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植物保護|廣東:珠三角地區擬建19條水鳥生態廊道

2020-09-22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本號訊(9月21日)近日小編獲悉,廣東省林業局出臺規劃,2025年前,珠三角地區將建成19條水鳥生態廊道,以維持區域生態系統安全和穩定,推動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發展。

圖片來源:廣東省林業局

據悉,水鳥生態廊道將依託沿海灘涂、珠江、西江和東江等重要水系建設,共分三級,建設總面積31.32萬公頃,涉及生態節點74處,主廊道平均寬度1000-1500米。2020年底,計劃完成溼地環境修復200餘公頃、溼地景觀優化1500餘公頃,建設自然教育基地19處,開展科普宣教活動100餘次。

圖片來源:廣東省林業局

據了解,珠三角地區森林、溼地資源豐富,植被茂盛,水系發達,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端。水鳥聚集區呈現以城市公園為點、珠江沿岸為線、海岸帶為面的分布特徵,大型的水鳥聚集區主要分布在深圳后海灣等區域。珠三角地區有水鳥126種,其中遷徙鳥類87種,佔總數的69.05%,主要是雁鴨類、鷸類、鷗類和鷺類。(作者 黎明 編輯 王強)

相關焦點

  • 珠三角將建19條水鳥生態廊道 打造「候鳥灣區」
    按照該規劃,從今年開始,珠三角地區將陸續建設19條水鳥生態廊道,至2025年全面建成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構建完善的水鳥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維持區域生態系統安全和穩定,推動生態文明和高品質大灣區建設。
  • 19條水鳥生態廊道,廣東將構建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
    近日,廣東省林業局正式印發《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規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從今年開始,珠三角地區將陸續建設19條水鳥生態廊道,計劃至2025年,廣東將全面建成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構建完善的水鳥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維持區域生態系統安全和穩定,推動生態文明和高品質大灣區建設。
  • 野生動植物保護|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黃嘴白鷺全球數量約有2500-10000隻,中國約有500-1000隻,廣東省約100隻以內,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但由於數量稀少,並不易見。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對棲息地的要求較高,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環境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
    黃嘴白鷺全球數量約有2500-10000隻,中國約有500-1000隻,廣東省約100隻以內,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但由於數量稀少,並不易見。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對棲息地的要求較高,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環境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 廣東啟動同步調查項目 摸清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家底」
    黃嘴白鷺是鵜形目鷺科白鷺屬鳥類中保護級別最高的一種鷺鳥,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入易危(VU)保護級別,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黃嘴白鷺全球數量約有2500-10000隻,中國約有500-1000隻,廣東省約100隻以內,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但由於數量稀少,並不易見。
  • 廣東啟動同步調查項目摸清黃嘴白鷺珍稀水鳥「家底」
    )保護級別,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黃嘴白鷺全球數量約有2500-10000隻,中國約有500-1000隻,廣東省約100隻以內,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但由於數量稀少,並不易見。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對棲息地的要求較高,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環境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 官方發布廣東十佳觀鳥勝地,大量美圖來了
    該項推選活動由廣東省林業局主辦,廣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廣東省動物學會、廣東省溼地保護協會、廣東省森林公園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等單位協辦。 廣東是我國重要的候鳥中轉站、歇腳點和加油站,更是東亞地區越冬水鳥重要的遷徙區域,目前途經廣東的候鳥遷徙路線一共有3條。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
    林蔭)廣東省林業局19日聯合珠海市自然資源監測中心、珠海市觀鳥協會、深圳市觀鳥協會、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等單位,在珠海聯合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項目,並舉辦觀鳥專題講座、大灣區溼地鳥類保育論壇等活動,來自高校、協會、民間組織等單位近50人參加活動。
  • 廣東啟動黃嘴白鷺等珍稀水鳥同步調查
    &nbsp&nbsp&nbsp&nbsp廣東是全國溼地大省,有著豐富的濱海溼地和適宜鳥類棲息的多種自然環境。廣東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有多處國際重要鳥區,每年有大量候鳥在春秋遷徙季節途經廣東。記者從廣東林業局獲悉,目前該省555種野生鳥類中,其中留鳥有150種,複合型鳥類128種,遷徙鳥類277種。
  • 野生動植物保護|湖北:每年逾百萬隻越冬水鳥翩然來鄂
    為摸清越冬水鳥資源狀況,掌握萁變化動態,省林業局於年初統一安排越冬水鳥同步調查。調查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總站具體組織實施,各相關市、州、縣林業局,溼地公園管理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派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目前,調查工作囻滿完成。
  • 韶關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鶴全球僅存四千餘只
    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  據廣東省林業局22日消息,1月20日下午,有民眾在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馬市鎮一處河邊淺灘上,發現3隻「白色大鳥」正在覓食,後經鳥類專家比對、鑑定,確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鶴。據介紹,這是粵北地區首次發現白鶴。  1月21日,當地發現的白鶴數量已增至11隻。
  • 蘇門答臘高速公路旁驚現虎影,完善生態廊道刻不容緩
    ,對老虎等瀕危的物種產生威脅,因此一些野生動物學家也呼籲當局加強對瀕危物種的保護。印尼收費公路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條公路也是印尼第一條設有生態廊道的高速公路,隨著人類動物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類似的設計會越來越多。既然提到了生態廊道,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呢?相信很多人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彙。
  • 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愛鳥護綠」打造生態家園
    近日,青島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的志願者們,來到了白沙河入海口溼地生態島,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並為水鳥繁殖地搭建生態家園。志願者在城陽區入海口溼地生態島上種植榆樹和竹子,並在城陽區入海口溼地生態島上豎立警示牌,以實際行動踐行生態中國建設。此外,志願者們還向城陽十中、城陽第二實驗小學等14所生態教育示範學校捐贈了「市花」——耐冬。
  • 東莞鳥類種類多達268種,含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
    其中,自去年1月以來就增加了23張「新面孔」,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 去年以來東莞鳥類新增記錄23種 近日,據東莞民間組織「東莞市觀鳥協會」整理統計,近年來東莞市觀察記錄到的鳥類種類持續增長,根據市林業局的普查數據和近幾年民間觀鳥人記錄的數據,截至2020年4月,東莞共記錄到鳥類268種,其中包含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8種。
  • 放歸120條揚子鱷等當選去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
    此外,還組織召開了以「共同的責任、共同的擔當:全鏈條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為主題的中國邊會,倡導包括源頭國、中轉國、目的國在內的全鏈條打非理念。《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在控制國際貿易、保護野生動植物方面最具權威性且影響廣泛。這個會議關係到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的進出口貿易,直接影響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
  • 保護滇金絲猴 雲南造林修復6100畝生態廊道
    記者12月22日從雲南省林草局了解到,由各方廣泛參與建立的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運行一年多來,在滇金絲猴棲息地造林修復6100畝生態廊道,成效明顯。  滇金絲猴僅分布於瀾滄江和金沙江之間海拔3000米以上狹窄的高山暗針葉林地帶,被譽為「雪山精靈」,種群數量僅3000隻左右,已被列入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世界瀕危動物紅色名錄。
  • 中國加大力度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大量的特有物種,但由於人口增長及經濟的快速增長,曾經對野生動植物的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過比較嚴重的破壞。近幾年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野生動植物的搶救、保護和環境恢復工作。
  • 黃河蘭州段已發現 14種水鳥
    它們對保護生態環境有怎樣的重要意義?昨日是第三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為進一步提高公眾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意識,有力推動野生動植物保護,省林業廳、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及蘭州市生態建設管理局,在五泉廣場舉辦了主題為「依法保護野生動植物,共同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活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積極參與。
  • 2019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揭曉
    此外,還組織召開了以「共同的責任、共同的擔當:全鏈條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為主題的中國邊會,倡導包括源頭國、中轉國、目的國在內的全鏈條打非理念。《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在控制國際貿易、保護野生動植物方面最具權威性且影響廣泛。這個會議關係到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的進出口貿易,直接影響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