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堂縣三星生態溼地公園復工 工程進度已完成70%

2020-11-23 中國網四川站

  作為成都金堂縣重點民生工程之一的三星生態溼地公園項目施工進度一直備受廣大市民關注。通過金堂縣住建局等相關部門對該項目工地疫情防控工作檢查,2月20日該項目獲得復工批覆,在確保落實各項防疫措施的基礎上,目前,各個施工環節正有序有力推進建設。

 

  據了解,三星生態溼地公園位於金堂縣棲賢街道南側的沱江之畔,佔地面積900畝,水域面積461畝,湖區庫容59.7萬平方米,正常蓄水位為443米,水深2—4米。項目建成後,擬打造為金堂縣城AAAA級景區,將成為集休閒觀光、生態綠道、慢跑健身、養生娛樂為一體的城市生態景觀名片和金堂全域旅遊環線中城市景區的重要節點。
 

 

  3月3日,在三星生態溼地公園項目施工現場的渣土清運點,20餘輛挖掘機、裝載機和渣土車配合清運工區渣土,在各景觀平臺施工點位,工人們個個佩戴口罩做好防護措施,抓緊時間推進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目前,項目正在進行觀景平臺和部分公園綠化施工,工程進度已經完成70%左右,整個項目計劃在今年7月初達到蓄水條件,爭取在7月底全面完成施工。」據項目施工方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項目現場負責人李林飛介紹,該項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推遲計劃復工時間。為保證疫情防控期間項目復工有序進行,項目施工方根據現場情況,專門制定應急預案和施工過程中疫情防控措施,按照分批有序原則嚴格進場人員管理,包括對返崗人員包車接回工地,返「金」員工按要求隔離,進行排查登記、辦理健康證明、日常消毒等措施。
 

 

  「為最小程度降低疫情帶來的施工影響,確保項目工期按計劃有序推進,我們還多舉措加大施工人員、施工設備的協調配置,相較於正常情況下提升20% 的人員和設備數量投入施工建設。」李林飛還說,除當天第一批在工地上的72名工人外,後續還將有第二批、第三批人員陸續進場施工,預計3月10日,現場施工人員將全部返崗到位,屆時工地上工人將達到300人。
 

 

  「截至目前,復工復產期間我們為61個在建項目協調本地民工2000餘人,為企業解決了用工難的問題,協調縣內7個商混站、4個磚廠以及 2個縣級國有企業下屬的砂石廠復工,為全縣建設項目提供砂石等建築材料。為17個項目採購口罩7萬個、測溫槍150餘個。」據金堂縣住建局城建科副科長胡東旭介紹,為積極響應全縣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的要求,縣住建局成立復工專班,為在建項目指派復工專員,及時對各項目復工期間的防疫管控標準、防疫物資採購,復工後的生產資料及工人的協調進行指導和跟蹤服務。同時,在每個項目復工之前,縣住建局均聯合縣衛健局、縣市場監管局、街道進行四大部門聯合檢查,確保復工前達到防疫要求。目前,金堂縣建設項目188個,已復工164個,其中:128個政府性工程建設項目工地已復工117個,21個產業項目工地已復工16個,39個房地產項目工地已復工31個。(溫彩苓 成都市金堂縣委宣傳部供圖)

 

相關焦點

  • 成型面積已達80% 金堂縣三星生態溼地公園有望年底開放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19日訊 三星生態溼地公園項目作為成都金堂縣重點民生工程,自復工以來其施工進度一直備受廣大市民關注。據了解,近日,該項目棧橋、棧道、駁岸和服務用房等結構工程已全部完成,公園整體預計本月底全部成型,餘下各景觀工程將持續有序推進建設。
  • 金堂縣三星生態溼地公園明年6月底建成投用
    來源:成都日報 目前金堂縣三星生態溼地公園建設正加快推進,預計今年底湖區基本成型,明年6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目前已完成湖區土方開挖約135萬立方米,完成湖區護岸填築左岸約1.3萬立方米,右岸約
  • 幾張金堂縣三星生態溼地公園項目效果圖
    金堂三星生態溼地公園原名「金堂之心」,位於金堂縣天府水城新區南側大學城項目建成後,擬打造為金堂縣城AAAA級景區,將成為集休閒觀光、生態綠道、慢跑健身、養生娛樂為體的城市生態景觀名片和金堂全域旅遊環線中城市景區的重要節點。
  • 施工工程進度已累計完成工程總量的70%梭魚灣公園初現雛形
    2006-10-27 10:32:20 晨報訊(首席記者王勇)倍受關注的梭魚灣公園已經能看出些大體模樣了。截至10月15日,梭魚灣公園施工工程進度已累計完成工程總量約70%。完成樹木移植22879株,平整場地20萬平方米,鋪設道路1100延長米,完成土石方28728立方米。公園建設已現雛形。
  • 南苑森林溼地公園「造山」完成
    原標題:南苑森林溼地公園「造山」完成  藍天白雲,滿目蒼翠,一座「山丘」平地崛起。從豐臺區獲悉,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先行啟動區36米「主峰」已改造完成,山下500畝水面的大泡子也已挖掘完畢,未來建成後將與小龍河水系互通,在一馬平川的城南地區呈現出山水相依的景觀。
  • 成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發揮人工溼地作用
    8萬平方米的成都活水公園在府南河畔開工,於次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水保護」為主題的城市生態環境公園。經過10年的發展,活水公園已為成都市中區風景秀美、動植物資源豐富的一塊人工溼地,成為周圍居民休閒娛樂的絕妙去處。活水公園的建造,顯示了成都保護城市溼地、堅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決心。作為一個具有標誌性的建築群,活水公園同時也見證了府南河從汙染到治理的過程,成為了成都城市溼地系統的一個縮影。
  • 成都:成華區建設「八大生態公園」體系
    中國園林網11月29日消息:成華區立足「北改」工程,把生態建設作為「北改」的關鍵要素,打好城市「四態」改造中的生態牌,對該區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複合生態系統進行結構改善和功能優化。
  • 成都金堂:北河兩岸宜居水岸及臨江路工程示範段有序推進
    人民網成都11月17日電 近日,記者從成都市金堂縣住建局獲悉,金堂縣北河宜居水岸項目正順利推進,其中北河宜居水岸示範段預計今年12月底完工,可對市民開放。該項目現場負責人李松告訴記者,北河宜居水岸示範段自10月份開始施工以來,已完成現場各項鋪裝作業7000多平方米、景觀綠化約18000平方米,目前項目綠道及景觀平臺正有序推進,下一步,將對餘下綠道鋪裝及小品建築等施工內容進行收尾。
  • 成都規劃八大生態溼地 讓城市氣候更「滋潤」
    中國園林網8月30日消息:昨日,記者從成都市水務局獲悉,成都將在主城區內規劃八大生態溼地。屆時八大溼地相互配合,既可淨化成都水質調節城市氣候,起到「城市之腎」的作用,又能給市民提供舒適的休閒空間。
  • 原創組圖|綠動海口江東:道孟河溼地公園、三江紅樹林溼地生態工程...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4日消息(記者 汪承賢)12月14日,記者走訪海口江東新區生態綠化升級改造工程了解到,目前,三江紅樹林改造基本完工,增加了1950畝紅樹林;芙蓉河、道孟河溼地公園建設也在有序推進。
  • 持續打造綠色生態「名片」鄆城東溪溼地公園已初具雛形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慶波 樊珊 鄆城報導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鄆城縣高度重視以溼地公園為代表的生態循環工程建設,目前,位於城區東部的東溪溼地公園進展順利,建設規模已初具雛形,溼地對改善城區的生態環境所發揮出的積極作用正逐步顯現。
  • 地下商業街5月工程進度:多個入口工程進度完成60%
    不知不覺距新合作城站路商業街工程建設全面復工已有1個月,那麼現在的工程進展到底如何了呢?隨小編一起來實地探訪下。目前項目一期正在全力推進商業街口部的建設,可以看到,眾多口部已具雛形。現場的工程師小哥哥介紹說,目前整體的口部建設進度已完成60%左右,預計將於6月中旬基本完成口部施工。眾多口部已具雛形加班加點施工保證進度看完了地面的進度,小編也跟隨工程師小哥哥來到了項目主體工程內部一探究竟。可以看到,地下也同樣是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口部的施工,施工團隊正使用設備將一個個的口部與地面打通,並平整土地,為後續的混凝土澆築打基礎。
  • 九龍湖溼地公園開工 將形成典型的庫塘溼地生態系統
    鎮海新聞網訊(記者戴珺 通訊員張倫飛)湖澤碧青,山巒青翠,白鷺浮渚,三座人工小島點綴在山麓間,市民將在九龍湖旅遊度假區欣賞到這樣的溼地美景。近日,記者從區農業局、九龍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獲悉,九龍湖溼地公園已開工,一期工程預計4月完工,屆時,市民出遊將有新去處。  九龍湖溼地公園一期景觀工程位於九龍湖鎮十字路水庫的西北角。
  • 上海:兩大溼地公園生態功能顯現
    上世紀60年代曾將上海第五鋼鐵廠生產的鋼渣下料運往該地回填,較細小的鋼渣產生大量粉塵,嚴重影響空氣品質與水質,引起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規劃建設溼地公園改善環境。2005年10月起建設兩年,一期工程開放,打造了「活力代謝之腎」。2008年11月,二期工程開工,三年後建成開放。一座陸域佔地面積和原生溼地面積各達60萬平方米的濱江溼地公園屹立在長江之濱。
  • 尾水處理溼地公園發揮生態效益 首個省級溼地公園創建正當時
    雖然溼地資源在全市並不突出,溼地公園創建和保護工作也相對起步較晚,但是近兩年來,在當地市委市政府及林業部門的努力下,溼地規劃和建設工作也是火如荼開展了起來,人工生態溼地公園和自然溼地公園保護都呈現出不同的特色。
  • 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城市生態試紙
    2019年12月25日,廣東中山翠亨溼地公園正式獲批成為國家溼地公園。經過近一年的「休養生息」,這裡不僅吸引了大量稀有鳥類來此棲息覓食,成為了鳥類的天堂,更成為中山市民的休閒好去處。翠亨國家溼地公園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也是中山近年來構建和諧水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
  • 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城市生態試紙
    2019年12月25日,廣東中山翠亨溼地公園正式獲批成為國家溼地公園。經過近一年的「休養生息」,這裡不僅吸引了大量稀有鳥類來此棲息覓食,成為了鳥類的天堂,更成為中山市民的休閒好去處。翠亨國家溼地公園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也是中山近年來構建和諧水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
  • 成都將梯次推進6條生態廊道建設 既防洪又休閒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全面推進全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成都市將構建「一網三圈」水網總體架構、四大生態建設區和六條生態廊道。被水利部列為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的成都,將有效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 四川宜賓將在中心城區建三大溼地公園
    周瑜原 攝  日前,宜賓市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基金會和中國環境保護協會聯合頒發的「傑出綠色生態城市獎」。這次獲獎得益於宜賓企業硫、碳排放量的控制,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鄉鎮汙水處理等措施的實施。為了讓宜賓市民生活更宜居,宜賓接下來將啟動中心城區三大溼地公園建設,同時也將加強長江、金沙江、岷江三江流域的水質保護。
  • 自貿港|打造生態新「名片」!海口江東新區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
    隨著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工程收尾,2200多畝的濱海生態溼地休閒區露出「真容」。海口江東新區堅決扛起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展示區的擔當,堅持規劃引領,注重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統籌實施溼地生態修復,打造江東生態的亮麗「名片」,讓邁雅河生態休閒區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濱海綠意空間。海口江東新區邁雅河區域生態修復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