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酪蛋白難消化?營養新觀點來解惑。
嬰兒食物應以高能量、高蛋白的乳類為主,即使在嬰兒末期,每日乳類的供應仍不應低於總能量的1/2。母乳是嬰兒理想的天然食物,帶來諸多健康益處和重要社會發展意義。然而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報告顯示2012-2014年中國6月齡內嬰兒純母乳餵養率僅為28%,且在3年內沒有增加。
對於部分母乳或人工餵養的嬰幼兒來說,配方奶粉是主要的營養來源之一。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宏量營養素,也是生命活動中頭等重要的能量來源,還是多種人體必需胺基酸的主要補充來源,在細胞各組分中含量最為豐富、發揮的功能作用也最多,在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配製中也是重要成分之一。
對於嬰幼兒來說,年齡越小,所需蛋白質的量相對越多,如出生到6月齡嬰兒,9種必需胺基酸的需要量均比成人大5-10倍。
而由於生理結構特徵,嬰兒鹽酸和各種酶的分泌均較成人少,且酶活性低下,消化功能差。此外嬰幼兒時期胰液和其消化酶的分泌易受炎熱天氣和各種疾病的影響而被抑制,容易發生消化不良。
因此,配方奶粉中蛋白質的易消化吸收水平對於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就變得極為重要。
如何幫助嬰幼兒消化吸收
嬰兒胃排空時間隨著食物種類不同而異,稠厚含凝乳塊的乳汁排空慢,母乳排空時間為2~3小時,牛乳為3~4小時。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區別?因為成分不同。
在人乳中,蛋白質主要為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其中又以乳清蛋白為主,而在牛乳中酪蛋白與乳清蛋白比例則是8:2。酪蛋白易在胃中形成較大凝塊,影響嬰幼兒消化吸收。而在人乳中,酪蛋白主要為β-酪蛋白,含磷少,易吸收,更能滿足嬰幼兒對於必需胺基酸的需求。
因此,以牛乳為基礎的嬰兒配方奶粉需要參照母乳組成成分和模式,在營養上對牛乳的組成加以調整和改進,配置成適合嬰幼兒生長發育的製品。比如說,調整酪蛋白的比例,同時使酪蛋白達到人乳中凝塊小軟、易吸收的特點。
降低酪蛋白礦化水平或許是解決方案之一*
在中國營養學會2019婦幼營養學術年會中,來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乳品科學和技術學科教授、弗裡斯蘭坎皮納大學首席科學家、維多利亞大學客座教授和國際乳品雜誌主編Thom Huppertz教授分享了有關酪蛋白礦化對嬰幼兒消化吸收影響的新發現。
圖源:Thom Huppertz教授大會演講
酪蛋白是幾種含磷蛋白的複合體,以膠束狀態存在於乳中,這種膠束是實現酪蛋白功能的關鍵。但同樣鈣和磷酸鹽會被包裹在酪蛋白膠束中。在牛乳中,大約70%的鈣會與酪蛋白結合,即Thom Huppertz教授提出的酪蛋白礦化。
教授表示,酪蛋白礦化會對酪蛋白凝乳性產生影響。酪蛋白礦化水平較低,其在胃內形成較小且鬆軟的凝乳顆粒,而這些凝乳顆粒會比礦化水平高的酪蛋白形成的顆粒更易分解。
Thom Huppertz教授分享了基於此假設的模擬實驗:調整脫脂奶的酪蛋白礦化水平(低、中、高三類)並配製成嬰兒奶粉模型(1.5%蛋白質,乳、酪蛋白比6:4),通過體外消化實驗模擬消化過程。
結果可見,隨著酪蛋白礦化水平升高,酪蛋白形成的凝乳顆粒越大且持續時間更長。
圖源:酪蛋白礦化對蛋白質消化吸收的影響
那麼決定牛乳中酪蛋白礦化水平的因素是什麼呢?
奶牛品種是關鍵。Thom Huppertz教授指出,荷斯坦奶牛的平均酪蛋白礦化係數是7.5,而澤西奶牛是8.5。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同一品種中,個體差異也會影響酪蛋白礦化水平,其中大約50%是由遺傳決定的,其餘則與奶牛餵養管理等相關,如利用電子項圈監測奶牛的身體狀況和產奶情況,後通過分析調整對奶牛的餵養。
看奶粉配方,更要關注源頭
Thom Huppertz教授此次全新觀點的提出,將對父母們選購配方奶粉帶來新角度的思考,因為你不僅要看配方,更要關注它是否有助於寶寶的消化吸收!
參考文獻:
1、母乳餵養促進策略指南(2018年版)
2、《兒科學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 以下內容及試驗數據均來自Thom Huppertz教授在中國營養學會2019婦幼營養學術年會中的發言。
來源:梅斯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