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小蟲多出沒,如何應對才安全

2020-11-23 騰訊網

蜱蟲

蜱蟲是一種寄生性吸血性昆蟲,嗅覺敏感,在幾米之外便可以感知人或者動物的味道,一旦接觸到宿主一般會選擇在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將頭埋進人體的皮膚內進行吸血。被蜱蟲叮咬後人會在24到48小時出現不同的炎症反應,甚至某些蜱蟲還會注入麻痺神經的毒素,使人中樞神經受侵害而死亡。被蜱蟲咬傷後,局部皮膚會出現丘疹、水皰以及發熱、全身無力,頭痛、噁心、嘔吐、腹瀉、精神不振、厭食等症狀。「蜱蟲最喜歡寄宿在兒童身上,如不及時為孩子去除蜱蟲,嚴重時可能會發生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情況。」

蜱蟲喜歡棲息在樹林、草地、灌木叢中等,去這些地方時最好能穿長袖長褲減少皮膚暴露部位,紮緊褲腿袖口領口,可塗抹一些避趨劑。「被蜱蟲叮咬後千萬不要用手強拔蟲體,因為這樣容易導致蜱蟲倒鉤留在皮膚內。可以用酒精塗在蜱蟲的身上,使蜱蟲頭部放鬆或死亡,或者在其頭部塗抹厚厚的凡士林,使蟲子窒息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蟲。或者用菸頭,香頭輕輕燙蜱蟲露在外面的部分,使它的頭部自行慢慢地退出來。」取出蟲子後,需要對傷口進行消毒,必要時應儘快前往醫院處理。

除蜱蟲外,很多人外出遊玩後還發現身體暴露部位分散或者成群分布的小紅疙瘩,甚至出現局部水腫、水皰,感覺劇烈瘙癢,有燒灼感或者是疼痛感。這就是常說的蟲咬皮炎,是由於接觸其毒液或蟲體的粉毛後引起的皮膚水腫發炎現象。「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取決於人體對這些蟲子的毒素的反應大小。尤其是小孩子皮膚嬌嫩,接觸蟲子毒素的部位若是在組織疏鬆地方,如眼瞼、唇部等,炎性滲出顯著,可發生高度腫脹。」隱翅蟲、蜜蜂、蜈蚣等尤其要當心。

隱翅蟲

隱翅蟲本身不咬人,但搔抓或拍死壓碎隱翅蟲後,其毒液釋放,在接觸部位會出現點、片狀或條索狀紅斑,伴癢,漸有灼熱疼痛感。隨後,紅斑上可出現密集的丘疹、水皰,後發展為膿皰或呈灰褐色壞死,灼痛明顯。皮疹廣泛時可有發熱、頭疼、噁心、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

因此,不要拍打壓碎隱翅蟲,可吹掉或甩掉,皮膚接觸隱翅蟲後應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局部。皮損處可以外抹爐甘石洗劑,如情況嚴重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蜈蚣

蜈蚣是一種有毒腺的動物,若被咬傷,局部可見咬傷瘀點,周圍皮膚可能會出現腫脹,有灼熱、劇痛和刺癢感,甚或伴全身症狀。部分嚴重患者可出現發熱、噁心、嘔吐、頭暈、頭痛、心悸及抽搐等全身中毒症狀,甚至休克,昏迷,心臟和呼吸麻痺等,可致死亡。

一旦被蜈蚣咬傷,可以立即用肥皂水衝洗,中和其毒液的酸性,再塗上較濃的鹼水或3%的氨水。如果常規處理後還是腫痛難忍,甚至出現頭暈發熱的症狀,必須立即到醫院就診。

蜜蜂

被蜜蜂蜇傷後,大部分人群會出現受傷處的紅腫、疼痛。首先要仔細檢查皮膚裡有無折斷的毒刺,如有毒刺可用鑷子拔出,然後用拔火罐或用吸奶器吸出毒液,切勿用手擠壓,以免更多的毒液擠入皮內引起嚴重過敏反應。再用肥皂水、食鹽溶液等清洗傷口。

還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現噁心、嘔吐、全身性水腫,或者是呼吸困難、煩躁不安,甚至出現昏迷、休克的情況,若遇到這種情況需要立即到醫院接受治療。

恙蟲

恙蟲生活在溫暖、潮溼的灌木叢、草叢及河岸,喜歡叮咬比較隱秘、潮溼的部位,如腹股溝、肘窩、腋窩等處,被叮咬處一般會產生黑色焦痂。一些患者被叮咬後可能會出現高熱,肺炎、肝炎及心臟和腎臟的損害。

在外遊玩時儘量避免去潮溼的草叢和樹林,外出遊玩回來後要重點清洗腋窩、腰窩等皮膚部位、換洗全身衣物。如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不退,應查找身體上是否有焦痂或者是潰瘍、疤痕樣皮損,一旦發現應警惕恙蟲病,及時就醫。

相關焦點

  • 還有這些小蟲夏季頻繁出沒,要小心
    還有這些小蟲夏季頻繁出沒,要小心 2019-06-21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夏季當心「蛇出沒」
    記者走訪發現,盛夏季節,是毒蛇出沒的高峰期,過去半個月,僅湖南醫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就收治了14名毒蛇咬傷患者。 醫生:夏季蛇類活動頻繁 謹防被咬傷 那麼,正直蛇類活動頻繁的季節,市民該如何應對呢?
  • 夏季小蟲出沒 不是「拍死」就安全
    資料圖片夏季來臨,各種小蟲子也活躍起來。有媒體報導,一名12歲女孩和家人進山遊玩,第二天感覺肋骨附近又疼又癢,家人仔細檢查後發現孩子的皮膚下竟然藏著蜱蟲。
  • 夏季小心這5種蚊蟲,千萬別輕易「拍死」!防蚊記牢這3點
    每到夏季,蚊蟲開始肆虐, 不時有人帶著滿身的>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小心,警惕這幾種蚊蟲!
  • 夏季蛇出沒 您該怎麼防
    蛇出沒與環境有關近年城區蛇類頻頻出沒,和荊門城區綠化環境改善有無關係?南臺消防站的消防員湯明明從小在山裡長大,對蛇的性情也十分熟悉。他說,近幾年他在荊門城區先後抓過50多條蛇,他分析,夏季天氣悶熱,茂密的草叢、樹蔭下是蛇類棲息的首選。而隨著荊門城區綠化面積的增加,陰涼地方也隨之增多,這為蛇或其他動物提供了更多的棲息場所。
  • 航空公司如何保證夏季飛行安全
    原標題:《科普:航空公司如何保證夏季飛行安全》    隨著生活品質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搭乘民航客機出行,現在正值暑期全國各大高校放假避暑出遊高峰季節,旅客卻總會遇到夏季頻發的雷暴天氣。伴隨雷暴產生的風切變、閃電、顛簸、積冰等天氣對航空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掌握雷暴季節飛行的注意事項,對確保飛行安全至關重要。  雷暴形成類型可分為:  熱雷暴:受地表局部增熱作用而產生的,常在夏季午後出現,傍晚後因對流減弱而消散。特點是:發展迅速,區域小,移動慢,降水猛烈,一般來講都是孤立、分散的。
  • 夏季和秋季是蛇類出沒相對頻繁的季節,揭陽已有群眾被咬傷
    夏季、秋季是蛇類出沒相對頻繁的季節,記者日前從揭陽市人民醫院了解到,近期因被蛇咬傷到醫院就診的人數有所增加,如何防範被蛇咬傷?一旦被蛇咬傷又應怎麼處理?揭東群眾 倪大叔:當天凌晨3點多我去摘菜,已經摘得差不多了,那條青蛇在菜裡,我一把摘下來,就被它咬到了,我趕緊扔下菜,打電話叫人送我到醫院來。產業園的張女士則在幾天前的一個傍晚被蛇咬傷,當時手指上的傷口也是立刻腫痛起來。
  • 夏季蛇類活動頻繁 遇到蛇、被咬傷該如何應對?
    夏季是蛇類活躍的高峰期,在泉州中醫院,像孫大姐這樣的蛇傷患者,該院每年接收數量達四五百人。  今日上午,閩南網記者來到泉州中醫院外二科,就泉州地區蛇傷的相關問題進行走訪。11日下午5點多被咬到,在當地醫院簡單處理後,葉老伯當晚被送到泉州中醫院接受治療。  進入夏季,蛇類活動較為頻繁。外二科護士長楊梅玉介紹,今年入夏以來,該院接收的蛇傷住院患者逐步增多,目前已將近200人。  「患者以田間勞作者居多」,楊梅玉告訴閩南網記者,也有部分患者是在草地、公園被咬到的。患者的年齡,以五六十歲居多。
  • 石屏:夏季炎熱蛇出沒 外出謹防蛇咬傷
    進入夏季以來蛇類出沒頻繁石屏縣各大醫院接診多起被毒蛇咬傷中毒的患者在石屏縣人民醫院外科診室,病床上躺著不少被蛇咬傷的患者,她們是來自石屏縣壩心、龍朋、大橋、哨衝等山林茂密的鄉鎮村民。她拿手捏著傷口,她的丈夫立馬把她送到醫院,大概用了30分鐘左右,到醫院時被咬的地方已經變得很腫了據了解到醫院就診的幾位村民都是在山林地裡幹農活時被毒蛇咬傷的就診後醫生立即採取擠壓傷口排出蛇毒使用抗蛇毒血清口服和外敷傷口補液 利尿等辦法來解毒目前患者均已脫離了生命危險要是遇到蛇被咬了該如何處理呢
  • 夏季炎熱,眼鏡蛇、菜花蛇齊出沒!小心啊~
    夏季炎熱,眼鏡蛇、菜花蛇齊出沒!06-30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夏季到來
  • 夏季夜釣,如何才能有效防蚊防蛇?想知道的看過來吧
    夏季的白天溫度比較高,所以很多釣友都會選擇晚上去釣魚,相對來說夏季晚上去釣魚比白天要好。首先是晚上涼快,光線也沒有那麼強,釣友釣魚沒有那麼曬得慌,當然任何事情都是兩面的,有好的就有壞的,夜釣也是如此。夜釣也有很多困擾釣友的事情,首要的問題就是蚊子比較多,很容易遭受蚊子的叮咬,其次呢就是夏季晚上是蛇出沒比較多的時候,雜草叢生的地方,如果不預防會有很大的危險,對於這些問題,今天呢我來給釣友們支招應對,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有效防蚊防蛇,那就認真的看下我今天的分享,看完包你拍手叫好。
  • 夏季暴雨生存指南——如何解讀氣象預警信號?
    如果說不清楚「狼要來」是哪幾種信號,直到狼已經來了才讓市民倉促應對,那還有什麼「預警」的效果?根據本人對過往幾年的預警信號發布以及實際天氣狀況的觀察,這些信號發布的規律如下: 「白色」和「藍色」就屬於「狼要來」的預警信號,可惜因為顏色太不鮮豔,可能有許多市民看到時也未能足夠關心。
  • 躲在家裡也不安全,防城某小區有「隱翅蟲」出沒
    小編趕緊去了解了一下這種小蟲,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嚇一大跳,而手上如果沾染到,再去觸摸其他地方的皮膚,就會導致多處皮膚沾染到毒汁。在一些空曠的廣場或者周圍花草樹木很多的地方,隱翅蟲都有可能出沒,比如說河畔公園、小區綠化帶等等。尤其傍晚,是隱翅蟲活躍的時間段,而這個時間點也是大家吃完晚飯,外出散步、運動的時間。有些人不注意,把過多的皮膚暴露在外面,就很有可能中招了。所以目前疫情期間,家裡的花花草草一定要勤換水,保持室內清潔。
  • 2米長大蛇鑽進市民被窩 專家教您夏季如何防蛇
    夏季,正是它們頻繁活動的時候。不過,林業人員說,蛇只是樣子嚇唬人,遇到蛇只要不碰它,不逗它,然後打個電話,其餘的就交給他們來處理。小編也很怕蛇,但聽這麼一說,就覺得不那麼害怕了。注意了,下面這些知識很實用,都是捕蛇者的經驗之談。­  夏季是蛇類出沒頻繁的季節。從今年4月以來,林業人員已接到市民關於蛇的求助和救助近200起。­  那麼,在廈門都有哪些類型的蛇呢?
  • 海南多地「蛇出沒」,眼鏡蛇、蟒蛇……已接警50多起!
    夏季經常出沒的還有蛇不是一條、兩條三條……近期海南多地蛇出沒警惕!警惕!警惕!海南多地「蛇出沒」,眼鏡蛇、蟒蛇……已接警50多起!,進到居民家中也愛在陰涼的地方盤踞,房屋附近植被比較茂盛,或者家裡陰涼潮溼的住戶,應該多注意房屋角落是否有蛇。
  • 阿根廷食人魚出沒 多人被咬傷(圖)
    但由於食人魚本身喜歡水溫較高的環境,所以夏季來臨時,多出沒與內陸河流中,所以多次發生食人魚攻擊人的事件。據報導,19日在羅薩裡奧市巴拉那河一處度假海灘發生的食人魚咬人事件中,有兩人受傷。其中一位小女孩腳部被咬傷;另一位老人腳趾直接被咬爛,較為嚴重。由於食人魚聽覺高度發達,牙齒尖銳異常,而且大多成群結隊出沒。
  • 夏季汽車胎壓多少安全?修車師傅給出答案,這個數值才是安全的!
    夏季汽車胎壓多少安全?修車師傅給出答案,這個數值才是安全的!那麼汽車的標準胎壓是多少呢?車輛的大小和重量不一樣,汽車的胎壓也會有些差異,但是總的來說大部分乘用車的胎壓都在2.2—2.5千帕之間,如果胎壓可以有個上下浮動,但是區間一定不能太大,胎壓過低會導致輪胎磨損加劇,容易爆胎,而且油耗還會增加;胎壓過高輪胎抓地力就會下降磨損一樣加快。
  • 市民頻被毒蟲咬傷 專家列常見毒蟲及應對方法
    7月4日,第八人民醫院皮膚科王主任告訴記者,夏季高溫籠罩,百蟲活躍,每天都會有10來名被咬傷患者前來就醫,而常見的蟲子有蚊子、蜱蟲、隱翅蟲、刺毛蟲等。   馬蜂蜇傷、蜱蟲叮傷……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被其中任何一種毒蟲侵擾到而無所防備的話,可能就真的要體會什麼叫苦不堪言了。因為有些毒蟲咬傷人,除了其本身的毒性以外,還可能傳染其他一些細菌。如果能提前了解一些該方面的知識,則會受益匪淺。
  • 天熱蛇出沒遇到莫慌張 十堰都有哪些常見蛇?被蛇咬了怎麼辦?
    夏季氣溫升高,蛇蟲鼠蟻進入活躍期,我市多地發現蛇類出沒。野保站專家表示,蛇類喜陰溼,一般習慣盤踞在陰涼處。遇到蛇時,如果它不主動向你進攻,千萬不要驚擾它,尤其不要振動地面,以免對自身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入夏季後,我市頻頻有蛇出沒8月8日,家住豔湖小區的陳先生從15號樓附近經過時,發現地上有一條死去的大蛇,目測長度超過一米,背部紅黑相間,腹部顏色略淺,有黑褐色斑點。為了弄清楚這條蛇是什麼種類、是否有毒,陳先生在現場拍攝了照片向十堰晚報爆料。
  • 《瘋狂小蟲》:一本打開昆蟲世界的鑰匙
    《瘋狂小蟲》像一本打開昆蟲世界的鑰匙,帶你領略小蟲世界的大學問。當你仔細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它會帶你進入神奇的昆蟲世界,帶你穿越昆蟲雖小卻也複雜的身體結構,帶你一起了解昆蟲如何感受大自然,如何靈巧應對大自然中的各種危險。如果你是害怕昆蟲的人,不妨讀讀這本書,它會讓你消除對昆蟲的恐懼,在這本書裡,昆蟲不再是面目猙獰,密密麻麻滿處亂爬的蟲子,而是像一個美麗優雅的模特,穿著色彩豔麗的外衣,你可以靜靜的走進昆蟲的內部世界,去了解它們的可愛之處,感受它們奇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