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深海鮮市場不再向個人消費者開放!原凍品區轉為線上交易

2021-01-08 健康界

11月23日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79場新聞發布會上,首農食品集團副總經理趙國榮介紹了京深海鮮市場復商復市的有關情況,按照新措施,原凍品區取消線下交易,全部轉型為線上交易,另外市場不再向個人消費者開放。

京深海鮮市場結合北京市對批發市場疫情防控要求,制定《京深海鮮市場復商復市工作方案》,對市場全面進行改造升級。自9月18日市場復市以來,嚴格落實《市場復商復市工作方案》,堅持批零分離、乾濕分離、物流分時,確保防疫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目前,市場環境全面升級,全鏈條信息化管控全面上線,市場運營平穩有序,對北京鮮活水產品市場供應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主要採取以下六項措施。

一是優化業務結構,實現批零分離。按照批發市場批發和零售分離的要求,疏解零售商戶,優化優質商戶。實行批零分離後,市場人員、車輛控制在合理水平。

二是調整經營布局,實現乾濕分離。將市場原有區域調整為乾貨區、鮮活區、電子商務辦公區,原凍品區取消線下交易,全部轉型為線上交易,向電商轉型升級。通過經營業態不同、經營區域不同、通風相互獨立、人員無法跨區、空間物理隔絕等方式,徹底實現乾濕分離。

三是加強車輛管理,實現物流分時。嚴格交通管理,減少出入通道,將原七個出入口改為只開放西大門和北大門。調整市場內貨車流向,規範管理,保證市場車輛有序通行。車輛預約進場,嚴格進場車輛登記制度,限制非配送機動車進入市場,禁止非預約車輛進場,減少人車聚集。分區分時預約,將原24小時營業調整為分時段分區域預約進場。

四是嚴格精細化管理,規範經營秩序。全面推進智能信息化建設和線上平臺搭建,對「京深e家」智能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實行賣家註冊制和買家會員制,市場不再向個人消費者開放。對於符合市場定位、誠信經營的專業批發商,提交申請經市場審核批准後,註冊成為市場賣家商戶;對於依法註冊的法人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憑有效證照向市場客服中心提交申請,經審核通過後成為京深市場買家會員。目前,市場已經全部實行賣家註冊制和買家會員制,同時實現車輛預約登記、人員健康報備等相關信息錄入。

五是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嚴格堅持掃碼、測溫登記入場,落實「四早」要求,做好市場內人員的每日健康情況監測報告並做好記錄。安排專人加強巡視檢查,督促場內人員全程佩戴口罩、手套。落實進貨查驗制度,強化食品溯源,實現交易鏈條可追溯,市場監管前端化,做到來源可溯、流向可查。做好市場各區域常態化衛生清潔和消殺工作,責任到人、責任到區。

六是加快市場升級改造。對市場電路防水、上下水、消防、外立面等進行應急搶修改造,包括市場安全生產升級改造項目、防水工程、乾貨區封閉經營改造項目、牆體美化項目、拆除工作等,為市場商戶與消費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


相關焦點

  • 京深海鮮市場原凍品區全轉線上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陶鳳 常蕾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常蕾)11月23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79場新聞發布會上,首農食品集團副總經理趙國榮在介紹京深海鮮市場復商復市有關情況時表示,京深海鮮市場結合北京市對批發市場疫情防控要求,制定《京深海鮮市場復商復市工作方案
  • 京深海鮮市場:原凍品區取消線下交易,全部轉型為線上交易
    來源標題:京深海鮮市場不再向個人消費者開放 昨日(11月23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首農食品集團副總經理趙國榮介紹,自9月18日復市以來,京深海鮮市場環境全面升級,原凍品區取消線下交易,全部轉型為線上交易
  • 北京:京深海鮮市場取消原凍品區線下交易,全部轉為線上
    北京:京深海鮮市場取消原凍品區線下交易,全部轉為線上 時間:2020-11-23 17:00:23  來源:北京頭條客戶端
  • 京深海鮮市場不再向個人開放 疫情倒逼中國水產行業升級?
    「京深海鮮市場不再向個人消費者開放!」在日前召開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79場新聞發布會上,首農食品集團副總經理趙國榮宣布。據悉,自9月18日復市以來,該市場原凍品區取消線下交易,全部轉型為線上交易,實行賣家註冊制和買家會員制。
  • 北京一海鮮市場商戶下藥麻活魚 嗆人味散後直接賣
    在海鮮市場攤位裡銷售的「麻醉活魚」如同死魚  近日,有消費者向《法制晚報》舉報,在位於本市南三環附近的京深海鮮市場,有商戶向運送活魚的運輸車水箱內倒入不明液體,行為可疑。  質疑 活魚運輸車散發乙醚味  9月20日中午,家住東城區天壇東門附近的居民崔先生,與朋友一同來京深海鮮市場購買海鮮,當他們由市場東側的「大閘蟹區」向西走到「京深物流園區」時,正巧趕上一輛活魚運輸車在卸活魚。只見站在車頂上的人,用大抄子將活魚從水箱中抄出,倒進等在車旁的三輪車的塑料箱中,再由三輪車分別送到活魚攤位上。
  • 海鮮市場違規私賣活河豚:10分鐘可買到 庫房不讓看
    國家有條件放開部分河豚市場 有商家趁機違規交易——   海鮮市場違規私賣活河豚   去年農業部辦公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開始放開部分有資質企業加工出售河豚,但因為河豚如果加工不當會導致致命劇毒,個人仍然不得買賣河豚。
  • 黃沙水產市場:「永不落幕的海鮮盛宴」
    自1994年開業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生猛海鮮在這裡集散流轉,到黃沙買海鮮吃海鮮已成為不少廣州人的不二選擇。加之多年來保持全年365天24小時不間斷經營交易,黃沙水產市場被稱為「永不落幕的海鮮盛宴」,也成為「食在廣州」的城市名片。發展沿革:始於困局,成於機遇20世紀80年代中期,廣州市取消了最後一張魚票,水產市場全面開放,全國各地的水產品開始聚集廣州。
  • 全國多地海鮮水產市場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北京  京深海鮮市場、嶽各莊市場檢測樣本均為陰性  6月14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6場新聞發布會上,豐臺區副區長張婕介紹新發地市場疫情發生以來,豐臺區在市場管控、現場消殺、核酸篩查、人員排查、社區防控等工作的情況
  • 海鮮業至暗時刻:扇貝臭了、小龍蝦死了、三文魚沒了,這些城市銷售...
    他們經營著位於北京豐臺區嶽各莊批發市場的一個海鮮商鋪,周末本是生意人最盼望的時刻,但此情此景卻只能提前關門。嶽各莊批發市場距新發地批發市場僅10公裡,自相關部門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又稱「三文魚事件」)以來,新發地批發市場火速封鎖,京深海鮮市場等也暫停營業,嶽各莊海鮮大廳成了豐臺乃至全北京規模最大的海鮮供應地之一。
  • 北京一海鮮市場冷庫液氨洩漏 現場氣味刺鼻(圖)
    北京一海鮮市場冷庫液氨洩漏 現場氣味刺鼻(圖) 2014-07-25 10:58:57 工人正在修理液氨洩漏的冷庫 攝影/記者 袁藝  接近海鮮市場冷庫昨天下午,一位市民稱,京深海鮮市場一冷庫發生液氨洩漏,味道撲鼻嗆人。在事發處較近位置,北京青年報記者確實聞到一股刺激性氣體的味道,一條抽風機在庫房前運轉著。據一位工作人員稱,事發當天11點左右,可能是閥門出現了問題。下午3點,冷庫裝卸貨基本恢復正常。
  • 高端餐飲遇冷商戶轉投普通消費者 鮑魚價降3成
    高端餐飲遇冷 高檔海鮮銷量降一半 商戶轉投大眾消費 降價吸引普通消費者  40元一斤 鮑魚價降3成  4元一隻的鮑魚,65元一斤的龍蝦……5月正是海鮮大量上市的季節,不過,受高端餐飲遇冷的影響,高檔海鮮整體銷量同比下降5成左右,鮑魚、龍蝦等的價格便宜3成以上。
  • 當「數據」成為生產要素,個人隱私與市場交易間如何平衡?
    但距離市場化交易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用戶同意等法理問題與數據確權等技術問題是其瓶頸。他提議,為使數據能順利進行市場交易,可考慮向科技公司開徵「數據稅」。澎湃新聞:數據納入市場化配置改革基礎要素的意義是什麼?何淵:這不是「數據」作為基礎生產要素與其他幾大要素第一次並列。
  • 官方闢謠「海鮮帶毒」還三文魚清白
    本文部分轉載自《中農促水產品國際貿易委、海鮮指南》。6月14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6場新聞發布會上,唯一的一次點名提問,給了央視記者。豐臺區副區長張婕回應了「三文魚帶毒」的傳聞。
  • 《電商法》出臺,線上線下公平對待
    線上與線下經營者的責任利益如何平衡?鼓勵發展電子商務新業態,但不能搞特殊化《電子商務法》首先明確:國家鼓勵發展電子商務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促進電子商務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推進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營造有利於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
  • 到水產批發交易市場採購 為什麼要多交一筆「出門費」?
    保安向顧客收取交易費。記者 王誠/攝  溫州網訊 「每次去進貨,都要額外多交一筆『出門費』……」近日,在市區開海鮮酒店的林先生向新聞熱線反映,去溫州市水產批發交易市場購買海鮮,出市場時都會被保安攔住要求交費。  「買海鮮時已經付了錢,出來還要交,這是什麼理?在其他地方,從沒碰到過……」林先生說,這到底是什麼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