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樹蔭. 立德樹人70年——中國共產黨「培養什麼人」的戰略抉擇[J]. 教學與研究,2019,(10).
[2] 翟博. 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根本方針[N]. 中國教育報,2019-9-16(1).
[3] 翟博. 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根本方針[N]. 中國教育報,2019-9-16(1).
[4] 陳寶生.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J]. 時事報告(黨委中心組學習),2019,(3).
[5] 張海波.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話語體系芻論[J]. 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
[6] 石中英.「培養什麼人」問題的70 年探索[J]. 中國教育學刊,2019,(1).
[7] 徐蓉. 關於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一體化建設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論教育,2019,(12).
[8] 餘華,塗雪蓮. 關於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銜接的思考[J]. 思想理論教育,2019,(9).
[9] 高德勝. 德育如何實現「大中小一體化」[N]. 中國教育報,2019-4-10.
[10] 人民日報評論員.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N]. 人民日報,2019-3-20.
[11] 馮建軍.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讓思政課釋放強大育人力量[J]. 人民教育,2019,(7).
[12] 李曉東. 普通高中思政課如何堅持「八個相統一」[J]. 人民教育,2019,(9).
[13] 諸惠華. 構建所有學科同向同行的思政教育體系[J]. 人民教育,2019,(21).
[14] 韓震. 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統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編寫背景及主要特點[J]. 基礎教育課程,2019,(10)上.
[15] 吳俊. 愛國何以是一種公民美德[J]. 哲學研究,2019,(10).
[16] 檀傳寶,愛國主義教育的時空之維[J]. 人民教育,2019,(17).
[17] 張智. 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愛國主義教育[N]. 光明日報,2019-10-22.
[18] 陳來. 論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精神[J]. 哲學研究,2019,(10).
[19] 張智. 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愛國主義教育[N]. 光明日報,2019-10-22.
[20] 趙軒,魏書勝. 從馬克思「現實的人」思想看愛國主義教育對象的具體性[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4)
[21] 夏鵬翔,唐延延,左曉慧. 新中國少先隊教育的發展歷程和啟示[J]. 人民教育,2019,(19).
[22] 張智,馬琳. 儀式禮儀: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J]. 思想教育研究,2019,(4).
[23] 檀傳寶. 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徵[J]. 中國教育學刊,2019(2).
[24] 馮顏利. 為何要高度重視勞動與勞動教育[J]. 人民教育,2020(1).
[25] 班建武.「新」勞動教育的內涵特徵與實踐路徑[J]. 教育研究,2019(1)
[26] 馬開劍.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新境界[N]. 中國教育報,2019-4-11.
[27] 檀傳寶. 開展勞動教育必須解決好的三大理論問題[J]. 人民教育,2019(17).
[28] 班建武.「新」勞動教育的內涵特徵與實踐路徑[J]. 教育研究,2019(1).
[29] 顧建軍,畢文健. 芻議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的一體化設計[J]. 人民教育,2019(10).
[30] 葉瀾. 關於教育優質公平發展的三重思考[N]. 光明日報,2019-10-16.
[31] 楊小微,張秋霞. 新時代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難點與對策[J/OL]. 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https://doi. org/10. 14100/j. cnki. 65-1039/g4. 20191206. 002.
[32] 李偉勝. 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所需的優質資源從哪裡來?[J]. 中國教育學刊,2019,(7).
[33] 葉瀾. 關於教育優質公平發展的三重思考[N]. 光明日報,2019-10-16.
[34] 單麗卿. 「因改善而消亡」: 標準化建設與農村小規模學校生存困境——基於縣域義務教育均衡政策的實踐案例[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
[35] 趙丹,陳遇春,趙闊. 優質均衡視角下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困境與對策[J].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2).
[36] 趙 丹,範先佐,郭清揚. 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質量提升——基於集群發展視角[J]. 教育研究,2019,(3).
[37] 張金龍,秦玉友. 農村初中寄宿生學校適應狀況與提升策略——基於四川省通江縣的調查[J]. 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2).
[38] 王學男,吳霓. 「後撤併時代」寄宿制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與教育的挑戰與可能——基於江西、四川兩省的調研[J].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9,(1).
[39] 朱志勝,李雅楠,宋映泉. 寄宿教育與兒童發展——來自貧困地區137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經驗證據[J]. 教育研究,2019,(8).
[40] 魏有興. 中國教育扶貧70 年:歷程、經驗和走向[J].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5).
[41] 魏丹. 教育精準扶貧的價值邏輯、實踐問題及對策[J]. 教學與管理,2019,(33).
[42] 薛二勇,李 健,單成蔚,樊曉旭. 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戰略與政策[J]. 中國電化教育,2019,(10).
[43] 魏有興. 中國教育扶貧70 年:歷程、經驗和走向[J].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5).
[44] 李帆,冀曉萍,程路. 如何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J]. 人民教育,2019,(6).
[45] 方銘琳. 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系統對策研究[J]. 人民教育,2019,(12).
[46] 餘慧娟,李帆,冀曉萍. 如何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N]. 中國教育報,2019-3-4.
[47] 丁月,田友誼. 價值向度下學校治理模式的選擇與實現[J]. 教學與管理,2019,(10).
[48] 徐志勇. 激「活」學校,從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抓起[J]. 人民教育,2019,(12).
[49] 張澤科. 現代學校治理:學校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J]. 教育科學論壇,2019. (34).
[50] 李建華. 辦學活力來自不同主體的共同激發和相互連結[J]. 人民教育,2019,(12).
[51] 方銘琳. 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系統對策研究[J]. 人民教育,2019,(12).
[52] 喬錦忠. 提升中小學辦學活力的三個關鍵問題[J]. 人民教育,2019,(12).
[53] 郭華. 深度學習與課堂教學改進[J]. 基礎教育課程,2019,(2).
[54] 郭華. 深度學習的關鍵是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J]. 人民教育,2019. (13-14).
[55] 郭元祥,舒丹. 論綜合實踐活動的育人功能及其條件[J]. 教育發展研究,2019,(10).
[56] 李臣之,紀海吉.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規定性及校本建構策略[J]. 課程教材教法,2019,(4).
[57] 殷世東.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疑惑學習方式[J]. 課程教材教法,2019,(4).
[58] 餘勝泉,吳斕. 證據導向的STEM教學模式研究[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9,(5).
[59] 田娟,孫振東. 跨學科教學的誤區及理性回歸[J]. 中國教育學刊,2019,(4).
[60] 陳永平. 為人師表者心裡首先要裝著國家和民族. [J]. 人民教育,2019,(18).
[61] 成尚榮. 視野、格局與格調:教師發展的另一論域[J]. 人民教育,2019,(20).
[62] 荀淵. 新時代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內容與路徑——基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師隊伍建設內容的分析. [J]. 教師教育研究,2019,(2).
[63] 任國平,錢麗欣. 面向2035的教師隊伍建設[J]. 人民教育,2019,(6).
[64] 趙萍. 「教師教育懲戒權」應以教學專長為本[J]. 人民教育,2019,(15-16).
[65] 荀淵. 未來教師的角色與素養[J]. 人民教育,2019,(12).
[66] 顧明遠. 「人工智慧+」正引起一場教育革命[N]. 中國教育報2019-8-12
[67] 項賢明. 在人工智慧時代如何學為人師?[J]. 中國教育學刊,2019,(3).
[68] 餘勝泉,王琦. 「AI+教師」的協作路徑發展分析[J]. 電化教育研究. 2019,(4).
[69] 吳重涵,張俊. 制度化家校合作的國際比較: 政策、學校行動與研究支撐[J]. 中國教育學刊,2019,(11).
[70] 梁麗嬋. 是什麼影響了家師關係——基於家長、教師、家校互動多因素綜合視角的實證研究[J]. 中國教育學刊,2019,(11).
[71] 熊丙奇. 落實減負意見讓教師回歸教書育人[N]. 中國教育報,2019-12-17
[72] 付睿. 論中小學教師減負[J].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2).
[73] 寧本濤. 「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教師工作邊界模糊的產權透析[J]. 中國教師,2019,(1).
[74] 付睿. 論中小學教師減負[J].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2).
[75] 寧本濤. 「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教師工作邊界模糊的產權透析[J]. 中國教師,2019,(1).
[76] 張墨涵. 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的理論探討與政策走向[J]. 教育科學研究,2019,(8).
[77] 祁佔勇,李清煜,王書琴. 21 世紀以來我國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政策的演進歷程與理性選擇[J]. 中國教育學刊2019,(6).
[78] 郭立場. 規範招生秩序守住教育公平[N]. 中國教育報,2019-5-29.
[79] 李一陵. 規範招生政策 引導理性教育選擇[N]. 光明日報,2019-4-9.
[80] 郭立場. 規範招生秩序守住教育公平[N]. 中國教育報,2019-5-29.
[81] 李一陵. 規範招生政策 引導理性教育選擇[N]. 光明日報,2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