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10月28日,淘寶旅行宣布升級為阿里旅行·去啊。召開發布會之前,很多人猜測,新名字可能叫飛豬,但結果卻不是。
當時阿里巴巴航旅事業群總經理、阿里旅行總裁李少華(花名忽必烈)還特意跟媒體解釋,為什麼不叫飛豬,因為阿里旅行最想解決的問題是,讓大家產生「去啊」的想法,解決出門的問題。「我們將焦點放在每個人最初的旅行夢想,用戶只需要決定『去』,剩下的部分,我們和平臺上所有生態夥伴將一起完成,『只要決定出發,最困難的部分就已結束。那麼,就去啊!』」。
2年後,阿里巴巴集團在10月27日晚宣布,將旗下旅行品牌「阿里旅行」升級為全新品牌「飛豬」,英文名「Fliggy」。阿里巴巴CMO董本洪在發布會上為新品牌揭幕,並闡述了品牌升級的初衷和願景。發布會場地特意選擇了今年雙十一主「夢幻之旅」的芬蘭,「飛豬」的面世也意味著阿里繼螞蟻、天貓、菜鳥之後動物軍團再度擴容。
據透露,其實「飛豬」的域名幾年前已經註冊,而2年前的發布會上還宣布邀請了卡通形象「麥兜」做代言人。2年後,一個更為簡潔、有更多容量的卡通形象「飛豬」出現,並且正式確認作為升級品牌的名字。
據飛豬總裁李少華介紹,飛豬今年將超過千億交易規模,已經擁有2億會員,App下載次數過億,日均訪問用戶達到1000萬。完成這些數據,飛豬的團隊僅僅不到1000人,居行業第二,而在線旅遊行業的老大攜程系員工人數應該突破了5萬。
用交易規模與員工數量來比,飛豬的人均效能產出應該是攜程數十倍。平臺、大數據等帶來的優勢正在逐漸顯現。
跟2年前的忐忑相比,可以看到2年過後,阿里旅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麼在2年裡,「飛豬」又是怎樣飛回來的呢?
過去2年發生了什麼?
2年前我參加了阿里旅行·去啊的發布會,1周年的時候有寫過一個復盤。
我們可以快速看下2年內阿里旅行(現在的飛豬)做了哪些事情。從淘寶旅行升級出來後,阿里旅行發力在線旅遊業務,重點關注消費者的度假出行需求,以無線、服務、創新、平臺作為四大戰略,推動在線旅遊行業從銷售向服務升級。
因為平臺的局限性,可以聚合很多產品過來,但是線下的服務比不上直營。阿里旅行創新性地增加了「未來酒店」、「未來景區」、「信用住」、「放心飛」等產品,通過開拓與旅行緊密關聯的場景,提升用戶的體驗。此外,阿里旅行還開拓了「蜻蜓客」,利用共享經濟的方式,使出境遊的遊客得到更多本地化的幫助和服務。
可以說第一年,阿里旅行雖然繼續做平臺,但是卻平臺的基礎上,通過技術、產品的優勢,延伸了很多改善體驗的服務,提升了用戶的體驗。
2016年,阿里旅行的目光更多瞄向國外,首選新加坡作為開始,又與美國多家旅遊集團進行戰略合作,「縱橫美利堅」,並推出了更加酷炫的「極光專線」。當然,「未來」系列也在繼續升級,「放心飛」覆蓋了更大的範圍。另外還發布了商旅業務,接入釘釘切入商旅市場。
直到2016年10月27日,阿里將旗下旅行品牌「阿里旅行」升級為全新品牌「飛豬」,英文名「Fliggy」,宣布面向年輕消費者的休閒度假需求,與面向企業差旅服務的阿里商旅一起構成阿里巴巴旗下的旅行業務單元。
至此,阿里商旅將持續注重服務的商旅業務,這是在線旅遊市場的「富礦」。另外一部分則是「飛豬」為代表的,以「年輕化」、「自由化」為新需求驅動藍海業務。
為何是「飛豬」又回來?
從飛豬出現,到確定叫飛豬,經過了2年的時間。這2年期間,內部、外部的環境都發生了變化。
從外部來看,隨著消費者年輕化,傳統的商旅需求需要滿足,但對於85後年輕人來說,傳統旅行團式的旅遊需求已經逐漸被更有吸引力的自由行程所替代。大家從單純的走馬觀花跟團遊到更多需要深入本地生活的浸入式旅遊。比如今年我的朋友在十一熱門時間,選擇去了相對偏僻的伊朗,並且完全自由行,看到更多的不一定是本地的景點,但跟本地人有更多的互動。
另外一個趨勢是,國際化的旅遊需求越來越豐富,資料顯示,2015年阿里旅行雙11單日成交超15億元,其中出境遊預訂超80萬件。國家旅遊局19日發布的《2015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顯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17億人次,旅遊花費1045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0%和16.6%。而東興證券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出境旅遊市場正邁入理性增長時期,未來5至10年都會穩定增長。
李少華在內部公開信中提到,飛豬的平臺用戶中,83%的85後年輕一代,所以「年輕化」的需求已經成為主力。而所謂的「飛豬精神」,那是躺在被雪點綴的玻璃小屋中,仰望極光妖嬈時對宇宙的猜想,是熱氣球上俯瞰非洲動物大遷徙,聆聽動物奔跑時對生命的震動,是平穩地穿越德雷克海峽的風浪,觸摸萬年冰川時對時間的敬畏。
當然,飛豬倡導的「年輕化」不一定是生理年齡的年輕,而是生活方式、心態的年輕,即使超過60歲也可以熟練打開手機支付帳單,去帶著好奇心週遊世界,去跟「蜻蜓客」們交流心得。
為了承接這些需求,阿里旅行一直在進行全球布局。今年年初,阿里旅行針對東南亞和北美發布了海外度假戰略,近期又覆蓋了歐洲。
而在「走出去」之前,飛豬的「引進來」就已頗具規模,過去兩年來,國際航空公司如荷蘭皇家航空、法國航空、紐西蘭航空等接已經入駐。使得「放心飛」的產品可以從國內覆蓋的國際。
截止目前,阿里旅行平臺上已擁有超過30家國內航空公司、超過20家境外航空公司開設旗艦店,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直銷聚合平臺。此外,萬豪、雅高、溫德姆、香格裡拉、悅榕莊等全球高端酒店集團也已入駐飛豬平臺。
隨著機票、酒店、景點在平臺上服務的延伸,「飛豬」已經可以覆蓋更密集的旅行流程,同時可以為用戶提供全球範圍的,更加「原汁原味」的本地服務。
商旅還是原先的商旅,而獨立具象的「飛豬」這個概念,打算傳遞更多「自由」、「年輕」的訴求。既然去不去已經不是問題,那麼現在該考慮怎麼飛得好看了。
後記:阿里旅行成立了2年,利用數據、平臺流量的基礎優勢,用不到1000名員工,實現了同行業數萬員工的數據,並在平臺與第三方之間增加了各種服務來完善體驗。「飛豬」品牌的升級,同時也是為了迎接下一波更加自由、深入的旅行需求,而技術、數據帶來的領先優勢,將可以得到更大的發揮空間,這是行業更迭的必然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