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遊戲像恆河猴」。
在遊戲玩家間,有不少攻擊別人水平低的話都和動物有關。簡單的有「豬隊友」,複雜一點的比如「我在鍵盤上灑把米,雞都比你玩得好」。
這種攻擊很少涉及到猴子,可能是因為同為靈長類,玩家們覺得用猴子諷刺別人沒那麼尖銳和有力:萬一有些人真的不如猴子會玩遊戲呢。
這種謹慎現在被證明是有道理的,最近發表在《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上的文章指出,在一些電子遊戲中,恆河猴表現得比人類更靈活。

研究人員先是從喬治亞州立大學招募了60名本科生,年齡都在20到40歲之間。他們的對照組是來自喬治亞州立大學語言研究中心的29隻猴子,22隻捲尾猴和7隻恆河猴。對於他們即將玩的遊戲,雙方都沒得到什麼指導:猴子們受到過一定程度的訓練,以便他們能學會怎麼使用搖杆操縱光標;人類一方只被告知操作正確和錯誤的反饋——對於猴子來說,這種反饋不用特別去教,它們做對了就會得到香蕉,做錯了就什麼都不會發生。
恆河猴在各類行為心理的科學實驗中廣泛出現
用於測試的遊戲並不複雜,就是一個簡單的解謎:玩家需要根據設定好的規則依次點擊圖形,規則在事前的培訓中會被教給每個參與測試的人和猴:先點擊有條紋的正方形,再點擊有圓點的正方形,如果出現藍色三角,點擊藍色三角。這個小解謎遊戲中還會出現空白正方形這種幹擾項。

然而就像絕大部分解謎遊戲那樣,基本規則的簡潔並不代表謎題也很簡單:研究人員在正式測試中添加了很多變化。在某些關卡中,看起來只有各種正方形,但其實一個空白的正方形後面隱藏著看不見的藍色三角形,玩家如果嚴格按照規則來點擊圖形,就一直無法完成關卡——當然,卡關卡到最後他們總會試試別的方式。
還有些關卡利用了「新手教程」中的誤區:在事前培訓中,只有先點擊正方形,藍色三角才會出現,因此很多玩家(不論是人還是猴)會產生「應該按正方形到三角形的順序點擊」的印象,但其實這只是玩家自己的誤會而已——某些關卡裡,藍色三角形最初就是可見的,玩家如果按照正方形到三角形的順序點擊,確實也可以獲得獎勵,但是卻無法獲得最高分:直接點擊藍色三角能獲得更高的獎勵,因為三角形實際上被遊戲設置為「出現了就要儘早點擊,越早點擊分數越多」。

這種利用思維慣性的謎題當然沒法一直迷惑住玩家,但是玩家之間醒悟過來的時間有短有長——令人驚訝的地方在於,猴子表現得比人類好得多。
有7成的猴子直接看穿了藍色三角形的謎題,一看到它就點擊了上去——當然這更有可能是他們沒透徹地理解規則,瞎貓碰上死耗子。然而有20%的猴子每次都這麼幹(看到三角就點擊),足以證明他們發現了正方形和三角形之間並無聯繫。
與猴子行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60位人類玩家只有一位第一次就嘗試率先點擊藍色三角形,而沒有任何一個人每次都率先點擊藍色三角,也就是說沒人看穿其中存在的邏輯陷阱,或者說他們即使發現了陷阱也不敢(每次都)嘗試,畢竟按看上合規的步驟點擊也是有分數的,只是少了點。

這種表現差異並不難理解:人類更傾向於遵守規則,而猴子們有時候就不管這些事。而研究人員從中看到的,則是「人類正在遭受學習偏見的折磨」,他們認為,人類願意遵守規則當然是件好事,但是有時候,為了讓自己得到「我在遵守規則」的安心感,人會自己假想一些實際並不正確的規則,並固執地遵守下去——學界稱之為「學習偏見」或者「認知障礙」。
這項測試的參與者多半是接受西方教育的美國青年,但同樣的測試也在納米比亞的半遊牧民族辛巴族身上進行過:他們表現得比大學生們好,但是仍然不如猴子,有一半玩家還是相信遊戲中的正方形和三角形之間存在聯繫。
也許在你下次覺得隊友玩得好時,可以不用「666」,而是誇他「你玩遊戲和恆河猴一樣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