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年前採風經歷 拍出來才釋然
本報記者 袁雲兒
第六代導演章明的新作《冥王星時刻》正在上映,該片通過一個電影劇組在山區採風的故事,投射出他這些年作為一個創作者的真實心境。有一些觀眾評價「看不懂」「看睡著了」,但章明對這些表現得很「佛系」。
靈感 來自十年前真實經歷
一位處在創作困境中的導演王準,一個漢語、英語、日語切換自如的製片人,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女攝影,還有一個毫無存在感的男演員,為了籌備新片《黑暗傳》,四個人來到湖北的深山採風,儘管有當地嚮導老羅的陪同,他們還是迷了路……這是《冥王星時刻》的梗概,而這一故事,來自導演章明十年前一次採風的真實經歷。
儘管已經過了十年,但那次採風仍縈繞於心,只有把它拍出來,才能讓他釋懷。「這十年裡,中國電影外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作為創作者需要有一個面對變化的調整適應過程。然而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可能會迷失,會進退兩難、進退失據。電影表現的就是那種不明朗的階段,不知道該往哪一個方向走。」章明說。
這也是《冥王星時刻》這一片名的由來。章明將當時的心境形容為「冥王星時刻」——一種介於黑暗和光明之間的時刻,他希望把他個人的冥王星時刻傳遞給觀眾。電影中一些橋段,也是對片名的呼應,比如劇組最終抵達演唱《黑暗傳》葬禮現場的時刻,還有在山裡晃了數天終於遠遠望見城市燈火的時刻。飾演男主角王準的王學兵,則成為章明的某種化身和代言人。
拍攝 劇組寄宿當地村民家
章明的很多影片都在四川、重慶、湖北一帶取景,很多人認為,那是因為他是四川人,有鄉土情結。但在章明看來,他的鄉愁感並不濃厚,喜歡拍這些地方只是因為這是他在這兒出生長大,對這片土地和人最熟悉。在拍攝《冥王星時刻》前,他又沿著當年採風路線重走了一遍,然而,當年那些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如今已經通了柏油路,被開發成景區。他們只能找一些人工痕跡較弱的地方取景拍攝。
影片開始於車馬繁華的上海,然後才過渡到湖北深山。章明表示,也可以將山裡的全部內容看作是王準的一個夢。劇組一開始以為在山區拍攝會很省錢,結果發現交通費都趕上去一趟歐洲了,從上海到拍攝地每次都得八小時高鐵加六小時山路。在山區拍攝時,整個劇組沒有住酒店,而是分散住在村裡的老鄉家。劇組成員也沒有抱怨環境艱苦,在他們看來,有床睡,能洗澡,就知足了。王學兵曾坦言,住在村子裡造就了一種神奇的拍攝氛圍,每天早上把前一晚穿的戲服再穿上,也不用化裝,拍戲和不拍戲的界限變得特別模糊,甚至讓電影呈現出一種紀錄片的真實質感。
拍攝過程充滿隨機應變和即興表達。曾美慧孜飾演的村婦在片中奉獻了令人過目難忘的表演,她用手接二樓地板滲下的王準的洗腳水這場戲,將村婦內心翻湧的情慾表達得淋漓盡致。但章明說,這場戲其實是意外的結果。臨到拍攝時,他都沒想好要怎麼拍,誰知道具組突然打翻了村婦倒給王準的那盆水,章明便決定,乾脆讓水從地板上滴下來。電影裡有好幾段葬禮戲,有的就是當地真實的葬禮,剛好被劇組趕上了,經過允許後,他們便去拍攝,而片尾最後表演《黑暗傳》的葬禮,則是搭出來的場景。
風格 不喜歡強烈的戲劇化
章明和賈樟柯、王小帥等人被劃分至第六代導演,但相比之下,章明是他們當中最為低調神秘的一個。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拍攝影視作品,數量眾多,個人風格強烈,《巫山雲雨》《秘語十七小時》《結果》《郎在對門唱山歌》《她們的名字叫紅》等影片在國內外電影節展多次展映、獲獎,他還提攜了郭曉冬、黃璐等當今中國藝術電影圈知名演員。其作品所關注的,往往是最日常的生活片段,以及人與人之間細膩微妙的欲望等心理情感。
因為重情緒、輕敘事,章明的電影往往被觀眾評價「看不懂」。「我的電影一直不是以故事性取勝。《冥王星時刻》中的人物關係很可能變成男導演、小鮮肉男演員、年輕女攝影、女製片人的四角關係,很容易戲劇化,但我希望把他們的關係展現得更自然,我特別不喜歡強烈戲劇化的感覺,我的電影都沒有高潮。」章明直言,如果觀眾看不懂,「就看不懂吧。」他認為導演拍完電影後就已經完成使命,並不需要向外界說明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