麼醜陋的傢伙,平日裡見著都起毛,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覺得它很美味呢?牛羊肉不香嗎?一場據說因食用野生動物而大規模擴散的疫情,讓禁食野生動物得到了全民的重視,是時候深刻反思一下了!您知道嗎,野生動物身上有大量未知的病毒,細菌和寄生蟲,有數據表明,78%的人類新發傳染病都與野生動物有關,比如SARS,禽流感,鼠疫……所以,保護野生動物就是在保護自己!
  • 「聽說穿山甲的殼能大補」「那你何不沒事啃啃指甲蓋?」
    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使人們將目光對焦野生動物,在一開始對病情進行檢測時大家都以為蝙蝠是傳播者,但在接下來的分析與治療中,研究團隊發現穿山甲很有可能是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穿山甲是一種擁有鱗甲的哺乳動物,當它們遇到危險時就會將自己縮成一個球狀,幾乎完全沒有自保能力,這導致它們成為了被捕殺最多的野生動物之一。為了利益有很多不法分子會獵殺穿山甲,只為了獲得它們身上的甲片。由於大規模的非法交易,穿山甲即將瀕臨滅絕。因為這種動物的繁殖非常緩慢而且至今都沒有實現有效的人工繁育,這導致這種動物的數量在逐年減少。
  • 穿山甲
    近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穿山甲等4個品種在藥典中除名,不再用來入藥。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表示:穿山甲太難了,藥典除名是一件好事!
  • 鍾南山願望成真,穿山甲遭藥典除名!不但傳病毒,營養還不如豬肉
    以前不少人迷信野生動物,認為吃了穿山甲可以「大補」,如果現在告訴你:穿山甲的鱗甲成分跟我們的指甲差不多,吃一塊穿山甲肉還不如吃豬肉有營養,更重要的是,吃野生動物還有中毒風險,那你還會吃嗎?最近,穿山甲終於被《中國藥典》除名了!
  • 不能吃的野生動物大科普!穿山甲 篇
    穿山甲穿山甲屬哺乳綱鱗甲目,現存8種,4種分布於亞洲,4種分布於非洲。體表覆蓋有鱗甲,眼和耳小,嗅覺發達,四肢具有發達的爪,口小且無齒,發達的長舌表面布滿粘液。穴居,主要以各種蟻類和白蟻為食。現狀穿山甲是全世界走私最多的哺乳動物,且很難進行人工繁育;中華穿山甲已經極度瀕危。
  • 全網最熱搜的7種「野味」,請別再禍害它們了
    非典過去多年後,新冠肺炎讓「野味」再次成為全民熱議的話題,但就如同17年前一樣,野生動物並沒有因此就獲得安寧。不久前貴州一男子捕殺野生果子狸被抓獲 |騰訊新聞食用野味的行為尚未絕跡,妖魔化野生動物的情緒也慢慢浮現。為了幫助大家正確認識野生動物,果殼聯合百度,製作了系列動畫彩蛋。
  • 百度攜手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科技助力野生動物犯罪預防
    在未來,依託百度的網絡產品和技術(搜索、百科、貼吧、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以及IFAW在野生動物保護及犯罪預防方面的研究、技術、專家和宣傳渠道等資源,雙方將持續合作,共同開展線上線下活動,減少網絡野生動物非法貿易信息,傳播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政策法規、科學知識,探索網際網路科技在野生動物犯罪預防領域的應用,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力量。
  • 穿山甲、蝙蝠糞便將不再入藥!2020版藥典已將其刪除!
    繼6月5日我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後,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穿山甲與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多個品種,均未被繼續收載。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穿山甲,是這一次的答案嗎?就在上周,科學家似乎為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找到一個可能答案: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發布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稱,穿山甲是此次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該研究篩選比對了1000個穿山甲的宏基因組樣本(即從穿山甲的多個部位,收集核酸片段的集合。
  • 蝙蝠被冤枉了?
    這裡是小熙陪你一起度過的第 316 天 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發現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然而,穿山甲雖然是唯一具有鱗甲的哺乳動物,但並不會穿山,連鑿石都不行,最多只能在土地上給自己挖個洞。
  • 穿山甲,又一個快被吃滅絕的動物
    如果評選2020年最慘動物,蝙蝠敢爭第二,絕對沒有其他動物爭第一。不僅平白無故被人當成食材吃了不說,還要莫名其妙背起「傳播新型冠狀病毒」這口鍋。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把鍋全扣在蝙蝠身上,比如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就認為穿山甲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世界穿山甲日 | 請善待每一隻瀕危的野生動物!
    妥妥的吃貨穿山甲也被稱為「食蟻獸」,其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就是吃吃吃。穿山甲的食量很大,每隻穿山甲每年能吃掉大約7000萬隻昆蟲,大部分是螞蟻。穿山甲的吻部和舌頭很長,可達到16英寸(約為41釐米),吃起螞蟻也得心應手。
  • 保護穿山甲等野生動物 公益組織在行動
    繼「穿山甲公子」事件後,最近網上又出現了一位「穿山甲公主」。這位網名為「綻放的多多」的網友此前在微博中曬出多張圖片,稱自己吃了穿山甲。從微博中可以看出,這位「資深吃貨」吃的花樣很多,如穿山甲血炒飯,由穿山甲、天鵝肉、蛇等八種動物熬製的湯……目前,這位自稱「補到流鼻血」的女網友已經被警方帶走調查。 它基金秘書長張小海表示,儘管穿山甲處於極度危險的狀態,國內消費穿山甲的勢頭卻愈演愈烈。
  • 蝙蝠不能吃,野生動物不能吃,那海鮮算野生動物嗎?能吃嗎?
    仍在延續的疫情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也讓很多人都知道了帶病毒的蝙蝠是不能吃的,病毒的宿主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動物也是不能吃的,很多人都在呼籲立法禁止交易、食用野生動物,也有很多人在疑惑:如果野生動物都不能吃,那麼大海、河流裡的魚、蝦、蟹、貝是不是野生動物?到底能不能吃呢?
  • 非典、伊波拉都被懷疑源於蝙蝠 吃野味,你圖個啥?
    人們對蝙蝠的相關搜索集中在「超聲波」、「雷達」、「仿生學」等科普內容上,其次是「蝙蝠俠」、「電影」等娛樂熱點上。還有一個搜索頗有熱度:蝙蝠飛到家裡是什麼徵兆。很明顯看出,無一蝙蝠傳播疾病方面的知識。恐慌的人們終於開始回憶起了「水貂」、2003年非典時「果子狸」、蝙蝠曾經引起的「伊波拉」等野生動物相關疾病。我們也可以感受到,此時反對野味的聲浪層層高漲,人們對野生動物的認知終於來到了傳染病層面。
  • 野生動物會傳播哪些病毒?
    有些看起來很可愛的野生動物,其實攜帶著不少病毒。身體抵抗力差的人,有可能會被這些病毒感染。第一種:蝙蝠蝙蝠,又叫天鼠、掛鼠、天蝠、老鼠皮翼、飛鼠、燕別故、蜜符、鹽老鼠等。全世界共有962種蝙蝠。第二種:穿山甲穿山甲,又名鯪鯉,是穿山甲科動物的通稱,廣泛分布在非洲和亞洲各地。穿山甲頭體長42-92釐米,尾長28-35釐米。穿山甲吃飯的方法是,用長舌頭舐食白蟻、蟻、蜜蜂或其他昆蟲。
  • 到底什麼樣的人愛吃野生動物?
    切斷疫情病毒源頭,人們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到野生動物身上。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與2017年發現的一種蝙蝠上的病毒同源,並可能通過中間貯主傳染給人。中間貯主還待尋找確定,但從目前看可能還是某類野生動物。  不管最後找到的野生動物是哪一個,錯都不在野生動物本身,而在於吃它們的人。
  • 是蝙蝠?是穿山甲?還是……
    有不少人說這次的疫情是由於人們吃蝙蝠造成的,也有人說是因為有些人吃野生動物才是這次疫情的真正的罪魁禍首。還有,最近有人說穿山甲是這次疫情的中間宿主。甚至,無憑無據的傳言禍及到了狗狗和貓的身上,認為貓和狗也會傳染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因為,在有一段時間內,一些小區出現了摔死狗、貓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