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算法匹配愛情的數學家,36歲了還單著

2021-01-12 錢江晚報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章咪佳

「蘇格拉底有一個著名的相親定理:數學家可以通過計算和證明,選出最優秀的伴侶。」在最新一期《非誠勿擾》上,36歲的新加坡數學家王瑋斌說。

他是位學霸——新加坡國立大學數學系學士、巴黎綜合大學數學與工程科學雙碩士、美國布朗大學數學系博士、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講師。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煩惱,關於愛情。

來自數學家的煩惱,引發了全場熱烈的討論:愛情真的有算法嗎?

這裡說的「算」,僅僅就是數學意義上的建模、計算,並不涉及經濟、社會學的「算計」。

這樣的「算」,可能是更有意思的探討。

選擇最佳對象的最好策略

節目中,每位男嘉賓出場前,都有一段影像介紹。

王瑋斌在視頻裡,這樣形容數學對於他的意義:「數學對我而言,是最接近真理的機會,當我解決不了一個數學問題的時候,我吃不下睡不著,做夢都會做到這個題目。當這個問題被解決的時候,我感覺領悟了一個真理。」

然後他提到了蘇格拉底的相親理論。

這是有名的「麥穗理論」:傳說蘇格拉底的三位弟子向老師求教: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把他們帶到一塊麥田裡,要求他們沿著田埂直線前進,不許後退,而且僅有一次機會,選摘一枝最大的麥穗。

第一個弟子走了幾步,看見一枝又大又漂亮的麥穗就急不可待地摘了下來。但當他繼續前進時,發現前面有許多更大的,他只得遺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個弟子吸取了教訓,每當他要摘一枝麥穗時,總是提醒自己,後面還有更好的。當他快到終點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只好將就著摘了最後一個。

第三個弟子吸取了前兩位的教訓。當他走到麥田的1/3處時,即分出大、中、小三類,再走1/3時驗證是否正確,等到最後1/3時,他選擇了屬於大類中的一枝美麗的麥穗。雖說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枝,但他儘可能爭取到最好的結果了。

王瑋斌概括說,這個理論對相親的指導是這樣:

相親N個人,把N的38%定為樣本區;按照這些樣本制定出你的擇偶標準;往後,超過這個標準的就進入選擇。他認為,按照這個策略,選到中意伴侶的概率是最大的。

「選擇最佳對象的最好策略,是在比較了若干樣本後,選擇下一個高於他們全體的那一個。這個時候,失去最佳選擇的風險約有1/3,但是你已經竭盡所能了。而且你還有大約1/3的機會,挑中最想要的那一個。」數學博士老陳這樣解釋。

TA有多大可能成為你的理想情人

不止是幾千年前的蘇格拉底,現代的數學家,也熱衷用數學計算愛情。

幾年前,我結識了一位數學家朋友賴以威,他是臺灣師範大學電機系的助理教授。賴以威曾經分享過一個關於「TA有多大可能成為你的理想情人」的話題。

他建立了一個數學模型,「思考眼前這人有多大概率,會是我的理想情人。然後,再利用託馬斯·貝葉斯所發明的概率定律——貝氏定理,來計算概率。」

A, 表示先驗概率(a priori probability);

Ac表示與A事件剛好相反的事件;

P(A|B),是所謂的後驗概率(posteriori probability),意思是當發生B事件後,我們得到了新的觀察,因此事件A的概率將隨之改變。

看不懂公式沒關係,貝氏定理的精神是可以描述的,就是發生的事件越多,得到越多的觀察,就越了解對方,能得到更精確的概率估測。

我們先來說說英國數學家彼得·巴克斯給自己計算的結果。

他在論文《為什麼我沒有女朋友》中,計算了他在倫敦遇到真愛的可能性,相關的條件係數包括:單身、住在英國、年齡在一定範圍、大學學歷、還不錯的樣貌、跟自己合得來等。而計算的結果是:全英國和他匹配的女生只有26位,1/280000的機率。

問「我愛你,你愛不愛我」就好

「那麼數學家們的愛情,是特別幸福的嗎?」主持人孟非在現場替所有好奇的群眾問了這個問題。

話題又繞回我們的男主人公——用算法衡量愛情的數學家王瑋斌。

他36歲了,但是他的情感年齡幾乎還處於小男生的狀態。他以往唯一的一段情感經歷,是個有點感傷的故事:

當看到那個女孩子的時候,數學家清晰有邏輯的大腦被衝亂,他愛上了她。在一起接觸了一段時間後,他表白。女生說:「看你以後表現。」他想,只要堅持,就能夠打動女生。

他堅持了5年。直到博士畢業,女生告訴他:「一直以來,你的愛都是單方面的。」

曾經以為快要接近愛情的數學家,最後陪伴他的只有數學。

「做數學解不出來,可以一直努力。但是愛情這個事情,執著不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如果嘗試一次拒絕,再嘗試,又被拒絕。你就可以放棄了。」愛情顧問黃瀾說,「或者你以後就直接問:『我愛你,你愛不愛我?』」

這或許是更加實用的方法。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永安說,「算」只是玩法,科技無法優化愛情,頂多是提供雙方個體條件性的參考數據。「大數據只基於數據概括,但是愛情需要靈魂、情感、內心的感受,是非常個性化的體驗,愛情不能用合理性來決定。」

黃瑋斌這趟相親的結果是怎麼樣的呢?

在現場專家們都希望他作一些改變的時候,一位漂亮聰明的女嘉賓堅定地支持數學家——

「我喜歡在一個領域鑽研,聰明有學識、邏輯能力強的男生,希望他性格溫和敦厚,為人上進好學,可以一起成長、以前玩耍。」

女生借用了一句Irene對「卷福」的評價:「Brainy is the new sexy(聰明是一種新性感,出自英劇《神探夏洛克》),你就該把這個標籤牢牢貼在自己身上。」

數學家和這位漂亮的女生在臺上牽手成功。

蘇格拉底的愛情故事

愛情顧問黃瀾說到一句老爺子很有名的話:「好的婚姻,讓你幸福;不好的婚姻,叫你成為一個哲學家。」

所以,照這樣看來,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婚姻,也並不是那麼的幸福。

蘇格拉底的妻子,確實是一個非常漂亮卻又兇悍異常的女人,她在蘇格拉底跟朋友們高談論闊的時候,都能夠不顧場合氣衝衝地當頭澆蘇格拉底一桶水。

朋友們都覺得蘇格拉底很不幸,娶了一個如此潑辣的女人。但是卻沒有人知道蘇格拉底的妻子為解決兩個人的生計付出了怎樣的努力,他的妻子稱蘇格拉斯是一位偉大而有智慧的人。

很多人都以為,蘇格拉底應該不愛自己的妻子,但蘇格拉底認為,他們的幸福是一種不離不棄的相依,他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妻子彪悍,稱妻子為「可愛又執拗的小馬」,他們的精神層面有高度的共識和認同。

在蘇格拉底臨刑的時候,他對妻子說:「我們會在極樂世界見面的,在那裡我將報答你一切。」

相關焦點

  • 數學家的愛情故事
    對於這些有趣的天才,用當年的網絡用語形容——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德國數學愛好者沃爾夫凱勒(Paul Wolfskehl),痴狂的迷戀一個漂亮的女孩子,令他沮喪的是他被無數次被拒絕。他感到生無可戀,定下了自殺的日子,決定在午夜鐘聲響起的時候告別世界。
  • 數學家稱已找到愛情公式 可算出戀情長短
    數學家稱已找到愛情公式 可算出戀情長短   愛情看不見、摸不著,有時又讓人瘋狂、抓狂。
  • 漫畫:什麼是字符串匹配算法?
    小灰的想法簡單粗暴,讓我們用下面的例子來演示一下:第一輪,我們從主串的首位開始,把主串和模式串的字符逐個比較:顯然,主串的首位字符是a,模式串的首位字符是b,兩者並不匹配。由此得到結果,模式串 bce 是主串 abbcefgh 的子串,在主串第一次出現的位置下標是 2:以上就是小灰想出的解決方案,這個算法有一個名字,叫做BF算法,是Brute Force(暴力算法)的縮寫。
  • 18歲公主愛上52歲數學家,悽美愛情被拍成廣告,最終兩人結局如何
    相信看到這裡,不少人一臉懵,不知道這個廣告,究竟要表達什麼意思,因此也有專家批評,百歲山的營銷策略並不上成功,花費巨資讓大夥看了一個不知所云的片段,實際上這背後,也誕生了一個十分生動的悽美愛情故事,而故事的主角,是歐洲近代歷史上,兩位著名的人物。瑞典國王克裡斯蒂娜,和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最終兩人結局如何呢?
  • 數學家找到了理論上最快的大數乘法算法
    現在,有來自澳大利亞和法國的兩位數學家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了理論上最快的乘法算法。兩人聲稱已經實現了乘法算法的優化上限——這一極限在差不多半個世紀前被首次提出。3月18日HAL文檔檔案網站通報了他們的結果,目前論文尚未通過同行評審。
  • 疫情時期的「愛情算法」:計算配對成功概率的約會 App
    用數學表示愛情的Nanaya Amini於是設計出了Nanaya ,為客戶提供一份有關其愛情機會的報告,對愛情的多重不確定性進行量化。app提供免費的性格測試和預測測試,但製作更加精細的高級服務測試按次收費的,每次收費9美元。
  • 厲害了,拉馬努金機:用算法發現新數學!
    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數學家Gal Raayoni和他的同事受到拉馬努金的啟發,利用這種思路發明了一種新穎、系統的方法,並將它取名為拉馬努金機。這是一種電腦程式,它可以利用算法推導出基本常數的新的數學公式,並揭示其基本結構。與物理和所有其他科學中的測量不同,數學常數可以用一個恰當的公式計算到任意精度(即小數點後任意位),從而提供的是一個絕對的基本真理。
  • 一畝田CEO鄧錦宏榮登36氪"2020年度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榜單
    (原標題:一畝田CEO鄧錦宏榮登36氪"2020年度36位36歲以下了不起的創業者"榜單)
  • 單身男女福音 數學家已計算出了愛情公式
    愛情是看不見摸不著,令人抓狂的東西。它需要親密和激情,這個度很難掌握,也難以維持。如今科學還沒法製造出完美情人,不過數學家們聲稱,他們找到了一個公式,可以計算你的愛情能維持多久。這一項由MSN主持的研究就像我們展示了這一指向成功、長久的戀愛關係的愛情公式。
  • 頂級數學家的人生算法:「用最少的努力,實現了最好結果」
    你眼中的數學家是怎樣的呢?他們邏輯縝密、智商爆表但情商不在線?他們滿腦的函數、公式、圖形但不注意外表形象,生活還相當乏味無趣?還是一群異類、怪人?像這樣現實中的頂尖數學家可以是這樣的被稱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2018年授予了阿萊西奧·菲加利。那時他34歲。年紀輕輕的他,打破了人們之前對數學家的想像。菲加利1984年出生,酷愛健身運動,擁有模特般的身材,散發著羅馬「文青」氣息。當他跟其他頂尖科學家們坐在一起,別人還以為他是助理。
  • 其實,數學家笛卡爾和瑞典公主「心形公曲線」的愛情故事並不為真
    車門打開,一位年輕的公主提著裙擺從車上下來,小鹿一般清澈的雙眸看了看老人,在他的面前放下了一瓶礦泉水……這個是前幾年在電視上熱播的某礦泉水品牌的廣告,靈感取自於大數學家卡迪爾和瑞典公主的悽美愛情故事。在1650年,窮困潦倒的法國數學家正在街邊隨意的坐著,埋頭苦思一道數學題,而也就是在此時,他遇到了同樣喜歡數學的公主克裡斯提娜,公主被他的才華深深震撼,於是就將他招到了皇宮裡面,成為了她的專屬數學老師。公主聰明又好學,笛卡爾也是盡其所能的教授公主,慢慢的,在兩人心中,一份美好的愛情萌芽了。可是此時的他已經52歲高齡,公主卻還是一個懵懂的18歲少女。
  • 一個數學家的愛情故事——(上)
    其實數學也不全是數字和公式,在數學這個王國裡每位數學家、每個公式,甚至每個符號背後都有很多動人的故事,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數學的愛情故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那是一個寧靜的午後,在斯德哥爾摩的街頭一位頭髮有些花白的中年人,沐浴在陽光中研究著數學問題,靜靜地享受這午後的時光,這個人就是笛卡爾,52歲的他身無分文,只能過著乞討的生活,生性清高的笛卡爾從不開口乞求路人施捨,他只是默默地低頭在紙上寫寫畫畫,潛心於他的數學世界。
  • 數學家們的愛情故事
    國王知道了這件事後,認為笛卡爾配不上自己的女兒,不但強行拆散他們,還沒收了之後笛卡爾寫給公主的所有信件。後來,笛卡爾染上黑死病,在臨死前給公主寄去了最後一封信,信中只有一行字:r=a(1-sinθ)。自然,國王和大臣們都看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只好交還給公主。公主在紙上建立了極坐標系,用筆在上面描下方程的點,終於解開了這行字的秘密——這就是美麗的心形線。
  • 「愛情數」是什麼?數學家:萬物皆數,數字與愛情有什麼聯繫?
    2000多年後的17世紀,法國業餘數學家費馬發現了一種與完滿數密切相關的數,這就是「親和數」,也被叫做「愛情數」,「友誼數」。所謂的親和數並不是一個數,而是一對數。親和數的定義為:每一個數是另外一個數的因數之和。其中最著名的一對親和數就是220和284。
  • 使用算法模型,進行信息的匹配、流變和變化
    人工智慧帶來了機器學習之外,形成了我們常用的數據分析及機器學習算法,而且這樣的技術也開始應用到了遊戲領域。if智能的本質是什麼?人工智慧不是人工智慧的代名詞,人工智慧代表的是數據科學的形式,根據數據科學的原理,使用算法模型,進行信息的匹配、流變和變化。
  • 姻緣算法:聰明人的21條愛情公式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孤獨大腦」(ID:lonelybrain),作者老喻在加,36氪經授權發布。 簡而言之,姻緣的算法,本質上就是一個概率問題。 又,如果你不屑於用,而你的(絕對不如你的)對手卻在用,那麼結果可能會很可悲。 愛情如果是純潔的,策略也可以是純潔的。
  • 使用原子預選擇實現音頻匹配追蹤算法的資料概述
    匹配追蹤是一種應用於信號處理的稀疏表達貪婪算法,該算法在原子選擇中使用的是遍歷匹配方式,其計算複雜度較高,匹配過程中需要已知完整待處理信號,難以滿足實時需要。為此,提出一種新型音頻匹配追蹤算法。
  • 最高效的乘法:兩個非常大的數字相乘迄今最快算法
    1960年,23歲的俄羅斯數學家安納託利·卡拉蘇巴參加了由20世紀最偉大數學家之一的安德烈·科爾莫戈羅夫主持的研討會。柯爾莫戈羅夫在會上斷言,沒有少於n^2個步驟的通用乘法過程。卡拉蘇巴認為並非如此。經過一周的努力,他找到了更快進行乘法運算的新方法。卡拉蘇巴的方法涉及將數字按數位分解,並以一種新穎的方式重新組合它們,允許使用少量的加法和減法替換大量的乘法。
  • 讓數學家來告訴你
    《數學的故事》裡講述了一個浪漫又悽美的愛情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數學家笛卡爾和瑞典公主克裡斯汀。笛卡爾出生在法國,歐洲大陸爆發黑死病時他流浪到瑞典,52歲的笛卡爾在那裡邂逅了18歲的瑞典公主克裡斯汀,並在不久後成為了她的數學老師。克裡斯汀的數學在笛卡爾的悉心指導下突飛猛進。
  • 史上最浪漫的數學家,看他如何搞定國王的女兒?悽美的愛情故事
    想必大家都喝過或者看到過國內某款水的廣告吧,他可以說是水中的貴族,同時講了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有人說自然運行有規律,人類生存有法則,而人類世界裡至少存在三類人,規則的制定者,規則的執行者和規則的挑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