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觀賞魚,玩自然水景,懂生活的人都關注了水族圈!
此文較長,不感興趣的部分可以快速略過本文共(10536字)
孔雀作為練手魚,被大家廣為傳播是最容易飼養的觀賞魚,導致了孔雀魚的很多品種,變種,至今好像也沒有誰能確切統計,做為一個新手看到孔雀魚種類非常多 但是傻傻的分不清,說出全部孔雀魚品種數量,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我們歷史發布的全部資料,錯誤地方還望大家扶正,共同進步。
孔雀魚也叫彩虹魚、百萬魚、庫比魚,是一種常見的熱帶觀賞魚,體形修長,有非常漂亮的尾鰭,品種非常多,基本上分成幾種:品系禮服、馬賽克、草尾、劍尾、金屬、蛇王等等,很多人都喜歡飼養孔雀魚,因為孔雀魚體色色彩斑斕的,非常好看,那孔雀魚品種到底有哪些,小編整理了孔雀魚品種圖片大全分享給大家,趕緊了解下吧:
到底是誰第一個發現了孔雀魚
1859年,德國魚類學者Wilhelm C.H. Peters在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發現孔雀魚,因此他成了最早開始研究孔雀魚的科學家。
1886年英國的傳教士Robert John Lechmere 從特立尼達帶回孔雀魚標本,大英博物館鑑定此標本為新的物種,為表彰這個傳教士,於是就以guppy為孔雀魚的英文俗名,孔雀魚的英文名稱就此確立。
孔雀魚分布圖
國內沒有野生孔雀魚
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人說在野外撈到孔雀魚,其實國內是沒有野生孔雀魚的。
看著像孔雀魚的野生小魚大部分是食蚊魚、白雲金絲等魚類,如果真撈到孔雀魚,那也是別人放生的。
食蚊魚和孔雀魚同屬花鱂科,二者可以雜交,目前還沒看到雜交選育出特別的品系。
白雲金絲在廣東、海南有野生,曾經被大量濫採,目前已經瀕臨滅絕,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需要出售、收購、利用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
小夥伴們,怕了嗎?
野外看到白雲金絲說明你運氣比較好,不要野採它!實在想養去魚市買幾條,如果能夠繁殖成果,有能力的話可以做一些保育放生的善事。
原生孔雀魚
食蚊魚
白雲金絲
■ 根據孔雀魚身體的色澤,可分為
1.野生型(Gray Type):又稱為一般型,即是最普通、最常見的體色,也就是與野生種類的孔雀魚大致相同的體色。
2.黃化型(Golden Type):魚體通體呈黃色的底色,尤其頭部頂端沒有野生型孔雀魚所具有的黑點。
3.白化型(White Type):魚體通體雪白並略帶透明感,全身素淨,不帶絲毫黑色素,魚身上以淺藍、淡紅等素色斑紋相點綴,顯得格外典雅。
4.白子型(Albino):魚體底色為透明狀,全身無任何黑色,眼睛呈暗紅色。
5.白化白子型(Albino White):魚體底色為透明狀的雪白色,全身不帶絲毫黑色素,眼睛呈現紅色。
6.真紅眼白子型(Real Red Eye Albino):魚體底色為透明狀的淡黃色,全身亦不帶絲毫黑色素,眼睛呈現紅色。
7.虎紋型(Tiger):與野生型孔雀魚很相似,但魚身鱗片具有特殊變化,在魚鱗邊緣部分似乎被黑色線條鑲嵌,整體欣賞猶如虎皮紋。
8.藍化型(Blue):魚體呈現特殊的青藍色調,但此類孔雀魚很少見到,因此常常被忽略。
9.粉紅型(Pink):魚身上具有粉紅色調的亮麗色澤。
以上的體色,也可能出現兩者並存的現象,例如黃化粉紅(Golden Pink)等等,即是人工改良而同時具備不同體色的特徵。
■ 根據孔雀魚尾鰭的形狀,可分為
1.三角尾(Delta Form):尾鰭形若三角形,其夾角度越大越好,鰭邊上下末端是呈銳角。
2.扇尾(Fam Tail):尾鰭形狀類似三角形,其夾角度越大越好,鰭邊上下末端是呈圓弧。
3.下劍尾(Bottom Sword):在正常狀態下的尾鰭底部延伸出猶如劍尾魚那樣的鰭邊。
4.上劍尾(Top Sword):在正常狀態下的尾鰭上部延伸出一部分鰭邊。
5.雙劍尾(Double Sword):在正常狀態下的尾鰭上下部各延伸出一部分鰭邊。
6.針尾(Pin Tail):在正常狀態下的尾鰭中央延伸出一部分鰭邊。
7.圓尾(Round Tail):最傳統而常見的尾型。
8.琴尾(Lyre Tail):具有三角尾與扇尾或圓尾,亦或者是雙劍尾與圓尾的組合。
9.燕尾(Swallow):在尾鰭末端有多處延伸,並且數目、位置不等的鰭邊。
10.緞帶(Ribbon):屬於突然變異的尾型。
■ 根據孔雀魚尾鰭的色彩,可分為
純色系:
1.紅色(Red)。
2.藍色(Blue)。
3.黃色(Yellow)。
4.黑色(Black)。
複色系:
1.馬賽克(Mosaic):其中又可以根據具體色澤的不同,分為紅尾馬賽克、藍尾馬賽克、黃尾馬賽克等等。
2.草尾(Grass):其中又可以根據具體色澤的不同,分為紅草尾、藍草尾、黃草尾等等。
3.豹紋(Leopard)。
孔雀魚的分類大致就是根據以上3種。但是,如果接合這3種方法來定義、劃分一尾孔雀魚的品系,應該是從頭部到尾部,依據不同的特徵再逐一命名。例如:金屬蛇王孔雀、紅尾馬賽克孔雀以及黃尾禮服緞帶孔雀等等的孔雀魚名稱即由此而來。
以上是常見孔雀魚的簡單分類,對魚初接觸品系分類的朋友,一定還是會有點摸不著頭腦的感覺,其實這些分類是根據孔雀魚可以表現出不同特點的遺傳基因的類型來劃分的。這些類型包括:
尾的花紋:馬賽克、草尾、素色尾、蕾絲
尾的顏色:紅尾、藍尾、黑尾、白尾、黃尾、綠尾、天空藍尾。。。
尾的形狀:三角尾、扇尾、雙劍尾、上劍尾、下劍尾、燕尾、鏟型尾、中落尾
身體的花紋:蛇紋、古老品系、維也納綠寶石、禮服、豹紋、金屬白金、珊瑚、日本藍
特化混合型身體紋路:美杜沙、珊瑚美杜沙、銀河、白金日本藍、聖塔瑪麗亞蛇王、金屬蛇王
全身體色:白子、黃化、蘭化、白化、虎斑、粉紅、馬特利
眼睛:真紅眼、淺紅眼、酒紅眼、暗紅眼、深紅眼、眼鏡眼
鰭:普通型、緞帶
高度特化型:莫斯科藍、莫斯科藍煙火。。。
這些是現在較公認的一些穩定的基因型,但還在不斷發展,還有什麼新的我現在也不清楚。
命名是按頭部--身體前部--身體後部--尾部的順序來做的。 對於含有多個基因表現的魚,有時會省略較弱表現的基因的名稱的。
馬賽克孔雀魚(GuppyMosaic)
馬賽克的原文是指「鑲嵌細工做成的物品」。在此卻是形容孔雀魚尾部的眾多色彩和花樣。馬賽克孔雀的花紋分成兩種:一種是鑲嵌狀的花紋,另一種則是略呈環狀排列的花紋。
馬賽克孔雀的特色:尾鰭基部與身體交接處有一塊「深藍」色的色塊,這點也可以用來與草尾孔雀作區別。
馬賽克孔雀的標準要求:尾鰭紋路鮮明,背鰭越寬大越好,並且紋路最好和尾鰭一致。
是諸多孔雀魚品種中最為蓍名的一種,特點是尾鰭上的花紋紋路鮮明,非常象鑲嵌細膩的馬賽克。馬賽克的斑紋一般是由紅、黑、藍、黃所鑲嵌而成的色彩表現,在紋路上有斑點紋、環形紋與閃電紋等,關於紋路連貫與否並不是絕對的,尾鰭紋路鮮明才是重點,另外背鰭是馬賽克魚種的一大弱點,若想要有好的表現,那背鰭越寬大越好,且紋路色澤和尾鰭一致。此品系代表魚種有紅馬賽克、黃馬賽克、白馬賽克、藍馬賽克、蛇王馬賽克、禮服馬賽克等類。
草尾孔雀魚(Guppy Grasstail)
草尾孔雀是由*本水族專家人工改良出來的品種。草尾孔雀按尾鰭色澤不同,分成兩種:一種是標準尾鰭的草尾,底色不拘;另一種則是玻璃尾,尾鰭較為透明,因而上面的斑點就象噴點狀的分布,朦朧之美猶如「紗麗」。
草尾孔雀的特色:寬大的尾鰭上布滿黑色圓形的細小斑點,花紋細緻如草皮。
草尾孔雀的標準要求:尾鰭一定要寬大,背鰭也一樣,更要有厚實的感覺,花紋也應該和尾鰭一致。魚身上呈現的色塊呈自由均勻分布。
尾巴上有彼此不相連的黑色細點,越密越細者,尾背越大者,背鰭與身體連接面越大者為上品。而在國際賽事中,只允許身體上帶有「菱形斑」(只表現在公魚身上)的孔雀魚參加「草尾組」的比賽,而那塊黑色的從尾根連至眼後的菱形斑一直是歷來草尾改良的難題,因為即使親代公魚菱形斑非常好,子代出的菱形斑也不是全都那麼理想。此品系代表魚種有藍草尾、紅草尾、黃草尾、蕾絲草尾等。
禮服孔雀魚(GuppyTuxedo)
禮服是指孔雀魚的後半身為黑色、深藍色或其他的純色調,而尾鰭上應該沒有任何雜色斑點或花紋,整體感覺素雅大方,如穿著晚禮服的美人雍榮華貴。
禮服孔雀的特色:尾鰭要比其他品系的孔雀魚更為寬大且長。
禮服孔雀的標準要求:尾鰭部分的色澤要均勻,絕對不可摻雜任何斑點或花紋,整體的色澤需要單一化以及色彩的純度。
尾柄處發黑,那塊黑色被稱作「禮服斑」,是該品系的特徽。此品系代表魚種有黃尾禮服、藍尾禮服、紅尾禮服等(概述中的圖就是黃尾禮服,此種魚一般尾根發黃,當初改良的時候走了兩條道路,一條是歐洲、亞洲玩家向白色方向改良,一條是美國玩家向黃色方向改良。而如今的」黃尾禮服「,則指那種尾部白色且允許尾根發黃的禮服孔雀魚,美國玩家改良的尾部全黃的禮服孔雀魚稱為「計程車黃尾禮服」(和計程車的黃色相近而得名)。
蛇王、蛇紋孔雀魚(KingCobra、GuppySnake Skin)
蛇王孔雀魚身上布滿複雜紋路構成的圖案,看起來就如同蛇類的皮膚斑紋,總體紋路與馬賽克孔雀很相近,只是更為細緻。
蛇王孔雀的特色:魚身體表的色澤呈現藍、綠等具有金屬質感的色澤,配以細密的花紋,極為奪目。
魚身體表的色澤呈現藍、綠等具有金屬質感的色澤,配以細密的花紋,極為奪目。特點就是紋路粗獷似眼鏡蛇般,魚隻身上具有像蛇的紋路並伴有星星點點的「眼斑」(仔細看是藍黑色的斑塊),尾部也帶蛇紋。那些尾部沒有蛇紋而身上帶蛇紋的孔雀魚也都屬於蛇紋品系。根據粗細不同分成蛇王和蕾絲,有綠蛇王、藍蛇王、黃蛇王、紅尾蛇王、藍尾蛇王等類。
金屬孔雀魚(Guppy Metal)
金屬孔雀魚是由俄國水族專家人工改良出來的迷人品種。
金屬孔雀的特色:魚身前半部分呈現出特殊的金屬藍。在水質狀況不佳或者魚體不適的時候,這塊金屬藍的色塊會轉變成為黑色,提醒飼養者引起注意。
伴Y遺傳,是蛇紋的衍生種,由俄國的水族專家改良而成。表現為魚體前半部的反光深藍,白子時表現為粉紅色或紫色。有趣的是,人們可以通過看這塊金屬的顏色和反光效果判別魚只的健康狀況。健康魚的金屬塊有光澤,患病的魚或者剛到家不適應水質的魚的金屬塊明顯會暗淡。分為蛇王金屬、禮服金屬、草尾金屬、馬賽克金屬、單色金屬等類
豹紋孔雀魚(Leopard)
豹紋孔雀魚是從草尾孔雀中分劃出來的品系。
豹紋孔雀的特色:和草尾孔雀的差別在於尾鰭底色一般呈黃色,魚體與尾鰭交界部分的紋路為「三」之類的流水紋。其次,豹紋孔雀的起源為德系黃尾禮服孔雀,因而它們的吻部呈黃色。
劍尾孔雀魚(Guppy Swordtail)
劍尾孔雀的特色:是指尾鰭如劍般筆直伸出,根據延伸的部位不同分為雙劍尾、上劍尾、下劍尾等等不同形式。
劍尾孔雀的標準要求:劍尾末端尖銳,體色紋理呈自然表現狀,具有大自然原始的風味。
該品系最大的特徵在於尾鰭中央內縮,而上下兩邊的鰭條則往後延伸如同銳利的劍,劍尾末端尖銳,尾鰭像劍一樣筆直地伸出來,劍尾孔雀的標準要求:劍尾末端尖銳,體色紋理呈自然表現狀,具有大自然原始的風味。
根據其延伸的方向不同分為:雙劍尾、上劍尾、下劍尾、叉尾、上擺尾、底劍尾、下擺尾、矛尾、針尾、各品系劍尾等類。
白金孔雀魚(GuppyPlatinum)
白金孔雀魚具有另類的欣賞風格。
白金孔雀的特色:強調魚體的特殊顏色,分為金色、銀白色或者白金色等等。
白金孔雀的標準要求:魚體表覆蓋的白金色應該均勻,並且最好連胸鰭、背鰭、腹鰭、尾鰭均能覆蓋。
是體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一類表現型,魚只身上的反光鱗片呈金屬白色而得名。其最為亮眼的地方在於魚體的金屬光澤覆蓋於魚只的身上,背部鱗片表現出金屬的亮澤。而在身體的整體顏色顯現上,會有普通的金屬反光的淺藍色或者深藍色,也因此白金品系孔雀魚也衍生出了聞名於孔雀魚界的「美杜莎」及「銀河」品種。強調魚體的特殊顏色,分為金色、銀白色或者白金色等等。
白金孔雀的標準要求:魚體表覆蓋的白金色應該均勻,並且最好連胸鰭、背鰭、腹鰭、尾鰭均能覆蓋。
單色孔雀魚(Guppy Guppysolid)
單色孔雀的標準要求:當然是魚體色澤乾乾淨淨,不含任何雜色。
強調從頭到尾皆為單一色系的體色表現,魚體色澤乾乾淨淨,不含任何雜色。紅是紅、藍是藍,若在色澤表現上有任何雜斑的參雜,或色塊不均等現象發生,就表示此魚已經稱不上純系單色,不論在賽場上或繁殖面都註定著被淘汰的命運。分為紅單色系、藍單色系、黃單色系、黑單色系、綠單色系等類。
古老系孔雀魚(GuppyOld Fashion)
古老系孔雀魚並不是指那些原始的古老孔雀品種,它是一個新的孔雀魚品系。
古老系孔雀的特色:尾鰭上具有類似馬賽克的斑紋,但紋路模糊不清,而魚體表面有著類似蛇紋的紋路,卻不似蛇紋那樣具有凸突感,相反具有凹陷感。
其尾鰭和馬賽克相比,紋路比較不清晰,並且表面有著類似蛇皮的紋路,不同的是蛇紋是凸突感,古老系孔雀魚紋是凹陷感。
有著類似蛇皮的紋路,不同的是蛇紋是凸突感,古老系孔雀魚紋是凹陷感。
玻璃種孔雀魚(Guppy Glass)
也叫玻璃肚孔雀魚,顧名思義它身體的腹部如玻璃一般,能看到體內的內臟。通常情況下,玻璃種孔雀魚有全透明與半透明兩種:
a、全透明玻璃種孔雀魚指的是身體部分透明質50%以上的孔雀魚,基本上內臟以及體內五臟都能看到,這種類型根據品系的不同也分為很多種如藍白玻璃等
b、半透明玻璃種孔雀魚一般。
野生型(Gray Type)
又稱為一般型,即是最普通、最常見的體色,也就是與野生種類的孔雀魚大致相同的體色。
黃化型(Golden Type)
魚體通體呈黃色的底色,尤其頭部頂端沒有野生型孔雀魚所具有的黑點。
白化型(WhiteType)
魚體通體雪白並略帶透明感,全身素淨,不帶絲毫黑色素,魚身上以淺藍、淡紅等素色斑紋相點綴,顯得格外典雅。
白子型(Albino)
魚體底色為透明狀,全身無任何黑色,眼睛呈暗紅色。
藍化型(Blue)
魚體呈現特殊的青藍色調。
虎紋型(Tiger)
與野生型孔雀魚很相似,但在魚鱗邊緣部分似乎被黑色線條鑲嵌,整體欣賞猶如虎皮紋。
粉紅型(Pink)
魚身上具有粉紅色調的亮麗色澤。
全紅型(Full red)
紅孔雀魚的魚體顏色有多種類型,如灰色、金色和白化。黑色素減少或消除營造一個更清潔的黃金紅色和白化體類型是最流行的。顏色的質量取決於紅與藍色、薰衣草色和黃色的背景顏色的組合。顏色從橙色到深慄色。大體型的紅體一般有延鰭緩慢增長。
莫斯科冰藍(Moscow Ice Blue)
莫斯科藍孔雀魚對於藍色反光金屬質的要求較高,也就是金屬色澤偏多且明亮、整齊就越受魚友歡迎。現在常見的莫斯科藍品系有:莫斯科木炭黑、莫斯科紫、莫斯科冰藍、莫斯科綠等等。
天空藍(Sky Blue)
藍孔雀範圍從天空藍色到深藍色。雌性鰭上會表現出藍色亮點。
黑色型(Black)
魚體全部為全黑,沒有輔助色。最黑的孔雀魚體型小到中等大小。選育大尺寸通常會導致良好的黑色和背部的匹配色損失。
綠孔雀魚(Green)
的顏色突變後倍受追捧。一個真正的綠色孔雀魚顯示的品質是難以發展。最綠色的孔雀魚的綠色如混有藍色的暈彩,就會被取消資格,由於光的類型在不同的角度觀賞,可能會使它顯現出藍色、綠色或紫色光。雌性綠孔雀魚在鰭上表現有綠色亮點。
其他品系孔雀魚(Others)
孔雀魚按紋理色澤的大致分類應該為以上的10種,這也非常粗淺的分類方法。
雖然以上這些品種的孔雀魚都已經定系而按此遺傳繁殖,但是在眾多水族專家日益改良的今日,出現某個新品系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另外,在雜交改良過程中,一大部分孔雀魚同時具有了2個或者2個以上的品系特徵,因此,將這些種類暫時分列為其他品系孔雀魚。
除以上的體色,也可能出現兩者並存的現象,例如黃化粉紅(Golden Pink)等等,即是人工改良而同時具備不同體色的特徵。
鰭形
根據孔雀魚魚鰭的形狀,可分為:
三角尾(Delta Form)
尾鰭形若三角形,其夾角度越大越好,鰭邊上下末端是呈銳角。
扇尾(Fam Tail)
尾鰭形狀類似三角形,其夾角度越大越好,鰭邊上下末端是呈圓弧。
下劍尾(Bottom Sword)
尾鰭較小,且底部延伸出幾根鰭條,像劍一般。
上劍尾(Top Sword)
尾鰭較小,且頂部延伸出幾根鰭條,像劍一般。
雙劍尾(Double Sword)
尾鰭較小,上下均有鰭條延伸。
矛尾(Spear Tail)
尾鰭較小,在尾鰭中部有較短的鰭條延伸,類似於伊斯蘭教建築頂部的形狀。
針尾(Pin Tail)
尾鰭較小,在尾鰭中部有較長的鰭條延伸。
圓尾(Round Tail)
最傳統而常見的尾型。
琴尾(Lyre Tail)
可以用雙劍孔雀魚兩劍之間夾個三角來形容,區別於紋路系孔雀魚尾部中落的情況。
燕尾(Swallow)
身體各鰭鰭條隨機延長,且能連成面。尾巴沒有鰭條延長但其他處有數根鰭條延長的也是燕尾。因為燕尾基因會導致輸精管(臀鰭)過長,燕尾公魚基本無生育能力。
緞帶(Ribbon)
臀鰭、腹鰭末端鰭條延長,三個鰭每個鰭只會延長一根,而燕尾只要延長就是好幾根。有背鰭末端鰭條也延長的個體稱之為大C。
冠尾(Crown Tail)
鏟尾(Spade Tail)
不知不覺,人們把孔雀魚當作寵物飼養已有一百多年了
孔雀魚,一直以易於變異的特性吸引著眾多水族愛好者,琳琅滿目的孔雀魚種類,給人一種充實的感覺
可直到如今,孔雀魚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命名體系
各種各樣的名稱到處可見
一種魚有好幾個名稱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前兩天,在論壇裡(此指孔雀魚視頻網)又引發了一場「全紅白子」和「血紅」的命名大戰
通過三年多我對孔雀魚的接觸和研究,決定在總結國外、臺 灣和國內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開創一個統一的、標準的、科學的、規範的孔雀魚命名體系
如果說一個標準的孔雀魚命名體系是一座大廈,那麼,孔雀魚品系的概念就是這座大廈的地基
所以,在此非常有必要把品系的概念單獨劃分出一個文章來解釋
引文部分摘自百度百科
「《遺傳學名詞》第二版對「品系」(strain)的釋義:
源出於一個共同的祖先而且具有特定基因型的動植物或微生物。
同一起源,但與原親本或原品種性狀有一定差別,尚未正式鑑定命名為品種的過渡性變異類型。」
在此,選擇第一個釋義進行解讀
孔雀魚,自從被英國傳教士Robert Guppy發現以後
不到幾十年的時間裡,孔雀魚,作為一種寵物,火遍了整個世界
世界各地的孔雀魚愛好者,陸陸續續發現了許許多多不同的表現型
不知從何時起,孔雀魚愛好者們將自己見過的遺傳穩定的孔雀魚分成了若干品系
並且品系的數量時至今日仍有可能在增加
什麼是孔雀魚品系?什麼是品系孔雀魚?這是所有問題中最關鍵的
孔雀魚的品系,是一類基因型相同的孔雀魚的總稱
一條孔雀魚,可以同時歸屬到多個品系
孔雀魚和人一樣,同樣具有23對,46條染色體,其中22對染色體是體染色體,1對是決定性別的性染色體(用XY表示)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禮服(Tuxedo)品系(見文末註解1),已知禮服基因的遺傳方式是伴X顯性遺傳,且控制禮服性狀的基因在性染色體上,即表現出禮服性狀的孔雀魚,基因型只能有三種,X(T)X(T),XX(T),X(T)Y
也就是說,只有基因型是這樣的魚,才屬於禮服品系。禮服品系的魚尾柄都為黑色或深藍色(見文末註解3),可以說,尾柄的黑色或深藍色是禮服品系的特徽。
第二個例子,日本藍(Japan Blue)品系(見文末註解2),已知日本藍基因的遺傳方式為伴Y遺傳,即表現出日本藍性狀的孔雀魚,只能是XY(J)一種基因型,也就是說,只有基因型是這樣的魚,才屬於日本藍品系。日本藍品系的魚尾柄都為反光藍色(見文末註解4),可以說,尾柄的反光藍色是日本藍品系的特徽。
第三個例子,銀河(Galaxy)品系(見文末註解5),已知銀河基因的遺傳方式為伴Y遺傳,即表現出銀河性狀的孔雀魚,只能是XY(PC)一種基因型,也就是說,只有基因型為XY(PC)這樣的魚,才屬於銀河品系。銀河品系的魚身體都能表現出較粗的蛇紋並且混合著白金色塊,可以說,較粗的蛇紋和白金色塊是銀河品系的特徽。
品系孔雀魚,是指能分出品系的,遺傳穩定的一類孔雀魚
品系孔雀魚,是相對雜種孔雀魚(俗稱「串串」)而言的,一個最顯而易見的判別方法,就是你能預言品系孔雀魚子代的性狀不能預言雜種孔雀魚子代的性狀,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雜種孔雀魚都帶有什麼基因型
要想標準地命名一種品系孔雀魚,首先要有個順序
眾所周知,林奈的雙名法是以屬+種加詞+命名者及年代的方式來命名的
在命名化合物時,IUPAC(國際應用與純粹化學聯合會)根據不同的化合物有不同命名體系,比如命名烷烴時要選一條最長的碳鏈作為主鏈,然後進行編號......
這都是命名的順序
根據慣例,在命名孔雀魚時,一般都遵循「從魚頭到魚尾」的原則
而有些時候為了強調尾型,國內習慣把尾型放在名稱的前面
又習慣把野生色、黃化、真紅眼、酒紅眼體色放在尾型的前面
由此可得
品系孔雀魚命名的第一個規則——在命名品系孔雀魚時,要從眼睛的表現型到魚尾的表現型依次進行命名,鰭形名稱要放在整個標準名的前面,如果體色為白子,「白子」一詞要放在整個標準名的後面,簡稱為「魚頭到魚尾」規則,也可稱為第一規則
比如命名我們俗稱的「藍白」、「天空藍」
先從鰭形入手,通過觀察可得它是三角尾鰭形
再看眼睛,觀察眼色可得它是真紅眼白子
再看體色,確認是真紅眼白子無疑
再觀察胸、腹、尾柄的其他表現,能看到由於體色而淡化的禮服斑,可得它是禮服
再看尾巴,尾色為藍色,可得它是藍尾(見文末註解6)
綜上所述,得到「藍白」的標準名為三角尾真紅眼藍尾禮服白子
命名我們俗稱的」藍禮服「時
先從鰭形入手,通過觀察可得它是三角尾鰭形
再看眼睛,排除真紅眼白子和酒紅眼白子
再看體色,確認是野生色
再觀察胸、腹、尾柄的其他表現,能看到尾柄處有明顯的禮服斑,可得它是禮服
再看尾巴,尾色為藍色,可得它是藍尾
綜上所述,得到「藍禮服」的標準名為三角尾野生色藍尾禮服(禮服的具體命名方式請參照第二章中對禮服的解釋)
命名我們俗稱的「銀河紅尾」時
先從鰭形入手,通過觀察可得它是三角尾鰭形
再看眼睛,可得它是真紅眼白子
再觀察胸、腹、尾柄的其他表現,能看到銀河紋路,可得它是銀河
再看尾巴,尾色為紅色,可得它是紅尾
綜上所述,得到「銀河紅尾」的標準名為三角尾真紅眼銀河紅尾白子
而有些時候,為了方便,我們常常要將標準名簡化
例如三角尾真紅眼藍尾禮服白子常常被簡化成藍尾禮服白子,進一步簡化得藍禮服白子,進一步簡化得藍白
根據常用的簡化方法和不產生歧義的原則,在總結大量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得到品系孔雀魚命名的第二個規則——確定身體及尾部的表現型為名稱母體,將其餘成分省略(見文末註解7),簡稱為確定母體後省略規則,也可稱為第二規則
比如上面的三角尾真紅眼藍尾禮服白子,在簡化其名稱時三角尾非特殊尾型,省略
真紅眼白子非特殊體色,省略「真紅眼」保留「白子」
藍尾禮服為母體,保留
即簡化後的名稱為藍尾禮服白子
這個名稱,稱為簡化標準名
三角尾野生色藍尾禮服,在簡化時
三角尾非特殊尾型,省略
野生色非特殊體色且無需和白子區分,省略
藍尾禮服為母體,保留
即三角尾野生色藍尾禮服的簡化標準名為藍尾禮服
三角尾真紅眼銀河紅尾白子,在簡化時
三角尾非特殊尾型,省略
真紅眼白子非特殊體色,省略「真紅眼」保留「白子」
銀河紅尾為母體,保留
即三角尾真紅眼銀河紅尾白子的簡化標準名為銀河紅尾白子
下面可能是最具有爭議的部分,因為下面文字中的內容,會對很多人固有的觀念造成衝擊,請認真閱讀
假設,有一窩日本藍(親魚全部是所謂的「日本藍」)子代,同窩中的公魚全部表現出了日本藍性狀,則公魚全部屬於日本藍品系。但母魚沒有表現出日本藍性狀,經過測交可知,母魚沒有日本藍基因,根據品系孔雀魚的定義可知,該母魚不屬於日本藍品系!
這一點,在很多很多很多的實踐中已經得到了印證
比如把黃蛇王的母魚換成藍尾母魚,經過穩定後得到蛇紋藍尾
換成全紅母魚(全紅的基因較複雜,由三種基因控制全紅的性狀,但它的母魚能稱為全紅母魚),經過穩定就能得到蛇紋紅尾
把原始銀河的母魚換成全紅母魚,經過穩定後得到銀河紅尾
把日本藍雙劍的母魚換成藍尾母魚,經過穩定後可得到日本藍藍尾
把金屬黃蕾絲的母魚換成藍草尾母魚(藍草尾的遺傳方式未知,但母魚也能稱為藍草尾母魚),經過穩定後可得到金屬蛇紋藍草尾
.......
例子太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如果反過來,把那些被換掉的母魚留下,換公魚,得到的,只能是一堆雜魚,永遠不會得到你的目標魚
為什麼?因為蛇紋、銀河、日本藍、金屬全都是伴Y遺傳的基因
綜上所述,可以得到品系孔雀魚命名的第三個規則——在命名伴Y遺傳且未發生基因轉座的孔雀魚時,只有公魚能冠上該伴Y遺傳基因的名稱作為其標準名,母魚以具體表現和子代表現為準(見文末註解8),簡稱為公母不同系規則,也可稱為第三規則
上面命名素色尾魚只時,用到了XX+X尾的命名方式,但如果命名尾部有紋路的魚只,就要用到顏色+紋路的命名方式。比如三角尾野生色藍草尾,簡化標準名為藍草尾,三角尾野生色黃蕾絲,簡化標準名為黃蕾絲等等。
由此可得品系孔雀魚命名的第四個規則——在命名尾部帶有紋路的品系孔雀魚時,要按照顏色+紋路名稱的方式命名,並將這一詞組放在整個標準名的最後面。簡稱為紋路蓋尾規則,也可稱為第四規則
接下來的章節,我會具體講解每一種品系的來源、遺傳方式、表現和具體的命名規則等,為推進孔雀魚命名標準化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註解1:尾柄為黑色或深藍色的魚被命名為禮服,關於例子中品系的詳細介紹,後面開貼會講,上面所有例子均不考慮基因轉座的情況。
註解2:尾柄為反光藍色的魚被命名為日本藍。
註解3:黃化、真紅眼白子、酒紅眼白子所導致的禮服斑顏色淡化也列入其中。
註解4:有一種反光藍蔓延至鰓後的日本藍衍生表現型,外國稱之為「海洋藍」,也列入其中。
註解5:身體表現出較粗的蛇紋並且混合著白金色塊的魚被命名為銀河,這是一種日本孔雀魚愛好者經過兩次基因轉座使得白金(Platinum)和蛇紋基因(Cobra)同時在Y染色體上而成的品系。
註解6:素色尾品系孔雀魚在命名時要命名為「顏色+尾」,比如此處的藍尾和下文出現的紅尾。但如果是紋路品系魚,命名方法就與之不同了,參見第四規則
註解7:藍禮服白子容易讓人誤認為禮服斑為藍色的白子,故這種簡化方法在標準命名中不予採用。
註解8:鰭形、體色特殊的要予以保留。除了三角尾和扇尾以外的鰭形全部視為特殊鰭形,黃化、酒紅眼白子兩種體色視為特殊體色,真紅眼白子在省略時要保留「白子」,野生色直接省略即可,但有時候為了區分常見種為白子的魚(比如全紅、銀河紅尾、蛇紋紅尾、鴻運當頭(這是一種特殊的表現型,以後會講到)等),要保留野生色,但切勿用「野生」作為魚的名稱,標準名和商品名都不行,這有誇大宣傳的成分。
註解9:藉助於上面所舉的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第三規則,比如藍尾禮服白子的母魚,通過測交可知具有禮服基因,則該種母魚可命名為藍尾禮服白子,藍尾禮服同理。而銀河紅尾白子同胎母魚,表現不出銀河紋路,通過測交可知母魚不具有銀河基因,但子代能表現出紅尾的性狀,則該種母魚就不能命名為銀河紅尾白子,只能命名為紅尾白子。
更多孔雀魚資料點擊下方搜索查看
Reference :
整理自水族圈歷史發布的全部孔雀魚品種相關文章,分類部分來源以下歷史文章中作者(排名不分先後):笑看醉餘笙、水族魚鄉、天天百寶袋、ADA水草造景、養魚說、魚之樂、觀賞魚和水草造景、瘋釣
- The End -
水族愛好者移動知識寶典
5000+品種資料持續更新中(點擊查看)↓
感謝每一天有魚、有景、有您的陪伴!
與50萬水族愛好者共同分享!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