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 記者 劉雲 文/攝 通訊員 王岢
空氣品質好不好,可能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了。
來報一組大家聽了都會蠻高興的數據——
去年(2018年),杭州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累計269天,優良率73.7%;PM2.5,平均濃度是39.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1.1%。
另外,根據氣象霾觀測結果,2018年霾出現的天數是40天,同比減少了28天。
再看看今年的表現——
今年1到8月,杭州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累計有189天,優良率77.8%;PM2.5平均濃度是3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2.6%。
這個城市的空氣品質,是不是真的越來越好了?它又是怎麼變好的,背後都做了哪些工作?
為了讓杭州市民更多地了解杭州市生態環境工作,昨天,「杭州市生態環境局公眾開放日」邀請了20位杭州市民、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通過親身體驗、實地走訪,和環保「零距離」。
「身邊的空氣站」App
能隨時都查看就近的空氣品質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公眾開放日」的第一站,去了位於錢塘新區河莊街道的杭州錢江印染化工有限公司。
好多市民代表都說知道「錢江印染」,「80年代的老廠子了,在杭州名氣蠻大的。」大家都知道,印染在廢氣治理上要花很大力氣,不然周邊一帶的空氣會聞著都「不太友好」。
錢江印染也的確花了不少力氣。企業汙水處理及廢氣VOCS治理,投入了近3億元;投資1700餘萬元,淘汰導熱油鍋爐,改用熱電集中供熱,實現二氧化硫及煙塵零排放的綠色供熱。投入3000餘萬元,統一改造工業油煙淨化處理裝置,一年運行維護成本就在320萬元左右。
就是因為,杭州有很多家這樣的企業付出這樣的經濟代價,共同努力,才讓我們這個城市的空氣越來越好。
第二站是去看「成績」的。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處長陳健松說,以前,杭州的空氣品質監測站主要是10個國控點位,位於杭州不同區域的居民區、交通幹線、工業區、學校和景區等。手機上看到的空氣品質數據,都是這10個國控站點杭州大範圍的空氣品質。
10個點位,在全國來說已經算最多了,但陳健松說還是太少,所以,杭州市生態環境局在全市建了198個鄉鎮街道空氣監測站,基本做到一個街道(鄉鎮)一座空氣監測站,實現市區街道鄉鎮的全覆蓋。
昨天第二站,就去了白楊街道,看建在樓頂上的空氣自動監測站。很小一臺機器,可以捕捉到空氣的很多信息。
白楊街道空氣監測站
像大家最關心的顆粒物PM2.5和臭氧參數,是空氣自動監測站必備的。另外,還有像風速、風向、氣溫、氣壓、相對溼度、降雨量等,也都有數據。
市民想看數據,不用跑到樓頂。鄉鎮街道的一樓大廳,都有信息發布系統,大屏幕上就可以看到空氣品質信息,並提供移動端的查詢服務。
這個系統,可以很直觀地顯示,站點這一帶的環境監測實況,進行快捷站點詳情查詢,按地圖方式查看環境質量的時空變化情況。
198個監測站點,在大屏幕上都看得到。顯示綠色,代表空氣品質優良;黃色的話,說明有輕度汙染……有汙染了,是因為哪方面不好導致的,點開來,都看得到「病因分析」。
大屏幕上還可以看到24小時變化趨勢,尤其到了冬天,經常有北方吹帶過來的髒空氣,屏幕上甚至看得到它「風雲卷湧而來」。
看到這套系統,市民代表都很驚喜,說以後可以獲取近在「家門口」的空氣品質信息!
更親民的是,市民通過手機上的「身邊的空氣站」App,隨時都可以查看就近的空氣品質,實時監測。
而在後臺,環保部門就相當於通過198個平臺,有了一個全市鄉鎮街道的空氣品質匯總圖,通過它,可以結合時間軸分析汙染時空動態變化過程,快速掌握各鄉鎮街道的空氣品質,分析汙染原因,為環保精準治理提供高效、科學的依據。
「身邊的空氣站」App
還將升級成為「空氣衛士」
納入杭州城市大腦
昨天參加活動的楊慕光,退休前當了37年的化學老師,從15年前開始,他長期關注環保,曾跟著監察隊去汙染企業突擊檢查。
看了鄉鎮街道空氣監測站以後,楊慕光說,站點越多,數據的可靠性就越好,也可以更針對地知道哪裡的空氣不好。
楊慕光還建議,站點的分布可以更科學一些,比方說風景區的站點少一些,但是工業區的站點更多一些,最好一個企業一個站點,這是汙染最有可能發生的地方,監測更有效。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吳華軍說,接下來,杭州環保會做得更好。具體來說,將繼續打好藍天保衛戰,比如揚塵、柴油貨車、重汙染企業等,都會打好防治攻堅戰。
昨天,市民代表們最關心的空氣品質,吳華軍說,接下來「身邊的空氣站」App還將升級成為「空氣衛士」,納入杭州城市大腦,讓市民用起來更方便。
到時候,「空氣衛士」還會有城市工地、道路揚塵數據、VOC監測數據和提升實現空氣品質的5天預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