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論斤賣,1個論個賣,獼猴桃和奇異果有啥區別?漲知識了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在交朋友的過程中,經常會調侃一句話,「你一看就是XX地方的人」。地域的不同,造就了人在外貌、觀念和文化性格上的一些差異。要我說,不光是人,就是對水果,這句話也通用,完全可以說「一方水土養一方水果」。
「一方水土養一方水果」的典型代表,隨手就能列出好多,比如我們最常見的櫻桃和車釐子,葡萄和提子,菠蘿和鳳梨,還有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獼猴桃和奇異果。
去超市買獼猴桃的時候, 大家會發現獼猴桃不止一種,有帶毛的,有不帶毛的;有綠色的,也有黃色的;有紅心的,也有綠心的;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明明長得像獼猴桃,標籤上寫的卻是「奇異果」。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懶喵就來詳細告訴你。
一、漂洋過海的「奇異果」
獼猴桃的發源地就在咱們國家,它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目前關於獼猴桃的記載,最早見於《詩經·檜風》中:「隰(xí)有萇楚,猗儺(yīnuó)其枝」。這句詩用現在的話來描述,就是潮溼的地方有獼猴桃在生長,它的枝蔓搖曳,果實和花開得很絢爛。詩中的「萇楚」,指的正是我們今天吃的獼猴桃。
明代醫聖李時珍在他的名作《本草綱目》中,曾提到過「獼猴桃」這一名字的由來,「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形狀像梨,顏色像桃,獼猴尤其喜歡吃,因此就有了「獼猴桃」。
獼猴桃搞明白了,那現在的「奇異果」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和一位紐西蘭女教師密切相關。1904年,一位叫伊莎貝爾弗雷瑟的紐西蘭女教師,從湖北宜昌帶了一小袋獼猴桃種子回紐西蘭,這袋種子經過多次輾轉後被培育成樹苗,然後就有了中國區域以外的獼猴桃,人們也稱其為「奇異果」,是由英文「Kiwi fruit」翻譯而來。
由上可見,獼猴桃和奇異果最大也是最顯著的區別,就在於地域,前者產自我國,後者的源頭其實也是獼猴桃,不過因為在國外種植,因此叫「奇異果」來區分。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奇異果就是獼猴桃界裡面的「ABC」。
二、獼猴桃和奇異果的3大區別
一方水土養一方水果,到了國外種植的奇異果,和獼猴桃相比,也發生了一些輕微的變化,主要集中在下面3點:
【區別一:外觀不同】
它倆的外形和顏色基本差不多,但從細節上看,獼猴桃個頭比較大,形狀不太規則,絨毛分布不均勻,看上去比較粗糙;奇異果的大小和形狀都很規則,絨毛比較少甚至沒有,看上去比較精緻;
【區別二:口感不同】
獼猴桃在硬的時候不能吃,要等到成熟變軟後,才比較甜;奇異果在還比較硬的時候就能吃,肉質比較緊實脆甜,也更耐儲存。
【區別三:價格不同】
這在買水果的時候,體現得很明顯,獼猴桃是按斤賣的,奇異果基本都是按個賣的。從價格上看,奇異果比獼猴桃高了不少,不過也能理解,畢竟是進口水果,光運輸成本這一項就不少了。
三、懶喵心得
下次,再有人問你,「獼猴桃和奇異果是一種水果嗎」,你就能從頭到尾告訴他們了。無論是奇異果還是獼猴桃,都是很好的水果,裡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秋天也是大量國產獼猴桃上市的時節,大家可以把獼猴桃安排起來了。
我是愛下廚的懶喵,今天跟大家分享了獼猴桃和奇異果的區別,希望對大家有用。如果喜歡懶喵的分享,歡迎收藏關注;關於美食,朋友們有哪些想要了解的小知識或者想法,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祝朋友們天天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