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時刻》:喧譁與啞然,壓抑與騷動

2020-12-04 澎湃新聞

章明在中國電影譜系上可以歸入第六代,不過從1996年首次執導電影《巫山雲雨》以來,電影作品一直不多,且都僅在影展上小範圍露面,倒是擔任編劇的電視劇作品《山間鈴響馬幫來》(2009),先後在中央電視臺一套、四套和八套的黃金時段播出。《冥王星時刻》是章明電影首次在內地公映,與大象點映平臺合作,採取「限量」公映的特殊發行方式,值得觀眾且看且珍惜。

《冥王星時刻》海報

《冥王星時刻》以極低的成本製作完成,影片除了人工費用開支,在外景和服化道等上面的費用極盡儉省,總製作成本大概還比不上一般的視頻網站自製網絡大電影。電影的調色,也不盡符合觀眾通常對院線電影的質感要求。白晝場景的鏡頭裡,色彩過亮;夜晚場景的鏡頭裡,又多因晦暗而失去細節。然而《冥王星時刻》的最佳觀賞方式,只能是在影院四下皆黑皆靜的環境裡。影院的大銀幕,更利於展現電影中人物的面部表情,也更能讓觀眾代入到電影中人物跋山涉水時高一腳低一腳的搖晃感。如果是集體觀影,電影在沉靜的場景與場景之間,偶有角色對白打破沉默,激起觀眾一陣陣短暫的笑聲,也更給觀眾「如墮夢中」的不真切感,而這正是影片想要製造的效果:恍如當下,又恍如隔世,時空悠悠蕩蕩,欲明未明,將暗未暗。

《冥王星時刻》即使在多不以情節見長的文藝影片裡,也屬於戲劇性極淡化的電影。影片講述陷入創作困境中的導演王準(王學兵飾演),攜製片人丁宏敏(劉丹飾演)、演員小白(易大千飾演)和度春(李心然飾演),一行四人,在當地村鎮幹部老羅(易平飾演)的帶領下,行走在鄂渝交界處,穿越巫山,為遲遲難產的劇本採風的故事。電影按照線性時間展開敘事,眾人的採風之行一路走得困頓,路途中時有鄰人進入,同行一段路,而又相繼退場。最後諸人終於到達目的地村莊,聽到了苦苦追尋的喪歌《黑暗傳》。在漫漫長夜即將退場,晨曦的光線影影綽綽地劃開天幕時,影片中的人物,似乎也終於與內心的焦灼達成了短暫的和解,而進入澄明的境界。

《冥王星時刻》劇照

電影如果勉強要用類型片的窠臼歸類,或可屬於公路片的變體「山路片」。然而影片中眾人的跋山涉水,固有其目的,目的的理由卻並不充分,更像是因為已經上路,所以只好繼續前行。電影讓觀眾如影片中人一樣,焦灼、茫然、遲疑、停滯而不知前行方向,是要讓觀眾感同身受歧路難行,並在觀眾的心境上喚起對人生意義苦苦追尋而不得之時蒼涼、苦悶的情感共鳴,至於節奏感和邏輯性,則從來不是影片關注的焦點。甚至電影中的人物,作用也更多地是進行立場的表態,而無意於交代人物前史細節,統統留給觀眾去做猜測。

《冥王星時刻》不是一味替文學青年叫苦不迭的電影。影片中的村鎮幹部老羅,操一口西南地區方言,諳練人情世故,有市井生活智慧和小趣味,中和了電影的冷峻調性。電影中的鄉居生活,談不上風景迷人,也並不是世外桃源,質樸卻並不悽苦。電影有野心,野心不在憂慮家國天下,在記錄人心欲望的潛滋暗長。

易平飾

老羅

影片溼噠噠,即使在大晴天,也無徵兆地突然雨點落下,讓畫面籠罩上一層如煙如霧的氣氛。明暗交疊間,人物行止亦真亦幻。王準與小度交談,打機鋒不似打機鋒,介於通與不通之間。小度讀法文小說,和王準對話間談及靈山。《冥王星時刻》關心人的生存困境,不在物質層面而在精神層面。電影從後半段曾美慧孜飾演的寡婦春苔登場開始,主題逐漸浮出水面,現實與虛幻交匯,意識與潛意識拮抗。

王學兵飾王準

春苔這一名字,聽上去就溼漉漉、黏糊糊而有生命力。曾美慧孜先後出演過婁燁電影與李玉電影《蘋果》,又憑藉出演陳果電影《三夫》而提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角色都豐滿而有肉慾。春苔青年守寡,雖是農婦,穿著打扮卻不保守,一身紅衣,黑夜中也相當觸目。電影安排春苔殷勤留宿王準、端持洗腳水的一場戲,以及其後獨臥床榻、以水拭面的一場戲,大膽前衛,但並不引起觀眾過分的聯想。觀眾同情春苔孀居生活的苦悶,而絕不會認為春苔與王準真能發生什麼。春苔顯然在敬養翁姑、操持家務和看顧獨子上,周到得無可挑剔。王準這樣的「大」導演來到偏僻的鄉間,激起春苔生活中的一點漣漪,而這點漣漪行將平復下去。影片至此而終於得以唱響的喪歌《黑暗傳》,並不獨為亡者而歌。

曾美慧孜飾春苔

電影中神秘的《黑暗傳》,並非出自虛構。現有學術觀點認為,《黑暗傳》是明清時期開始流傳的漢族創世史詩,這一觀點仍有爭議。而《黑暗傳》本身亦蒙塵多年,直到1984年才在神農架林區被文化幹部發現,又遲至1992年才首次公開發表述評本和整理本。歌聲咿咿呀呀,唱的是天地玄黃,莽莽蒼蒼。這場喪歌直從日出唱至日暮,日暮復又日出。而電影終於在結尾處點題,借春苔獨子與小學教師的交談,道出「冥王星上最亮的時候就跟我們天剛剛亮的時候一樣,昏昏明的」。一天一夜的圍坐守喪,難免讓諸人睏倦。神智漸迷糊之時,意識鬆懈,潛意識躍躍欲動。王準一行人的採風之行雖然總算沒有撲空,然而王準苦苦思索的劇本仍無頭緒,只是在《黑暗傳》的歌聲中,一切問題都暫可擱置。影片中人物的困局並不容易破解,電影戛然收尾,留給觀眾困惑。然而困惑是必要的,《冥王星時刻》不是啟明星時刻,影片只負責提出謎語,不負責解謎。

《冥王星時刻》劇照

《冥王星時刻》在意指上的含混晦暗,構成電影獨特的魅力。這樣的魅力,不完全依賴於敘事,也不完全依賴於氛圍。影片有眾聲喧譁也有眾聲啞然,有情慾壓抑也有情慾騷動。電影中人物也未必盡然明了自身言說不明的複雜意緒,觀眾於銀幕外目光跟隨這一干人的行止,宛若自身亦在巫山深處穿行,行至水窮山盡之處,便是心有所感之時。《冥王星時刻》不需要謎底。觀眾如何看待謎面,也就會有如何的謎底。這部講述「鬱郁不得志」的電影,走過至暗時刻,會迎來自己的冥王星時刻,而昏昏明之後,便該天亮。

相關焦點

  • 《喧譁與騷動》中意識流比較
    《喧譁與騷動》是美國著名作家福克納的經典作品。威廉·福克納是20世紀關國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也是英美意識流小說的傑出代表。他的意識流小說《喧譁與騷動》是其巔峰之作。它在現代世界文學史上無疑是最富有實驗性與創造性的作品之一對現代卞義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 《冥王星時刻》:內心的渴盼與前行的勇氣
    《冥王星時刻》海報創作與資金上的近似問題,章明接受採訪時表示也遇到過。《冥王星時刻》拍攝期間,便曾發生投資人臨時撤資的事情。而為了能夠順利拍攝想拍的題材,章明編導過《晚安重慶》《郎在對門唱山歌》等多部近似城市形象宣傳片的電影,某種程度上屬於中國第六代導演中的邊緣者。
  • 《冥王星時刻》每個人都有處於半明半暗、進退失據的時刻
    無論是黑暗前的迷茫,還是村婦壓抑的強烈欲望,甚或是不被理解的孤獨,在導演的鏡頭下顯得如此曖昧而多彩。《巫山雲雨》裡的魚代表了情慾,《冥王星時刻》裡的水同樣也代表了情慾,無論是穿流的小溪,滴在小白臉上的小雨,突如其來的陣雨,還是從樓上低下被寡婦用手接住的洗腳水。
  • 一把辛酸淚,誰解痴人夢—精神分析視域下《喧譁與騷動》中的班吉
    《喧譁與騷動》是福克納寫作的長篇意識流小說,小說名字取材於莎士比亞的悲劇《麥克白》:「人生就像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該小說講述了南方沒落貴族康普生一家的故事。康普生的小兒子班吉是一個白痴,但是作者卻把他放到第一章來寫,其實另有深意,本文在此用精神分析的理論來分析小說中的班吉形象。
  • 曾美慧孜和王學兵的一場戲,製造了《冥王星時刻》最情慾的一幕?
    由章明導演自編自導,由王學兵、劉丹、曾美慧孜、易平、李心然、易大千聯合出演的劇情電影《冥王星時刻》,已經在國內上映了。大概吧,這些境遇都能製造某種程度的孤獨,但透過《冥王星時刻》這部電影,我看到了另一種孤獨的存在:不被人理解。王學兵飾演的導演、劉丹飾演的製片人、李心然飾演的度春、易大千飾演的小白、易平飾演的老羅以及曾美慧孜飾演的春苔,幾個人看似有在一塊的時刻,也有互相交流的時刻,但彼此卻沒有真正的理解。
  • 意識流小說閱讀文學巨著威廉.福克納《喧譁與騷動》故事梗概與寫作
    可以說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是我不自覺地要重複慢閱讀的第一本書,而且確實讀了一遍還想讀。不僅讀了一遍還想讀,而且第二遍第三遍我還是會像第一遍那樣認真不跳躍地慢閱讀。我想這是福克納寫作功底深厚,具有魔力性的一種最直接和最無形的表現。之前卡夫卡的普魯斯特的詹姆斯.喬伊斯的塞萬提斯的列夫託爾斯泰的等作家的著作,我會閱讀會重複閱讀,但是我自己有意識的來重複閱讀的。
  • 《冥王星時刻》有科幻片的名,散發出的卻是文藝片的味兒
    2018年章明新電影《冥王星時刻》上映,這是章明從影二十多年來首部進入院線公映的電影,聽這名字真的以為是一部科幻片,不過看過之後就覺得片名還是比較符合劇情的,章明這部新片回歸了早期的風格,依然保留其處女作《巫山雲雨》的潮溼、孤獨感,是帶有東方神秘色彩的創作風格。其電影能夠區別於當先商業電影的是,它更的內容來自作者的個人表達。
  • 《冥王星時刻》,主題偏於愛情電影風格,敘事風格非常新穎
    導演對於「無意義時刻」的處理,完全可以讓他承載所有的溢美之辭,夏季渝東那氤氳水氣,突如其來的暴雨,曲折泥濘的山路,又給一個曖昧的故事提供了最好的沃土,那到底是什麼讓得影片最後的觀感如此欠缺呢?或許章導可以去和畢導聊聊。針對這部電影,我略微發表一些看法。
  • 《冥王星時刻》:每個人都有半明半暗、迷茫的時刻
    最近發現《冥王星時刻》居然定檔上院線,心裡就有了淡淡的喜。章明導演對大多數人來說太陌生了,但又對影迷來說非常熟悉和珍貴,他的作品和他這個人一樣,又主流又邊緣,保持對一切的關注但又和一切漸離,一邊欲望暗湧,一邊孤獨永恆。好的文藝片,看完之後,是可以好一陣反芻和醞釀的,我竟然欲說還休,半天寫不出一句來。
  • 《冥王星時刻》:章明半明半暗的電影時光
    5月16日,章明導演的新片《冥王星時刻》在坎城「導演雙周」單元首映。《冥王星時刻》是章明蟄伏多年後的最新長片作品,這也是今年50周年的坎城導演雙周單元選擇的唯一一部華語作品。本片講述了一行想拍攝一部電影的男女,面對情感欲望時的種種困境,影片的靈感緣起於章明十年前在西南深山採風的經歷。
  • 限量公映的《冥王星時刻》,到底讓觀眾看到了什麼?
    雖然《冥王星時刻》在去年的坎城電影節上,在「導演雙周」單元完成首映,但國內的觀眾們似乎並不買帳。觀眾們對影片的劇情以及影片所傳達的感情始終捉摸不透從而陷入了思考的黑暗,紛紛表示:《冥王星時刻》到底讓觀眾看到了什麼?
  • 《寶貝兒》《冥王星時刻》首映引關注
    這三部作品包括楊冪、郭京飛、李鴻其主演、參加多倫多電影節特別展映的《寶貝兒》;章明導演入圍坎城「導演雙周」單元的新作《冥王星時刻》和文藝片宿將呂聿來的導演處女作《桃源》。      相比《寶貝兒》,章明導演的《冥王星時刻》是一部「藝術氣息」更加濃厚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王學兵飾演的導演王準一行四人帶著現實的壓力來到湖北深山採風的故事,電影試圖呈現一行人逃脫灰暗命運的行動和想像。
  • 文藝版《煎餅俠》,正確解讀《冥王星時刻》的方式
    讀《靈山》並不愉悅,《冥王星時刻》的過程同樣並不令人愉悅,因為這部電影的結構實在太像《靈山》了。《冥王星時刻》的導演章明毫不避諱地承認這部電影其實就是自己一次採風過程的再現。《靈山》寫作了7年,《冥王星時刻》的劇本同樣寫作了8年。
  • 致冥王星
    在我不知道你如何標記的某個時刻裡,你有沒有感到巨大的震顫而因此改變什麼呢?當然,聽我這麼說,你可能會感到迷惑,或者聽不懂我說的這些,更有可能根本不屑於聽,但我還是禁不住想對你說一說。不管你有沒有感覺,反正地球人認為你被改變了。因為在哪「某個時刻裡」,地球上幾位偉大人物的代表——頂級或接近頂級的科學家,他們一起開了個會,以投票的辦法,表決通過:冥王星不再是太陽的行星,而是「矮行星」。
  • 第六代導演章明推出新作《冥王星時刻》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記者白瀛)第六代導演章明新作《冥王星時刻》7日起在全國點映。作為今年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唯一入選的華語電影,影片講述導演王準一行為拍攝電影《黑暗傳》到渝鄂深山採風,因各自生活困境踏上神秘旅途,最終在黎明時分走出黑暗的故事。
  • 《冥王星時刻》上海首映:讓觀眾看平時發現不了的東西
    12月7日,由章明導演,沈暘監製,王學兵、劉丹、曾美慧孜、易大千等主演的電影《冥王星時刻》,在上海大光明影院舉行千人首映禮,首映禮由大象點映平臺發起,主創到場與觀眾就影片進行了交流。這部入圍今年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的影片,將於12月15日在全國「限量」公映。
  • 《冥王星時刻》影評:孤獨如此,如影隨形
    《冥王星時刻》是由章明導演自編自導的劇情片,由王學兵、劉丹、李心然、易大千、曾美慧孜、易平聯合出演。雖然我們彼此認識,以為知道對方某一方面的真實,卻永遠不可能真正的了解對方,也從未從內心去深入探討過自己,冥王星時刻這部電影講的是自我反思,同時也是也是自我的救贖。
  • 怎麼評價電影《冥王星時刻》?
    《冥王星時刻》其實從名字上來說,已經很有吸引力了,從宣傳力度上來說也挺給力的,我很期待。 從放出來的片花來看,我覺得影片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擁有一種莫名的神秘感。整個劇情是以「劇組採風」為圓心展開的,故事的男主角王準是個導演,帶著女製片人、年輕的男演員和女攝影師去湖南的一個山區採風,希望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拍攝的靈感。
  • 《冥王星時刻》定檔12月7日 曾入圍坎城導演雙周
    《冥王星時刻》定檔12月7日 曾入圍坎城導演雙周 時間:2018.11.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蜘蛛女 分享到:
  • 《冥王星時刻》導演:十年前採風經歷 拍出來才釋然
    原標題:十年前採風經歷 拍出來才釋然本報記者 袁雲兒第六代導演章明的新作《冥王星時刻》正在上映,該片通過一個電影劇組在山區採風的故事,投射出他這些年作為一個創作者的真實心境。靈感 來自十年前真實經歷一位處在創作困境中的導演王準,一個漢語、英語、日語切換自如的製片人,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女攝影,還有一個毫無存在感的男演員,為了籌備新片《黑暗傳》,四個人來到湖北的深山採風,儘管有當地嚮導老羅的陪同,他們還是迷了路……這是《冥王星時刻》的梗概,而這一故事,來自導演章明十年前一次採風的真實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