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恆星有一個一模一樣的雙胞胎。
科學家們聲稱,他們發現了一個幾乎完全相同的太陽克隆體,它是46億年前由同一氣體雲形成的。
這個太陽兄弟被稱為HD 186302,距離地球184光年。
太陽的兄弟姐妹是在同一個巨大的恆星託兒所中形成的數千顆恆星。
以我們的太陽為例,這是一個大約46億年前的苗圃。
「恆星孕育場」是由氣體和塵埃構成的巨大漩渦,這些氣體和塵埃逐漸坍縮,使星系中的恆星解體。
據信,85%的恆星都是雙星對,但一旦它們分散開來,這些恆星就很難重新定位。
「由於沒有太多關於太陽過去的信息,研究這些恆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太陽在銀河系的什麼地方以及在什麼條件下形成的。」來自葡萄牙埃斯帕科星相研究所(Instituto de Astrofisica e Ciencias do Espaco (IA)的首席研究員Vardan Adibekyan說。
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AMBRE項目的高質量數據和來自ESA的GAIA任務的精確天文數據。
AMBRE是一個由ESO和藍色海岸天文臺建立的銀河考古學項目。
Adibekyan博士說,基於此,科學家們選擇了一些化學成分與太陽成分最匹配的恆星,然後估算出這些恆星的年齡和運動特性。
雖然在這次研究中只發現了一個單獨的太陽同胞——HD186302,但它是一個特殊的。
根據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論文,這顆恆星不僅在年齡和化學成分上都是太陽系的兄弟,而且非常相似,被認為是太陽系的孿生兄弟。
科學家們說,太陽的兄弟姐妹可能是尋找生命的好人選。
這是因為存在一種可能性,即生命形式可能在圍繞太陽星系團恆星的行星之間被運輸。
太陽系外行星系統之間生命的轉移被稱為星際泛種論。
Adibekyan博士說:「一些理論計算表明,在後期猛烈轟擊期間,生命從地球傳播到其他行星或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的可能性是不容忽視的。」
「如果我們幸運的話,我們的兄弟姐妹有一顆行星,這顆行星是巖石類型的,位於宜居帶,最後如果這顆行星被地球上的生命種子『汙染』了,那麼我們就有了一個夢想——地球2.0,繞太陽2.0運行。」
星星是如何誕生的?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們就知道,恆星誕生於一種被稱為緊密核的卵狀繭內,緊密核散布在巨大的冷氫分子雲中,而這些冷氫分子是年輕恆星的溫床。
通過光學望遠鏡,這些雲看起來像布滿星星的天空中的洞,因為伴隨氣體而來的塵埃阻擋了恆星內部和背後形成的光線。
然而,這些雲可以通過射電望遠鏡進行探測,因為這些雲裡的冷塵埃顆粒發出這些射電波長,而無線電波不會被這些塵埃阻擋。
利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望遠鏡收集的數據,科學家們已經能夠收集到關於恆星誕生的新見解。
他們發現,解釋這一觀測結果的唯一方法是,假設圍繞太陽的質量的所有恆星開始時都是雙星,在卵狀緻密的核心中,此後大約60%的恆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分裂。
其餘的收縮形成緊密的雙星。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天文學家史蒂文·斯塔勒(Steven Stahler)說,隨著卵狀核心收縮,其最密集的部分將向中間部分靠近,在中軸線上形成兩種不同的密度。
「這些密度更高的中心在某一時刻會由於自身重力而坍縮,形成第0類恆星。」
「在我們的圖像中,單個低質量的類日恆星並不是原生的。它們是雙星系統解體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