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
構建安全、高效、優美的活水網絡
三圈
布局有序、功能互補、保障有力的護水圈層:
一圈層打造親水濱水空間
二圈層築牢城市防洪屏障
三圈層提供充沛優質水量
四區
兩山水源生態屏障區
城市生態景觀功能區
現代農業生態水網區
協調發展生態提升區
六廊
金馬河防洪生態廊道
錦江宜居生態廊道
邛崍南河生態休閒廊道
湔江生態涵養廊道
西河溼地生態保育廊道
沱江水生環境保護廊道
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成都,將重現水韻悠長的獨特風景。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全面推進全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成都市將構建「一網三圈」水網總體架構、四大生態建設區和六條生態廊道。被水利部列為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的成都,將有效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活水網絡
依託岷江、沱江水系
成都市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對「一網三圈、四區六廊」的構建。
在「一網三圈」水網總體架構中,「一網」即構建安全、高效、優美的活水網絡,以岷江、沱江水係為主要載體,構建互連互通、聯動聯調、豐枯互補、管理高效的生態型水網。
護水圈層
既有親水空間 也有充沛水量
「三圈」是指布局有序、功能互補、保障有力的護水圈層。一圈層著力梯度蓄水、增加水面,打造親水濱水空間;二圈層著力生態修復、河湖連通,築牢城市防洪屏障;三圈層著力蓄水屯水、水源保護,提供充沛優質水量」。
生態建設區
中心城區加強水生態風貌建設
四大生態建設區(四區)包括兩山水源生態屏障區、城市生態景觀功能區、現代農業生態水網區和協調發展生態提升區。其中,城市生態景觀功能區(主要指中心城區),重點是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加強水生態風貌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改善人居環境。
生態廊道
近期以金馬河、錦江、南河為重
近期成都將以「金馬河、錦江、南河」為重點,遠期以「湔江、西河、沱江」為重點,梯次推進六條生態廊道建設。
具體而言,將在金馬河防洪生態廊道通過修建攔河閘、堤防工程和溼地水域,充分發揮金馬河綜合效益,將金馬河打造成市域中部集防洪、生態保護、城市景觀功能於一體的骨幹廊道。
在錦江宜居生態廊道建立高品質濱水地帶,延續區域「文脈、水脈、綠脈」,改善錦江水質,提高防洪能力,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在邛崍南河生態休閒廊道(邛崍南絲路水上走廊)結合南河邛崍城區以下河段及上遊白沫江、文井江河段不同功能需求,在充分保護的基礎上,發揮其生態休閒功能。
在湔江生態涵養廊道主要發揮湔江生態保育和水源涵養功能。
在西河溼地生態保育廊道通過保護西河兩岸自然環境,維護生態溼地功能,形成西河獨特的生態保育廊道。
在沱江水生環境保護廊道通過提高沱江水系的水生環境質量,打造沱江水生環境保護廊道。
重點關注
近期成都將推進6個方面示範工程建設———山洪預警系統 成都將全域覆蓋
昨日下午,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成都市將重點推進「在環城生態區建設『六庫八區』」等六個方面的示範工程建設。
建設環城生態區「六庫八區」
「六庫八區」是指錦城湖、江安、金沙、安靖、北湖、青龍等6個水庫以及8個水生作物區。環城生態區生態用地由農用地和園林綠地構成,總面積為133.11平方千米。
建全域覆蓋的山洪預警系統
成都將建立全域覆蓋的山洪預警系統;擴展已建成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縣及雙流縣的5個山洪預警系統;新建邛崍市、蒲江縣、金堂縣、青白江區、龍泉驛區5個區(市)縣山洪預警系統。計劃總投資約4497萬元。
投3億元推進崇州水稻規模種植
推進崇州水稻規模種植(制種)核心示範區、邛崍水稻規模種植(制種)核心示範區、蒲江五面山十萬畝獼猴桃種植基地、青白江城廂千畝有機蔬菜基地等四個高標準的節水灌溉示範區建設。其中,計劃到2020年,改善崇州水稻規模種植(制種)核心示範區內有效灌溉面積14萬畝,提高灌溉保證率、排澇保證率和灌溉水利用係數。計劃投資約3.2億元。
推進建設金馬河防洪生態廊道
成都近期將先推進建設金馬河防洪生態廊道、錦江宜居生態廊道和南河生態休閒廊道。
建設白河溼地群等5個溼地
將建設雙流縣白河溼地群、青白江區鳳凰湖溼地、新津縣白鶴灘溼地、崇州市羊馬河溼地和榿木河溼地。
開展農村水環境整治
成都將結合「四改六治理」專項行動,開展農村水環境整治,建設十個體現城鄉統籌特色的水生態文明示範村、新農村示範村。
成都商報記者 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