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縣圍繞生態廊道建設目標任務,緊盯存在問題和關鍵節點,堅持「規劃引領、項目為王」理念,全力做好「三抓三強」,有關部門亦積極開展各項生態廊道工程建設工作,圍繞全市「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廊道」共建目標,大力推進全縣包括「武義江浙中生態廊道閉合圈」等生態廊道建設工作。
新冠病毒疫情發生後,為保障我縣生態廊道工程復工復產順利推進,有關部門對在建工程實行一對一精準指導,幫助項目部建立高效完整的疫情防控安全機制,建立一人一冊管理制度,每天體溫測量情況及防疫物資使用、發放情況定時上報,實現疫情防控和工程復工兩手抓,兩手緊。
開發區:創建生態新景觀
「自工程開工以來,各項工作順利進行。現在整個堤岸工程已初見雛形,預計下半年完工。」3月16日,記者來到我縣開發區武義江堤岸和景觀工程(白洋渡至瑩鄉路段)施工現場,戴著口罩的施工人員們和挖土機等設備正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地進行作業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工程指揮人員說,目前,所有的職工人員已經到崗,工程實現了百分之百復工。
據了解,武義江堤岸和景觀工程(白洋渡至瑩鄉路段)屬於「武義江浙中生態廊道閉合圈」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縣PK競藝小鎮規劃項目重要內容。該工程起始於開發區白洋渡橋上遊約400米處,途經我縣重要工業區,終點為塘頭村瑩鄉大橋。該工程設計堤防總長2.226公裡,主要建設內容有新建堤防工程、防洪堤綠化工程和白洋渡公園工程等。在去年工程動工之前,工程起點至建設大橋左岸堤防已建設完成,堤防已達到防洪標準。但是該段右岸多為泥質和漿砌擋牆,且破損不堪,缺乏有效的保護,不能滿足防洪要求。
武義江堤岸和景觀工程(白洋渡至瑩鄉路段)項目管理人員王勇說道,根據防洪標準,同時結合本區域實際情況和發展的需要,有關部門最終確立白洋渡橋至瑩鄉大橋段的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並在防洪治汙的基礎上建設生態公園、綠色廊道等相關設施,以滿足工業化發展背後人們日益增長的民生需求。
「舉個例子,白洋渡橋下絕大部分地方主要為耕地,雜草叢生,淤積嚴重,破損不堪,違章建築侵佔河道用地,人們渴望新環境的呼聲也日益強烈。對此,我們決定結合控規及區域定位,依據堤線布置「少拆遷、少佔地」的原則,沿現有岸線布置防洪堤、步行綠道、商業濱水公園等景觀綠化工程,同時儘量保留現狀灘地及古樹。」王勇還告訴記者,他們計劃在三月到四月份這段時間種植喬木灌木,並且加緊進行廣場鋪裝,爭取在下半年完成一期工程。
在推進工程復工的同時,工程工地始終緊繃「防疫弦」,堅持採取一人一冊員工管理制度,每天上午統一對其進行體溫測量,並及時上報。一發現有發燒、咳嗽等症狀的員工立即送定點醫院就診。「現在依舊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把因延期復工而失去的時間都搶回來,做到防疫和復工『兩不誤』,爭取儘早使工程竣工,讓沿江的百姓親眼看到這裡的蛻變。」王勇對記者說。
泉溪鎮、桐琴鎮:打造「網紅打卡」取景地
疫情爆發過後,縣有關部門和企業根據我縣疫情防控形勢,結合我縣水利工程施工特點,按照上級部門的統一安排和要求,依照「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原則,位於泉溪鎮的武義江右岸泉溪段「美麗城防」工程一期、二期和位於桐琴鎮的武義江東皋後門桐琴段二期工程堅持採取「首用當地民工,緊盯外來人員」的政策,嚴格落實工程疫情防控措施,完善各項疫情防控制度,確保各項防疫措施落實到位,逐步推動工程恢復正常施工。「自2月19日工程初步復工以來至今,泉溪、桐琴兩地的『美麗城防』兼廊道改造工程均已實現100%復工。」工程相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從水投集團等相關負責單位獲悉,目前,全縣的相關水利工程肩負著防控和防汛工作「雙壓力」,絕大多數工程項目表示要將受疫情影響的滯後施工進度趕上來。作為我縣城防工程的重點項目,泉溪鎮武義江右岸泉溪段「美麗城防」工程位於泉溪鎮冷水坑工業園區至大塘口村。工程治理河長7公裡,概算總投資7000萬元,主要實施堤防加固、綠道、堤岸生態綠化等建設。目前各項建設工作正有序推進;武義江東皋後門段治理工程主要實施堤防加固,包括堤頂硬化、綠化配套等提升改造工作,治理河長8公裡,概算總投資2000萬元。截至2019年底,該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0%,目前主體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綠化種植等掃尾工作。
「除了在汛期來臨之前完成水下工程設施,綠道的完善和生態綠化建設,是泉溪城防工程建設的另一大亮點,這樣才能深刻體現「美麗城防」的含義。」縣廊道辦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美麗城防』不單單是單純的防汛工程。在完成防汛、治水等多方面工作後,它更需要把它的作用體現在民生問題上。打造生態、綠色和創意的民用廊道,這是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充分體現。」
據悉,「美麗城防」工程泉溪段保留了原生態灘地以及樹木,最大程度展現了河道的「原汁原味」,在江邊建有多個親水平臺、觀景挑臺和休息驛站,方便遊人駐足觀賞、停駐小憩。工程管理人員說:「泉溪段『美麗城防』以彩色瀝青為基礎,鋪設於廊道路面上,構築起一道彩色的風景線,並與周圍的綠色植物交相輝映,與當下的「網紅思潮」不謀而合。在充分保證路面實用性的同時景觀效果大為提升,有望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勝地。與泉溪段不同,「美麗城防」桐琴東皋後門段另闢蹊徑,新增廊道標識標線,生動的圖案,化靜為動,把東皋後門段打造成一條充滿「激情」與「活力」的生態綠道。
以兩岸綠道為「藤」,以沿線景觀節點、村莊為「瓜」,串起風格各異的休閒驛站,形成結構合理、銜接有序、配套完善、富民惠民的休閒綠道網絡體系,為武義江沿線成為獨具一格綠色生態大景區如虎添翼,也贏得一些市民的點讚。「在我的印象中,比如桐琴、泉溪這些城鎮,工業發達,自然也就常常忽視生態環境的美化和治理。我個人認為,建設生態廊道是非常必要的舉措,不僅方便大家駐足,散步,更重要的是能讓工業區的整體環境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改善極個別人對家鄉環境的刻板印象。」剛剛大學畢業,目前在工業區上班的程女士告訴記者。
未來,武義江生態廊道工程的建成,有著諸多層積極意義。不僅提升了沿線兩岸防洪能力,保障了兩岸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優化了沿河水生態環境;同時進一步完善了我縣綠道系統,優化綠道網絡體系構建、文化休閒設施配套和周邊環境營造等,使武義江成為具有武義特色的浙中生態廊道建設新模板,成為一方百姓日常修養身心的良好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