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5點28分,進入立春。古法農曆上把立春當做新年的開始,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端。它是二十四節氣之首,這天開始,四季又進入了新的輪迴。
大自然是最先感受到春的,冰雪消融,草木復甦,寂寥了一整個冬天,我們馬上又會有賞不完的花。我在想,意義如此特殊的立春,該講什麼植物呢?大概從植物生命的起點——種子開始說起,才是最合適的。
在春天,植物們從一粒種子開始了,一場關於生命的華麗冒險。
{ 芍藥姑娘 Vol.632 }
風之旅人
本文授權轉載自暖澡堂自然研究所(ID:greenBathroom),轉載請與對方聯繫授權
起風了,準備好飛翔了嗎?
今天,我們要和植物界的風之旅人一起御風而行。
這是插畫師Katie Scott和東信合作的動畫短片裡的截圖,不少植物的生命開始於一場種子的御風旅行。
在英國皇家植物園下屬的新千年種子銀行(The Millennium Seed Bank,簡稱MSB)裡,保存著地球上13%野生植物物種的種子。MSB更計劃到2020年時,這個數字將上升為25%。
MSB專家指出:「如今,有6萬到10萬個植物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植物提供空氣、清潔水源和食物。千年種子銀行旨在拯救世界各地的植物,重點放在瀕危植物上。」
MSB內部陳設及種子收藏。(圖 MSB)
MSB為全球植物物種的生命之實提供切實保障的同時,也建立起龐大、完善的種子資料庫。既開放了向全球志願者徵集合格種子的渠道,也設立了面向公眾的線上線下種子/植物信息查詢系統。
MSB館藏種子資料庫查詢界面。連結:http://apps.kew.org/seedlist/SeedlistServlet
/ 翅 果 :風 之 旅 人 /
MSB可以說是「種子大觀園」,豐富的藏品呈現了種子的多種形態以及大自然的想像力。我們對種子太熟悉,以至於常常忽略它們的存在。可只要稍加注意,一定會被它們的巧妙構造和蘊藏其中的適應性機制深深打動。
銀扇草(Lunaria annua),俗稱「銀幣草」(Sliver Dollar Plant),因其翅果酷似錢幣的造型為世人所知。屬名「Lunaria」來自拉丁語源,意思是「像月亮的」,這也是對其翅果外形的準確描述。
圖 thewoodlinds.tumblr.com
針對不同的生存環境,植物「創造」出外形、結構、功能都不盡相同的果實,用以保護、裝載種子,並協助種子傳播。本文主角翅果,就是一款絕妙設計。
為適應生存環境,植物進化出多種多樣的果實+種子類型,翅果就是其中之一(圖 Ja Soon Kim)
什麼是翅果 ?
翅果,是植物果實的一種類型,屬於乾果範疇。因為外觀宛如小翅膀,又稱為「翼果」。翅果有一個動聽的學名「Samara」,而在英文俗語中,則被稱作winged fruit或key fruit。
由於銀扇草的翅果造型非常獨特,在它們的原產地歐洲,向來是美學達人們心愛的裝飾素材。風乾之後的銀扇草趣味性高,質感和色澤都很優雅(圖 fineartamerica.com)
乾燥後的翅果極輕盈,如成年飛鳥靜待風起
圖 Sean McCormick@Flickr
典型的翅果,堪稱植物界的竹蜻蜓。用纖維組織構成的薄翅狀附件可以隨風翱翔,種子便儲存在「翅膀」的夾層裡。擁有翅果的植物是典型的風媒植物,也是瀟灑的風之旅人,在風的幫助下傳宗接代、浪跡天涯。
錦葵科喬木Argyrodendron polyandrum的單翼翅果,種子藏在端頭的扁球形小匣子裡
圖 Xylopia@Flickr
葫蘆科藤本植物翅葫蘆(Alsomitra macrocarpa)的翅果。這種奇特的植物原生熱帶雨林中,盤繞在大型喬木身上。球形果實外殼巨大,裂開後,這些輕盈、薄透的內置飛行器嗖嗖飛出,簡直就是滑翔機縱隊。
(圖1 scott.zona@Flickr / 圖2 heatherangelphotography.co.uk / 圖3+4 Google)
非典型風力飛行器
還有一類翅果,是非典型藝術家。不走尋常的翅膀造型,而是別出心裁、腦洞大開,鼓搗出各種形態的「風力飛行器」,飛機設計師看了也甘拜下風。
原產東南亞一帶的香坡壘樹(Hopea odorata),在泰國傳統中是女神的棲息地。它們的翅果跟雞毛毽子根本沒差。(圖 Aow Dusdee@Flickr)
這一堆樹葉似的傢伙,其實不是樹葉,而是美國白蠟(Fraxinus americana)的翅果。酷似葉片的造型,種子隱藏在根部。被風一吹,也能像葉子似地翻飛。(圖 alamy.com)
榆橘(Ptelea trifoliata)果實也是翅果,簡簡單單一個薄片,將種子包裹於中央。(圖 wiki)
/ 翼 型 翅 果 /
不僅僅是高端飛行器
槭屬(Acer,又譯楓屬)可能是最著名的翼型翅果集中營。全屬約130個種,大多在晚冬至早春開花;花謝之後就輪到翅果上陣。槭屬翅果絕大多數為雙翼造型,翼翅平攤,通常每枚翅果包含一枚種子。
紅花槭(Acer rubrum,又譯紅楓),除了在秋天為大自然提供火紅楓葉外,還會在晚冬至早春時節再提供一波火紅花花,可以說是非常感人了。(圖 greenfusestock.photoshelter.com)
「掛果」後小翅膀們會經歷一個從青澀到成熟的過程,完全成熟的翅膀從黃褐色到紅色到深棕色皆有。上圖為糖槭翅果(Acer saccharum)的成熟周期。
圖 landscapeplants.oregonstate.edu
「飛行器」的顏色取決於母體品種。上圖為日本楓翅果(圖 liz west@Flickr)
典型的槭屬翅果,來自藤槭(Acer circinatum)圖 wiki
偶爾也會出bug。三個翅膀的翅果算是變異,遇上需要一點運氣。
出了bug的三翼翅果,來自歐亞槭(Acer pseudoplatanus)圖 wiki
翅果成熟後從母體脫落,御風而行;降落後倘若環境適宜,便會生根發芽,開啟一段全新的生命之旅。
高超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具有粘著能力的外殼,均勻的重量分布,堅固安全的保護層——大自然打造的槭屬飛行器令人驚嘆。正是依賴這一結構,槭屬植物綿延億萬年,至今仍生生不息、屹立不倒。
飛行旅程絕不輕鬆,一不小心就會被小動物劫機。(圖 hedera.baltica@Flickr)
安全著陸並成功發芽的小朋友,飛行器感到很驕傲!(圖 mollyporter.com)
除了憑藉強力功能扛住了進化洪流的洗禮,這些翅果們也憑藉美感俘獲了人類的心。在以自然造型為靈魂的新藝術(Art Nouveau)大師手中,翼型翅果綻放華彩,並持續影響後代。
每一片翼翅,都經過大自然精工雕琢
圖 chaerea@Flickr
也許是大自然的偶合,也許是宇宙意志的必然——翅果翼型附件表面的纖維組織,呈現出有如昆蟲網狀翅脈般的迷人紋路。這種植物體與動物體的奇妙類同,尤其吸引新藝術主義藝術家的注意。
槭屬植物翅果上的紋路,宛如昆蟲的網狀翅脈
圖 Unseen Woods@Flickr
以熱內·拉利克(René Lalique,1860-1945)為代表的新藝術裝飾大師們,設計出綺麗璀璨的翅果主題造型作品。從珠寶到家居,從建築到室內設計,翼型翅果美得令人窒息的身影頻繁出現。
熱內·拉利克被譽為新藝術主義最耀眼的藝術家之一,涉足珠寶、玻璃、水晶、建築、繪畫等介質及領域,抬頭多多,包括「Art Déco跨代宗師」、「現代珠寶發明人」、「玻璃詩人」、「光的雕塑家」、「香水瓶之父」。拉利克博物館(Musée Lalique,中譯「萊儷博物館」)位於其1921年設立的工廠所在地,收藏了藝術家超過650件作品,是極佳的拉利克朝聖地。
熱內·利拉克設計的槭屬翅果發梳(19世紀末20世紀初)
圖 Pinterest
而利拉克同時代及後來的其他設計大師們,如呂西安·蓋拉德(Lucien Gaillard)、亨利·維維爾(Henri Vever)等,也為後世留下了精妙無比的翅果造型藝術。
by Lucien Gaillard
圖 dekorata.ru
by Henri Vever
圖 artnet.com
新藝術風格翅果主題發梳
圖 Pinterest
及至今日,翼型翅果已經成為常見且極受歡迎的美學素材,它們如夢似幻的翅膀比動物翅膀多了一絲森林氣息,伴隨著生命的希望,回味悠長。
把翅果紋上身,靈魂也要隨風去遠方圖 ellabelltattoo@Instagram
將翅果做成風鈴串,
來自瑞典創意博主ELIN JANTZE。
圖 mednalochtrad.blogspot.com
自然藝術家Paco Orti,把翅果做成垂件
圖 cargocollective.com
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
草木給人的印象大多如此。
但你有沒有想過,植物也有喜歡旅行的?
它們也擁有自己的詩和遠方,
想去外面看看更精彩的世界。
END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歡迎轉發朋友圈
轉載請到後臺回復【轉載】,按要求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