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錨杆從此「頂天立地」何滿潮院士團隊NPR新材料項目加快成為...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小小錨杆從此「頂天立地」何滿潮院士團隊NPR新材料項目加快成為「產業航母」

  我們平常所見的地鐵,可不僅僅是在地底下挖個洞那麼簡單。洞穴承受著上部巨大的壓力,需要在洞穴兩側和頂部加入支架,才能夠有足夠的支撐力量,保證洞穴不會塌方。

  而負責支撐洞穴的,則是一根根錨杆。小小的錨杆,蘊含著巨大的科技含量。隨著何滿潮院士團隊NPR(負泊松比效應)新材料一期3條生產線在青島耐火材料廠全部啟用,一個全自動化無人操作的智慧工廠誕生。日前,何滿潮院士團隊到青島地鐵6號線海港路站1號風道進行了NPR錨杆的現場試驗。

  能源與環境(青島)國際聯合實驗室辦公室主任張瑾說,從現場試驗結果來看,採用NPR錨杆後,樹脂錨固劑平均凝固時間只需20秒,大大縮短了水泥砂漿錨杆施工後等待凝固的時間,為錨杆施加預緊力、及時支護圍巖,贏得了寶貴時間,可大大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普通鋼材在拉伸時具有明顯的頸縮現象,容易引起應力集中,而NPR材料受力後,在橫向上不是變細,而是呈現一種負泊松比現象。」張瑾告訴筆者,在青島地鐵6號線地鐵現場試驗中,對於直徑18mmNPR錨杆,其極限拉拔力平均值為240kN,完全符合設計值;延伸率通過現場標距測定,達到20%,現場工作性能符合實驗室試驗結果。對非爆破及爆破期間NPR錨杆預緊力進行監測,試驗結果完全達到預期目標,可應用於地鐵現場。

  筆者了解到,我國作為礦業大國,由於礦山開採引發的巖體大變形災害始終高居不下,造成大量的生命、財產損失,嚴重製約礦產資源的安全高效開發。研究表明,大多巖體災害都是由小變形發展到非線性大變形,進而導致災害發生。一般來說,強和韌兩個特性像蹺蹺板的兩端難以實現均衡,何滿潮院士團隊研製了具有負泊松比效應的恆阻大變形錨杆/索,利用變粗特性,使其與巖體緊密接觸,吸收周圍巖體的能量,進而將巖體大變形過程終止,有效解決了巖爆、動壓巷道和滑坡等重大災害控制的科學難題。

  在今年10月份舉辦的「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工程大跨暗挖地鐵車站主動支護設計方案論證會」上,專家組對青島地鐵6號線關於大跨暗挖地鐵車站主動支護理論上的研究與探索給予肯定。一致認為,該方案採用「主動支護、變形控制」設計理念,通過預應力錨杆充分發揮圍巖自承能力,方案總體可行。

  在進一步優化中,專家組建議綜合考慮圍巖等級、初期支護、永久支護和錨杆的耐久性等因素,加強開挖前後圍巖應力場變化和支護結構穩定性監測與反饋分析,為設計優化提供依據。據悉,此次優化方案以應用NPR預應力錨杆為基礎進行設計,充分發揮錨杆的主動支護能力和圍巖的自承載能力,對推動微觀NPR錨杆在青島地鐵的應用奠定基礎。

  在NPR新材料智能生產線現場,技術人員拿了兩根長度40釐米的普通鋼材和NPR鋼材,模擬深部軟巖與巖石邊坡中的災害本質——大變形問題,做了極限拉拔對比試驗。監測數據顯示,NPR鋼的極限抗拉強度可以達到1000多MPa,屈服強度是市面普通鋼材的2倍多,延伸率也遠遠優於普通鋼材,應力應變曲線呈現理想塑性化特徵。

  筆者了解到,何滿潮院士團隊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一直在開展NPR錨杆/索研究,並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NPR恆阻大變形錨杆/索,這是一種具有恆定阻力、大變形量和監測功能的錨杆/索,在巖體大變形災害控制及預測技術方面取得跨越式發展,解決了現有普通材料因不適應致災巖體的大變形特性而破斷和功能失效的問題。

  為促進產業化落地,何滿潮院士在青島國際院士港成立了能源與環境(青島)國際聯合實驗室。實驗室從國內外成員單位中,篩選具有市場前景的高科技項目,在實驗室進行重點展示,進行以市場轉化為導向的強化和完善研究,並對進入市場的項目進行長期技術跟蹤,助推項目在市場中持續健康發展。日前,何滿潮院士的NPR鋼新材料獲評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基於其抗磁化、耐腐蝕、高強度、高韌性特性,專利已被200餘家地災防治中心、地震局、文物保護管委會和礦業集團在礦山、西氣東輸高速公路、水利、文物遺址保護等工程中大量採用。

  除了能源工程、抗震建築等傳統領域,目前,何滿潮院士團隊在汽車製造、航天領域也有很大的突破。已經與一汽集團籤訂合作協議,進行NPR新材料替換汽車高強鋼零件的合作研發,打造中國一汽「紅旗NPR」品牌;已經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籤訂合作協議,圍繞NPR材料在航天錨固件、連接件、發射架、複合NPR新材料等領域的研發與應用開展全面合作。

  「我很佩服青島引進院士、布局科技的眼光和魄力,更感謝青島國際院士港把該項新材料技術轉化為產業。」何滿潮說,NPR新材料項目的順利推廣,離不開李滄區提供的「媽媽式」服務,政府撲下身子做服務,保證了院士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和項目產業化當中,才讓更多院士團隊選擇青島、選擇李滄。

  在距離何滿潮院士NPR鋼專利產品項目正式投產不到兩周的時候,雖然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但受制於電力保障,院士項目的工作人員還在擔心廠區供電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得知這個情況後,李滄區委主要領導立即現場辦公,成立工作專班,現場組建指揮部實時督戰,要求落實到人、落實到時間節點、落實到具體操作辦法,保證項目儘快投產運營。現場會後,院士港綜管辦立即協調電力等部門,到第一條生產線啟用前,電力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據悉,何滿潮院士團隊NPR新材料一期3條生產線產能7.5萬噸、產值15億元。二期擬按照一期模式複製,規劃布局7條生產線,投產後10條生產線預估年產值50億元。NPR新材料項目有望成為未來的「產業航母」。何滿潮院士團隊力爭5年內將國際聯合實驗室打造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或國家級工程中心。

  李滄區按照「9+3+1」基本架構,堅定不移地抓好青島國際院士港這個高質量發展基因工程的建設,院士項目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截至目前,青島國際院士港已建成運營能源與環境(青島)國際聯合實驗室等10個規範性院士實驗室,有18個院士項目產出117種產品,獲授權專利827項。

(文章來源:大眾日報)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何滿潮院士團隊NPR新材料項目加快成為「產業航母」
    而負責支撐洞穴的,則是一根根錨杆。小小的錨杆,蘊含著巨大的科技含量。隨著何滿潮院士團隊NPR(負泊松比效應)新材料一期3條生產線在青島耐火材料廠全部啟用,一個全自動化無人操作的智慧工廠誕生。日前,何滿潮院士團隊到青島地鐵6號線海港路站1號風道進行了NPR錨杆的現場試驗。
  • 【院士港故事薈】何滿潮院士NPR新材料生產線投產
    當天上午,何滿潮院士NPR新材料第一條生產線啟動儀式在此舉行,李滄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友玉,副區長張在厚參加活動。儀式上,青島國際院士港籤約院士何滿潮與張友玉、張在厚共同按下啟動球,標誌著NPR新材料第一條生產線的正式啟用。
  • 短短半年,何滿潮院士NPR新材料智能生產線在青已增至3條
    如今,騰出的「籠」,裝上了「金絲雀」——今年5月10日,礦山工程巖體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的NPR(負泊松比效應)新材料項目第一條智能生產線在青島耐火材料廠正式啟用。&nbsp&nbsp&nbsp&nbsp何滿潮院士以此成果作為關鍵的、重要的支撐,開發了110/N00工法(無煤柱自成巷開採技術),開始了我國第三次礦業技術革命。自2014年開始,在何滿潮院士的領導下,組建成立了NPR新材料研發小組。
  •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能源革命是搶救資源、搶救生命、保護環境的...
    來源:中國能源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 何滿潮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何滿潮在「第2020能源轉型論壇暨第十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上指出,煤礦智能化開採不是綜採與智能化的簡單疊加
  • 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能源革命是搶救資源、搶救生命、保護環境的革命行動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 何滿潮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何滿潮在「第2020能源轉型論壇暨第十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上指出,煤礦智能化開採不是綜採與智能化的簡單疊加,而是要做到系統智能化,智能系統化。
  • 何滿潮院士團隊成果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金獎
    何滿潮院士受邀作主旨演講報告專利獎頒獎現場何滿潮院士獲金獎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為專利權人、何滿潮院士為第一發明人的發明專利「『恆阻大變形纜索及其恆阻裝置』(專利號:ZL201110157137.4)」憑藉其國際領先的技術水平、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
  • 中鐵二十一局三公司渭武高速項目木寨嶺隧道軟弱圍巖「馴服記」
    渭(源)武(都)高速土建七標項目負責人陳文淵笑著和筆者說。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嶺隧道,橫貫漳河與洮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穿越多個地塊交界地帶,是著名的南北地震帶及青藏高原東北緣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層夾有12條大斷層破碎帶,巖層擠壓強烈,圍巖均為V級以上,屬極高地應力區,是世界級隧道施工難題。
  • 《工程科學學報》和《礦物冶金與材料學報(英文版)》新一屆編委會成立大會成功舉辦
    為了充分發揮編委會的學術引領作用,科學制定期刊發展規劃,12月4日上午,學校召開《工程科學學報》和《礦物冶金與材料學報(英文版)》新一屆編委會成立大會,此次大會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舉行,主會場設在辦公樓306。
  • 于吉紅院士研究團隊在沸石分子篩材料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在《Science...
    3月11日,《Science》刊發了于吉紅院士研究團隊在沸石分子篩材料方面的突破性成果,這是吉林大學化學領域研究成果首次在《Science》發表(Accelerated crystallization of zeolites via hydroxyl free radicals, Science, 2016, 351, 1188-1191
  • 瞭望丨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校長 高松:頂天立地 厚培引領...
    《瞭望》:作為當今科技創新的新範式,華工在協同創新方面有哪些特點?    高松:華工在協同創新方面始終堅持「頂天立地」。    「頂天」強調要擔當起為國家戰略服務的使命。重在以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協同校內外優質資源,開展重大原始創新和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目前學校有國家級科研平臺28個、省部級科研平臺197個,數量居全國前列、廣東省第一。
  • 錨杆杆體材料有哪些基本要求?
    錨杆杆體材料的基本要求錨杆杆體可使用各種鋼筋、對錨杆杆體有如下要求:  (1)強度高。在錨杆的張拉和使度越高,預應力損失率越小。  (2)較好的塑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由於錨杆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預加應力,最理想的是在具有高強度的同時也具有較少量的鬆弛損失,要求預應力筋具有足夠的塑性性能。
  • 130位院士為四川高質量發展獻智
    發布《關於支持兩院院士在川創新創業十條措施》開幕式當天,四川發布了《關於支持兩院院士在川創新創業十條措施》,包括加快集聚院士團隊資源、支持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加大科研條件保障力度、促進科研成果在川轉移轉化、加強海外智力創新合作、加強院士團隊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院士工作站和產業園建設、鼓勵建言獻策智力服務、積極完善榮譽激勵機制、做好全方位服務保障等
  • 院士四川行|趙宇亮院士團隊國內第一個院士工作站設在南充
    19日上午,趙宇亮院士團隊成員來到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考察趙宇亮院士工作站,並進行學術報告交流,這是院士南充行的一部分活動。「尚好茶業」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學教授向仲懷籤約「現代蠶桑絲綢產業聯合創新中心項目」、「尚好茶業」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陳宗懋院士籤署了「桑葉茶加工技術與新產品開發項目」合作協議;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和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董家鴻院士團隊籤署「共建臨床外科數字醫學中心、數位化手術室示範樣板和示教中心」合作協議、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和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趙宇亮院士籤約「共建醫療納米材料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 季華實驗室創造多項「第一」 啟動14個「頂天立地」項目
    在3月底召開的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工作推進會上,佛山提出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對外要依託廣州南站形成佛山門戶,成為全市乃至珠三角的創新資源密集、創新成果豐碩、創新氛圍濃厚的創新高地。啟動三批共14個「頂天立地」科研項目季華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宋志義表示,實驗室要做「頂天立地」的研究,頂天就是瞄準國家重大專項,解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立地就是瞄準佛山產業共性關鍵技術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並逐步推廣至全省乃至全國。
  • 中科大:「頂天立地」建設一流大學
    然而,頂天立地對於中國科大來說,還有著更深的含義:不僅仰望星空,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在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上下功夫,而且腳踏實地,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讓創新成果更多走進生產生活,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一流大學如何頂天立地?頂天立地對一流大學建設提出怎樣的要求?
  • 「院士經濟」成為大健康產業新引擎
    多項全球大健康新技術和新產品一一亮相,高峰論壇、院士論壇、產品推介會等配套活動同步舉行,醫療科技、基因測序、產業技術研究等27個大健康產業項目現場進行籤約。本報記者在現場見證了武漢「重啟」之後的此次盛會。據悉,第三屆健博會將於明年4月8日武漢「重啟」一周年開幕。  院士籤約項目,引領大健康產業實踐  「院士經濟」正成為武漢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新引擎。
  • 這些科學家出促經濟五大「新攻略」
    近日,記者跟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深入其所屬全國學會調研,記錄這些科學家提出的以科技促進經濟發展的「頭雁」「蟻群」「破冰」「攻堅」「捆綁」五大「新攻略」。「頭雁」——做汽車產業的指南針隨著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智能網聯車、共享汽車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方向不斷湧現,精準搶佔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地,成為持久提升我國汽車企業市場價值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