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果子狸、穿山甲……還有哪些野生動物帶有可傳人病毒?百度一...

2020-12-03 中國青年網

新冠肺炎疫情讓「保護野生動物、拒絕野味」這一話題再次成為熱點。2月12日,百度聯合果殼,上線了「拒絕野味」搜索頁特效彩蛋和百度百科詞條。用戶使用百度APP搜索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動物詞語時,搜索結果頁面會立即呈現相關的科普知識彩蛋和「拒絕野味」提示,從疫情發生的源頭為用戶科普,讓「拒絕野味」成為基本常識。

對於野生動物,你的認知中還存在有誤區嗎?疫情的發生,是否讓你對餐桌上可能出現的野味產生了警惕?現在,只要打開百度APP,搜索蛇、蝙蝠、果子狸、穿山甲、豪豬、狍子、野豬等野生動物名稱,一個特效彩蛋就會被立刻觸發。這一種野生動物的現狀、潛在危害、對於人類的積極意義、「不可食用」的標語等等提示信息,簡單幾秒就全部展現在面前,幫助你對它建立一個快速全面的認識。

例如,輸入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疑似源頭「蝙蝠」後,搜索頁特效彩蛋就會依次呈現「2019新冠病毒疑似源頭」「SARS、MERS多種病毒的來源」「傳播種子、花粉 有益生態環境」、「蝙蝠不可食用」等相關科普及提示信息。

而輸入「穿山甲」,則可以看到「20噸/年 被走私最多的哺乳動物」「瀕危國家二級保護」「沒有通乳活血神奇功效」「吃穿山甲=啃指甲、穿山甲鱗片成分≈人類指甲」「穿山甲不可食用」等科普信息,既普及了野味不可食用觀念,也幫助用戶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從而切斷買賣源頭,遏制濫捕濫殺野生動物的趨勢。

除了「蝙蝠」和「穿山甲」,在百度APP搜索「果子狸」「豪豬」「狍子」「蛇」「野豬」等關鍵詞,也都會有類似的科普提示出現在手機屏幕上。

除了搜索頁特效彩蛋,百度百科還上線了「拒絕野味」詞條,對「野味」進行有效的科普,讓「拒絕野味」成為基本常識的同時,也避免讓野生動物妖魔化。

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的視角再次聚焦野生動物。從2003年的「非典」到此次疫情爆發,過去十幾年間,無數野生動物又悄悄走上人們的餐桌。一部分人對於野味的偏執追求,讓更多人陷入了健康危機。主流媒體、意見領袖、甚至是國家政策等,都開始頻頻呼籲「保護野生動物,拒絕野味,守護健康」。

在疫情防控工作一開始,百度就第一時間通過大數據科普等方式向大家發出「拒絕野味」的號召。百科醫典全網最早發出面向用戶的新型肺炎權威解讀,上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百科醫典詞條,並在「日常生活管理」中明確標註「不食用野生動物(即野味)」; 百度地圖在全國範圍內下線名稱中與「野味」相關的餐飲和市場POI;百度APP、百度地圖、百度輸入法等百度全平臺產品均上線了倡議拒食野味、守護健康的溫馨提示;百度還發布《百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搜索大數據報告-拒絕野味篇》,用大數據揭秘此次疫情爆發背後「野味」的暗流湧動。

此前,百度還成立了總規模3億元的疫情及公共衛生安全攻堅專項基金,除了用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等新疾病的治癒藥物篩選、研發等一系列抗擊疫情工作外,也將致力於更長期的社會公共衛生安全信息科普和傳播,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公共衛生安全意識缺失的問題。

疫情防治攻堅戰的勝利需要社會各界的通力配合,而公共衛生安全教育任重而道遠。槍響之後沒有贏家,百度將持續發力,聯合社會各界將「拒絕野味」進行到底。

(來源:北國網)

相關焦點

  • 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它會攜帶哪些病毒?還有哪些動物不能吃?
    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的視角再次聚焦野生動物,也讓在2003年的非典中名聲大噪的果子狸重新成為熱點。那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它會攜帶哪些病毒?還有哪些野生動物不能吃?一、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果子狸學名花面狸,是靈貓科、花面狸屬食肉動物,屬於野生動物,見於多種森林棲息地,從原始常綠林到落葉次生林。它們還經常光顧農業區,主要吃果實,也吃鳥類、嚙齒類、昆蟲和根,在農田它們會攻擊家雞和水禽。
  • 百度上線7個野生動物知識彩蛋:蝙蝠是「毒王」 吃穿山甲等於啃指甲
    今日,百度官方宣布,聯合果殼上線7個野生動物知識彩蛋。打開百度APP搜索「蝙蝠」「果子狸」「穿山甲」「豪豬」「狍子」「蛇」「野豬」等七種野生動物,即可了解食用野生動物的巨大危害。同時,進入百科聚合頁面(點此進入),可以了解更多。
  • 科普圖鑑丨蝙蝠、穿山甲、果子狸…看看這些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和...
    2018年10月26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食用野生動物對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  蝙蝠可攜帶4100多種病毒雖然人類目前並未完全掌握野生動物在傳播疾病方面的機理和預防措施,但野生動物攜帶諸多病毒、寄生蟲等,這是肯定的。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幾個大角色,其攜帶的病毒還包括馬爾堡病毒(伊波拉病毒的近親,平均致死率約50%)、尼帕病毒(可導致腦炎,致死率約40%)等,個個都是狠角色。為何蝙蝠可以與這些病毒長期相安無事?它們就不會生病嗎?得益於它們的超能力。眾所周知,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在飛行中,蝙蝠的體溫可高達40℃。
  • ...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穿山甲?華南農業:可能還有其他小型食肉動物
    2月7日凌晨,華南農業大學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並稱這一最新發現將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不過,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在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表示,除了果子狸,其他小型食肉動物也可能對病毒存在擴大作用。「我們公布的目的,是希望公眾遠離野生動物,也希望給其他科學家做提示,挖出更多潛在宿主。」
  • 拒絕野味,蝙蝠,果子狸算野味,那麼野雞野鴨野生黃鱔算野味嗎?
    原因就在:蝙蝠屬於源頭宿主,到人這個節點的過程中,還會有中間宿主,也就是其他野生動物都有攜帶病毒的可能,這不是駭人聽聞,2003年暴發SARS疫情就是中國人愛吃野味所致,當時曾一度把果子狸當成源頭宿主,對果子狸大加屠殺。但是,後來的研究發現,SARS-CoV 的源頭宿主頭宿主可能是蝙蝠,果子狸不過是 SARS-CoV的中間宿主,而且病毒經過變異,才讓人患上SARS這種瘟疫。
  • 全面禁野後哪些野生動物還能吃?
    哪些野生動物對公共安全有危害呢?民間環保組織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列出了至少6種:果子狸、黑眉曙蛇、虎紋蛙、喜馬拉雅旱獺、穿山甲、中華菊頭蝠。  果子狸學名花面狸,是靈貓科、花面狸屬食肉動物。作為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果子狸雖然本身不會攜帶SARS病毒,但它是雜食動物,而且活動範圍廣泛,與其他的野生動物接觸,會沾染上一些病毒。
  • 全面「禁野」後 哪些野生動物還能吃?各省可調整
    哪些野生動物對公共安全有危害呢?民間環保組織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列出了至少6種:果子狸、黑眉曙蛇、虎紋蛙、喜馬拉雅旱獺、穿山甲、中華菊頭蝠。果子狸學名花面狸,是靈貓科、花面狸屬食肉動物。作為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病毒的中間宿主,果子狸雖然本身不會攜帶SARS病毒,但它是雜食動物,而且活動範圍廣泛,與其他的野生動物接觸,會沾染上一些病毒。
  • 中國人蝙蝠果子狸都敢吃的「優秀傳統」是怎麼來的?
    科學家鑑定出罪魁禍首為一株冠狀病毒,並在廣東牲禽市場上所銷售的果子狸中發現了基因類似的病毒。之後的調查顯示,大量SARS相關冠狀病毒在中國的菊頭蝠中傳播,這表明致命毒株可能源自這些蝙蝠,再通過果子狸傳播到人類身上。
  • 全面「禁野」後,哪些野生動物還能吃?各省份可調整
    《決定》明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很多人有疑問,到底哪些陸生野生動物能吃,哪些不能再吃了。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禁野」後,肉食者的選擇依舊很多,但還是要早日和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告別。
  • 這種野生動物是病毒「蓄水池」
    或者傳圖識別野生動物使用過程也相當簡單可能認識更多野生動物名稱保護野生動物,人人有責!穿山甲攜帶多種體內寄生蟲,包括絛蟲、弓形蟲、肺吸蟲、旋毛蟲等,可損傷腸胃病,引發肺炎,心肌炎和肝炎等併發症,肉和甲片並無滋補和藥用價值。
  • 蛇、水貂、蝙蝠,新型冠狀病毒究竟來自哪種野生動物?
    自復旦大學張永振團隊2020年1月10日公布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後,針對該病毒的傳染途徑、發病機制和宿主來源等,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爭相發表研究成果,但各方基於基因模型分析的結果相差甚遠,人們目前能確認的只是這種冠狀病毒來自各種可能的野生動物。「蝙蝠女俠」石正麗首先實驗證明這種病毒極可能來自蝙蝠。
  • 新冠病毒的源頭究竟在哪?追根溯源,野生動物為何脫不了干係?
    如今,人們仍不能確定傳染性嚴重的新冠病毒的源頭究竟在哪,但若要追根溯源的話,新冠病毒始終逃離不了野生動物傳播的可能性。傳播SARS病毒的野生動物是一種叫果子狸的的動物,但果子狸只不過是傳播該病毒的媒介,真正攜帶這一病毒的是中華菊頭蝠。中華菊頭幅身上攜帶著多種病毒,伊波拉病毒,SARS病毒和狂犬病毒,每一種病毒都能使人類的免疫系統崩潰。
  • 除了蝙蝠和穿山甲,這些常見的動物也是野生的,為了健康請管好嘴
    就比如蝙蝠,那麼醜陋的傢伙,平日裡見著都起毛,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覺得它很美味呢?牛羊肉不香嗎?一場據說因食用野生動物而大規模擴散的疫情,讓禁食野生動物得到了全民的重視,是時候深刻反思一下了!您知道嗎,野生動物身上有大量未知的病毒,細菌和寄生蟲,有數據表明,78%的人類新發傳染病都與野生動物有關,比如SARS,禽流感,鼠疫……所以,保護野生動物就是在保護自己!
  • 四川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竹鼠、麂子、果子狸等不能吃了!
    對已發放的以食用為目的的陸生野生動物繁育和出售等行政許可證件及文書,依法及時撤回、註銷或變更註明許可事項。 哪些陸生野生動物在此之列?在尊重轉產失業人員意願的基礎上,可優先安排從事生態護林(草)員等公益崗位工作。 各地要對受影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一戶一策」重點幫扶,優先安排到扶貧龍頭企業等就業。符合條件的,優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借用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等。
  • 除了蝙蝠,這8種「野味」萬萬不要碰,為了您的健康,請管住嘴!
    然而,總有一些膽大妄為者,出於獵奇、虛榮心理和「養生」的意願,而盯上野生動物,從蛇、果子狸到野豬、穿山甲、貓頭鷹,這時「病從口入」的四字箴言,亦被悉數拋諸腦後。殊不知,野生動物跟家禽最大的區別就是生存環境的巨大差異,野外生存環境惡劣複雜,很容易產生各類病毒,而且野味同普通家禽相比,也缺少食品安全的檢測和監管,所以在食用上沒有任何的安全保障。
  • 當野味帶來病毒:如何保護野生動物,以及人類自己?
    疫情爆發後,「病毒從哪來」成了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學界十餘年間對SARS病毒進行研究的相關文章被再次刊發,意圖從科學的角度警示公眾人類無止境向自然索取所帶來的危害,也為野生動物與自然環境的保護髮聲。然而,要在現實中落實保護,許多概念和問題亟需釐清解決。例如,當我們談論「野生動物」時,到底指的是哪些動物?
  • 蝙蝠、穿山甲和籠子:野生動物們的報復
    ——圖自網際網路雖然目前只有一家機構公布這個研究,可能還不能成為最終的成果,但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自於野生動物,早已沒有懸念:病毒源頭來自於蝙蝠,確切地講,是長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都很常見的「中華菊頭蝠」,和2003年非典源頭一致,不同的是,非典的中間宿主是果子狸,而這次的中間宿主,很大概率來自於穿山甲。
  • 也可能不是穿山甲?新冠病毒動物來源尚未找到決定性證據
    科學家假設和其他冠狀病毒一樣,這種病原體是通過一種動物傳給人的;比如,2002 年的 SARS 致病病毒被認為是通過果子狸傳到了人身上。在此次疫情的早期感染者中,有幾十人都來自武漢一活禽市場;不過,對該市場發現的冠狀病毒樣本的檢測尚不能確定具體來源。三個不同的中國團隊都在追溯新冠病毒的來源,一個來自中國疾控中心,還有一個來自中國科學院。
  • 穿山甲疑為新型肺炎中間宿主:穿山甲,你有救了!
    在非洲,人們經常捕獵野生動物食用,還有的人會撿回病死的動物遺體食用。這種病毒由非洲果蝠攜帶,當地有一道美食正是「蝙蝠湯」,就這樣這種病毒從非洲果蝠跳躍到人類中。因此,誘發了這起排名世界第一的恐怖病毒。然而,2013年,它又回來了,在非洲的薩伊猴子體內發現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