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場上,有人默默付出,以榜樣的力量踐行使命擔當;有人感恩奮進,靠勤勞的雙手自立自強。在阿壩松潘,當地幹部群眾又是如何在脫貧奔康路上前行的呢?前不久,我們的記者就前往了松潘。
位於高半山的安宏鄉納坡村是松潘縣55個貧困村之一,2018年3月,白鳳光受組織委派來到松潘縣安宏鄉,擔任納坡村第一書記,成為精準扶貧戰線的一員。要通過發展經濟作物治「窮病」,白鳳光找到了高山雪菊的項目。
成都航空技術學院教師、松潘縣安宏鄉納坡村第一書記 白鳳光:去年種植了150畝,每畝收益2800元左右,老百姓看到收益後,今年參與種植的戶數也增加了,今年我們已經增加到了300畝。
今年是納坡村種植高山雪菊的第二年,眼前長勢喜人的300畝雪菊是村裡利用去年的100萬元扶持補助資金種植的。
高山雪菊的功效頗多,降三高、清腸胃、消炎明目,而對當地老百姓來說,它還治好了納坡人的窮病。
距離納坡村約50公裡的鎮坪鄉大坪壩村,在2014年被識別為鎮坪鄉唯一的貧困村。
李德華老人一家是第一書記劉果最放心不下的一戶。兒子常年在外打工,老兩口身患慢性病幹不了重活,卻也只能艱難地照顧著身患腦癱的女兒。為幫助李德華一家脫貧,村裡為老人安排了公益性崗位,年收入16000元;並通過產業扶貧政策,種植花椒、李子等經濟作物,增收6000元左右;殘疾的女兒每年也能領到1500元的生活補助。
松潘縣鎮坪鄉大坪壩村貧困戶 李德華:現在經濟條件沒那麼差了,國家扶持得也多,我們家現在基本上也可以了。
李德華兒子 李成富:第一書記劉書記隔兩天就一定會下來一次看望老人,我覺得這些黨員、第一書記跟我們貧困戶就真的像一家人一樣。
劉果與李德華老人一家的親密關係,也是千千萬萬奮戰在脫貧一線的扶貧幹部和努力脫貧的貧困戶的真實寫照。打響脫貧攻堅戰役以來,松潘縣共派駐第一書記60人深入55個貧困村,這個平均年齡32歲的年輕群體,正用夢想的力量在山林草原間播撒下希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