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的愛情故事

2021-01-18 拂曉摘星


《數學家的故事》由網友ukim於2002年4月6日在北大未名BBS上開始連載,6月10日完結。該系列原標題為《Heros in my heart》,共66篇,在圈內流傳甚廣。


大學時,星星就讀過這本小冊子,印象頗為深刻。近日重讀,選擇其中部分章節,另增加一些新內容,整理成幾篇短文,分享給諸君。


如有意閱讀該書全文可後臺留言。



葛立恆(Graham)說過一個笑話:「我知道一數論學家,他僅在素數的日子和妻子同房:在月初,這是挺不錯的,2,3,5,7;但是到月終的日子就顯得難過了,先是素數變稀,19,23,然後是一個大的間隙,一下子就蹦到了29……」


葛立恆是美國數學家,2020年去世。舉世皆知的「六度理論」,即任意兩人之間可以通過不超過6個人的人脈關係聯繫起來,這一理論是由他1979年的一篇論文發展而來。


葛立恆有位華人妻子金芳蓉。金芳蓉生於臺灣高雄,也是一位著名數學家。因此,Graham的中文譯名不是通常的格雷厄姆,而是「葛立恆」這樣一個有中國特色的名字。


葛立恆和金芳蓉


談到和葛立恆的婚姻,金芳蓉這樣描述:許多數學家不願嫁給同專業的人。他們擔心二人之間會過於競爭。我們不僅都是數學家,而且都在同一領域工作。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和欣賞對方的工作,而且我們可以一起工作,有時會取得很好的進展。


多才多藝的葛立恆,他曾在1972年擔任國際雜技演員協會主席。他精通體操和蹦床,也是個會雜技的魔術師。當葛立恆在研究數學問題受困時,他會在工作場所來一些雜耍動作放鬆頭腦,獲得靈感。


對於這些有趣的天才,用當年的網絡用語形容——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德國數學愛好者沃爾夫凱勒(Paul Wolfskehl),痴狂的迷戀一個漂亮的女孩子,令他沮喪的是他被無數次被拒絕。


他感到生無可戀,定下了自殺的日子,決定在午夜鐘聲響起的時候告別世界。到了那天,他寫了遺囑,並給所有的朋友親戚寫了信。由於效率比較高,午夜前他搞定了所有事,剩下幾個小時,他跑到了圖書館,隨便翻起了數學書。


郵票上的費馬大定理


很快,沃爾夫凱勒被一篇關於費馬大定理的論文吸引住了。那是一篇偉大的論文,沃爾夫凱勒被論文吸引了,錯過了自殺的時間……隨後,他重新立了遺囑,把財產的一大部分設為一個獎,獎給第一個證明費馬大定理的人10萬馬克。可見,愛情的傷痛可以通過數學來彌補。


這就是沃爾夫凱勒獎的來歷。這是一項獎金豐厚且帶有無上榮耀的獎項,一段時間裡數學迷們趨之若鶩,紛紛把「證明」寄給數學家。為此,德國數學家蘭道(Landau)專門印製了一批回復此類人的明信片,上面印著:「親愛的先生或女士:您對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已經收到,現予退回,第一個錯誤出現在第___頁第___行,這使得證明無效。」


這些有趣的插曲,給由於情感糾葛和數學魅力共同催生的沃爾夫凱勒獎,更增添了幾分浪漫和神秘的色彩。1995 年,英國數學家懷爾斯圓滿解決了「費馬大定理」的難題,於1997年獲得懸賞。



芬蘭數學家阿爾福斯(Ahlfors)是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在數學界,最大的兩個獎項是菲爾茲獎和沃爾夫獎,兩個都拿到的人目前只有九個,阿爾福斯就是其中之一。江湖傳言,諾貝爾當年的情敵是數學家,所以諾獎沒有數學。


1936年,阿爾福斯獲得首次頒發的菲爾茲獎。過了一段時間就發生了二戰,阿爾福斯為見到久別的妻子,籌集路費把獎章當掉了。


阿爾福斯


阿爾福斯如此回憶:「菲爾茲獎章給了我一個很實在的好處,當被允許從芬蘭去瑞典的時候,我想搭火車去見一下我的妻子,可是身上只有10元錢。我翻出了菲爾茲獎章,把它拿到當鋪當了,從而有了足夠的路費 ……我確信那是唯一一個在當鋪呆過的Feilds獎章……」


這個故事既說明比起個人榮譽,阿爾福斯更為看重愛情,思念妻子;也說明歐洲人挺識貨,當鋪還可以接受質押一塊數學界的獎章。



美國數學家保羅·哈爾莫斯(Paul Halmos)在許多數學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包括泛函分析、遍歷理論、測度論、布爾代數理論(星星不知道這都是啥)等。


他寫了一本著名的《測度論》(Measure Theory)。當他完成此書的時候,心中喜悅難以抑制,向眾人宣布:「我剛寫完了的最後一個字!」有人問:「最後一個字是什麼?」哈爾莫斯當時愣住了,連忙趕回辦公室,再跑回來,告訴大家最後一個字是什麼。


一次,哈爾莫斯和妻子遇到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很想知道「她」是誰,其助手就說是哈爾莫斯的妻子,然後愛因斯坦又問:「哈爾莫斯是誰?」


愛因斯坦


這估計是哈爾莫斯最沒有面子的一次。PS:他的自傳《我要做數學家》很有意思,強烈推介。



馮•諾依曼(Von Nuemann)和烏拉姆(Ulam)是兩個很有名的數學家。前者的研究促成了計算機的發明,被稱為「計算機之父」;後者參與了曼哈頓計劃,即原子彈的研製。


兩個人是最好的朋友,經常在一起談論女人。他們經常坐船旅行,除了數學之外,就會談論旁邊的美女,每次馮•諾依曼就會評論道:「她們並非完美的。」


傳言,馮•諾依曼能隨時切換三種不同語言講葷段子。他的原配妻子出軌他的學生,兩人和平分手。


有一次,恢復單身的馮•諾依曼和烏拉姆在一個咖啡館裡吃東西,一個女士優雅的走過,馮•諾依曼認出她來,並和她交談了幾句。他告訴烏拉姆這是他的一位老朋友,剛離婚。


烏拉姆就問:「你幹嗎不娶她?」後來,馮•諾依曼就和這位叫做克拉拉的女士結婚了。克拉拉是第一代程式設計師,兩人幸福地度過了很多年。在馮•諾依曼去世六年後,克拉拉自殺。


克拉拉和馮•諾依曼


當我們現在使用電腦和網際網路時,請緬懷一下這個看似風流不羈的數學天才。



被稱為「數學王子」的高斯(Gauss)既是個天才,做事情也非常專注。


高斯


高斯因為他的數學研究獲得了很高的名望,物質條件也很優越。他家裡有保姆。一天,妻子病的一塌糊塗,已經到了彌留之際,高斯還是沒有去她的身旁,保姆實在看不下去,就去高斯做研究的地方去找他,說讓他趕快過去。


高斯隨口答應了,但是依然做自己的東西。保姆又來了一次,痛斥了他一番,豈知高斯告訴她說:「我馬上就過去,你讓她再等一會……」


雖然這從側面說明了高斯的專注,但確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品質。所有人都應珍惜身邊人,即便是數學王子也該如此。



儘管不像高斯那麼極端,但許多數學家都極盡所能地節約自己有限生命裡的每一分鐘,窮盡一生的努力去和時間賽跑。


中國數學家陳景潤出現在許多中小學生的作文裡。45歲時,由於他沒日沒夜的工作,導致入院接受治療,這時他認識了她的妻子由昆。


陳表白:「我已經想過了,想得很清楚了,如果你不同意和我在一起,那我這輩子便不結婚了。」


陳景潤


陳景潤出國講學,英國有位校長對該校化驗室的幾位漂亮女博士講,誰能留住陳景潤不回中國,誰是學校的有功之人。這些金髮碧眼女郎也真的試探性地追求起陳景潤來,但陳景潤說,他有了未婚妻,已準備結婚了。他回國後和由昆結婚,兩人一直相愛相守。


陳景潤雖然45歲才遇見心儀的另一半,但高質量的愛情完全值得這樣遲來的遇見。珍貴的東西總是需要耗費時間去迎接的,無論是愛情或者是事業,亦或是人生中的任何珍貴的東西。


本文的最後,獻上原作者ukim在小冊子裡的最後一段話,也是和愛情有關,他這麼寫——


「我也寫完了,最後一段話和本文無關,寫給遠在千裡之外的一個女孩,每一天到BBS上的時候,我總是假設你也上BBS,你也來看我的連載,希望你能喜歡這些故事哪怕只有一個,儘管你不喜歡數學,也不喜歡我。」


讀了讓人感覺有些唏噓和遺憾。「喜歡」不是數學,沒有理由也無法證明,但愛情的美妙之處,也包括了這些遺憾吧。晚安。

相關焦點

  • 一個數學家的愛情故事——(上)
    其實數學也不全是數字和公式,在數學這個王國裡每位數學家、每個公式,甚至每個符號背後都有很多動人的故事,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數學的愛情故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就這樣在瑞典這個浪漫的國度裡,一段純粹的愛情悄然發生了。喜歡的話就點讚關注吧,謝謝你的支持!
  • 數學家們的愛情故事
    笛卡爾的故事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7 世紀著名的法國哲學家
  • 其實,數學家笛卡爾和瑞典公主「心形公曲線」的愛情故事並不為真
    車門打開,一位年輕的公主提著裙擺從車上下來,小鹿一般清澈的雙眸看了看老人,在他的面前放下了一瓶礦泉水……這個是前幾年在電視上熱播的某礦泉水品牌的廣告,靈感取自於大數學家卡迪爾和瑞典公主的悽美愛情故事。在1650年,窮困潦倒的法國數學家正在街邊隨意的坐著,埋頭苦思一道數學題,而也就是在此時,他遇到了同樣喜歡數學的公主克裡斯提娜,公主被他的才華深深震撼,於是就將他招到了皇宮裡面,成為了她的專屬數學老師。公主聰明又好學,笛卡爾也是盡其所能的教授公主,慢慢的,在兩人心中,一份美好的愛情萌芽了。可是此時的他已經52歲高齡,公主卻還是一個懵懂的18歲少女。
  • 他是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和數學家,卻有著這樣的愛情故事!
    笛卡爾是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和數學家,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學思想。意思就是只要我思考那就是存在的或者說只要是存在的,我就會去思考。他的哲學思想和哲學成就我們都知道。那麼她的愛情故事呢?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笛卡爾的愛情故事。
  • 用算法匹配愛情的數學家,36歲了還單著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章咪佳 「蘇格拉底有一個著名的相親定理:數學家可以通過計算和證明,選出最優秀的伴侶。」在最新一期《非誠勿擾》上,36歲的新加坡數學家王瑋斌說。他是位學霸——新加坡國立大學數學系學士、巴黎綜合大學數學與工程科學雙碩士、美國布朗大學數學系博士、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講師。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煩惱,關於愛情。
  • 史上最浪漫的數學家,看他如何搞定國王的女兒?悽美的愛情故事
    想必大家都喝過或者看到過國內某款水的廣告吧,他可以說是水中的貴族,同時講了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有人說自然運行有規律,人類生存有法則,而人類世界裡至少存在三類人,規則的制定者,規則的執行者和規則的挑戰者。
  • 「愛情數」是什麼?數學家:萬物皆數,數字與愛情有什麼聯繫?
    2000多年後的17世紀,法國業餘數學家費馬發現了一種與完滿數密切相關的數,這就是「親和數」,也被叫做「愛情數」,「友誼數」。所謂的親和數並不是一個數,而是一對數。親和數的定義為:每一個數是另外一個數的因數之和。其中最著名的一對親和數就是220和284。
  • 瑞典公主和數學家笛卡爾肝腸寸斷的悽美愛情故事/佚名
    在笛卡爾的帶領下,克裡斯汀走進了奇妙的坐標世界,她對曲線著了迷。每天的形影不離也使他們彼此產生了愛慕之心。在瑞典這個浪漫的國度裡,一段純粹、美好的愛情悄然萌發。國王去世後,克裡斯汀繼承王位,登基後,她便立刻派人去法國尋找心上人的下落,收到的卻是笛卡爾去世的消息,留下了一個永遠的遺憾……這封享譽世界的另類情書,至今還保存在歐洲笛卡爾紀念館裡,紀念著這段唯美的愛情。
  • 漫畫解讀數學家的故事——評《瘋狂的羅素》
    湧現了布爾、康託爾、弗雷格、哥德爾、懷特海、維根斯坦、希爾伯特、皮亞諾、龐加萊、圖靈、馮·諾依曼等一大批重量級的數學家同時也是邏輯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因此,完全有理由說,這些數學家和邏輯學家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二  可能我們會問,這些科學家們怎麼那麼理性,他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是特別單一、非常死板的嗎?事實恰恰相反,他們是一群非常奇特、生活多樣化,甚至非常奇怪、非常瘋狂的人物。在這些數學家和邏輯學家中,羅素非常具有代表性,可以說他是一個如此多面的人。
  • 數學家的故事:高斯
    約翰·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享年77歲),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
  • 笛卡爾與公主,是絕美愛情故事?是心形線?
    想必大家都看過百歲山礦泉水的廣告,它講述的就是公主和笛卡爾的浪漫愛情故事,公主在街頭偶遇笛卡爾……故事的開頭總是猝不及防。1648年一個溫暖靜謐的下午,在斯德哥爾摩的街頭,52歲的笛卡爾邂逅了18歲的瑞典公主克裡斯汀。幾天後,笛卡爾收到皇室通知,國王聘請他做小公主的數學老師。
  • 中國數學家的故事
  • 【數學名人故事】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梁燕老師,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位著名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出生於西元1777年,是德國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與阿基米德和牛頓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三位數學家。一生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達110個。       三歲時,有一天,他趴在地板上。看著當水泥工頭的父親在算工人的薪水。父親好不容易算出來後。高斯卻說,父親算錯了。
  • 數學家稱已找到愛情公式 可算出戀情長短
    數學家稱已找到愛情公式 可算出戀情長短   愛情看不見、摸不著,有時又讓人瘋狂、抓狂。
  • 18歲公主愛上52歲數學家,悽美愛情被拍成廣告,最終兩人結局如何
    相信看到這裡,不少人一臉懵,不知道這個廣告,究竟要表達什麼意思,因此也有專家批評,百歲山的營銷策略並不上成功,花費巨資讓大夥看了一個不知所云的片段,實際上這背後,也誕生了一個十分生動的悽美愛情故事,而故事的主角,是歐洲近代歷史上,兩位著名的人物。瑞典國王克裡斯蒂娜,和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最終兩人結局如何呢?
  • 數學家笛卡爾寫給公主的一封情書,讓她們的故事流傳至今
    笛卡爾影視形象笛卡爾的童年生活讓笛卡爾能夠心無旁騖地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公主的父親聽說兩人相愛了,感到憤怒無比,和諸多偶像劇中的惡毒婆婆一樣,不看好他們的愛情,極力想要拆散兩人,他將公主囚禁,讓卡迪爾回去自己的國家。在兩人中間劃了一條銀河,斷絕了兩人的聯繫。
  • 看完這幾個數學家的故事簡直驚呆了
    數學家被認為是最聰明的人,但是「固執」起來也蠻可怕的。他們甚至為自己的固執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 看完這幾個數學家的故事你就懂了
    數學家被認為是最聰明的人,但是「固執」起來也蠻可怕的。他們甚至為自己的固執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現代人看來,這些行為就是「作死」。
  • 彭山區實驗小學舉行「講數學家的故事」活動
    四川新聞網消息(駱群如 文/圖)為了讓學生了解數學家的故事,學習數學家的精神,傳承數學文化,感受數學魅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今(20)日,彭山區實驗小學舉行了「講數學家的故事」活動。活動中,各班精心製作了PPT,營造活動氛圍。學生們都踴躍上臺,分享自己帶來的故事。
  • 那些電影裡的數學家
    一部沒有特別圓滿愛情的傳記片,科學理論和人生唏噓的交織,首映的時候霍金作為觀眾坐在臺下,電影結束後,他的秘書從他的臉頰上擦去了一行眼淚。而影片中飾演霍金的埃迪▪雷德梅恩裡程碑式的表演也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在香港,這部影片被譯為《霍金:愛的方程式》。我們都不完美,對於數學家或是科學家來說,證明自己,恐怕比證明所有數學定理都要困難吧。好好地活吧,好好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