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偉大的四位數學家都是誰?
其實每個偉大數學家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前人成果基礎之上的。
因此,公正評價歷史上哪一位數學家更偉大,不應只看他所取得成就的絕對「海拔高度」,更應看他使人類數學提升的相對「高度差」。
比如說阿基米德,對就是說出「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有很多身份,比如說古希臘哲學家、百科式科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身份是數學家。
在數學領域阿基米德有著極為光輝燦爛的成就,特別是在幾何學方面。
大家都知道,阿基米德生活在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的時代,但他寫下的數學史上的巨著《方法論》中,裡面的思想已經十分接近「現代微積分」,這本巨著裡面有著對數學上「無窮」的超前研究,而貫穿全篇的則是如何將數學模型進行物理上的應用。
阿基米德甚至將歐幾裡德提出的趨近觀念作了有效的運用。
他利用「逼近法」算出球面積、球體積、拋物線、橢圓面積,後世的數學家依據這樣的「逼近法」加以發展成近代的「微積分」。
而對於π的求解,阿基米德則是利用割圓法求得π的值介於3.14163和3.14286之間。
另外他算出球的表面積是其內接最大圓面積的四倍,又導出圓柱內切球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二,這個定理就刻在他的墓碑上。
而在幾何學上,阿基米德的幾何著作則是希臘數學的頂峰。
他把歐幾裡德嚴格的推理方法與柏拉圖鮮豔的豐富想像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達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從而使得往後由克卜勒、卡瓦列利、費馬、牛頓、萊布尼茨等人繼續培育起來的微積分日趨完美。
所以從人類數學提升的相對「高度差」來講,阿基米德可稱作偉大!
再說牛頓,就是那個被蘋果砸了一下腦袋,然後悟出了萬有引力。
牛頓頭上也有很多頭銜,這就不用多說了。
從小牛頓就喜歡鑽研自然之理,喜歡動手造各種機械,做過風車、日晷、磨坊模型,後來上了學,又努力學習了天文學、物理學,當然還有幾何學、數學等學科知識,在日積月累的研究中才推理出了牛頓運動力學以及萬有引力定律。
很多人認為牛頓在數學上的成就,不具備原創性,不管是獨立完成的微積分,還是二項式公式或者是最速降線,雖然聽起來都比與他同時代的數學家都要牛。
但這並不是牛頓的牛,牛頓的牛是什麼呢?
實際上是認識到了,微積分(甚至更一般的代數學)可以用來研究物理。
這件事在現在來講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在牛頓生活的那個年代,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同時帶給了數學和物理研究的一場重大革新。
所以把牛頓列入最偉大的數學家之列,完全沒有問題。
歐拉:萬事歐拉的歐拉
之前有人問我歐拉到底有多厲害?
多厲害?
看一下生平就知道了!
9歲,把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看完了。
13歲,考入名校巴塞爾大學,同時修六個專業(哲學、法學、數學、神學、希伯來語、希臘語)
15歲,本科畢業。
16歲,碩士畢業。
19歲,博士畢業,博士畢業論文是一篇物理論文。
20歲,參加建築大賽,只拿到第二。歐拉很生氣,覺得就算他沒怎麼認真比也不能被超越,然後接下來12年連得12個冠軍,終於心滿意得的不比了。
還是20歲,著名數學家伯努利邀請他去俄國,歐拉說去就要當皇家科學院院長,然後伯努利就把生理學院長讓給他了。在這期間,歐拉公式出來了。
27歲,發明了以下符號:f(x)、sin、cos,tan。
28歲,花費三天找出計算彗星軌道方法,然後,不幸的事發生了,他的右眼失明了。
29歲,《力學,或解析地敘述運動的理論》出版,提出諸如質點的概念、在運動學中引入矢量。
32歲,出版音樂著作,發現了新學科:空氣動力學、流體動力學。
59歲,因為醫療事故,左眼失明。在完全失明後,因為熟知所有數學公式、能夠心算高等數學,寫出400多篇論文,發現了新學科:剛體力學、分析力學。
64歲,因家中失火,大部分研究被焚毀。沒被焚毀的一小部分論文,後世科學家整理了150多年,有886篇論文。
76歲,在說完他自己要離世後,倒地去世。
你要問他對數學的貢獻有多高?看他27歲發明的那幾個符號就知道了,完全就是吊打眾生的存在。
還有一位就是高斯,這位高斯真的很高,不止身高很高,在數學上的成就也很高!
高斯在12歲時,他已經開始懷疑元素幾何學中的基礎證明。
16歲時,他預測在歐氏幾何之外,必然會產生一門完全不同的幾何學,即非歐幾裡德幾何學。
他導出了二項式定理的一般形式,將其成功的運用在無窮級數,並發展了數學分析的理論。
最厲害的莫過於,在大學期間,高斯解出了《正十七邊形尺規作圖之理論與方法》,這道題是一樁纏繞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牛頓也沒有解出來,但是高斯花了一晚上。
可以說,以上四位是站在世界數學史上絕對的巨人。那麼有人要問了,我們一直被稱之為數學大國,為什麼沒有我們的數學家名列其中。
我們是數學大國不假,但相比起出產數學大師這點上,我們卻不如一些歐美國家。
數學家丘成桐曾經說過,現代以來,我們國家只有半個數學家,值得就是華羅庚先生。
我們大多數時候學數學是因為這個科目是必須學的,是抱著這種思維去學習的,對數學既沒有熱情,且沒有紮根於心的執念。
現在很多孩子之所以覺得數學很難,實際上就和缺乏對數學的熱情很有關係!
我們學習任何東西都需要有熱情,這樣學習才會最具成效,特別是對於數學而言,如何對原本枯燥的數學產生熱情?那自然是尋找到數學上的趣味性。
民國時期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劉薰宇就曾說過:我一直在尋找一種方式,扭轉數學給人枯燥的印象,讓孩子們愛上數學,畢竟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
所以劉薰宇先生後來專門寫了一套數學科普書,通過趣味性的故事,將一道道數學題講述出來,引導孩子們對數學產生興趣,任何一個科目只要建立了興趣,那想不學好都難。
這要書叫做《給孩子們的數學三書》。
這套書多有趣?
著名的畫家豐子愷在春暉中學當老師的時候說過,劉薰宇的數學故事我真的是百看不厭,但我中年後才接觸到劉薰宇,如果小時候遇到他,那我絕對不會荒廢掉數學這樣重要的學科。
數學是一門啟蒙基礎極為重要的學科,我有個侄女上四年級,女孩子一般對於數學都不太喜歡,但自從給她看了《劉薰宇數學》這套書之後,她開始覺得數學原來這麼有趣,不二覺得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這套《劉燻宇數學》一共有三冊。
第一冊是《馬先生談算學》:劉燻宇先生化身為馬先生,在裡面講解了一百多道數學題,主要是通過趣味性方式,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冊是《數學趣味》:主要以趣味性的方式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孩子需要引導,教科書上太過於生硬,而趣味性講解法,讓數學融入故事中,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數學啟蒙教育。
第三冊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也很容易理解。
這套書一共三冊:合適小學生高年級以及初中生,可以做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能夠自我學習。
因為是中國數學家寫的,所以裡面有很多中國的數學妙題。
語文小學沒有學好,到初中還可能惡補一下跟得上,而數學小學基礎沒有打好,初中是很難跟上的,初中跟不上那高中就真的沒有辦法了。
這套書價格也不貴,原價99元,現在團購只需要65元,包郵到家,親們可以點擊下方橫條參與團購。