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瘋狂動物城》讓生活在中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的樹懶為人所知,還一併牢牢記住了它們行動緩慢的特點。然而現實中,樹懶生活得並不如意,比如在秘魯,樹懶交易已經持續多年,一隻的售價僅為13美元,也就是不到100塊錢人民幣,人們買樹懶回家所為何事呢?
萌,不能當飯吃,但是卻能讓狩獵者「有飯吃」,因為雖然售價不高,但是買家不少,不少人把販賣樹懶當作一門營生,而且由於樹懶反應遲緩、動作太慢、視力又差,捕獲一隻樹懶其實不用耗費太大力氣。
秘魯樹懶販賣者的主業通常是盜木,他們在非法砍伐樹木時,掛在樹上的樹懶會隨著倒下的樹木一起掉落地面,還沒等它們反應過來,盜獵者早已將樹懶抓在了手中,直接塞進麻袋裡。而在城市的另一邊,買家已經做好了驗貨、付錢的準備。
買家有兩種,一種購買樹懶當作寵物飼養,另一種則是發展旅遊業,為遊客提供與樹懶合影拍照的服務。有人認為將它們買回家,只要不是為了食用,無論是當寵物還是拍照,樹懶也都能得到照顧,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知道樹懶代謝很慢,白天有將近9成的時間幾乎處於「靜止狀態」,捕獵對樹懶的損害是極大的。一方面,它們有可能在墜落時直接死亡,另一方面,被捕捉時所受的驚嚇,運輸和交易過程中長時間被困於麻袋而缺氧等,都會使樹懶突然死亡或者存活時間縮短。在野外,樹懶的平均年齡大約為16歲,但是一旦被捕獲,它們能夠存活的時間就成了未知數。
除了被獵獲,不少樹懶還常因為攀爬電線桿而觸電身亡,這與棲息地的喪失有關。原本在熱帶雨林中,樹懶雖行動緩慢,但是演化得還算成功,它們利用長長的爪子將自己掛在樹上,躲避了地面上的獸類,一身與樹幹顏色相近的濃密毛髮,既是天然保護色,又避免了被叮咬。樹懶的食譜雜、不挑食,瓜果、樹葉以及昆蟲和小型爬行動物都在它的食譜之上,因此它們憑藉靈敏的嗅覺就能獲取足夠的食物。但是當樹木砍伐日益嚴重,以樹為家的樹懶需要面對種種生存難題。
11000年前,北美洲曾經也有樹懶,但是人類狩獵和氣候變化直接導致了北美樹懶的滅絕。伴隨著人類定居,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裡,也已經有兩種樹懶因為捕食而滅絕了。進入現代社會,低價的非法交易對樹懶種群數量的減少無疑是雪上加霜,如果繼續這樣發展,已經是極危物種的樹懶,也將走上滅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