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一試,這真能防毒嗎? 開放日,市民試穿在空氣有毒區域作業的防護服。
阿姨,你知道垃圾扔哪嗎? 在「世界環境日」活動現場,有小學生向市民演示如何進行垃圾分類。
瞧瞧,廢品也能變成龍! 在昨日的活動現場,小學生曬出他們用廢品製作的「龍」。 本欄圖片 信息時報記者 巢曉 實習生 徐敏 攝
信息時報訊 (記者 熊佳焰 通訊員 粵環宣) 昨日是世界環境日,珠三角9市62個監測站點在前一天剛剛全部發布了PM2.5和臭氧在內的6項監測數據。昨日,省環保廳和省環境監測中心舉行開放日活動。廣東省大氣環保首席專家、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鍾流舉介紹,目前珠三角尚無一市年均濃度能達標(即達到35微克/立方米)。他說,空氣品質不像水那樣可以特供,要見藍天白雲必治PM2.5。
「監測數據絕無造假」
對於環保部門發布的監測數據,一些公眾還是心存疑問:是否真的是客觀真實呢?鍾流舉表示,廣東PM2.5監測數據絕無造假,「因為62個監測點的數據從監測到發布,都是在半小時內完成,不會有人去篡改數據,也來不及改。」鍾流舉表示,目前珠三角62個監測點均具備「新標準」要求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6種汙染物的監測能力。廣東的空氣品質監測網絡在全國比較先進,現在珠三角62個站點,平均30公裡×30公裡就有一個,而國家的平均水平是80公裡×80公裡才有一個監測站點。
近期主要為臭氧汙染
根據昨日下午17時的監測數據顯示,在珠三角62個監測站中,4個站點的AQI指數達到了第四級的中度汙染,分別是廣州花都竹洞、廣州花都師範、廣州磨碟沙和惠州西角;其餘還有11個站點為輕度汙染。也就是說,達標的站點只有47個,而不達標的站點首要汙染物全部是臭氧。
為何臭氧會超標這麼嚴重呢?「臭氧看不到,對能見度影響不大,所以有時看到陽光很好,似乎空氣品質不錯,但其實臭氧已經超標。在夏季,PM2.5超標的情況並不嚴重,而臭氧超標就相對嚴重。到了9月份才是真正迎來考驗的時候,到時PM2.5和臭氧都可能出現超標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屆時日照比較強,加上沒有夏季時頻吹的南風,氣象條件將不利於汙染物擴散。鍾流舉說,「所以,到時PM2.5和臭氧會出現同時超標的情況,數據估計會不好看。」
未來可查每條街道空氣
鍾流舉表示,未來廣東環保部門還希望把珠三角區域空氣品質的發布平臺做得更好,「現在可以放大到每個城市,查詢當地的實時空氣品質。未來我們還計劃將地圖進一步細化,可以細到每一條街道、每一棟樓,市民可以在地圖上查詢自己家附近的空氣品質情況。」
而對於市民提出在空氣差的時候能否戴口罩進行預防的問題,不少環保專家曾表示「沒有用」,但鍾流舉對此持不同觀點,他表示,戴普通的口罩肯定擋不了PM2.5,但空氣差時,戴上諸如「豬鼻子」等專業型的防護口罩,對於預防和阻擋PM2.5還是有部分作用的,不會完全沒用。
省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鍾流舉——
目前珠三角無一城市
年均PM2.5濃度達標
記者:廣東目前空氣品質到底如何呢?
鍾流舉:空氣是每個人都要呼吸的,所謂「空氣品質無特供」,說真的,我自己也很著急。實際上,情況並不樂觀,一項統計表明,按照國家新的年均PM2.5濃度標準(35微克/立方米),全國111個重點環保城市中,只有24個能達標,珠三角一個達標的城市都沒有。從各種汙染源的貢獻率來看,機動車汙染佔到了四分之一左右。
記者:如何治理PM2.5?
鍾流舉:機動車對PM2.5的來源「貢獻」了25%左右,所以對機動車、尤其是黃標車的控制,對空氣改善尤為重要。而控制臭氧汙染,就是要減少氮氧化物和VOC(可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
而除了機動車外,對火電廠的治理也非常重要,相對於燒煤,改燒天然氣肯定更加有利於空氣治理,因為燒天然氣幾乎沒有顆粒物的排放,二氧化硫也幾乎沒有,但氮氧化物方面和燒煤差不多,而氮氧化物在空氣中經過反應,同樣會生成PM2.5。不過,要電廠全部「煤改氣」,的確不容易,要保證有氣可燒,電廠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補貼。由此,政府可以通過減免電廠的稅收等方式推進這項工作。
廣州已經提出2012年~2016年改善空氣品質的工作方案,其中提出到2016年PM2.5要下降7%,這是政府作出的實際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